4月27日下午,“启航人生:清华经管学院值年校友与学弟学妹话前程”座谈会在舜德楼102室举行。清华经管学院本科1993级8位校友重返校园,通过问答形式与学弟学妹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分享了入学二十年以来的学习与工作经历,共话前程未来。
清华经管学院党委副书记焦捷教授(经1991/MBA1999,30周年院庆筹备工作组组长)首先致辞。他对学院和团委组织这次活动表示了感谢,并对校友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焦捷教授深情回忆了当年与经1993级同学一起上课、筹划“冬情”学生节、踢足球的情景。他希望学院薪火相传的校友文化能够继续传承下去,并希望在校的学生能够在交流中有所收获。
焦捷教授致辞
在各位嘉宾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之后,活动正式开始。关于在校生关心的学生工作问题,吴穷校友(德意志银行董事总经理)分享道:他最大的感触是自己从零学起,在艺术团学习乐器的经历。绝大部分的清华学生,从小到大在所处的环境中都是最优秀的。在成长环境发生变化,周围的人都强过自己的时候,面对压力该如何去适应、提高,最后为这个集体做出贡献呢?他认为,需要团结大家,配合团队去完成一些任务,这对个人的成长是最有帮助的。吴占鸣校友(中国黄金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黄金国际资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常务副总裁)认为,学生工作有两大好处:成为一个杰出的学生领袖可以锻炼思维,提升个人魅力,将来工作中面对挑战时会更具信心;学生工作会使大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在人生中留下永远难忘的绚丽色彩。
经1993级校友
关于在国内读研还是去国外深造,校友们分享了自己读书的经历和在此过程中的感悟。文进校友(北京蔚蓝仕科技CEO)认为自己在一个文化体系完全不同的国家学习生活一年的经历,对人生、目前的社会和组织结构了有更深刻的认识,发现了生活中更多的可能性。王梦岚校友(花旗银行董事)回忆自己当初直接出国攻读MBA学位的经历感到非常幸运。但她认为什么样的道路最好并没有定论。条条道路通罗马,不管选择什么路,只要坚持并努力,一样可以成功。过晓艳校友(亿康先达人力资源咨询(北京)有限公司顾问)谈到,在国外攻读MBA并求职的经历,让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有了调整。第一,在面对挫折时,更容易去看到平时不曾关注的人和事,其实那是人生最大的一笔财富;第二,际遇不是理所应当的,很多人没有条件,也没有机会。所以,要时刻保持感恩的心。这既能够让自己更愉快,又能很好的回报社会;第三,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建立在普世价值观上,而不是对自己的认可价值观上。张帆校友(苏格兰皇家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认为自己的人生轨迹是典型的投行人的道路。海外读书的经历对自己最大的价值,是彻底融入到一个英文环境里,与外国人沟通合作交流,锻炼很大。张颖校友(宽带资本合伙人)表示,对于读研、出国、工作的排序问题,每个人感受不一样,也会有时代的烙印体现在其中。他感到自己很幸运,可以直接去工作,并抓住一些结构性的机会,使得人生有了一些不太一样的经历。
针对创业、职业选择等就业热点话题,谭峻校友(北京瑞智融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认为自己在国有企业工作11年后最终创业,其实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通过在大型企业的工作学习,了解了许多规范的东西并积累经验,这是自己创业不可或缺的因素。现在创业的机会越来越多,同时还要看自己是否做好了准备。文进校友认为个人情况不同,什么时候觉得自己条件成熟,就可以去创业,并且越早越好。创业成功的人,往往在创业过程中发现了更加合适的商业机会,积累相应的资源、人脉,并最终取得成功。过晓艳校友认为在学校应当多去参加和社会、工作有关的活动,从而全方位的了解行业形态,从中选择自己的兴趣点。也可以向学长学姐寻找帮助,早作准备。吴占鸣校友分享了自己几次职业生涯的选择,并强调了“坚持”,只要认为值得就应当坚持,回首看到自己的进步就能获得最大的幸福感。吴穷校友认为在校生最大的优势就是年轻,只要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并坚持下去,一定会取得成功。
经1993级校友与学弟学妹话前程座谈会合影
在提问环节,针对学弟学妹的问题,校友们都进行了精彩的解答。他们着重强调,同学们要好好把握青春,做最有准备的人、做最适合自己的事,更多的是要学习战胜困难的能力。
焦捷教授在总结中表示,通过校友的分享,他在如何努力工作、平衡快乐的生活方面很有收获,并再次对校友们的到来表示感谢。同时他也邀请校友在2013年学院院庆30周年时返校共同庆祝。
参加座谈会的高韵(经2012)同学对这次活动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校友们用他们的经验给予我自身的人生规划很多借鉴,更重要的是,校友们让我们知道,只有把握青春,坚持自己的选择,未来的路才能越走越远。”(供稿:校友办/院团委)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