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 词句注释

①沁园春: 词牌名 。“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②寒秋:就是深秋、晚秋。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③湘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南的海洋山,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④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毛泽东七律《 答友人 》中所谓长岛,指此。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⑤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⑥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尽染,此处化用王实甫《西厢记》中“晓来谁染霜林醉”句意。
⑦漫江:满江。漫:满,遍。
⑧舸(gě):大船。这里泛指船只。争流:争着行驶。
⑨“鹰击”二句: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⑩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万类,指一切生物。霜天,指秋天,即上文“寒秋”。
⑪怅寥廓(chàng liáo kuò):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寥廓,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⑫苍茫:旷远迷茫。
⑬主:主宰。沉浮:同“升沉”(上升和没落)意思相近,比喻事物盛衰、消长,这里指兴衰。由上文的俯看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怅”)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
⑭携来:挽,牵。来,语气词,无实义。百侣:很多的伴侣。侣,这里指同学(也指战友)。
⑮峥嵘岁月稠:不平常的日子是很多的。峥嵘:本指山的高峻,此处意谓不平凡、不寻常。稠:多。
⑯恰:适逢,正赶上。同学少年:毛泽东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1918年毛泽东和 萧子升 蔡和森 等组织 新民学会 ,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⑰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风华:风采,才华。茂:丰满茂盛。
⑱书生意气:书生:读书人,这里指青年学生。意气:意态气概。
⑲挥斥方遒(qiú):热情奔放,劲头正足。挥斥,奔放。《庄子·田子方》:“挥斥八极”。郭象注:“挥斥,犹纵放也。”方,正。遒,强劲有力。
⑳“指点”二句:评论国家大事,用文字来抨击丑恶的现象,赞扬美好的事物。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指点,评论。江山,指国家。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
㉑粪土当年万户侯:意思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粪土,作动词用,视如粪土。万户侯,汉代设置的最高一级侯爵,食邑万户,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此借指大军阀,大官僚。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要向受封者缴纳租税,服劳役。
㉒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击水:作者自注:“击水:游泳。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里引用祖逖的“中流击楫”典故。这里指游泳。
㉓遏(è):阻止。飞舟:如飞之舟,言其迅速。 [2-3]

沁园春·长沙 白话译文

我独自一人伫立在橘子洲头,在这寒冷的秋天里,看那湘江静静地向北流去。远处,千座山万座山,已红透了,层层树林都被染得如此绚丽与烂漫;俯视江水,清澈见底,许许多多的船,争相竞发。雄鹰在苍穹上翱翔,鱼儿惬意地闲游在浅浅的水底,世间的生灵都在这降霜的天气里获得它们的自由!可我却在这无边的宇宙间,感到有些怅惘,我要问这苍苍茫茫的大地,谁来主宰它的命运?
曾经,相约朋友们到此游赏,回忆那个时候,多姿多彩,多么沉重厚实!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各人都满腹经纶,怀着那奔放遒劲的远大理想,要用彼此的才学指点江山,要用练就的本领书写春秋!只把那自古以来的王侯将相,看成一抔粪土!可曾记得:我们一同在水流最急处,奋勇搏击,那连天的大浪,岂能阻挡住前行的方舟?
1918年4月,毛泽东与萧子升等一批志同道合的学友,在长沙市荣湾镇刘家台子 蔡和森 家成立新民学会, 萧子升 被选为总干事,毛泽东和陈书农被选为干事。1918年,毛泽东从一师毕业,先后在长沙修业小学、一师附属小学任教。“五四”运动时期,他组织领导了湖南的学生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接着,他领导了“驱张运动”。1920年9月,毛泽东与 何叔衡 在长沙建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次年7月,他和何叔衡作为湖南代表出席中共一大,10月10日,他们在长沙建立中共湖南支部,毛泽东为书记。不久,又组建中共湘区委员会,也任书记。1923年4月,他离开长沙,到上海、广州等地参加中共中央和国民党中央的领导工作。9月,又返回长沙,领导反对湖南省省长赵恒惕的斗争,并开展工农运动。1925年春天,他回到韶山领导开展农民运动。8月间,赵氏派兵到韶山提拿毛泽东,毛泽东在赵恒惕追捕下,却在长沙待了一二十天,会见了中共湘区、省工团联合会、文化书社负责人。他重登 岳麓山 ,游 橘子洲 ,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

沁园春·长沙 整体赏析

此词上阕主要写景,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词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下阕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自然地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将无形的不平凡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这首词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
全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沁园春·长沙 名家点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原理事 吴奔星 :上片侧重在“兴”与“观”。如“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诗可以“兴”,读之令人振奋,感到鼓舞;“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则是诗可以“观”,意味着从认识世界走向改造世界。下片侧重在“群”与“怨”。如“携来百侣曾游”,即诗可以“群”,体现团结的作用;如“粪土当年万户侯”,即诗可以“怨”,起审美的作用,要以真善、美取代假、恶、丑。(《 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 》)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研究员 龙剑宇 :此词历来被视为毛泽东的第一篇成熟的词章,信其不诬也。这应当是从语言的成熟,特别是意象、情境的独创性和整体的风格来说的。(《 毛泽东诗歌风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