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本课所学经文

《序卦传》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者,礼也。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有无妄,物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物不可以终遯,故受之以《大壮》。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伤于外者必反于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夬者,决也。决必有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者,大也。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李守力解读诠释】

刘大钧先生在为李尚信著《 卦序与解卦理路 》一书作的序言中说: 《周易》古经有两个难解之谜:一个是《周易》古经的卦序(今本卦序)是怎么排列出来的,它要表达什么思想?另一个是《周易》古经卦爻辞是如何编纂出来的,六十四卦卦爻辞究竟在讲些什么?可以说,这两个问题最少困扰了人们两千余年,因为至少从汉代起人们对这两个问题就已不甚了了。汉代易学家尽管坚持了以象解《易》的思路,但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仍然非常不能令人满意。此后的两千余年中,尽管各种解读多如牛毛,其中亦不乏很有价值的作品,但就卦序的本来构造与卦爻辞本义解读而言,确实皆未能很好地抓住问题的实质。

李学勤 在其 《出土文物与 <周易>研究》 中说, 对传世本卦序, 迄今为止有两个最好的推导方法,一个是已故的沈有鼎先生的推法,另一个是山东大学的李尚信先生的推法

本文追溯商末周初《周易》成书时代的岁年、月相、日食等天文历法知识和时人重于形象直觉的思维特征,以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圆图为基础,结合沈有鼎先生、李尚信先生的重于演绎逻辑的解卦思路,基本破译了《周易》卦序的排列规律。

一、先天八卦图与《周易》卦序之 16主卦

《说卦传》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把它画成图就是先天八卦图。这是《周易》卦序的最先定位法则,周易卦序的节点应该有乾、坤、艮、兑、震、巽、坎、离八经卦组成的八重卦(八纯卦),和天地否卦、地天泰卦、山泽损、泽山咸、雷风恒、风雷益、水火既济、火水未济(八交卦)。按“非覆即变”原则,乾坤为一对,泰否为一对,坎离为一对,既济未济为一对,咸恒为一对,损益为一对,震艮为一对,巽兑为一对,一共16个主卦。

《周易》卦序上经始于乾、坤,终于坎、离;下经始于咸、恒,终于既济、未济。乾、坤为 “天地定位”;咸卦下艮上兑,为“山泽通气”、恒卦下巽上震,为“雷风相薄”;上经终坎、离、下经终既济、未济,为“水火不相射”。符合《说卦传》第三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的体例。

《周易乾凿度》曰:

孔子曰:阳三阴四,位之正也。故易卦六十四,分而为上下,象阴阳也。夫阳道纯而奇,故上篇三十,所以象阳也。阴道不纯而偶,故下篇三十四,所以法阴也。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为上篇始者,尊之也。离为日,坎为月,日月之道,阴阳之经,所以终始万物,故以坎、离为终。咸、恒者,男女之始,夫妇之道也。人道之兴,必由夫妇,所以奉承祖宗,为天地主也,故为下篇始者,贵之也。既济、未济为最终者,所以明戒慎而存王道。孔子曰:泰者,天地交通,阴阳用事,长养万物也。否者,天地不交通,阴阳不用事,止万物之长也。上经象阳,故以乾为首,坤为次,先泰而后否。损者,阴用事,泽损山而万物损也,下损以事其上。益者,阳用事,而雷风益万物也,上自损以益下。下经以法阴,故以咸为始,恒为次,先损而后益。各顺其类也。

《周易》上经以纯卦为主,首先以乾、坤二纯卦统八卦,其次以泰、否二交卦统十六卦,最后以坎、离二纯卦为上经之终;下经以交卦为主,首先以咸、恒二交卦统八卦,其次以损、益二交卦统八卦,然后以震、艮二纯卦统四卦,以巽、兑二纯卦统四卦,最后以既济、未济二交卦为下经之终。

来知德《周易集注 · 上下经篇义 》论周易卦序:

上经首乾坤者,阴阳之定位,万物之男女也,易之数也,对待不移者也。

自乾坤历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十卦,阴阳各三十画,则六十矣。阳极于六,阴极于六,至此乾坤变矣。故坤综乾而为泰,乾综坤而为否。否泰者,乾坤上下相综之卦也。乾坤既迭相否泰,则其间万物吉凶消长、进退存亡不可悉纪。自同人以下至大畜,无非否泰之相推,无否无泰,非易矣。水火者,乾坤所有之物,皆天道也,体也。无水火则乾坤为死物,故必山泽通气,雷风相薄,而后乾坤之水火可交。颐大过者,山泽雷风之卦也。颐有离象,大过有坎象,故上经首乾坤,必乾坤历否泰至颐大过,而后终之以坎离。

下经首咸恒者,阴阳之交感,一物之乾坤也,易之气也,流行不已者也。

自咸恒历遯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十卦,阴阳各三十画,则六十矣。阳极于六,阴极于六,至此男女变矣。故咸之男女综而为损,恒之男女综而为益。损益者,男女上下相综之卦也。男女既迭相损益,则其间万事吉凶消长、进退存亡不可悉纪。自夬以下至节无非损益之相推,无损无益,非易矣。既济未济者,男女所交之事,皆人道也,用也。无既济未济,则男女为死物,故必山泽通气,雷风相薄,而后男女之水火相交。中孚小过者,山泽雷风之卦也。中孚有离象,小过有坎象,故下经首咸恒,必咸恒历损益至中孚小过,而后终之以既济未济。

要之,天道之体,虽以否泰为主,而未必无人道。人道之用,虽以损益为主,而未必无天道。上、下经之篇义蕴蓄,其妙至此。

若以卦爻言之,上经阳爻八十六,阴爻九十四,阴多于阳者凡八;下经阳爻一百有六,阴爻九十有八,阳多于阴者亦八。上经阴多于阳,下经阳多于阴,皆同八焉。是卦爻之阴阳均平也。

若以综卦两卦作一卦论之,上经十八卦成三十卦,阳爻五十二,阴爻五十六,阴多于阳者凡四。下经十八卦成三十四卦,阳爻五十六,阴爻五十二,阳多于阴者亦四。上经阴多于阳,下经阳多于阴,皆同四焉,是综卦之阴阳均平也。上下经之篇义,卦爻其精至此。孔子赞其至精、至变、至神,厥有由矣。

可见《周易》卦序正是以《说卦传》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为总纲领。

周易卦序是依据若干个法则排列主卦和节点,最后编织起来,形成周易卦序 ——每个易学卦序的卦序排列内容中,都同时包括了许多“易学通例”的卦位排列,这些“易学通例’‘形成多层次的、交叉重叠的卦位脉络,形成卦序的最后完成排列内容。

根据先天八卦图得出《周易》卦序 16主卦节点如下图:

《周易》六十四卦卦序结构图

此图又称 “周易序卦图”,是宋代易学家研究周易卦序得出的。通过这张图可以看到孔颖达所说的“六十四卦,二二相耦,非覆即变”的基本排列规律。邵雍在孔颖达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非覆即变”的思想,指出:“重卦之象,不易者八,反易者二十八,以三十六变而成六十四也。”又说:“大成之卦(即重卦),正者八,变者二十八,共三十六卦也。”其后,张行成在阐衍《皇极经世》一书时肯定了这一思想,并说:“《周易》上经三十,下经三十四,反复视之各十八卦,此三十六卦成六十四卦之理。”朱熹也直接继承邵雍的思想,指出:六十四卦“以正对卦合反对卦观之,总而为三十六卦。其在上经……则十八也;其在下经……亦十八也。”

邵雍所谓 “不易者八,反易者二十八”,是指四对错卦和二十八对综卦。这不是人为的,这是六十四卦天然的规律。这里边包含了八卦节律和二十八星宿节律。

《周易》上经三十,下经三十四,似乎不对等,然而从 “周易序卦图”看,上经十八宫,下经十八宫,一共三十六宫。这是太阳历的十八、三十六节律。太阳历一年十个月,每月三十六天,每隔十八天一个节气,一年共有二十个节气(这一点已被公元前2100年前后陶寺观象台遗址所证实)。周易大衍之法的“十有八变而成卦”,这是效法了太阳历每隔十八天一节气的数学节律。

《周易 ·系辞传》“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北 宋易学大家 陈抟在 《河洛理数 · 大易数妙义》中 解释 :“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之数,乃天地四时节气也。”陈抟 论定《系辞 河图中的十个数即是十个节气,应是可信的 。太阳历以十天干纪年纪月, 《尔雅 · 释天》记载岁阳 、月阳与 十干对应 ,就 是古太阳历的遗存

大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阳。 ——岁阳。

月在甲曰毕,在乙曰橘,在丙曰修,在丁曰圉,在戊曰厉,在己曰则,在庚曰窒,在辛曰塞,在壬曰终,在癸曰极。 ——月阳。

《周易 ·系辞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图、洛书是上古的太阳历五行历法和九野九宫地理之书,《三易》的创始就是建立在河图、洛书基础上的。

二、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圆图

本文主要探讨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圆图与《周易》卦序的关系。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圆图是在先天八卦图基础上以 “太极生两仪”的原则生成的。

先天八卦图相当于五岁儿童的天真思维,先天六十四卦圆图相当于十岁儿童的天真思维。所以先天八卦图与先天六十四卦圆图原创人应是伏羲。《说卦传》不仅解说八卦,也在解说卦序。

五岁儿童画先天图分解:

1.这个图从内圈往外圈看,最里边一层,左为阳,右为阴。因为日出东方,日落西方。

2.先天图是个挂图,卦即挂。故一旦左右两仪一分,就只有上下了。日高则温,日低则凉,故上阳下阴。所以第二圈左右都是上阳下阴。

3.第三圈是在第二圈基础上按上阳下阴原则两分。

五岁儿童已有三才意识,如上中下,祖父、父亲、自己,所以他完全能够画出这个图,八个卦名他还不懂(今人又有多少人懂呢?),这个就是先天八卦图。

十岁儿童画先天图分解:

他在五岁儿童画的三层图基础上继续按上阳下阴原则两分,再画三层,就得出先天六十四卦图。

十岁儿童已有 “兼三才而两之”的意识,如祖父母、父母、兄弟,所以他完全能够画出这个图,六十四个卦名他还不懂(今人又有多少人懂呢?),这个就是先天六十四卦图。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圆图

三、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圆图与《周易》卦序

由于先天图首先是左右分,故《乾》《坤》是第一节点,乾坤为《周易》之首。

《乾》的左右两侧是《姤》《夬》,坤的左右两侧是《剥》《复》,姤、夬、剥、复的命名显然与两仪阴阳分界有关,夬与剥有分义,姤与复有合义。乾往右是阳遇阴为合,故为姤,乾往左是阳遇阳为分,故为夬;坤往右是阴遇阴为分,故为剥,坤往左是阴遇阳为合,故为复。在《周易六十四卦卦序图》中,姤、夬、剥、复恰好把三十六宫三等分(象征三才),每段为十二宫,十二为十二地支、十二辰之数, 《左传 ·昭公七年》“日月之会是谓辰”, 阴历一年十二个月。

周易六十四卦卦序图 16主卦加剥复姤夬图

无论在先天圆图,还是在《周易》序卦,《姤》、《夬》、《剥》、《复》都有重要的地位,所以与以上 16主卦一样,也是主卦。

姤、夬、剥、复对应朔(初一),姤、夬、剥、复的卦象正象日食,日食发生于朔日,月亮由西向东侵蚀太阳, 月球东边缘刚刚同太阳西边缘相 接触 时叫做初亏,是日食的开始 ,这是《姤》卦,《说卦传》 “姤(遘),遇也”,遇即接触(竹简《周易》作“敂”,帛本《易之义》作“坸”、“句”,愚以为其义同“够”,够,接触); 初亏后大约一小时,月球的东边缘和太阳的东边缘相 内切 的时刻叫做食既 ,太阳 东边缘 尚露一点阳光是食几,这是《剥》卦,剥为阴剥阳;食甚,日全食,《坤》卦; 生光 ,为《复》卦,复为光复;复圆前为《夬》卦,夬,决也,诀也,日月即将诀别也;复圆,为《乾》卦,乾,圆也。

可见《姤》、《夬》、《剥》、《复》四卦卦名是古圣先贤根据先天圆图模拟日食而得。

圆图左边《同人》为中点,圆图右边《师》为中点。从 《乾》卦的位置开始 逆时针 17是《同人》卦,从《坤》卦顺时针数到17也是《同人》卦,人居天地之中,与《乾》《坤》距离相同,故曰“同人”,《同人》卦名由此。右边《师》也是人,“师者,众也”,左东右西,文东武西,所以右边为“师”,“师”的古文为“帀”,“帀”即“匝”,匝即圆,《师》是先天圆图的四分之一。《同人》卦卦主九五爻辞“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大师克相遇”,似乎暗示《同人》与《师》的对应关系。

可见《同人》与《师》的卦名来源于先天圆图。《同人》《师》位于《乾》《坤》之中,在《周易》排序中至少具有辅卦的地位。

西周观象授时的主要内容是观察月相,实行朔望月历制,如《逸周书 ·史记解》“朔望以闻”,《礼记·祭义》“朔月月半,君巡牲”,后来发展为 弦望晦朔 ,如 《鹖冠子 · 天则》: 弦望晦朔,终始相巡。 ”《吕氏春秋·贵因》“推历者视月行而知晦朔”。

《释名 ·释天》:“弦,月半之名也,其形一旁曲一旁直,若张弓施弦也。”

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 初七、初八 上半夜的西边天空,月面朝西,日落黄昏 才出现。

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 二十二、二十三 下半夜的东面天空,月面朝东 日出 黎明 前才出现。

《释名 ·释天》:“望,月满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东,月在西,遥相望也。” 望为阴历十五、十六,此时日、地、月三者一线,日月相望,月食发生在望

晦为阴历二十九、三十,《说文》 月尽也。 此时日月相 比邻。

朔为初一,《说文》 月一日始苏也。 此时日月相会,日食发生在朔。

《乾》《坤》都是月朔初一的象,故为《周易》之首。天道左旋,即顺时针,月相取望,从 《乾》卦的位置开始顺时针数,数到 1 5 正好是《 》卦 ,从 》卦的位置开始 时针数,数到 1 5 正好是《 》卦 ,《坎》《离》都是月望十五的象,故为《周易》上经之终。

《乾》卦的位置开始顺时针数,数到 16正好是《蒙》卦 ,按 “非覆即变”原则,《屯》《蒙》为一对,故把《屯》《蒙》作为《周易》上经 《乾》《坤》 之后的起点。《屯》卦在先天圆图的位置也很有规律,从《乾》逆时针数,数到 30正好是《屯》卦。

《屯》《蒙》位于主卦之后,我们称之为辅卦,主卦是序卦的一级节点,辅卦是序卦的二级节点,其它的称之为从卦。

《屯 ·彖》“刚柔始交而难生”是指下体震卦,震本坤体,乾一索而得男,故曰“刚柔始交”,而依据先天圆图,《屯》为晦三十的月相,此时日月相接,亦是“刚柔始交”之象。《蒙·彖》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是指二五相应,而依据先天圆图,《蒙》为月望十六之相,此时日月相照,彼此“志应也”。

《周易》下经始于《咸》《恒》,地道右旋,即逆时针,月相取望晦, 《坤》卦逆时针数到第 15卦,正好是《咸》卦,从《坤》卦逆时针数到第29卦 正是《恒》卦! 故《周易》下经始于《咸》《恒》。恒字初文亘,亘字小篆中间为回,是个逆时针旋转的螺旋。可见 “恒”古文字的发明直接效法了先天图。

“亘”字小篆

咸卦对应望,日月相对,象征男女感应;恒卦对应晦,日月相遇,故为夫妇。孔子言咸卦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正是日月相对之象;《恒·彖》云“日月得天而能久照”,正是日月相遇之象,恒卦是晦日的二十九,此时日月比邻于天,同时照临下土,九,久也,故曰“久照”。

在先天六十四卦圆图中,按 月相取望晦,从《坤》卦逆时针数到第 16卦为《 》卦 ,《遯》卦的覆卦是《大壮》卦, 从《坤》卦顺时针数到第 30卦为《大壮》卦。 故《周易》下经《咸》《恒》之后是《遯》《大壮》。

《咸》《恒》是主卦,《遯》《大壮》是辅卦。

先儒释《遯》之卦象往往语焉不详,盖不知《遯》卦乃月望十六之相。《遯》卦的变卦(错卦)是《临》卦, 从《乾》卦逆时针数到第 16卦为《临》卦。

遯,亨,小利贞。

《彖》曰: “遯,亨”,遯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小利贞”,浸而长

也。遯之时义大矣哉!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至于

八月有凶 ”,消不久也。

《临》卦是由 《乾》卦逆时针数到第 16卦 ,《遯》卦是由 《坤》卦逆时针数到第 16卦 《临 ·彖 刚浸而长 ”, · 彖》 (柔)浸而长 《临》《遯》的区别是《临》基于《乾》,君临之道,《遯》基于《坤》,坤藏之道。《临》卦卦象是阴历十六晚上圆月普照大地,临通监,监即古镜,圆月之象;《遯》卦卦象是阴历十六晚上与圆月相对的太阳隐没于地平线以下,太阳可代表君子,月亮可代表小人,故《遯 ·象》曰“君子以远小人”,《序卦传》“遯者,退也”,《杂卦传》“遯则退也”。《遯》上乾为君子,下艮为退(从艮),君子隐退之道也。

先天圆图朔望晦归纳如下:

朔初一:《乾》《坤》

望十五和晦二十九:从《乾》逆数到 15《损》,数到29《益》;从《坤》逆数到15《咸》,数到29《恒》。

望十五:《乾》顺数到 15《坎》,《坤》顺数到15《离》。

以上已经在 16主卦内。

望十六和晦三十:从《乾》顺数到 16《蒙》,从《乾》逆数到30《屯》;从《坤》逆数到16《遯》,从《坤》顺数到30《大壮》。从《乾》逆数到16《临》,从《乾》顺数到30《观》;从《坤》顺数到16《革》,从《坤》逆数到30《鼎》。

以上为 16主卦的8个辅卦。

晦二十九:乾顺数到 29豫,坤顺数到29小畜。

这两卦只有晦,没有望与之呼应,可视为比较重要的从卦。

8个辅卦很有规律:

《屯》《蒙》与《遯》《大壮》在圆图的规律对称,故《屯》《蒙》位于《周易》上经《乾》《坤》之后,《遯》《大壮》位于《周易》下经《咸》《恒》之后。

《临》《观》与《革》《鼎》在圆图的规律对称,故《临》《观》与《周易》上经主卦《泰》《否》隔了六个卦,《革》《鼎》与《周易》下经主卦《损》《益》隔了六个卦。

8个辅卦按照月望卦在前,月晦卦在后排列,如《临》《遯》《革》都是月望卦,排在错综卦前,唯独《屯》《蒙》打破了这个规律,这是因为把《蒙》卦月晦放在《屯》卦前,才能更好的体现“刚柔始交”,因为月晦时日月相接,有“刚柔始交”之象。

周易六十四卦卦序主卦、辅卦综合图

朱熹说过: “《中孚》是个双夹底《离》 ,《小过》是个双夹底《坎》,《大过》是个厚画底《坎》,《颐》是个厚画底《离》。

《坎》《离》为《周易》上经之终点,《颐》象大离,《大过》象大坎,故《颐》《大过》列于《坎》《离》之前。

《既济》《未济》为《周易》下经之终点,《中孚》象中离,《小过》象中坎,故《中孚》《小过》列于《既济》《未济》之前。

故《颐》《大过》《中孚》《小过》也是辅卦。

《节》也是辅卦。将《节》置于《周易》 64卦第60卦,象征60甲子,至《节》卦60卦一共360爻,《系辞传》“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四、周易卦序与乾坤 360策

《系辞传》: “乾坤其《易》之縕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

《尚书 · 尧典 》: 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商周甲骨文刻辞、青铜器铭文多次出现 “十三月”,这表明存 在一个阴历体系且是年末置闰。 商周 时期的历法已经是阴阳合历体系了。 60甲子在甲骨文中出现频率最多。

《周易》 384爻即阴历闰年天数,384÷13=29.53846,则平年天数29.53846×12=354.46152,取整数354天。

回归年 366与阴历平年354的平均值是(366+354)÷2=360天,这就是“当期之日”,60甲子的发明应该与此有关。

《周礼 · 春官宗伯 · 大卜》: 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郑玄在《易赞》及《易论》中说: 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 ”这就是说三《易》都是64卦384爻。按《系辞传》记载,伏羲、神农、黄帝、尧舜已使用重卦制器尚象,可见《连山》易之前的两千年内已有阴阳合历。上古最发达的科学技术是天文历法,三《易》是上古天文历法的结晶。

阳爻为九,策数为四九三十六(四时乘以阳九),阴爻为六,策数为四六二十四。乾坤策数总和是三百六十策,合乎当期之日三百六十天。 周易 参同契》开宗明 义即言: “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周易》序卦图三十六组错综卦相邻总和也大都是三百六十策(宋朱元升画过周易序卦三百六十策图)。

《周易上经》:

1乾六阳,2坤六阴,360策

3屯蒙卦是二阳四阴,4需讼卦是四阳二阴,3、4总和是六阳六阴360策(乘2)。

5师比卦是一阳五阴,6小畜履是五阳一阴,5、6总和是六阳六阴360策(乘2)。

7泰否卦是三阳三阴,360策

8同人大有五阳一阴,9谦豫卦是一阳五阴,六阳六阴360策(乘2)

10随蛊卦是三阳三阴,360策

11临观二阳,12噬嗑賁三阳,合五阳七阴,348策,少12策(乘2)

13剥复一阳,14无妄大畜四阳,合五阳七阴,348策,少12策(乘2)

15颐卦二阳,16大过四阳,360策

17坎卦二阳,18离四阳,360策

《周易下经》:

19咸恒三阳三阴,360策

20遯大壮四阳,21晋明夷二阳,360(乘2)

22家人睽四阳,23解蹇二阳,360(乘2)

24损益三阳,360策

25姤夬五阳,26萃升二阳,七阳五阴,372,多12策(乘2)

27困井三阳,360策

28革鼎四阳,29震艮二阳,360(乘2)

30渐归妹三阳,360策

31丰旅三阳,360策

32兑巽四阳,33节涣三阳,七阳五阴,372,多12策(乘2)

34中孚四阳,35小过二阳,360策

36既济未济三阳,360策

上图中以黑体标识的卦是主卦和辅卦,余下的从卦主要是依据乾坤之策排列:

1.主卦《乾》《坤》,辅卦《屯》《蒙》组

1乾六阳,2坤六阴,360策。

3屯蒙卦是二阳四阴,后边的卦只能是四阳二阴卦,以组成六阳六阴360策,在从卦中四阳二阴卦有需讼、无妄大畜、家人睽,只有需讼含有坎卦,于是4需讼位于3屯蒙之后。

前面提到,《同人》《师》位于《乾》《坤》之中,在《周易》排序中至少具有辅卦的地位。由于师卦含有坎卦,故 5师比位于4需讼之后。

5师比是一阳五阴,按乾坤之策,后边的卦只能是五阳一阴卦,从卦中的五阳一阴卦有小畜履、同人大有,小畜(晦二十九)为从卦,同人(乾坤之中)为辅卦,故取6小畜履位于5师比之后。

《系辞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华夏文明的两次起点都发生在大洪水灭世之后,第一次是华,即华胥氏的子女伏羲和女娲时期,第二次是夏,即大禹治水时期。昔字甲骨文和金文,上部为洪水波涛,下部是太阳 “昔” 字古文字含义是 指远古、上古时期洪水滔天、暗无天日的记忆。这也是《周易》在乾坤之后的屯蒙需讼师比六卦都 有坎卦的原因。

2.主卦《泰》《否》组

《同人》《师》位于《乾》《坤》之中,在《周易》排序中至少具有辅卦的地位,师比已列于 36宫第5宫,泰否是乾坤重卦,故8同人大有位于7泰否之后。

同人大有是五阳一阴卦,按乾坤策数,后边应排列一阳五阴卦,从卦中的一阳五阴卦只有谦豫卦,豫卦的月相是月晦二十九,也是重要的从卦,故 9谦豫位于8同人大有之后。

泰否是月相上弦初八的象,八,分也,半也,《释名 ·释天》:“弦,月半之名也”。在先天圆图中,月相上弦初八共有4个卦:泰、蛊、随、否。随蛊是错综卦为一对,故10随蛊位于9谦豫之后。

3.月相上弦初七四卦分上下

在先天圆图中,月相上弦初七共有 4个卦:大畜、井、噬嗑、萃。上弦月象圆月切了一半,王褒 《咏月赠人》诗: 上弦如半璧 ”。七,甲骨文写作“十”形,表示切割,切,从七从刀,“切”即“七”的古义,这与剥、夬二卦卦名含义接近。故《周易》上经,12噬嗑贲位于主卦13剥复之前,14无妄大畜位于主卦13剥复之后。《周易》下经,主卦25姤夬之后是26萃升,然后是27困井。

《周易》上经 13剥复一阳卦之后所以配14无妄大畜四阳卦,因为五阳卦已经用完了。《周易》下经25姤夬五阳之后所以配26萃升二阳卦,因为一阳卦已经用完了。

噬嗑贲、困井都是三阳卦,噬嗑与大畜同位于先天圆图左侧属阳,故在上经。井与萃同位于先天圆图右侧属阴,故在下经。

4.《周易》下经的辅卦、从卦如何排队

19咸恒主卦之后是20遯大壮辅卦,遯大壮是四阳卦,需要二阳卦来搭配,二阳卦有晋明夷、解蹇,由于解蹇属于 六十四卦中四爻互卦 (这十六卦是 《乾》、《坤》、《剥》、《复》、《大过》、《颐》、《姤》、《夬》;《渐》、《归妹》、《解》、《蹇》、《睽》、《家人》、《既济》、《未济》 ),故 20遯大壮之后是21晋明夷。又,上经 5 6 卦需讼与下经 5 6 卦晋明夷相错。

如此,《周易》下经还有以下卦没有排序:家人睽,解蹇,渐归妹,丰旅。

在先天圆图中,月相下弦阴历二十二、二十三共有 8个卦,下弦二十二为归妹、既济、未济、渐,下弦二十三为睽、贲、困、蹇。

其中归妹、渐既属于下弦二十二月相卦,又属于 六十四卦中四爻互卦 ,地位相当于辅卦,故将 30归妹渐排列于主卦震艮29之后。

家人睽、解蹇虽然是 六十四卦中四爻互卦 ,但只有睽、蹇属于下弦二十三月相卦,地位略逊于归妹渐。下弦月位于南天空是黎明时分,《晋 ·象》曰“明出地上”,故家人睽、解蹇位于21晋明夷之后。家人睽位于先天圆图左侧,解蹇位于先天圆图右侧,故先22家人睽,后23解蹇。

最后只剩下丰旅,将丰旅安排在三十六宫的 31宫,位于主卦32兑巽之前,兑巽之后是33节涣,丰旅与涣节正好相错,这个位置十分恰当。

五、六十四卦三十六宫按 “当位说”奇偶位次分布

李尚信在《卦序与解卦理路》一书认为:《系辞传》云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故以阳少阴多卦为类阳卦,阴少阳多卦为类阴卦。今本卦序的卦序位(应为宫序位)的奇偶性与六爻之卦的类阴类阳性质一致,这就是“当位说”。如乾为类阳卦,居于第1宫;坤为类阴卦,居于第2宫;屯蒙为二阳四阴之卦,类阳,居于第3宫;需讼为二阴四阳之卦,类阴,居于第4宫;师比为一阳五阴之卦,类阳,居于第5宫;三阴三阳之卦属中性,奇数位、偶数位皆可。唯有夬姤与萃升两卦违反此规则。夬姤为一阴五阳卦,类阴,理应居偶数宫序,但实际位于第25宫;萃升为二阳四阴卦,类阳,理应居奇数宫序,实际位于第26宫(上下经36卦,邵雍称36宫)。

六十四卦三十六宫按 “当位说”奇偶位次分布图

李先生对夬姤与萃升的特例通过他设立的 “特区”解释,这样使得错综图出现了支离。余以为夬姤是《周易》卦序最为重要的“三极”节点,剥复、夬姤把三十六宫三等分,形成天人地三极,每宫12位为一年十二个月,《周易》六十四卦的周期是三年(余解读《周易》一般半月一卦,恰与卦序周期符合)。

邵康节 《观物吟》:

耳目聪明男子身,洪钧赋予不为贫。

须探月窟方知物,未蹑天根岂识人。

乾遇巽时观月窟,地逢雷处见天根。

天根月窟常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

六十四卦错综图一共有三十六宫,天根复卦与月窟姤卦正好把三十六宫分割成三大块。 1至12为一组象天,13至24为一组象人,25至36为一组象地。复卦,乾天之一阳位于初爻故曰天根,姤卦,坤地之一阴位于初爻故曰月窟。第一组始于乾坤,第二组始于剥复,剥有剥离义,复有起始义,第三组始于夬姤。周易序卦的作者(文王)用剥复、姤夬把36宫分成三等分,乾坤统领12宫,剥复统领12宫,姤夬统领12宫。12是一年的月数,也是黄道12宫之数。这种三等分显然是刻意做的,因为剥,剥离,夬,决裂,二者都有分割的意思。复,回复,姤,相遇,二者都有回归的意思,剥复、姤夬显然有节点周期的意思。

文王以剥复、夬姤把三十六一分为三,体现了天地人三才之道,也即是八经卦的三爻。另外剥复互体都是坤卦,夬姤互体都是乾卦,文王把剥复置于上经,夬姤置于下经也是大有用意的,上坤下乾正是泰卦。邵康节 《观物吟》 耳目聪明男子身,洪钧赋予不为贫 ”, 洪钧,也称 “鸿钧”,古代对混沌大道的别称 “易以道阴阳”, ,还有阴阳均分的意义, “耳目”即离坎二卦,离为目,坎为耳,坎离二卦正是上经与下经的节点。《 观物吟 》阐述了《周易》序卦的三分与两分节点,正如《周易 ·说卦传》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兼三才而两之”,“参天两地”有把天地之数叁分和两分的意思,参即叁。

读者请再仔细看周易序卦三十六宫图,第一组很明显又分为两小组, 1至6为一小组,7至12为一小组,它们的节点是泰否卦。13至18为一小组,17、18为坎离卦,上经结束,19至24为一小组,19咸恒为下经之始。25至30为一小组,31至36为一小组。30、31节点似乎不明显,然而它们正处于震艮巽兑之间。于是六十四卦又可以分成六组,此效法六爻也。《周易·说卦传》云“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南怀瑾先生评价《序卦传》时说过: “孔子只是就易理上讲道理,尤其是人文文化的理这一方面,讲得非常圆满。至于六十四卦为什么这样排列的科学性关系,他在序卦传里并没有说出充分的道理,亦不足以使我们满足,不必要因为他是圣人而我们就认为都是对的。”

正是由于不满足,我们方才找到了六十四卦排列的科学性法则,这个法则非常简单,在中古时期是人人皆知的天文学常识,就是日食现象和月亮的 弦望晦朔 现象。这种日月运行变化的现象(变易)有周期性的规律(不易),它的规律又十分直观简单(简易)。现代的文明人已经不关心晚上的月亮了,如果你坚持 30天看看月亮,你就知道《周易》卦序月相的奥妙了。

《序卦传》的作用是为了传承《周易》卦序,其行文表面上以人文之理阐述《周易》六十四卦的先后顺序,但其背后却暗藏着中古时期科学与哲学的伟大成就。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 “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天”,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

我们不是夏商周三代小康时期的农夫、妇人、戍卒、儿童,所以我们没有他们的天文学素养。 2500年前的孔子于是在《周易·系辞传》里提醒我们:

《易》者象也。

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

【文献参考】

1.沈有鼎:《周易卦序分析》(原载《哲学评论》第7卷第1期,1936年9月)

2.沈有鼎:《周易序卦骨构大意》(原载《北京晨报》“思辨”专刊第36期,1936年5月6日第11版)

3.李尚信:今本《周易》六十四卦卦序的基本骨架(《周易研究》1999年第4期)

4.李尚信:《卦序与解卦理路》(巴蜀书社2008年8月)

5.陈久金、杨怡:《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历法》(商务印书馆出版1998年11月)

6.张闻玉:《古代天文历法讲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

7. 马系田毕旺 :揭秘《周易》卦序之谜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666/13634.shtml

暑期青州《周易》研修游学班 (3个名额)

本课完,获得全套电子讲义,请关注课程发布公号“文化传统”(wenhuact)的微信推送,过往课程可在底部菜单“经典学习”栏目获得。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