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人喜欢把自己的城市称为“琴岛”。
的确,城如其名,“山如琴,海为弦,海风轻拂,波音铮铮如琴声”,这座城市先天就与音乐有难解之缘。
对于这座叫“琴”的城市,不同时段的乐曲各有不同。在过去的一年中,聆听她的节拍,犹如听了一首酣畅优美的奏鸣曲,弹奏出了宏大的发展强音:《2021城市综合竞争力百强研究》中,青岛位列全国第8,是唯一进入榜单前十的北方城市;在国家发改委近期公布的2020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中,青岛是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刚刚发布的《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青岛继续榜上有名……
更合拍的是,作为一座外向度较高的城市,尽管受世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青岛依然将“六稳六保”“弹”得八音和谐。
“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整个城市奏鸣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响亮的主调
一个做梦都在处理订单的上班族——发展的主旋律带来“幸福的烦恼”
开放是青岛经济腾飞的起点,外贸在发展中每每扮演“关键先生”的角色。说起这一年的发展成色,需要先到外贸行业去看一看。
从市政府驱车向北约4公里,就来到了青岛国际航运中心,这座56层的商务办公楼,一共入驻了48家企业,大部分从事外贸及海洋物流相关产业,可以说,这里是2021年青岛经济发展的“风向标”。
高广强是青岛国际航运中心招商部负责人,也是大楼的“管家”。“我和你说4点,你就知道今年的外贸行业如何了。”高广强伸出了4个指头,一是作为高端商务楼,航运中心的租金不低(每平方米每天3元),大中型单位的租金都是百万起步,但是即使有疫情压力,也没有一个退租的;二是2021年,大楼的人流一直在增长,特别是五月份以后,到访的客户剧增,他们为租户增办了很多临时通行证;三是每到饭点儿,楼下的员工餐厅总是排起长龙,一直排到门口;四是夜幕降临,总有单位灯火通明,加班成为大楼常态。
35岁的吴燕姣验证了高广强所说的话。吴燕姣在20楼办公,她是青岛全球捷运国际物流公司的操作员,主要工作是帮助客户预订船公司的舱位。国庆节前,在连续加班了几个月后,吴燕姣终于崩不住了,她跑到公司副总王胜那里掉眼泪: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太累了,连做梦都在帮客户抢舱位!
哭完,她又笑了!因为这是幸福的烦恼,还有什么能比这个烦恼更“美妙动听”呢?
“外贸产业超乎想象的好。”王胜说,中国疫情防控好,生产能力又强,催生了大量的国外订单。青岛全球捷运今年的预估产值有20多亿元,增长可观,很多一线员工收入也翻倍增长。
数据也佐证了外贸从业者的感受。青岛海关最新统计显示,2021年前11个月,青岛外贸进出口总值7734.3亿元人民币,比2020年同期增长35.7%,进出口增速在计划单列市中排名第一。
外向经济的好形势,是青岛年度发展的一个缩影。2021年,青岛经济平稳前行,各行业高奏凯歌:前三季度,全市就实现生产总值10310.36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创近十年来最高水平……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发展是压舱石,发展的主调“上去了”,城市主旋律就精神抖擞地奏响了。
优美的复调
两个普通人的生计——稳就业与保活力的互相“唱和”
就业被列为“六稳”“六保”之首,因为它是经济的“晴雨表”,又是社会的“稳定器”、民生的“基本盘”。稳与保,都要落实在就业上,搞好就业,就是实现保与稳的一箭双雕。细细体会青岛的“稳保”奏鸣,就能听到稳就业与保活力互相唱和而形成的优美复调。
2017年,辛文飞从甘肃陇南来到青岛园林林业技术学校免费读书,成为东西扶贫政策的受益者。毕业后他决定留青发展,目前已被青岛保税区市政公司录用为巡管员,月薪5000多元。“现在我有女朋友了,我们一起决定留下来,这里环境好待遇也不错,青岛是我的福地。”
为稳定就业,青岛从促就业、兜底线、优服务三个方面打出了组合拳。“截至11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6.61万人,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的目标,稳住了就业基本盘。”在日前结束的2021述职会上,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胡义瑛向全体市民进行了汇报。
就业形势大好,一方面对“保民生”起到了关键作用;另一方面,青岛为稳岗所拿出的“真金白银”,不啻为洒向市场主体的“甘露”,对经济发展和市场活力也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促进效果。
与辛文飞不同,年轻女孩王君选择了灵活就业,她的THE ONE花坊坐落在老城区方城路上的万科未来城,主要售卖鲜花和蛋糕。王君喜欢新媒体营销,花店90%的消费由大众点评、美团、淘宝等引流而来,主打产品是256元的鲜花+蛋糕套餐,每个月平均能卖七八十单,收入还不错。
除了花坊收入,王君还可以享受政府的促就业补贴:政府每年会给她1万多元的社保补贴,因为店里雇了一个人,还会发给她2000元的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粗略算下来,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2021年,青岛在全省率先推出了灵活就业16条新政:鼓励老百姓以网络直播、物流配送、移动出行等多种形式灵活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强化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截至目前,全市像王君这样实现灵活就业的已有5.44万人,这些人自享受政策扶持以来,已累计带动就业26万人。
过去的一年,青岛围绕“产业、资金、人才、创新、生态”五大要素,全力打造创业环境,实现了“逆风飞扬”: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达1919.7户,创业密度居副省级城市第三位,城市活力与韧性展露无遗。
“我们全家都在期待新生命的到来。”已经怀孕7个多月的王君说,新的一年她更有奔头了。
幸福的和弦
千万市民的同频共振——这是我可爱的家,名字叫青岛
“青山绿树,碧海蓝天,不寒不暑,可舟可车,中国第一”,康有为笔下的青岛,是这个城市130多年发展史上最生动的注脚。山海湾城,中西合璧,青岛不仅让亿万游客“倾倒”,也让一千多万青岛人引以为傲。
人民城市为人民。2021年以来,青岛从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出发,持续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安排1100多亿元开展民生领域攻坚,加快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短板,保民生、保人气、保消费,让城市升腾起更加迷人的烟火气息,在整个奏鸣曲中,弹出无处不在的幸福和弦。
周末,安徽路老舍公园的露天广场行人多起来,大家是来看老树根乐队演出的,这个乐队一共有6个人,平均年龄超过了65岁,他们手持电吉他、萨克斯、电卡宏鼓等小众乐器,演绎着一首首悦耳动听的曲调,悠扬的旋律,跳跃的音符,伴随着阵阵海风,飘进了路人耳中。
“生活如此美好,老年人也要让自己快乐,为年轻人做个榜样。”老树根乐队队长、电吉他手李铭济说。
在老舍公园对面,是小红楼美术馆。受抖音和小红书上年轻人的热捧,这栋由百年老别墅打造而成的美术馆成了“网红”打卡地,迅速“出圈”。最火的时候,14.5元一杯的爆款奶茶,一天能卖800杯,5个店员忙得都没时间上厕所。
一分钱广告费没花,咋就火了?老板孟繁荣说,因为他做对了一件事:向年轻人致敬!他改变了美术馆阳春白雪的“高冷”通病,向年轻化、平民化的视角贴近:“咖啡哪有上班苦”“我们如此热爱青岛”“我知道你会来,所以我等”,这些真挚的情感表达很快就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而年轻一代的传播能力和消费态度是超乎想象的。
“留住年轻人、保住烟火气”,成为2021年青岛城市更新的主题之一。
青岛西部历史城区文旅项目的改造运营也是围绕“聚拢人气”展开的。在入冬后的第一场雪中,记者来到宁阳路银鱼巷、广德里1898两个项目探访,探访当天正值冬至后的第一场雪,雪花纷飞中,仍有不少市民在拍照“打卡”。两个项目的负责人均表示,他们希望通过文化赋能,以新业态来吸引青岛人特别是年轻人来此休闲消费,兼顾旅游人群。
在政府主导下,一系列“聚拢人气”的活动铺展开来:老舍公园城市音乐角、教堂广场美好生活周、银鱼巷夏日市集、宁阳路吉祥趴梯、艺术四季专题展……犹如打开了一个个盲盒,带给年轻人无限惊喜。
作为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公共服务不可或缺。2021年,青岛下发了2500万元资金,以消费券等方式鼓励市民进行文化和旅游消费,将“幼有所育、劳有应得、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贫有力助”的民生幸福网织得越发紧密。
铮铮琴声民为乐。“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城市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又成为城市不断前行的动力。就像这首歌——“这是我可爱的家,名字叫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是永恒的符号……”每当唱起它,青岛人总是那么发自肺腑。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10日 01版)
周光召
沈绪榜
李政道
刘昌孝
林尚扬
张寿荣
张存浩
宋家树
刘桂生
万惠霖
常印佛
计亮年
孙钧
朱起鹤
朱伯芳
胡和生
盛志勇
王子才
肖序常
徐承恩
曹春晓
王明庥
秦裕琨
汪忠镐
钟万勰
袁权
韩大匡
潘镜芙
郑光美
胡英
汪应洛
凌永顺
钟训正
刘守仁
陆元九
关兴亚
万哲先
毛江森
张友尚
卢强
李文华
龙驭球
顾真安
邱兆祥
张国成
赵伊君
汤鸿霄
赵梓森
黄克智
沈其韩
杨叔子
解思深
彭一刚
王琳芳
顾健人
朱英浩
王威琪
张兴钤
孟兆祯
徐叙瑢,院士
范海福
梁骏吾
於崇文
邹竞
周勤之
王哲荣
黄文虎
潘际銮
李三立;
余国琮
张子仪
陈敬熊
毛用泽
朱兆良
戴永年
潘自强
文圣常
徐性初
陈念念
追思
沈福存
郭汉城
陈文新
叶可明
李正名
张涵信
黄宏嘉
许厚泽
沈绪榜
李政道
刘昌孝
林尚扬
张寿荣
张存浩
宋家树
刘桂生
万惠霖
常印佛
计亮年
朱能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