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从化区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含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业经区委、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区科工商信局反映。
广州市从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6月11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从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秘书科 2023年6月12日印发
从化区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含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目 录
前 言
一、发展基础与发展形势
(一)主要成绩
(二)存在问题
(三)发展环境
二、总体要求与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产业定位与空间布局
(一)产业定位
(二)空间布局
四、主要任务与实施路径
(一)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链
(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推动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
(四)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区
(五)推进高埔创智谷建设
(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建设
(七)优化人才引进培养政策体系建设
(八)推动政银企合作助力工业发展
五、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完善统筹协调
(三)加大协同推力
(四)加强考核监督
前 言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是工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五年,也是从化区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本规划根据《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中共广州市从化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广州市从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重点明确“十四五”时期从化区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实施路径,是新形势下从化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文件和重要纲领。
一、发展基础与发展形势
(一)主要成绩
“十三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三期叠加”的国内形势,从化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全区工业经济总量平稳增长,经济效益持续提升,各项目标完成情况良好,助推全区在2020年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工业规模总量平稳增长。“十三五”期间,从化区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工业产值实现平稳增长。五年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5%,2020年达到439.03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2.2%。2019年完成工业投资额24.38亿元,2020年完成工业投资额38.25亿元,同比增长56.9%。工业税收年均增长2.7%,2020年达到22.1亿元。2020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2.28%。
表1.从化“十三五”期间工业投资额和工业税收完成情况表
统计指标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工业投资(亿元)
|
/
|
24.11
|
15.52
|
24.38
|
38.25
|
工业税收(亿元)
|
17.08
|
18.86
|
23.19
|
22.25
|
22.1
|
备注:因统计口径调整,2016年的工业投资额与其余四年相对不具有可比性,故数据为空
2.招商引资取得较好成绩。“十三五”期间,从化区大力推进招商引资,五年间累计引进工业企业约50家,涉及新材料、智慧物流、生物医药、电商平台、智能制造、马业经济、生态设计等多个产业领域,包括西卡德高、南盾通讯设备、莱恩医药、星河湾高端配套智能制造基地、中誉智能机器人等多个大型项目。五年间,从化区吸收外资规模总体有所增长,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4.93亿美元。
表2.从化“十三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完成情况表
统计指标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实际利用外资
|
1.16亿美元
|
1.32亿美元
|
1.2亿美元
|
1.05亿美元
|
0.2亿美元
|
备注: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实际利用外资指标波动明显。
3.技改力度持续增强。“十三五”期间,从化区大力支持工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高工业高端化、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2020年全区工业企业技改备案项目95个。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7.28亿元,完成进度144.0%,位居全市各区排名第一。截至2020底,全区已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1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6家。“十三五”期间工业单位产值、增加值能耗呈明显下降趋势,全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3.68%,年均下降2.9%。
4.小微企业培育取得新突破。“十三五”期间,从化区全区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总量持续扩大。从化区各级相关部门强化联动,实现资源共享,对年销售收入1000万-2000万元的临界达规工业企业进行筛选,积极培育潜力大的企业纳入区“小升规”企业培育库,并建立健全规模以下企业的跟踪机制,提供政策咨询、要素保障等全方位服务。至2020年底,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由2015年的192家增加至2020年的267家。
(二)存在问题
尽管过去五年从化区工业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亟待解决。问题主要体现在产业不强、产业链不长,主导产业未能形成产业集群,产业创新发展驱动力不足。
表3.从化近三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排名前五的行业
年份
|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前五行业
|
2018
|
汽车制造业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2019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汽车制造业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2020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非金属矿物质业
|
具体来看,从化区缺乏有较大行业影响力的大型龙头企业,缺乏全产业链的产业体系。从化区产值、纳税排前的企业分布在多个行业,缺乏一个能一呼百应并能集聚粤港澳大湾区资源的龙头企业。由于行业众多,单个行业在从化的产业链较短,难以形成要素聚集效应和品牌效应,难以吸引行业的高质量企业、人才、技术汇聚从化共图发展。
1.工业集聚水平较低。从化区的几大优势产业如交通装备、日用化工、定制家居、医药食品等,其设备和原材料的主要供应商都在从化区外,甚至研发营销环节也不在从化区。在这些产业中,上下游企业之间以及与政、产、学、研、金的有机融合处于较低的水平。由于产业链较短,聚集水平较低,从化区企业吸引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才、生产性服务组织等关键要素的能力较弱,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受限。
2.企业投入能力较弱。现阶段区内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企业利润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弱,缺乏大规模科技投入的能力。从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看,从化区政府受财政能力制约,也难以对企业进行高强度的科研补贴。大部分从化区的工业企业自主研发力量不强,工业创新的源头主要来自于从化区外。大多数从化企业的创新力量缺乏延伸到产业链的研发、设计、营销等高价值环节的条件。
3.科技服务平台与科技人才缺乏。目前,从化缺乏具备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因此难以根据产业集群的共性需求建立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由于产值前五强的产业分布在多个行业,单个行业在从化的产业链较短,企业间合作潜力较小,从成本收益考虑,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对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缺乏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从化区的工业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各产业园区内部产业间集约化程度不高,产业链布局缺乏龙头型企业。相比广州市的其他工业强区而言,从化区的企业家群体、管理人才、高端科技人才和生产性服务人才的存量偏低,自主培养高端人才的基础较薄弱,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弱于周边地区,增量人才的引进机制缺乏市场竞争力。
4.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作为从化区工业发展承载平台的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供电、供水、污水处理等生产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等保障力度有待加强。工业园区承载能力不突出,竞争优势不明显,难以吸引优质项目落户。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由于建成较早,规划设计没有考虑到以产业链的思维布局厂区建设,园区企业分布没有按产业集聚的要求来布局;其次没有配套充分满足园区各层次员工生活机能的商业设施,以至于目前落户从化经济开发区的企业存在大面积的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
5.产城融合亟待升级。现阶段从化区的城市化水平相对落后于产业发展需要,由于城市配套服务设施不足,与周边地区相比,吸引资金、人才、技术的营商环境缺乏市场竞争力,出现了产城分离的现象,城市缺乏增长活力,产业发展没有城市依托。区内企业普遍反映教育医疗资源供给短缺,尤其在太平镇和明珠工业园,中小学的学位尚不能完全满足现有人口的入学需求。
从化区镇街、园区的商业设施也存在建设不足的问题。尤其是从化经济开发区及邻近街区的商业设施规模较小,难以起到便利日常生活、吸引人流、优化营商环境的作用。
(三)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从化区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将面临复杂而深刻的重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外部机遇和挑战并存,从化区把握机遇、化解风险、应对挑战的难度加大。“十四五”期间从化区工业面临的发展环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从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下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命题和重要支撑。全区要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将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进一步优化调整全区产业发展布局,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2.全面融入“双区”建设、“双城”联动迎来发展新机遇
借助广州、深圳中心城市的协调整合与叠加效应,进一步强化其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的核心引擎功能,放大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和示范效应,能够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发展动能。从化地处广州、惠州、清远、韶关四市交界之处,是粤港澳大湾区通往粤北、辐射湘赣地区的通衢要道,区位优势明显。可积极充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承接“双区”建设、“双城”联动的辐射效应,实现产业协同、错位发展,围绕建设生态宜居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绿谷”,开放共享的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智谷”目标,打造绿色发展新引擎。
3.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氛围提供发展契机
“十四五”期间,国家层面将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动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整体实现跃升。广东省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加快建设制造强省,高起点培育20个战略性产业集,要打造世界先进水平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创新聚集地、制造业高水平开放合作先行地和国际一流的制造业发展环境高地。广州市提出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提高“广州制造”“广州服务”“广州质量”“广州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面对全国上下高度重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期,从化区要凭风借势,紧抓机会,积极开创工业发展新局面。
4.绿色发展对从化区提出更高要求
绿色发展成为中国在全球担当中的重要落脚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使大湾区天更蓝、水更绿、环境更优美”。《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格局基本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碳排放率先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广东基本建成”。广州建设美丽中国样本城市,要求从化坚守绿色本底,体现作为和担当。按照广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从化区将在“十四五”期间更加体现担当,把高水平建设幸福美丽生态之城,争当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排头兵作为今后五年从化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二、总体要求与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广州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广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委全会及“两会”精神,着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持续深化“生态立区、产业强区、特色发展”总体工作思路,统筹发展与绿色低碳转型,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构建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工业赋能绿色发展相互促进、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产业格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如期实现,为加快建设幸福美丽生态之城提供更加坚实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积极促进资源节约与集约利用,发展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能耗的绿色产业。推动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和产品绿色化,着重突出科技创新在发展绿色产业中的支撑作用。严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持续落实北部三镇不新上涉及水土污染的制造业项目的要求,产业布局须统筹考虑水源、土地、大气、生态环境等要素,通过园区区域环境评价、环境跟踪评价、环保设施配套、环保产业发展、企业污染防治、循环技术应用等手段,科学布局,促进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2.坚持自主创新、开放合作。坚持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加速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推动自主创新、协同创新、融合创新,加快形成持续创新的系统能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将新技术转化为新产业和新产品。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积极联动中新知识城,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力度,密切联动黄埔区、白云区等周边地区以智能化、信息化为代表的高新产业的发展和布局,加强区域合作,主动承接周边地区的产业溢出,做好相关产业合作发展的空间规划和产业配套设施建设。
3.坚持优化布局、集聚发展。结合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产业布局,充分发挥重点区域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以明珠工业园和高技术产业园为核心区域,带动西部片区和南部片区快速发展。依托现有的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布局,以及联合利华华南生产基地项目落户的契机,引导园区内产业、企业、产品耦合发展。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围绕产业上下游配套及产业升级改造精准布点,实现产业集聚发展,构建纵向成链、横向成群的产业集群。
4.坚持做大增量、做强存量。支持存量优势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吸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龙头企业落户的双轮驱动战略。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打造高质量的要素市场,吸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优质企业进驻从化;加大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力度,实行产业链招商引进创新型企业,通过营造产业集聚效应,优化从化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鼓励传统产业应用新技术、新模式实现转型升级。在鼓励企业通过引进高新设备提升技术水平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培养研发团队实行自主研发,鼓励设备大厂、软件大厂及生产性服务企业在从化区建立办事机构或分支机构,加快新型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扩散应用。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区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工业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产业迈向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精细化,技术装备、创新能力水平显著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和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推动从化经济开发区扩区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争创国家级开发区。
一是全力推动从化经济开发区扩容提质。坚持把产业平台作为动能转换的重要支撑,积极推动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扩容提质,并在此基础上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遵循高质量绿色发展思路,打造以明珠片区为主体的产业核心区及以太平片区为主体的创新核心区,延伸发展鳌头片区、美都片区两大产业拓展区,对石海工业园等限制发展区进行整治退出,逐步构建
“双核驱动,双区拓展”
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一区多园”工业产业平台。
打造产业要素齐全、主导产业优势突出的明珠工业园产业核心区。重点发展数字经济、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物流供应链、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家居、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产业。加快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链,提升优化当前产业核心区产业布局和结构,促进产业链高效合作,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积极承接外部产业优质的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资源,引领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高水平规划建设高埔创智谷。
一是充分发挥从化高技术产业园的区位优势,对标中新知识城软硬环境建设标准,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产业,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的孵化园、创新园、特色产业园。二是积极推进控规和城市设计,重点推动780亩启动区开发建设,协同中新知识城一体做实产业集聚发展、基础设施联通、民生服务共享、综合环境治理“四大工程”,构建知识密集型产业体系。三是围绕太平镇低丘缓坡片区产业基础及区位配套,低丘缓坡片区北部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智能装备及数字经济等产业,低丘缓坡片区南部重点围绕智能装备、数字经济及物流供应链等产业,着力引进产业链研发设计、创新服务、创意服务、金融服务等相关企业,逐步构建“产业链+服务链+金融链”的现代产业生态体系。将太平片区打造成为集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生态宜居为特色的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成为中新知识城的后花园及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示范区。
积极发展鳌头产业拓展区。围绕鳌头片区当前产业基础,聚焦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领域,大力发展物流供应链(智能供应链)、智能装备、新材料、智能家居等重点产业,与明珠核心片区形成支撑互补的产业协同关系,打造成为先进制造业领域重点产业拓展区,为开发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积极发展美都化妆品基地产业拓展区。依托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在化妆品领域的产业基础优势,持续聚焦美妆大健康领域,推动本土传统化妆品企业转型升级,引进一批实力较强、知名度较高的化妆品企业,加快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美妆大健康产业集群,成为明珠核心片区在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领域的重点产业拓展区。
二是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链。按照广州市各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科学制定符合全区各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加快建立“链长+链主+链长办”工作推进体系,严格落实“一条产业链、一位区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工作方案”模式,聚焦发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链。重点是发挥世界500强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着力打造以联合利华华南生产基地项目为龙头的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以食品加工产业为主)和时尚产业集群(以美丽产业为主),以世界级“灯塔工厂”建设为引领打造全国首个全品类产品生产基地,促进一、二产深度融合,引领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探索实践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创新示范区。发挥上市企业的产业整合作用,着力打造以聚赛龙、宏晟光电等企业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链,积极发展高分子新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绿色建材等产业,打造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集聚区;打造以好莱客定制家居智能化生产项目、煜丰智能家具制造基地等项目为龙头的智能家居产业链,突出数字赋能、定制增值,着力打造现代家居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发挥科研平台的产业引领作用,着力打造以粤港澳大湾区生产医药产业创新平台为依托的生物医药产业链,推动药物研发、安全性评价、综合服务、产业化全链条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打造以广州软件学院等高等院校丰富人力资源为依托的信息技术应用产业链,引进培育一批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工程化能力强的软件龙头企业,形成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集聚区。发挥行业领军企业的示范作用,着力打造以亨龙等企业为龙头的现代高端装备产业链,积极发展自动化、数字化装备、工业互联网等细分行业,加快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新高地。
“十四五”期间,着力引进1-2家世界500强企业和5-8家龙头企业,积极培育主导型、链主型企业,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力争打造两条百亿级产业链、四条50亿级产业链,建设1-2个在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强大竞争力和能形成产业集聚发展的特色产业。
三是以大规模的新技术推广应用提升传统制造业的竞争力。支持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建设,鼓励企业打造和培育特色化的产业数字化平台,构建产业集群数字化生态;扶持广电、电信运营商开通5G+超高视频网络电视,推动信息消费升级。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促进网络协同制造。鼓励和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建设搭建网络化协同平台,推动行业生产要素和资源集聚,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以及网络众包等研发设计新模式,开展生产全流程网络化协同示范试点。积极对接省市工业互联网数据应用服务平台,推动工业互联网数据深度应用,形成全产业链运用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整体实现“上云上平台”。加快大数据、智能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促进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尽快向技术、资本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以技术升级改变产业格局,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攀升,重塑从化区工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围绕实现从化“十四五”时期“高水平建设幸福美丽生态之城,争当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排头兵”的主要目标,结合从化区“十四五”时期工业发展的形势和任务,将从化工业未来五年的发展总体目标分解为如下指标体系:
表
1
从化区“十
四
五”时期工业发展规划主要指标体系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20年现状值
|
2025年目标值
|
指标属性
|
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
亿元
|
439.03
|
657.45
|
预期性
|
2、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
|
22.28
|
稳步上升
|
预期性
|
3、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
%
|
50.5
|
60
|
预期性
|
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降幅
|
%
|
2.19
|
完成市下达任务
|
约束性
|
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
%
|
/
|
完成市下达任务
|
约束性
|
6、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利用率
|
%
|
100
|
≥98
|
约束性
|
7、重点工业源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
|
%
|
/
|
100
|
约束性
|
三、产业定位与空间布
局
(一)产业定位
基于从化区目前的核心产业基础,“十四五”期间从化将聚焦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智能装备、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四大产业,以低碳技术重构产业链,促进制造业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推动产业链的清洁化和绿色化;聚焦数字化经济领域,大力推进明珠智慧产业园、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实验区建设。
1.生物医药与大健康
发展方向。依托从化区非临床研究平台与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美产业、医疗防护品、绿色食品加工五大领域,与广州知识城共建生物医药、医疗美容等融合发展的“南方美谷”。
发展重点。生物医药方面,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从化)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平台,引进CRO(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CMO(医药合同加工外包服务)、GLP(非临床研究平台)、GCP(临床研究平台)等一批生物医药研发生产服务企业,加快发展生物制药、化学药、现代中药,推动园区实现药物研发、安全性评价、综合服务、产业化等生物医药全链条的创新要素集聚。医疗器械方面,大力发展医学影像设备、临床检验设备、先进治疗设备、健康监测、远程医疗和康复设备等高性能医疗装备器械,推动卫生材料和医用耗材、医用有源植入式装置等医用新材料项目引进,强化医用口罩、防护服、红外体温计、呼吸机等防疫医疗器械生产保障。医美产业方面,依托科丝美诗、逸仙电商、赛莱拉等龙头企业,加快传统美妆企业转型升级,从生产制造延伸到健康管理、抗衰体验、科技研发等高附加值领域,围绕医美市场的热点需求,加快引进一批产业竞争力较强、研发实力突出的医美企业。医疗防护品方面,做大做强哈雷龙头企业,强化医疗防护及高端纺织产业招商,着力打造医用防护产业基地。绿色食品加工方面,重点发挥联合利华华南生产基地项目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新型工业用地(M0)建设,以世界级“灯塔工厂”建设为引领打造全国首个全品类产品生产基地,引领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探索实践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依托从化在食品原材料特色优势,培育本土食品制造企业做强做大,提升绿色食品加工水平,鼓励食品加工企业向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领域升级改造。加快引进一批知名食品饮料企业项目,增强本土绿色食品产业市场竞争力。
2.智能装备
发展方向。围绕从化本土智能装备重点企业,聚焦市场发展重点,加快提升从化经济开发区园区重大智能成套设备集成水平,重点引进智能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自动化物流设备等重大项目,培育引进智能装备零部件企业,完善产业园区智能装备产业链建设。
发展重点。智能机器人方面,依托亨龙智能等智能装备重点企业,围绕终端市场在汽车、电子信息、智能家居、医疗康复等领域的应用需求,积极引进和培育智能机器人项目,加强安全性、可靠性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发展高精度、高可靠性弧焊、装配、搬运等工业机器人,提升智能机器人发展质量和智能化水平。高档数控机床方面,抓住新一轮智能化、数字化、集成化升级改造的重大机遇,围绕工业企业生产、加工、装配等环节需求,重点引进高档数控机床加工装备、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高性能激光器与装备、增材制造装备等专用设备,培育发展制造领域智能化成套加工装备、中高档数控系统等工作母机装备和系统,提升园区重大智能成套设备集成水平。智能装备关键零部件方面,重点在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控制器、传动装置、精密轴承、大型铸锻件等领域引进一批配套企业,为本土装备整机制造企业提供一批高性能的关键零部件产品,完善园区智能装备产业链建设。
3.新能源与节能环保
发展方向。重点发展新能源基础设施、氢能、节能环保与循环经济三大领域,推动新能源配套覆盖园区各个片区,提升新能源技术水平,引进氢能产业,完善新能源与汽车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强以循环利用为主的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持续提升园区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的产品规模与支撑水平。
发展重点
。
新能源基础设施方面,依托本土新能源龙头企业产业基础,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重点建设完善光伏、生物质能、氢能、低碳建筑、低碳交通等新能源基础配套设施,推进能源配套覆盖园区各个片区。加强新能源技术升级,引导绿电优先上网供应,探索构建以绿电为核心的“双碳”先行试验区,提升能源使用效能。节能环保与循环经济方面,大力发展以废弃物再生资源回收为主的节能环保产业,鼓励园区内垃圾分类回收与焚烧发电、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研发与装备生产,探索建设循环利用产业园,提升节能环保专业化水平。
4.新材料
发展方向。发挥新材料产业基础优势,重点发展高15分子新材料、高端美妆日化专用材料、绿色建材、高端专用化学品四大领域,加快先进材料特色产业链条集聚。
发展重点。高分子新材料方面,推动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重点发展高性能合成材料、功能橡胶、特种塑料等细分领域,探索发展增材制造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前沿新材料,构建丰富新材料产业链生态。高端美妆日化专用材料方面,围绕区内逸仙电商、赛莱拉等龙头化妆品企业原料需求,支持企业自主或联合原料商开发新原料、新制剂,重点发展高端功能油脂、蜡类、烃类、天然油质类原料以及高效绿色表面活性剂、天然和合成的有机物、乳化浓缩香精香料、醇类、酮类、有机酸类无添加防腐剂等美妆日化专用产品,推动产品结构高端化发展。绿色建材方面,以德高建材等企业为龙头,鼓励现有建材、家具、化工企业加强合作协同,围绕环保管材、环保漆料、环保涂装等领域构建产业链与技术链。高端专用化学品方面,围绕珠三角企业核心材料需求,依托中新知识城产业创新资源优势,支持区内企业在电子专用材料、纳米材料、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汽车轻量化非金属材料、生物基合成材料等原材料做出突破,提升从化区产业链稳定性。
同时,“十四五”期间从化区将同步发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链与大数据产业链,加快形成各具特色、产业链创新和协同能力强、技术和管理水平先进的产业集群。
5.数字经济领域
发展方向。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重点推进产业数字化,将工业和服务业的数字化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重点,打造数字经济要素齐全、业态丰富的产业园区。
发展重点。加快新一代通信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计算设施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对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在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城市等领域推动数据云端存算和行业数据共享。依托广州软件学院等高等院校优势资源,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高新技术产业,强化产业对数字经济的发展支撑。推动人工智能、工业软件、云技术与园区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工艺流程和提升制造效率,推动本土工业企业核心业务系统、生产设备以及产品等“上云上平台”,培育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智能制造新模式新业态,完善园区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
(二)空间布局
根据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方向,“十四五”期间,从化区将以“一核两翼三带”总体空间布局战略为支撑,成为广州北部绿色制造基地。优化“四大战略”新兴产业布局,打造工业发展三大片区:依托明珠核心片区构建产业核心区;依托太平片区构建创新核心区;延伸发展鳌头产业拓展区。
从化区“四大战略”新兴产业现阶段布局情况如图1所示,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分布于明珠核心片区、太平片区;新能源产业主要分布于明珠核心片区;新材料产业主要分布于明珠核心片区、太平片区、鳌头片区;智能装备产业主要分布于太平片区、鳌头片区。“十四五”期间,从化区将支持建设承载特色新兴产业的“园中园”,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产业链强链、补链、畅链、延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进各产业逐步建立全产业链优势,切实提升产业集聚化、集群化和集约化水平。
图1
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空间布局图
1.明珠核心片区
明珠核心片区作为从化区主要的工业经济发展平台、产业升级主战场,也是从化未来的经济增长点。“十四五”期间,将依托原有产业基础进行“优旧纳新”,结合外部发展导向,重点建设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及大健康、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装备制造、家电制造、都市消费品、智能供应链等产业,加快推动“产、学、研、销”一体的规模化个性定制生产基地建设,成为广州北部地区生态型工业园区。
图2
明珠核心片区
产创
融合分区示意图
2.太平片区
太平片区有较好的工业基础,是广州知识城产业延伸和空间扩展的辐射区域。“十四五”期间,太平片区一方面将进一步夯实高技术产业园的产业基础、推动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将着力创建高埔创智谷。
高技术产业园
将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产业,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的孵化园、创新园、特色产业园。通过土地盘活、二次招商等方式,优化提升当前产业结构,围绕太平低丘缓坡片区产业基础及区位配套,低丘缓坡片区北部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智能装备及数字经济等产业,低丘缓坡片区南部重点围绕智能装备、数字经济及物流供应链等产业。瞄准产业链招商引资、强化配套,提升产业承载力和吸引力,着力引进产业链研发设计、创新服务、创意服务、金融服务等相关企业,逐步构建“产业链+服务链+金融链”的现代产业生态体系。
高埔创智谷是太平片区重要拓展区、知识城北向发展腹地。“十四五”期间,高埔创智谷将依托区位优势和原有工业基础优势,推进城市更新和旧村改造,主动承接知识城功能辐射和创新要素外溢,重点发展2+X产业体系、生物医药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强化跨区域产业链协同协作,打造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新高地,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典范。
图3
太平
片
区产业功能布局
示意图
3.鳌头片区。
鳌头片区是从化区践行包容性增长的核心承载区,“十四五”期间,鳌头片区将围绕现有产业基础,聚焦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领域,大力发展智能供应链、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加快推动产业集聚,与明珠核心片区形成相互支撑、彼此互补的产业协同关系,努力打造成为先进制造业领域重点产业拓展区,为从化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
图4
鳌头片区产业功能布局
示意图
四、主要任务与实施路径
(一)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链
聚焦产业链,实行“链长制”。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负责统筹全区重点产业链建设全局性工作,适时组织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落实市“链长制”有关任务部署,推动全区产业链发展。链主由各产业链龙头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科研院所专家和有经验的园区运营者担任,负责组建各产业链工作专班,在关键领域建立行业标准,联合产业链中所有企业围绕关键环节开展协同攻关,制定产业链工作计划,推动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要资源和重大工作的配置及落实等。
1.筛选传统行业中的优势产业,加快促进优势产业发展
从产值及利税基数、产业发展趋势、市场容量、竞争结构、全要素生产率、产业集群协同度等维度出发,筛选出从化区传统产业中的优势产业,对定制家居、日化、食品、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的优势产业中的重点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推动重点企业加速发展,加速优化产业结构。
以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为出发点,制定从化区产业扶持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商业模式创新。以企业生产率和行业地位的提升程度作为企业享受扶持政策的主要依据,不断提升扶持资金的使用效能。
优化管理服务效能,树立“服务好现有企业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资策略”理念,组建专业工作队伍,落实企业跟进“全天候”,加强对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企业扎根发展。
2.强化人才支撑与信息技术应用,将优势企业打造为标杆企业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了解企业对人才、信息化、产业园区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做好人才引进培育工作,打造高质量发展人才高地,充分发挥人才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助力优势先进制造业成为从化产业园区发展的新动能。
推进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等新一代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引导企业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鼓励企业以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将优势产业打造为发展引擎,将重点企业打造为标杆企业。
专栏1
|
重点举措
---
科学评估现有优势产业。
从产值及利税基数、市场容量、竞争结构、产业集群协同等维度,对全区规上工业企业进行评估。
---重点扶持打造标杆企业。
对有潜力成为行业企业的优质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打造成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标杆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主动协调解决企业在上市过程中的困难,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步伐。
---兑现企业扶持项目资金。
逐步落实从化区高效益优质企业、重点产业发展扶持措施奖励兑现,稳定企业家预期,提升企业、行业信心。
重点项目
---联合利华华南生产与销售基地:
项目估算总投资为167,483.17万元,规划用地面积400.54亩(约 267,026.80㎡),总建筑面积106,788.00㎡,项目建成后食品、日化产品年产量达370,857.00吨。
---广药王老吉大健康从化荔枝总部及生产基地项目:
项目总投资4亿元,规划用地100亩,一期项目规划建设荔枝休闲食品车间,平均日产烘干产品12.5吨,冻干产品0.12吨,二期项目规划建设一条年产900万标箱荔枝饮料生产线。
---聚赛龙华南三期生产基地项目:
项目投资预算为 2.5 亿元,项目总建筑面积 27300 平方米,将建设新的生产车间,引进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和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扩大改性塑料生产规模。
---佳林医疗用品生产基地项目:
总投资39,000 万元,规划面积 45 亩,建筑面积 51600 ㎡,主要为项目所需生产车间/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实验中心及公用辅助设施等。
|
(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1.积极培育壮大符合广东省、广州市产业政策鼓励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
以从化经济开发区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平台,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因地制宜地在从化经济开发区内建设一批具有集聚效应的特色产业园区,形成有利于产业集聚发展的“园中园”,促进特色产业以“园中园”为载体形成不断壮大发展的产业集群。重点建设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智能装备、智慧物流、定制家居、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特色产业园,着力培育一批龙头性、引领性创新型企业,积极引进和培育上下游企业与龙头企业配套,按照产业链发展规律合理延链补链强链,不断增强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实力,提高产业链整合度和互补性,不断增强产业园区的整体竞争力,实现由企业集聚向产业集聚转变。
2.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加强重点企业的引进力度
以引进新兴产业的龙头企业或新锐企业为突破口进行产业链招商,完善产业链配套,培育新兴产业生态,为从化区的工业发展注入新活力。重点加强科技企业的引进力度,以引进增量科技企业提升从化的创新能力。以特色产业园为载体加大科技企业的招商力度,引进或扶持2-5个在粤港澳大湾区具备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科技企业,尤其是引进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通过引进创新企业培育产业链的发展,实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目标。
不断创新招商引资的新模式,拓展招商主体多元化、招商行为市场化路径,强化以商招商,创新驻外招商、委托招商、商协会招商等模式。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作为从化区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对引进投资额大、经济贡献大、科技水平高的项目,或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在企业购租厂房、融资信贷、增资扩股、兼并重组、上市融资、“以贸引外”等方面实行相应的奖补政策。重点抓好“项目引进、企业培育、服务支撑”工作。
专栏2
|
重点举措
---做好产业规划。
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链,科学制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方案。加快建立“链长+链主+链长办”工作推进体系,严格落实“一条产业链、一位区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工作方案”模式。聚焦发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链。重点是发挥世界500强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
---打造产业招商。
基于从化现有产业基础,结合广州市战略性新型产业布局,积极整合资源,瞄准有可能落户从化的行业龙头产业进行精准招商,以龙头产业带动产业链逐步在从化集聚。
---用好产业资金。
支持从化优质企业进行广州市促进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资金项目入库申报,帮助企业申报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省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促进民营经济及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发展)项目。
重点产业
---打造智能家居
产业链(时尚产业集群)。
以广州市百利文仪实业有限公司、广东煜丰实业有限公司为链主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
---打造医美
产业链(时尚产业集群,含美妆日化)。
以逸仙电商为链主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
---打造生物医药
产业链(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
以广东莱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和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综合创新平台为链主协调相关行业发展。
---打造新材料
产业链(绿色石化和新材料)。
以广州市聚赛龙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宏晟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
---打造大数据
产业链(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
推动人工智能、工业软件、云技术与园区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打造信息技术应用创新
产业链(软件与信创产业)。
以广州软件学院和广州南盾通讯设备有限公司为链主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
---打造智能装备
产业链(现代高端装备)。
以广州亨龙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为链主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
---打造医疗防护用品
产业链(医疗与健康)。
以广州市哈雷日用品有限公司为链主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打造生态旅游
产业链(文化创意产业,含智慧旅游、工业设计、动漫、电影、数字内容等)。
以广东恒富四海实业有限公司为链主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
---打造新能源
产业链。
以广州广汽比亚迪新能源客车有限公司和广汽日野汽车有限公司为链主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打造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
产业链。
以广州中色物联网有限公司为批发业链主;以广州逸妍化妆品有限公司为零售业链主;以从都国际企业有限公司为住宿业链主;以广州市从化南海食街饮食实业有限公司为餐饮业链主。
---打造节能环保和生态
产业链。
以广州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
|
(三)推动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
1.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坚持把产业平台作为动能转换的重要支撑,积极推动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扩容提质,加快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在此基础上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力打造“一区多园”工业产业平台。充分发挥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的区位优势和较为完善的公共配套优势,在盘活存量用地、存量物业基础上,加快整理近千亩的连片工业用地,筑巢引凤,积极引入一家或多家全品类产品生产基地的领军型企业龙头项目,为从化产业升级再添新动能。
2.着力提升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的“硬环境”和“软实力”
将产业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向综合型城市生态转型,完善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硬环境”质量。不断完善交通路网、供水管网、供电供热、污染物处理等生产性公共设施,发展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合理布局教育、医疗、文化、旅游、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住居、商业、娱乐、休闲等设施,提升宜居宜业水平,充分满足从化各产业园区企业和人才的多方位需求,为各种活动提供充满活力的空间,为产业园区发展提供新动力,增强产业平台支撑功能,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路径。
持续改进产业园区管理服务,提升产业园区“软实力”。积极探索产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职能创新,在投资许可、城市规划与建设设计许可、安全生产监督、环境保护、税收、进出口报关服务等方面不断改进服务,为入园企业创造稳定、透明、高效、舒适的营商环境。加强行政主管部门与企业沟通,定期以登门拜访、年度聚会、专题论坛等多种形式,对从化产业园区企业进行深入调研,为入园企业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3.推动园区企业的吐故纳新
根据从化产业园区资源禀赋特点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机遇,从实际出发制定从化产业园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和发展方向。深入推进工业企业进园区行动,深化村镇工业集聚区整治提升工作,加强产业项目用地保障,盘活低效用地,积极提升园区工业用地土地产出率。收集各产业的单位面积产出工业增加值、创造税收、产生污染、能耗等方面信息,出台落后产能淘汰要求和标准,开展调研摸清家底,明确重点淘汰对象。有序引导一批经营困难、难以翻身的企业退出,置换一批发展前景好、近几年增长较快、有产业链聚集特征的企业入驻。通过土地置换实现企业置换,为优势企业拓展发展空间,为引进产业链、延伸产业链、做强产业链、补齐产业链、做大产业链中的高附加值环节创造条件,达到闲置资产和“僵尸企业”能快速退出、高增长企业能不断增加的效果,将从化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具备新陈代谢和吐故纳新功能、新旧动能快速转换的工业园区。
专栏3
|
重点举措
---升级开发区基础设施。
完善道路、电力、通讯、污染物处理等生产性公共设施,兴建学校、科学馆、商场、体育馆等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合理布局教育、医疗、文化、旅游、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住居、商业、娱乐、休闲等设施,将生产、商务、生活、娱乐、休闲融为一体,充分满足园区企业和人才的多方位需求。
---提升开发区“软环境”。
组织政府职能部门与项目企业方的对接会,不定期对开发区进行深入调研,理解企业需求,提升为企业服务的专业能力,打造“亲”“清”型营商环境。
---引导园区企业置换。
有序引导一批经营困难,难以翻身的企业退出,置换一批发展前景好、近几年增长较快、有产业链聚集特征的企业入驻。
|
(四)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区
1.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平台
主要通过依托广东莱恩医药(华南最大GLP评价研究技术平台)和华南最大实验动物产业平台等资源优势,专注提供动物实验、药理药效、安全性评价等技术服务,重点解决新药研究从动物试验到临床试验最后一公里的卡脖子问题,与国际生物岛、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等生物医药基地形成“优势互补、差异发展、合作共享”的新格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2.明珠智慧产业园
推动园区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完善5G、物联网、大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推进园区中视频安防、智慧消防、智慧停车、智慧物业等应用场景建设,全面实现园区智慧化管理。
3.智能定制家居产业园
依托定制家居龙头企业,整合定制家居制造行业上下游企业,孵化多家智能照明、高科技辅材等创业型新兴企业,形成规模化智能家居制造产业集群。打造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和智能定制家居商旅一体的4A级工业旅游体验展示中心。
4.智能供应链平台
围绕逸仙完美日记(广州)研发和生产基地项目、京东从化智能电商运营中心、中国供销商贸流通综合产业园项目,打造智能供应链电商产业集群,物流半径可覆盖广州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为大湾区提供多品类货物及冷链实时配送服务,有效实现线上到线下销售的无缝连接。
6.广州国际汽车零部件基地(从化园区)
依托广汽集团强大的科研实力及广汽日野汽车有限公司和广汽比亚迪新能源客车有限公司两家商用车板块企业特长,打造广州市乃至广东省的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基地,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高效发展提供氢燃料电池物流用车、城市专用车等,进一步打造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创新人才、技术、产业聚集高地。以万力轮胎等龙头,围绕汽车一级、二级、三级零部件加快引进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培育引进新能源汽车研发设计、系统集成、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充电设备生产等细分领域的关键零部件,提升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本土核心零部件的支撑配套能力,构建内循环产业生态。
(五)推进高埔创智谷建设
深入推进高埔创智谷建设。争取广东省、广州市给予合作区简政放权支持,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高地。充分发挥太平片区区位优势,依托“一城四镇”联动的战略布局,加强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衔接,聚焦培育一批优势产业集群。根据区域合作现状及发展目标,加强跨区域之间政府合作机制创新,建立起多行政层级的组织领导与工作协调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区域合作重大事项,打造多种形式、多方参与的问题协商解决平台,为推动区域深度合作提供组织保障。以产业共建为纽带,推动跨区域产业分工、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环境治理等协调联动,加快交通设施互联互通,促进生活配套均衡发展,主动形成“一体化”发展态势,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联动发展。优化区域间的产业转移机制,建设产业承接转移工业园区,深化区域间产业链、供应链整合,促进跨区域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建立区域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协调机制,构建协同联动的安全监管工作机制,有效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建设
大力鼓励从化区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要素在不同经济主体间的流动转化。完善从化区内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有效衔接机制,促进技术和信息在产学研之间的流动,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市场主体融通创新,让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形成科技成果转化良性循环,积极推动从化企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产业化。不断完善科技转换的考评机制,以实际转换成果作为科技扶持的依据。
推动职能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协助相关部门加大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围绕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化服务业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探索科技创新孵化机制,支持建立有产业导向的孵化园区。
推动从化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于重点发展产业,要根据产业发展规律和企业需求设立制造创新中心,提高产业基础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促进产业科研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支持创客空间、孵化器、创客服务平台等建设,为小微企业提供研发、制造、销售等服务。
创新科技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坚持服务重点产业导向,完善科技投入分配机制;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不同强度的科技扶持;优化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后勤保障,增强企业创新的动力;加强诚信建设,引导企业坚守法纪底线,力求将科技优惠政策落实到最有创新力的企业。
专栏4
|
重点举措
---搭建产业服务平台。
搭建从化企业服务平台,完善平台的各项功能,以人才成长和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完善线上网站平台的信息展示与需求互动功能,配套线下服务体系。
|
(七)优化人才引进培养政策体系建设
根据从化区产业发展需要,提出具有针对性和落地性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方案。加强从化区各职能部门间的协调,推动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完善人才建设政策体系。吸收成功产业园区的人才经验,在人才政策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发挥先行先试的精神,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在组织和模式方面积极探索,以本地培育和人才引进相结合为原则,根据产业需求及未来趋势有针对性地推动人才建设政策体系的建立健全,逐步建立起开放、包容、合理的人才政策体系。
加强人才要素配置。实施“广聚英才”计划,引进更多科技领军人才、“高精尖缺”人才。大力培养优秀企业家、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探索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优秀企业家的促进机制。充分发挥从化区“9+1”所高校的优势,鼓励驻从高校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建立教育培训激励机制,对于公共性的职业技能培训给予一定补贴。
促进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升级。从以人才政策为代表的政策环境,到以宜居环境为代表的生态环境,以及以政务服务效率为代表的服务环境要实现同步升级、全面升级,解决人才在从化安家落户的后顾之忧。
依靠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实现人才升级与产业升级交互促进、产业升级与人才层次同步提高。用干事创业的优质平台吸引高端人才,鼓励从化高校毕业生落户从化,做到毕业生接收落户速度提速、保障提升。鼓励企业建设高端研发中心,打造高水平的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平台,建设人才集聚高地。
(八)推动政银企合作助力工业发展
探索运用政策性金融工具和市场化手段,创新投融资方式,多渠道增加工业发展投入。进一步优化研发准备金、科技创新补贴等政策设计,推行更加普惠的产业扶持政策,强化供给侧政策对从化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从化区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根据工业发展的资金需求,科学设置贷款规模并合理调整贷款结构。对资金中转暂时紧张的企业,尽量给予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对市场前景较好的项目,尽量给予技术改造贷款支持。要为企业提供高效、方便、安全的服务。要实行多种结算方式,推广运用汇兑结算,减少企业之间的相互拖欠。
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从化区的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根据企业融资需求,结合金融扶持政策等开展融资服务。鼓励创业投资机构和产业投资基金投资从化区工业领域创新项目。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针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合债券、集合票据等信贷产品。开展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试验,支持设立科技支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或组织。鼓励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开展投贷联动试点,与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机构实现投贷联动,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支持。
引导从化温泉金融企业聚集区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各类金融机构加强与从化工业企业的了解、沟通与对接,鼓励创业投资机构和产业投资基金以直投、并购、天使等方式投资从化工业企业,解决从化区工业企业的融资需求,同时为工业企业的发展协助开拓市场空间或引入技术资源。
专栏5
|
重点举措
---搭建政企银服务平台。
常态化开展政企对接政策宣讲会,定期摸排企业的融资需求,及时引导金融机构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提高企业融资效率。加快推进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发展。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和交流活动,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不同行业特性,精准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精准对接服务。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依托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创新推广绿色金融产品。组织开展投融资企业与项目企业方对接会,创设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从化区投融资企业与项目实体企业合作,达到互惠共赢局面。
|
五、
保障措
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工作制度,研究制定先进制造业发展重大事项,协调解决政策落实、项目用地、重大工程建设、资金安排等工作。细化重点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和实施单位,全面做好定期跟踪落实工作。健全重点任务、项目监测机制,保障任务、项目按照时间节点推进。
(二)完善统筹协调
完善从化区经济工作联席协调磋商机制,抓好区工业经济稳增长调度会落实,加强部门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通报、协商,及时分析全区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协调解决事关工业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并就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大事项和问题向从化区区委区政府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提升全区工业经济工作联系、统筹指导、综合协调和服务的效率。
(三)加大协同推力
加大对重大项目的论证、推进和服务保障力度,优化重大项目的空间布局,深化产业规划对重大项目的引领作用,明确招商重点,高标准、有针对性地招商选资。强化产业和招商联动,围绕重点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统筹谋划招引项目前期的交通设施建设和用电用水供应保障,促进项目快速落地见效。加快公共配套的建设,解决落地项目软环境的后顾之忧。
(四)加强考核监督
对先进制造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分析,强化动态管理,提高具体项目实施效果。负责单位要加强对项目各阶段任务完成情况的监测,开展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跟踪分析。区有关部门和各镇(街)政府要采取约束性指标、预期性目标对项目各阶段实施目标责任制管理,为监测评估和政策制定提供基础支撑。同时,完善考评机制,将先进制造项目实施情况纳入各级各有关单位的评价评估。建立奖惩机制,强化项目实施考评结果的运用,将先进制造项目实施情况纳入各级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作为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