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坐落在四季分明的北国春城长春市,汽车工程学院是吉林大学40多个学院中最璀璨的明珠之一。其前身原吉林工业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始建于1955年,是由交通大学、华中工学院及山东工学院相关系所整体搬迁合并、组建而成的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汽车设计与制造学科。建院之初汇聚了包括饶斌、黄叔培、戴桂蕊、余克缙、方传流、徐廼祚、陈秉聪、杨克刚、罗邦杰、庄继德等一大批国内汽车领域权威专家。经过近70年发展和几代吉大汽车人的共同努力,现已经发展成为设备资产总值近5亿、长期围绕我国汽车产品开发领域重大工程需求从事基础共性前沿技术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与高水平国际合作的重要基地;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与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被誉为“中国汽车工业人才培养摇篮”。在学院各学科中,车辆工程学科是国内汽车领域最早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在历次教育部重点学科评估中始终保持车辆工程学科排名领先位置。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始创于1955年,是中国汽车工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其车辆工程学科是国内汽车领域最早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汽车底盘集成与仿生全国重点实验室。
汽车工程学院拥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教授为核心的260余名教职工组成的教学和科研队伍,其中专业教师147人,含教授75人、副教授60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特聘教授1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专家1人、教育部讲座教授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青年学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士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4人、吉林大学唐敖庆学者23人。
汽车工程学院设有车辆工程、工业设计、能源与动力工程、热科学与工程四个系。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本科生专业3个,其中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工业设计为吉林大学特色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009年,车辆工程专业获得首批国家特色专业;2012年,车辆工程专业获全国首个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全国近百个车辆工程专业的唯一代表。目前,学院在读博士生300余人,硕士生近800人,本科生2000余人,学院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创新人才培养,实行“国内外校际交流”、“校内转专业”、“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本硕博贯通式培养”等政策,每届毕业生国内外交流学生人数接近10%,本科生保研率达22%以上,升学率40%以上,本科毕业生出国人数接近10%。大力支持鼓励“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大学生方程式车队”、“挑战杯”及其他学科竞赛,加强创新实践对毕业要求达成推动作用,深化提升学生对专业认知认可度;营造开放创新学习环境。参与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的学生人数超过80%。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已累计向社会输送各类专业人才37000余人,培养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云鹏教授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校友。
汽车工程学院拥有汽车底盘集成与仿生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汽车产品与零部件认证实验室、汽车开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低碳汽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未来出行生态汽车吉林省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整车开发与底盘匹配工程实验室、吉林省汽车传动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12个,并在全国布局了多个创新研究院。学院承担着重要的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面向国家汽车强国战略需求和国际汽车工程科技前沿,围绕汽车行业产品开发与创新体系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关键共性技术等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和创新性研究。在整车和底盘、动力和传动的产品开发先进技术方面,创新研发了一系列先进设计理论、技术方法、软件平台和重大实验装备,并全面推广应用于我国主要汽车厂商,为我国主要汽车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我国在汽车产品开发领域从事基础、共性和前沿技术研究,解决国家和行业重大工程需求,进行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的重要基地。
汽车工程学院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常年选派专家、学者出国讲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访问或进修;并邀请国外著名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联合培养学生和进行科学研究。
汽车工程学院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较多的发展机会。毕业生分布在各大汽车骨干企业及科研院所、高校、合资企业,众多毕业生已成为著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
几代人的努力,铸就了汽车工程学院今日的辉煌,在新的历史时期,汽车工程学院正朝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阔步前进。
汽车工程学院汽车大楼
知名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教授
知名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教授
知名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云鹏教授
汽车底盘集成与仿生全国重点实验室(原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低碳汽车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
汽车风洞实验室
中国首台汽车性能模拟器
吉林大学·长沙汽车创新研究院
2023年第十三届“挑战杯”
汽车工程学院大学生学科竞赛获奖
2022中国大学生方程式全国总冠军
汽车工程学院大学生学科竞赛获奖
2022壳牌汽车环保马拉松中国站冠军
汽车工程学院所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专业(类)介绍
车辆工程
吉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前身为吉林工业大学汽车设计与制造专业,成立于1955年,1978年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1981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1989年获准成立“汽车设计与制造”博士后流动站,并获批建设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2009年成为国家首批特色专业,2010年获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12年全国首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7年入选吉林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群,2019年获批国家“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吉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是新中国第一所汽车专业高校,经过近70年的发展,累计培养3万余名校友,活跃在海内外汽车及零部件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被誉为中国汽车工业人才培养的摇篮,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汽车行业公认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开发的基地。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备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与良好的人文素养,掌握宽厚的车辆工程及其多个相关学科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对本领域复杂工程实际问题进行描述与分析、研究与制定解决方案,体现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拥有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热衷团队协作与沟通交流,恪守职业伦理,坚持终身学习,能够面向国家、社会和行业发展重大需求,在产业、科研、教育和管理等方面发挥引领和骨干作用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
培养特色:本专业培养具备主学科基础理论扎实、多学科知识交叉应用、专业实践能力素养过硬特质,能够快速适应未来工作岗位需求,具有持续学习、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拥有良好社会价值观和工程师职业素养的汽车工程领域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方向:本专业培养方案内设置五个专业方向进行个性化培养,包括:①整车开发与底盘设计方向;②新能源汽车方向;③智能汽车方向;④车辆轻量化方向;⑤赛车开发与实践方向。
课程体系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车辆工程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力学、机械学、材料学、电工电子学、热工学、控制理论、电子信息学、计算机语言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以及车辆工程基本原理与方法,并接受工程训练与社会实践。
核心课程:工程制图、程序设计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电工学、信号与系统、控制工程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试验学、汽车电子控制。
特色课程:汽车产品开发工程、线控底盘设计与控制、车辆传动与控制、新能源汽车原理与设计、新能源汽车能量与热管理、储能系统与应用、智能汽车技术基础、车载网络及车联网技术、智能汽车信息安全概论、汽车轻量化导论、汽车轻量化设计与评价、轻量化先进制造技术、赛车动力学理论与设计、赛道操控与测试技术、赛车运动文化等。
主要实践课程(含实验、实习、毕业论文):工程训练、生产实习、专业综合认知实践、车辆操控特性综合实习、智能电动模型车创新实践、汽车软件开发工程实践、汽车仿真与试验工程实践、毕业设计(论文)。
就业方向
吉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以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宽厚深入、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等优点深受企事业单位的欢迎和好评,每年毕业生供需比在1:20左右。毕业生具备在车辆工程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控制、实验测试、教育教学、管理决策等岗位工作。就业去向主要是汽车相关领域大型国有、合资企业、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攻读硕士、出国留学等,为我国的汽车、机械、ICT等相关行业的企业、事业以及研究部门输送大量优秀的毕业生。近三年毕业生总数756人,毕业率均在97%以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9%以上。
能源与动力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前身为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动力教研室,由机械工业部于1953年汇聚全国动力领域知名教授,面向我国车用动力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组建而成;1955年,由原交通大学、华中工学院和山东工学院相关专业整合,成立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1958年更名为吉林工业大学)内燃机专业;1985年成立热能工程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985”和“211”工程重点建设专业,2019年获批吉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围绕车用动力系统、热能工程和工程热物理领域的重大需求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与科研实力,已成为我国汽车发动机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汽车能源与动力技术创新基地、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基地、汽车动力系统评价基地、汽车热管理技术基地、以及对全行业开放的产品开发基地。
结合完整的汽车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践中心、省级教学实验中心、校级专门实践平台等教学平台;国家及省部级教学团队、教学名师、教材、精品课程等教学资源丰富的优势。本专业已成为汽车动力行业人才培养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专业之一。目前,累计培养毕业生近万名,毕业学生行业竞争优势显著,历年来一次就业和升学总比例始终保持在98%以上。
培养目标
随着国家车用动力人才需求的发展和演进,本专业人才培养内涵、课程体系实现了车用动力系统与热能量转换多样性向车用动力低碳化、智能化的拓展和蜕变。结合车用能源与动力专业学科交叉明显、创新需求巨大的特征,聚焦动力系统匹配设计、新型燃料、新能源动力系统、车辆热管理、储能系统等关键方向,着重开展“宽基础、重交叉、精应用、强创新”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培养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理论及相关领域工作所需的基础知识,具备相应领域科学研究、设计开发及技术管理等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专业特色
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岗位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国际视野、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备科学研究、设计开发与技术管理等能力的复合型能源与动力工程高级专门人才。
课程体系
核心课程:工程制图、电工电子技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机械精度设计基础、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热力测试技术、控制工程基础、自动控制原理、能源与动力机械基础、工程燃烧学、车用动力系统和制冷原理。
特色课程:内燃机原理、燃料电池及其应用、汽车节能与排放控制、碳经济与捕集技术、车用动力系统功能安全、动态系统建模与控制、电机原理及应用、车辆热管理、能源与动力系统储能技术、能源转换与梯级利用、热力发电工程等。
实践课程:工程制图综合实践、机械设计基础综合实践、工程训练、生产实习、专业认识实习、能源与动力装置综合实践、毕设设计(论文)。
就业方向
专业以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共性知识、技能、素养培养为基础,以汽车能源与动力细分领域的工程师、学术带头人、行业领军人物、国际国内学术组织领袖、行业及国家机关管理者等高层次人才培养为目标和特色优势,以新工科理念为导向,所培养的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厚的专业知识,具有钻研精神、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国际视野,满足能源与动力领域尤其是车用新能源、车用动力低碳化、动力系统智能化、储能工程前沿技术和自主创新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近三年毕业生总数436人,毕业率均在97%以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6%以上。
工业设计
吉林大学车身工程学科是从1960年的汽车车身专门化发展而来,1988年正式组建成立工业造型设计(汽车车身)系,是国内首个以汽车造型为特色的工业设计专业。1995年组建中国首家“轿车车型开发中心”,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国内唯一的车身工程博士授权点,2003年国内首家自主设计建造汽车专用风洞实验室。工业设计专业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车身学科现有车身工程、设计学、工业设计工程3个硕士专业,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具有国内唯一的车身工程硕士点和博士点,汽车造型设计方向是工业设计专业的特色。工业设计系是汽车造型人才培养最早的教学单位,培养了大批车身和造型方面的优秀人才,工业设计系主要面向汽车设计开发中车身方面的技术,在汽车造型设计、空气动力学、人机工程学、被动安全性、结构设计与轻量化及生产制造、电器件设计与电动控制等方向进行教学和研究。
培养目标
培养在汽车等工业产品的外观设计、功能设计、结构设计、交互设计等方向,掌握工业设计和车身工程学科基础理论和技能,基础理论扎实、岗位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具备科学研究、设计开发与技术管理等能力的工业设计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
培养兼具工程与艺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汽车车身结构设计与汽车等工业产品设计能力学生,以工程机械学科为基础,突出车身工程理论知识的讲授,将艺术设计与工程技术相结合,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培养工业产品领域特别是汽车工程领域创新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课程体系核心课程:工程制图、电工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精度设计基础、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控制工程基础、制造工艺学、人机工程学。特色课程:工业设计基础、造型设计基础、设计素描、汽车理论、汽车与车身构造、车身设计、汽车造型、汽车空气动力学、车身试验学、汽车模型制作、智能座舱与人机交互、汽车色彩设计概论、交互设计思维导论、虚拟现实与设计。
实践课程:工程训练、机械设计综合实践、生产实习、专业认识实习、工业设计创新实践,毕业设计。
就业方向
主要在国内外各大汽车航空航天电子产品等企业、研发机构、高等院校及汽车服务行业等就业。培养毕业生成为在工业设计和车身工程及机械工程领域的设计师、工程师、学术带头人、行业领军人物、国际国内学术组织领袖、行业及国家机关管理者等高层次人才。毕业生近些年逐渐涌现出众多汽车设计领域的总监以上设计大师,汽车车身工程技术带头人等科技人才。近三年毕业生总数311人,毕业率均在98%以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7%以上。
学院网站
:https://auto.jl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