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现共产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崇高的理想和坚定信念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什么?
理想,作为一种奋斗目标,通常表现对未来的憧憬、向往和追求,按照主体构成不同,理想可分为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信念,通常理解为信仰、信心和理念。信念也可分为政党信念和个人信念。就个人理想而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想,不同的社会,不同的进段有不同的理想。一是在世界观没有形成之前的理想,是真正意义憧憬、向往。二是在世界观形成过程中的理想,既有憧憬、向往,更多的是追求。三是当追求目标实现,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你的理想,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此时,你的个人理想就上升到社会理想了。
社会理想一般理解为人们对崇高的社会制度的设想,包括对未来的政治制度、社会面貌的预见和追求,它表现为社会进步力量改造社会的一种总体奋斗目标。这种目标追求的是整个社会或阶级的根本利益,包含着社会成员或阶级成员的个人理想所追求的最大利益,因而是整个社会或阶级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对个人理想起着决定和制约的作用。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从成立之初,就把全人类最崇高、最美好、最远大的理想——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浓墨重彩地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并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始终作为激发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力量的源泉,作为形成国家和民族共同信念的思想基础。正如《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无数的事实证明,有了共产主义这一远大理想,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才能有胜利前进的正确方向、坚韧不拔的毅力、无穷无尽的力量和战胜任何困难的勇气。
不同的政党有不同的信念,这是不言而喻,中共信仰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做为共产党员必须与党保持一致,信仰、理念必须相同,这是党的纪律要求。
对于社会一般人来说,我们党的一贯政策是信仰自由(反动的除外),你的信念是什么?靠自己选择,不加干涉。
(二)为什么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中会提理想和信念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市场经济的建立,一些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在急剧变化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虽然是支流,但是社会影响面大,治理困难,令人堪忧。这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
1、一些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淡化,偏离社会公共信仰体系的倾向加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学习政治书籍的兴趣有所淡薄。现实中,经常阅读政治书籍的人明显低于阅读纪实文学等其他书籍的人。尤其是:经常阅读政治书籍的比例,随着年龄段的降低而递减。
第二,理想、信念有逐步淡漠的趋势。一些人觉得搞市场经济就是捞实惠,理想信念已算不了什么。
第三,不能科学地对待前途命运。一些人把自己的希望和前途寄托于宗教。一些人对生老病死、建房迁户、兴办企业,甚至外出旅行都要求神问卜。
第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扭曲,导致犯罪现象严重。有相当一部分罪犯是由于贪图享乐和金钱物质占有欲恶性膨胀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恶性犯罪现象的增多,说明了价值观领域存在问题的严重性。
2、“一切向钱看”成为某些人最高的行为准则,拜金主义侵蚀着许多人的灵魂。“一切向钱看”已成了一种扭曲变型的价值观。
3、过份追求个人价值。在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下,有为数不少的人,过多地强调个人价值、个人利益和向社会索取,而不讲社会价值、集体利益和社会奉献。崇尚自我已经成了一些人的人生信条。
4、交往价值观扭曲,人际关系中的物化倾向严重。一些人把市场经济中的交换原则完全用于社会交往中,把人际关系物化为金钱关系。
5、把过度的物质享受和高消费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在这种价值观念的影响下,一些人走上了腐败和贪赃枉法的歧途。
6、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加上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一些党组织不管党,治党不严,一些党员存在着理想信念不坚定,甚至发生动摇,认为共产主义是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空洞说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人们为共产主义奋斗,超越了人的思想觉悟程度和历史发展阶段,对共产主义失去信心,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心存疑虑,有些党员只顾个人,丢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部分党员纪律观念淡薄,上班晚来,下班早走,不坚守岗位,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不干事,尽搞事,有的参与赌博,有的接受请吃、请送,接受色情服务,不起党员作用;少数党员不想当党员了等等问题。
这些问题产生和存在,对党的肌体是极大损害。是对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严重扭曲。产生这些问题,主要原因背离党的宗旨。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来解决这些问题,适时而且恰到好处。
二、我们为什么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作为我们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它不仅规定了振兴中华民族的正确方向,而且还是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巨大精神动力和强大精神支柱,故而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理想信念问题。他指出:“现在中国提出‘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正因为这样,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也再一次把“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把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作为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是长期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所证明的一个科学结论,是有其历史与现实依据的。
首先,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作为发展党的事业的力量源泉,它是我们战胜敌人、克服困难,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巨大精神动力。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理想与信念,它为人类提供了任何宗教信仰和理性信仰均无法比拟的、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它是不断推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动力。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对共产党人来说,它比生命还重要。有了它,就能在任何复杂或艰难的情况下,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克服各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在革命战争年代,无论是面对强大凶恶的敌人还是面对艰难险阻的环境,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刑场上,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始终激励着千千万万的革命志士进行坚韧不拔、前仆后继的英勇斗争,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壮丽诗篇。李大钊同志之所以能在敌人的绞刑架下大义凛然,就是由于他胸怀着“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信念。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正是这种重于生命的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铸造了无数革命先辈的钢铁意志,凝聚成无坚不可摧的巨大力量。“过去我们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这是邓小平同志总结我国革命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过去,我们凭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理想与信念夺取了革命的胜利,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然需要我们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
其次,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还为我们振兴中华民族规定了正确的方向。我们的革命和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要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还面临着许多困难。那么,如何战胜困难去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呢?最根本的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没有理想是不行的。”邓小平同志在谈到中国作为一个穷国之所以能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独占一角时指出,原因是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而之所以能保持独立自主,最根本的原因又是我们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新情况,邓小平同志告诫全党和全国人民,要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埋头苦干,做好自己的事,不要动摇了我们的理想。他指出:“在这些国家动乱的时候,中国要真正按计划实现第二个翻番,这也就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成功。到下个世纪五十年,如果我们基本上实现现代化,那就可以进一步断言社会主义成功。”面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邓小平又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不走资本主义的邪路,”不要因为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干扰而放弃了我们的理想,“中国要搞现代化,绝不能搞自由化,绝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总之,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决定了我们无论面对多么复杂的局势,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如果离开了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就不可能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华民族的振兴就将化为泡影。
最后,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是团结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的强大凝聚力。信念就是坚定的理想。对于组织坚强的群体,完成群体的事业,要是没有共同的信念,就不可能具有巨大的凝聚力。邓小平同志指出:“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也就是说,正是共产主义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决定了在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不是急于全面实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所有原则,而是要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首先在实现其他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已经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此目标,我们采取了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政策,正如小平同志所说:“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对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必须践行“三个代表”。
三、怎样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为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应当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个关系。
1、理想与现实。在社会生活中,任何人都经常会遇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这恰恰是在树立坚定的理想与信念时首先要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问题。理想是一种奋斗目标,而现实则是指我们当前所处的环境和境遇。现实总是不完善的,正因为它还不完善所以才需要理想。如果现实像理想一样美好,则就不再需要有理想;如果理想没有高于现实的地方而和现实一样,则理想也就不成其为理想。但是,理想又源于现实,要达到理想又必须从现实出发,脱离现实,不从实际出发,那么再好的“理想”也是不可能达到的。每一代人,每一个人的职责,都是在现有的基础上,以理想为目标和尺度,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并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一般关系。在共产主义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同样也存在着类似这样的关系:一方面,作为理想的社会制度,“共产主义是没有人剥削人的制度,产品极大丰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一方面,按需分配是需要有极大丰富的物质条件作为前提的,而现实中存在的任何社会主义国家包括我国在内并不具有这样的前提条件,故而就决定了我们必须立足于现实,从现实出发逐渐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而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当前最为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也就是说,正是共产主义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决定了在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不是急于全面实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所有原则,而是要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首先去实现其他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已经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问题恰恰就发生在这里。有的同志对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推行的某些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原则不尽相符的政策产生了困惑:或者认为既然我们共产党人的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那么我们就不能采取与共产主义原则不相符合的政策,否则,就是放弃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或者认为既然现行采取的各项政策是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是现实所必需的,那么就说明我们现在来谈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是一件十分遥远的事,故而应当重新确立我们的理想观。很显然,一些同志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所谓的“困惑”,其根源就在于他们把理想与现实完全割裂开来,甚至是对立起来了,没有认识到当前我国采取的各项现行政策,正是在既充分考虑到了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又充分考虑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经济文化相当落后的基础上的这一客观现实,是在反复权衡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之后制定的,是一种唯一正确的选择。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指出:“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我们就是要坚决执行和实现这些社会主义的原则。从长远说,最终是过渡到共产主义。”可见,从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出发来看待我们的现行政策,不仅不会动摇我们的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恰恰相反,它只能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
2、理想与利益
理想与利益,如同精神与物质一样,是任何人在生活中都不可或缺的两个世界,因而不论是谁,只要想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变得有意义,就必须正确地处理理想与利益的关系。过去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人们曾一度空谈理想,禁谈利益,好像只要是革命者,就都应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苦行僧,都不能谈实惠。讲利益。但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从来就没有否认过利益的价值,更不主张把利益与理想割裂甚至对立起来,正所谓“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只要是人,只要他在生活着,就离不开对物质的追求,否则就没法生存。人虽然不是为利益而来到人世间,但来到了人世间就会有利益的追求。因此,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实质上是对利益的追求,利益是理想的实在内容,理想是追求某种利益的思想形式。可以说,从来就没有离开对利益追求的理想。比如,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所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诸如“打土豪,分田地”,“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等等,归根到底都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当然,利益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它因主体不同而可以划分为多种不同的利益,如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人民大众的利益与小团体的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等等,虽然它们都可以以利益的名义出现,但从中所折射出的理想观却是有着根本区别的。而我们共产党人所倡导的共产主义理想,就是这样一种包含有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追求的崇高理想;所谓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就是要求人们对于任何行为的选择,都要以有利于国家、社会和人民,符合人民长远和根本的利益要求为标准。需要指出,我们这样说并不是意味着共产党人讲共产主义理想就不承认有个人利益的存在,相反,即使到了共产主义,同样也承认个人利益的存在。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必须把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才能调动积极性,才能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生产力高度发达,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将更多地承认个人利益、满足个人需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过去那种讳言利益、空谈理想的不正常现象,早已被市场经济讲究实惠的求利原则荡涤殆尽,而且由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某些片面认识,近些年来一些人在理想与利益的关系上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们把讲利益片面地理解为是讲个人利益,并在追求个人幸福或利益的过程中,日益看重了金钱的身价,甚至认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还说什么理想信念”,他们把理想看作是天上的“星”,利益是地下的“灯”,天上的星可望而不可及,是空的;而地下的灯看得见、摸得着,是实的,于是乎。宁要地下的“灯”而不要天上的“星”的拜金主义便应运而生了。诚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货币作为商品的一般等价物的社会发展阶段,仍然有它存在的重要意义。我们只有面对现实生活,正视金钱的地位和作用,恰当地发挥金钱的特殊功能,才可能使之造福社会而不是贻害社会。正如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的,“鼓励人们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获取正当经济利益;同时引导人们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绝不允许把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和集体利益之上。如果我们无视拜金主义思潮的危害并纵容其在全社会泛滥,那么,我们干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就几乎没有什么不同,它不仅会使我国改革和建设的目标发生偏斜,而且还会毁掉我们的党和人民,毁掉神圣的共产主义事业。总之,我们共产党人必须把理想和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讲包含利益的理想,求符合理想的利益,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尚的价值理想,超越物欲的羁绊。
3、理想与挫折
任何事物的发展,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国际共运出现了严重挫折。面对挫折,一些同志对国际共运的前途和中国的前途感到担忧,产生了一些模糊认识,有的甚至对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发生了动摇。因此,这就给我们提出了如何正确认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挫折,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问题。
共产主义作为人类最美好的理想,它绝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就如同任何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取代另一种落后的社会制度一样,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某种暂时的曲折甚至复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代表旧制度的剥削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总是企图阻止历史车轮的前进,虽然徒劳,却由此造成了历史发展的曲折性。更何况,实现共产主义,不是用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而是彻底推翻一切剥削制度,建设一个崭新的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事业;特别是现实中的社会主义都是建立在经济文化基础较差的国家,并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处在经济科技实力占优势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因而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就必然会有更多的曲折和反复。但是,前进中的曲折和反复,并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失败。前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虽然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但在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却生机盎然,蓬勃发展。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
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正因为共产主义运动会有挫折,故而更需要有矢志不渝的理想和信念。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由运动到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由一国到多国的发展,曾使一些人欢欣鼓舞,以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已经是指日可待的事了;然而,苏东剧变,又使一些人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产生了怀疑。这两种认识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完全不同的观点,而究其思想认识根源,实际上是共同的,他们都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事业缺乏真正科学的认识,从而或者是一遇顺境即盲目乐观,或者是一遇逆境即悲观失望,根本没有什么坚定的理想、信念可言。作为真正的共产党人来说,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和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在它的发展过程中,经历几次高潮和低潮、出现辉煌与坎坷,都是十分正常的;特别是在当其处于低潮、遇到挫折的时候,更要认识到这并不等于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错误的理论,也不等于美好的共产主义制度就是空想,从而依靠其理想、信念的力量去推动共产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总之,只有具备矢志不渝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共产党人才能百折不挠,永远不迷失方向。
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理想与挫折的关系,还要求我们妥善地把握策略与原则的关系。既然出现高潮与低潮对于共产主义运动来说都是难以避免的正常现象,那么,我们就要正确地对待高潮与低潮:在高潮时做到头脑不发热,不要动不动就把共产主义的所有原则付之实践,比如刮“共产风”那样,否则只会损害我们的事业;在低潮时做到不气馁,但在对外关系上我们可以保持必要的低姿态或者叫“低调”,以求得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加快国内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比如,面对目前遇到的国际共运的低潮,我们在一些外交场合就采取了某些必要的“低调”,但我们心里必须明白,这种低调并不意味着我们正在或将要放弃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以至放弃社会主义的道路;相反,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坚定理想与信念,越要加倍地努力工作,千方百计把国内的事情办好,以便用事实去教育我们的人民,用事实向世界宣告:社会主义道路并没有失败,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
总之,越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越要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大公无私,清正廉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以相信,只要全体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真正做到了这一点,那么,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至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过程中,就没有任何困难是不可战胜的。
主办单位:长春市城市管理局
电话:85292384
地址:长春市南关区南湖大路1477号
邮编:130022
网站标识码:2201000052
吉ICP备11002904号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