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2日,驻科特迪瓦大使唐卫斌应博瓦尼大学和科高教部邀请,在博瓦尼大学发表主题为“科中关系发展前景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公开演讲。科高教部长代表、办公厅副主任辛普利斯,博瓦尼大学校长巴卡莫科及700余名师生出席。
巴热烈欢迎唐大使前来博瓦尼大学演讲,对近年来中国快速发展和科中关系不断深化并取得务实成果表示高度赞赏,鼓励科大学生积极赴华留学,学习中国优秀文化和发展经验。
辛高度评价中国的发展成就和科中合作的丰硕成果,称赞中国是科重要合作伙伴,并感谢中方积极开展两国人文教育交流。科方愿同中方一道,进一步加强两国在教育和科研等领域的合作,共同培养科国家建设和科中关系发展所需人才。
唐大使在演讲中,回顾了中科建交35周年历程。他指出,中国历经数十年,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自身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实现经济腾飞的关键在于改革和开放。针对部分人诬蔑中国对非实行“新殖民主义”和“债务陷阱”,唐大使进行了严厉批驳,指出“中国道路”的成功和中非合作蓬勃发展的态势引发了部分人的焦虑和担忧,这些诬蔑毫无根据。中国对非方针坚持:不输出中国模式;中国不走扩张主义和霸权主义道路,将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与包括非洲在内的各国人民共同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非洲债务问题是长期不公正、不合理国际经济秩序的产物。中国对非投融资,注重非洲自身需要,注重当地“造血”功能,注重投融资效应。唐大使还向师生们介绍了近年来中非在贸易、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减贫、卫生医疗、教育、人力资源培训等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指出中国与非洲是真诚伙伴、天然盟友,任何阻止和干扰中非合作的行为将不会得逞。唐大使表示,近三年来,中科关系出现跨越式发展,两国全作成果为人民带来切实利益,为促进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演讲获得在场听众积极反响,现场气氛热烈,数次响起掌声。唐大使还与博瓦尼大学师生就中国奖学金申请流程、“一带一路”倡议、当前国际形势等议题进行了交流。演讲结束后,唐大使接受了科国家电视台、央视网络电视等媒体采访。
附:唐卫斌大使在博瓦尼大学公开演讲《科中关系发展前景与中国改革开放》全文
驻科特迪瓦大使唐卫斌在博瓦尼大学的公开演讲
(2018年11月22日,博瓦尼大学)
尊敬的科特迪瓦高等教育部部长代表辛普利斯先生,
尊敬的博瓦尼大学校长卡拉莫科教授,
各位副校长、各位教授,
孔子学院刘云生院长,
亲爱的同学们,
媒体朋友们,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博瓦尼大学是世界著名学府,这里人才辈出,为科国家建设和发展及很多国家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你们是科特人民眼里的佼佼者!很荣幸能在著名的博瓦尼大学发表演讲,和大家谈谈中国、中科和中非合作、以及当前的国际关系形势。
35年前,博瓦尼总统以超凡的战略眼光,毅然作出同中国建交的历史性决策,科中两国成为完全平等相待、互利合作共赢的典范。我愿先同大家分享一个那时候发生的小故事。
两国建交三年后,也就是1986年,中国国务院一位副总理访科。当他看到高楼林立的Plateau区时,他惊喜并羡慕地感叹道,如果北京有一天也能建成这样就好了!要知道,1986年,中国的人均GDP只有282美元。
35年过去了,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改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科两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紧相连。
科特迪瓦经历了“经济奇迹”、经济危机、短暂复苏、十年动荡和重建振兴。中国实现了由贫穷落后到初步繁荣昌盛的华丽转身,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让13亿中国人民生活从物资短缺走向小康,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从根本上满足了中国人民就业、居住、温饱、医疗和教育等基本人权需求,为世界人权事业树立了典范。
很多科特迪瓦朋友们问过我,中国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我会骄傲地说,中国只不过是重新找回了她一直占据的、不过是在19世纪时丢失的位置!就像当你们看到阿比让、苏布雷、圣佩德罗、布瓦凯一个个能源、交通、港口、供水项目竣工,看到法语国家运动会、欧盟-非盟峰会在阿比让成功举办,看到各国政府、商贸和文化代表团纷至沓来,看到今天的科特迪瓦作为安理会成员为非洲的和平与发展积极贡献力量,你们也会骄傲地说,科特迪瓦只不过是重新找回了她一直占据的、不过是在十年危机时丢失的位置!我对此也感到无比赞同。
其实,中国的成功离不开两个词——“改革”和“开放”。
1978年至今,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40年。对内改革,就是开始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对外开放,就是打开国门,融入世界。总体看,中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三大浪潮的推进:
一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开放浪潮,主要是大规模引进外国直接投资,投资于中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建设,为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奠定了基础。
第二个浪潮出现在2001年加入WTO之后,一直到2012年左右。实现了贸易与投资规则与世界的对接,实现了中国与世界在价值链上的对接,使中国逐渐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次浪潮就是从2013年开始的主动积极开放期。中国充分利用自己在资金、某些技术和行业等方面的优势,与各国一道,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全球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人文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实现相互支持与相互促进的联动发展。
就在本月初,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首届进口博览会,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包括科特迪瓦在内的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各国朋友广结良缘、满载而归。
中国已成为130多个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为包括科特迪瓦在内的世界各国产品和服务提供巨大市场。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继续张开双臂,欢迎全世界搭乘中国发展快车,共享中国机遇。
归根结底,中国实现腾飞的根本原因,是她在历尽了列强侵略、内忧外患的百年屈辱后,终于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它不是教条式、课本式的社会主义制度,而是汲取了其他制度和社会文明的优点。
要承认,社会制度再好,如果不符合国情,也无法保障经济的长期发展,社会的长期稳定。就像20世纪初,中国也曾尝试过走资本主义道路,但由于中国当时外敌入侵、战火不断,在这样特殊的国情下,资本主义在中国并没有存活下来。今日中国所取得的成功,是独立自主走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的成功,也是中国人民对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坚信、不屈不挠用自己的汗水浇灌取得的成功。
“中国道路”的成功,中国的快速崛起,中非合作蓬勃发展的态势,却引发一些人的焦虑和担忧。
有人说,中国在输出“中国模式”;有人说,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还有人说,中国贷款在非洲制造“债务陷阱”。
同学们想想,
这些焦虑和担忧有必要吗?是基于事实的客观判断?还是臆测、甚至污蔑?
首先,中国不引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任何国家复制中国模式。
“中国道路”是中国人民自己走出来的,其中甘苦、其间夷险,只有中国人民知晓,也只有中国人民能坚持跋涉。“中国道路”成功对世界的意义,并不在于它提供了什么“国际标准”,而在于它代表了一种信念,一种执着,坚持从国情出发、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以世界眼光和开放心态积极吸收借鉴一切有益经验。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怀有天然亲近感、纷纷“向东看”,难道不是因为他们从中国成功故事中看到希望、得到启迪、发现机遇吗?
正是基于自身发展经历,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才会面对来自非洲国家的40位总统、10位总理、1位副总统以及非盟委员会主席等与会嘉宾庄严宣告
,“中国将坚持做到五不:不干预非洲国家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内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在对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在对非投资融资中谋取政治私利。”
不仅如此,作为非洲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中国坚持平等协商,尊重非洲国家自主意愿和实际需求,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这是中国对非合作最鲜明的特色。
其次,中国不会走扩张主义和殖民主义道路。
自从15世纪以来,不少大国都不是通过和平发展,而是通过海外殖民、对外掠夺、扩张乃至发动侵略战争,来实现富有。中科两国都曾是受害者。而翻遍中国历史,中国外交没有“殖民”这个概念,更没有“殖民”这个历史污点。非洲大陆今天仍然存在的贫困、动荡因素,大多与西方殖民主义埋下的祸根有关。“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与非洲大陆有过相似命运的中国,又怎会去谋求“主导”非洲?
事实上,中国越来越形成了一条有别于其他大国崛起的发展道路——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往来,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从本质上说,这是一条与世界发展互动互惠、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是一条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的道路!按照正常的逻辑,寻求建立这样一个新型国际关系的努力,不应当使任何热爱和平、寻求共同发展的国家或人士感到不安。如果有人对此感到不安,认为这样的努力是一种破坏性力量,其实倒可以反过来问问,他们担心被‘破坏’的是什么?
最后,中方对非洲借贷,开展对非合作,首先考虑的是非洲自身需要。
任何国家在经济起飞和工业化初期都有巨大的资金需求,非洲国家也不例外。中国依据非洲国家提出的意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支持,中国对非投融资有效改善了当地经济环境,增加了民众收入,是一种“造血金融模式”的贷款。中国也很关注自身资金安全。在具体合作项目上,都会严格审核其经济社会效益可行性,确保项目效益和借贷方的偿债能力。至于当前个别非洲国家出现的债务问题,多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产物。
同学们,我们不必在意这些杂音。因为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再也不是谁的“地盘”。作为世界政治中的一股独立力量,非洲也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中非合作好不好,只有中非人民最有发言权!
截至今年底,中非合作实施超过200个基础设施项目,将帮助非洲新增约3万公里的公路里程、8500万吨/年的港口吞吐能力、超过900万吨/日的清洁用水处理能力、近2万兆瓦的发电能力、3万多公里的输变电线路、90万个就业岗位。
截至今年底,中方在非洲本地为非方培养超过20万名各类职业技术人才,在华培训超过4万名非方官员和技术人员。
中方还向非派遣了近50批农业专家组,支持中非农业科研机构开展结对合作,建设了一批境外农业示范合作区,并向非洲18国提供多批紧急粮食援助。
中国还在农业、减贫、公共卫生、贸易投资便利化等领域在非实施了数百个项目,派遣医疗队员1500人次,诊治患者约46万人次。
中国已经连续9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17年全年,中非贸易额1700亿美元,同比增长14%。其中,中国自非进口增长强劲,同比增长33%,达753亿美元;对非出口947亿美元,同比增长3%。
事实胜于雄辩。任何人都不能以想象和臆测否定中非合作的显著成就!在发展道路上,中国和非洲是真诚伙伴;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和非洲的天然盟友。中国愿同国际合作伙伴一道,支持非洲和平与发展。凡是对非洲有利的事情,我们都欢迎、都支持,全世界都应该尽力做、认真做。任何人都不能阻止和干扰国际社会支持非洲发展的积极行动!
作为中国大使,我来到科特迪瓦的三年,是两国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合作成果遍地开花、友谊深入人心的三年。
其中的最高潮当属今年八月底至九月初,瓦塔拉总统作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前习近平主席接待的第一位非洲国家元首对华进行的国事访问。两国最高领导人进行了亲切、友好地交流,达成了诸多重要共识,签署了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卫生、人文等领域多项合作协议。双方进一步增强政治互信,对接发展战略,密切人文交流。如今,中国已成为科特迪瓦第一大融资来源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双边关系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两国合作成果看得见、摸得着,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横跨萨桑德拉河、西非最大规模的水电站——苏布雷水电站于2017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这座由中国提供优惠融资支持的科水利枢纽项目为千千万万个科家庭带来光明,为当地创造了上千个就业机会,巩固了科特迪瓦在西非能源枢纽的重要地位。
科全国电网改造发展项目,自2018年7月项目正式开工以来,共有3000多名科特迪瓦员工同中国团队并肩作战, 2020年7月项目完工时,将建成 225kV 架空线路 946 公里、 90kV 架空线路 736 公里、变电站 11 座, 并扩建变电站 15 座、完成 500 个村庄的电气化改造。
还有中国援助建设的阿比让Ebimpee体育场项目、大巴萨姆精英学校项目,利用中国优惠贷款资金建设的阿比让港口改扩建项目、阿比让-大巴萨姆高速公路项目、阿比让供水一、二期项目、阿比让平安城市项目等等,以及一周后库利巴利总理阁下将亲自启动的的铁比苏-布瓦凯高速公路项目。
中国人民愿同科特迪瓦人民心往一处想、劲朝一处使,共同建设好这个友好、开放、美丽、富饶的国家!
最后,我想引用一句开国总统博瓦尼的一句话,“人类的梦想,不仅仅是有一间房、一块面包;非洲应该致力于帮助人类实现建立人类大家庭的梦想”。这不正是中华文化倡导的 “立己达人”,“兼善天下”吗?这不正是当代中国倡导的“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吗?愿各国都拿出更大勇气,为了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积极推动开放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歌!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我相信,只要中科友好的接力棒能够在你们这一代手中不断相传,中科、中非命运共同体就一定会更具生机活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科特迪瓦人民团结振兴的梦想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以上就是我今天与大家分享的内容,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