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渠县中滩镇观音寺舍利宝塔

舍利,佛祖或高僧火化后的遗骨结晶;舍利塔,供养舍利子的砖、石、木塔。

关于佛教,信与不信,多是看现实需要,故而佛教与国人而言多了些随性。当然,儒家养性,佛家养心,道家养身,儒、释、道三家自古影响着国人的精神世界。
渠县中滩镇观音寺舍利宝塔作为川内少有的供养释迦真身舍利子的塔,如深山宝刹不为外人道,有缘者方可得入一样,其外观与内涵,都自有它的不一般。青山绿水明月间,百年历史的中滩舍利宝塔怎能不让人浮想连篇,又怎能不令人感叹它一路走来的波澜壮阔。
传说,公元前三世纪,印度阿育王役使鬼神一夜之间于世间广建八万四千塔,掀起佛舍利崇拜的高潮,究其因,还是缓解战争带来的伤害,以佛教缓和人心,与其说是宗教信仰,不如说是一种政治信仰。佛舍利信仰自出世便是由统治者倡导,服务于政治,自上而下进行传播。在中国,依然是。东汉,汉明帝于梦中见佛,佛教始传入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都不抵生命之苦,于是“救渡众生出离苦海”的佛教便有了存在及传播的基础。
三国,传说孙权见佛舍利大放光明,于是建塔供养,佛舍利信仰传入;西晋,传说八万四千阿育王塔于中国有19处,阿育王舍利塔的传说流行;南北朝,外族立国者多,于儒学无根深蒂固之念,加之人民多苦难,佛教便是维系统治的工具,于是塔寺林立;隋唐,因君权神授,隋文帝于113州建113座舍利塔,唐代七代帝王迎法门寺佛骨舍利于长安、洛阳宫城内祭祀、礼拜,佛舍利信仰达到高潮;宋代,理学吸收儒、释、道思想,加强中央集权专治,无统治者的支持,佛舍利信仰只能渐入平民百姓家,渐趋平民化,游离于现实的社会政治伦理之外;元明,帝王不崇奉佛舍利;清代,几乎没有佛舍利信仰的记载。
佛教在四川随中国历史进程而有了自己的历史,且几度成为全国佛教活动中心。唐代,二帝入蜀,佛事繁盛;宋代苏东坡说“成都,西南大都会也,佛事最盛”;其后,便有了“言禅者不可不知蜀,言蜀者不可不知禅”的说法。建于光绪十年(1884年)的中滩舍利宝塔的出现则又是晚清佛学复兴的体现。
梁启超说“晚清思想家有一伏流,曰佛学”,很清晰地说明了佛学在晚清时期对人们的影响。当时,战乱不息、民生苦痛、世人离难,人们就想起了佛教,想到于世外得安宁、求慰藉。于是寄托人们出世入世情感的寺、观,甚而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三教寺便接连兴建。据《渠县志》(民国版)记,渠县寺观于境内分东、西、南、北四路,其中东路寺观33座,南路寺观14座,西路寺观28座,北路寺观60座,计民国时期渠县境内寺观共有135座。但历几十年发展,如今渠县不存一完整的自清以来的古寺,唯中滩镇观音寺所存部分为今之渠县唯一古寺遗存,中滩观音寺所存舍利塔亦为县境内唯一之保存完整佛塔,于渠县具有唯一性。
中滩舍利塔位于渠县中滩镇寨坪村,为原中滩镇观音寺内六棱九级石塔,高约12米,须弥座塔基,宝珠形塔刹。塔身共计五十四面石壁,其上或作人物故事、飞禽走兽等浮雕,或刻佛经、偈语、记事等。碑文《舍利塔铭》为晚清著名僧人新都龙藏寺住持雪堂含澈所撰,“为今海峰大师得舍利十三粒于五台,此舍利为阿育王所藏之舍利无疑”,知该塔专为供养释迦舍利而建。塔身五十四面石刻图案及文字与青砂石质塔身相得益彰,舍利塔来源于佛祖的悲悯之情及融于世俗生活的美好祈愿都在塔身上得以体现。
随佛教的传入,佛塔随之而来,最初的寺庙建筑是以塔为中心而建,其后才演变为以礼拜佛像为主、塔居其侧的院塔建筑。中滩观音寺舍利塔虽不位于主位,但院塔一体,多少有些寺庙建筑的初衷。明清时期,随佛教的衰落,佛塔修建走向低迷,但塔这一建筑形式并未如此,反而是以随处可见标榜风水的文峰塔形式异军突起。中滩舍利塔于此时期兴建,虽不合时代潮流,也可谓一枝独秀。据塔身铭文知,1882年,渠县知县杜瑞征为塔题名“舍利宝塔”,1883年雪堂含澈撰《舍利塔铭》,1884年渠县知县张协曾撰文《渠南芭桂堂古刹观音寺重建五台山阿育王所造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宝塔》,塔身所记建塔捐资者有当时的四川总督丁保桢,更有昭觉寺、宝光寺、文殊院、双桂堂等川内著名寺院主持,普通民众姓名亦没落下。可知中滩舍利宝塔的修建在当时得到了官方、业内、社会的认同。
总之,在佛教信仰被儒学“兼容并包”情况下,佛舍利信仰早已没落,中滩舍利宝塔的出现多少为佛教复兴出了一把力。全国佛教协会副主席、文殊院方丈宗性大法师认为,渠县观音寺舍利塔开启了晚清民国时期川内建塔供养释迦舍利子的先端,现川内的宝光寺、文殊院所建舍利塔皆肇始于渠县中滩观音寺舍利塔。
电影《狄仁杰》系列篇以武则天信佛为背景再现了煌煌大唐的盛世景象,法门寺地宫佛骨舍利及2000余件唐帝王供奉之物让人们真实体验唐代佛舍利信仰之盛世华章,然终是绚烂一时,最终还是要回归华夏本源。中滩舍利塔于佛舍利信仰微末之时一枝独秀,虽撬动佛学复兴,也不过是地区或地域的一时灵光,但其营造的氛围,让这个盆地“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之俗流传至今。
本文载于《达州日报》,2022年7月16日第7版  作者:肖仁杰


主办:渠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渠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    联系电话:0818-7322179
蜀ICP备13001287号-1 网站标识码:5117250007 川公网安备 51172502000120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