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了2014年杭州四大考古新发现,为我们揭秘古代杭州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拱墅区半山街道石塘社区也有重大发现!五代吴越海塘遗址是国内能看到最早的海塘实物。
五代吴越国捍海塘遗址,在上城区江城路以东原江城文化宫,距离临安城东城墙遗址东侧约80米。
整个海塘的发掘揭露面积约450平方米,发掘深度约7米。
当年,海塘表面铺垫,用了柴草加固等海塘埽工(埽sào,旧时治河,将秫秸、石块、树枝捆扎成圆柱形用以堵口或护岸的东西)做法。
海塘挖掘出来的,除了一些瓷器,还有许多草鞋,动物骨头,稻谷,果核,有很多五代时期人类生活的痕迹。
五代吴越国捍海塘遗址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并保存的最早海塘实物,对研究唐五代土木工程技术和海塘修筑技术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作为历史地理坐标对研究杭州古代城市发展史也有着重要意义。
半山石塘八卦墩遗址半山埋着良渚玉器
八卦墩遗址位于拱墅区半山街道石塘社区沈家浜自然村北部,东临320国道和黄鹤山,西临沿山港,北临余杭区水洪庙。
考古人员发现了良渚文化、战国、汉六朝遗迹64个,其中墓葬18座、灰坑39个、房址2座、沟4条、水井1口,出土陶、瓷、石、玉、铜、铁类器物1500余件(套)。
此次在八卦墩遗址新发现了良渚文化时期墓葬及良渚玉器、石器等遗物,其中有些随葬的玉镯、玉锥形器等玉器,能证明墓主人身份等级相对较高。 这些发现使我们对半山地区古文化遗迹分布有了新了解,为研究良渚文化提供了新的考古学资料。同时从这些遗迹也能了解到,良渚文化在当时传播之广,对城北半山地区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临安知府夫妇合葬墓南宋晚期知府“纠结”的一生
“家在临安,职守京口(镇江旧称)。北骑若来,有死不走。”这是南宋镇江知府洪起畏在元军大举入侵前写的诗句。
洪起畏夫妇合葬墓位于临安市锦城街道横街村郎碧东部约300米的将军山西南麓,东距临安城区约5公里,东南距横街村委约1公里,南距205省道(杨临线)约300米,道路南侧紧邻西北—东南走向的南苕溪。
墓地背靠西坟山这个“椅子背”,两侧山坡左青龙右白虎,而在墓地正前方又恰好为南苕溪,山水怡然,再加上墓的正前方那座茶几般的山头,可谓占了最上成的“风水”。
另外洪起畏墓中,围绕墓前砾石通道和平台的“S”形排水渠在目前所发现的宋元墓中未曾见到,“Z”形排水道也极为罕见,考古人员推测,这样的设计和布局可能也是受当时风水观念的影响。
除了葬墓的形制,其墓志也具有很大的历史研究价值,它正面为刻志文、背面呈盝顶的二合一形,位于右室垣墙之内。志文共20行,满行44字,共920字。墓志内容不仅讲述了洪起畏的生平,还提到了还提到宋、元丁家洲之战、贾似道之死等重要的历史事件。
明清严州府城南城墙容貌初显
明清时期严州城遗址位于建德市梅城镇。
现在的梅城,仍保留了元末明初所筑严州府城的格局,包括外城、内城,以及儒学、县治、坛庙等重要建置。除东北角因山势略弧形内凹外,城址平面大致呈圆角方形,南北约1200米、东西约1340米,面积约1.2平方千米。
外城包括城墙、城门及城濠,城门又有旱门和水门。
此次考古所对严州府城南城墙进行发掘后发现,其大南门至小南门段保存相对较好,局部高出地表有5米多,城墙外侧被六七十年代所筑梅城防洪大坝包裹覆盖,城墙内侧为道路,局部内立面破坏较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