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口观,作为一处道观,旧时香火旺盛。
慈口观,作为一座村庄,今日游人如织。
道观慈口观,女教徒修练之道场,原位于今高村镇慈口观村东北,已毁。
慈口观始建于何时,不见史书记载。清雍正本、道光本《文登县志》各记文登县域内庵观寺院204座,不见“慈口观”之名。光绪本《文登县志》记载:“慈口观在城东南25里鸺鹠山西南麓。康熙乙巳(1665)重修。”据称,慈口观始建于元末明初。
旧时慈口观庙宇建筑气派,设前后两院。前院正中南建有高大门楼,四角飞檐,檐脊上饰有精致的动物雕塑,朱漆大门两侧砖墙厚约60厘米,向前后突出一米左右。门楼前有厚25厘米、宽35厘米的石台阶三道,门楼东西两侧建有院墙。墙东南角建有二层钟楼,内挂一大型古铜钟,其响声传及方圆十余里之遥。大门前两侧各有一石雕旗杆座,材质为当地花岗岩石,雕工精湛,一石二层,上圆下方,连为一体。底座呈正方形,直径长76厘米,高14厘米;上为半圆弧形,直径76厘米,高20厘米;圆中间凿有一直径25厘米、深约30厘米的圆孔。前院内建有东西厢各三间,为观中道姑居住。院北建有三间大殿,高于观中所有房屋,大殿房顶为海草苫制。殿前出厦,南北宽约8米,东西长约15米,厦两边为石砌墙,中间有楹6根,2根木柱靠近殿墙,4根长3.9米、厚0.28米,上面宽为0.15米,精刻六棱石柱自东向西置于大厦前沿支撑。大厦前正中有五道石台阶,通往大殿。大殿内供奉着慈航仙姑真人塑像,两边供奉着关平、周仓塑像。大殿内东西两边设有石铺甬路通往后院,后院北盖有五间海草房。
据《文登地名志》记载,“民国初年,(慈口观)尚有道姑4-5人,1925年离去。1943年改作学校。至20世纪60年代,庙宇建筑整体被拆,在原址建村办公室。”另据《光绪本<文登县志>点注》记载,“1941年东海兵工厂秘密设于该村(慈口观村),伐木拆观(慈口观),取木料、钢铁,以供兵工所需。”
慈口观村因近慈口观而得名,建村迄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文登地名志》载:“明万历时,万家庄周姓近道观立村,以观名村,别称北观、西观。”由此可证慈口观始建于明初或之前。
慈口观村地处鸺鹠山西南麓。北宋《太平寰宇记》载:“鸺鹠山,在(文登)县东南二十里,此山常有鸺鹠(小猫头鹰)栖止,故名。”鸺鹠山西起张家产镇车卧岛村,东连荣成界,绵延四十余公里,主要在高村镇和大水泊镇境内,有大小山峰二十余座,第一高峰双顶山,第二高峰佛爷顶。慈口观村环村皆山,连绵起伏。村后是单顶山,稍远处是双顶山,再远处是佛爷顶。村北正对着的山峰名北夏栏,半山腰处有一块引人注目的白色巨石,称为狼窝石,石下有洞,当地人称狼窝。相传慈口观原址坐落于此,后因野狼常进寺觅食伤人,不得已迁至山下。
慈口观村,明清时属甘泉都四里,名西观;1932年属第四区(原甘泉区);1948年属高村区;1956年属高村区格达乡;1958年2月属永福乡,7月属埠口乡,8月属高村乡,12月以后属高村人民公社;1984年属高村镇。
慈口观村不大,“主要有周、田、丛、于、王、房等姓(相传分别自北宫、东藤圈、官道西、西藤圈、凤台顶后等村迁入)。有162户,403人。”(2016版《文登地名志》)
旧时,慈口观村周围大小山脉佛寺道观林立,曾是方圆百里的繁华之地。除了慈口观外,金岭寺、修真观等都香火旺盛。
慈口观村村东群峰之巅佛爷顶,海拔315米,山顶平阔,面积1400多平方米。金岭寺就坐落于佛爷顶上,原名佛顶寺,后因山名改称金岭山,寺名随之改称金岭寺。整个寺庙南北宽75米,东西长80余米,总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有禅房、佛殿60余间。“寺缭(缠绕)以墙垣,如城郛(城墙)状,东、南二面皆有门。寺内为石佛像,三大石佛居中,旁列六小石佛。建置无考。”(清光绪本《文登县志》)寺内旧有金泰和二年(1202)和清道光四年(1824)重修碑。金岭寺为砖石土木结构,翘檐隆脊飞角,十分气派。寺院分东西两院,东院为僧人居处,西院为佛殿、禅房。寺前有戏台,供参加庙会各路人马上台展露风采。戏台西侧有井,水源旺盛,四季不竭。相传金岭寺有神龙显现,因此方圆百里善男信女前来焚香祈拜络绎不绝。农历二月初二庙会尤为热闹非凡,寺里信众聚集香火缭绕,寺外舞龙杂耍好戏连台,人山人海,蔚为壮观。1940年,金岭寺被拆毁,庙基、旗杆基座及残砖瓦砾今犹可见。
修真观原位于慈口观村村东,始建于金末元初,已毁。观中原有元泰定二年(1325)和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重修碑,据碑文记载,修真观始建于元至大四年(1311)以前,此处原为居民于氏故地,道人姜志空买来建造道观,名曰“修真”,元泰定和明万历年间,道士王道深(通妙大师)、王太元先后重修。
旧时,修真观分东西两院。东院建有东西厢房各三间,院北建有东西长11米、高3米五间正房,为道人居住。东院设有三个小便门,方便道人出入西院和观外菜地。道观大门设在西院前,门口呈长方形,长8米,宽4米,向里延伸1米有高门槛,两扇朱漆大门上镶嵌着81个直径为6厘米的圆铜铆钉,一对紫铜门环吊挂在直径30厘米的凸出铜盘上。门框上方悬挂着一块紫色横匾,自右向左行书“修真观”三个金色大字。门楼高大气派,四檐似龙尾斜上翘伸,檐脊处有神龙、天狗、金鹿等雕塑。门楼两侧建有低于门楼的道房,房前各开一门。东道房内,面西塑关平大神像与一尊无名小神像;西道房里,面东塑周仓大神像与几尊无名小神像。道观大门和两侧道房前均有三道石台阶。西院院北为三间高大雄伟的大殿(一门二窗),殿内供奉着三清神像(太清道德天尊、上清灵宝天尊、玉清元始天尊),两侧分别排列着数尊小塑像。大殿前出厦3米,东西长23米,距院地面高6米,厦前四根石柱支撑,下有三道石台阶。石阶西靠近西院墙处,立有一块碑高2米、宽1.2米,碑头高0.8米的龟驮碑,碑载《重修修真观记》。大殿石阶东置放一铜香炉,整日香火不断。清末,修真观尚有道士三人,住持王九时,80多岁;两个弟子名为新田、新吉,嶅山村人。1938年,修真观被拆毁。
革命战争时期,慈口观村因地处偏僻,地形隐蔽,进可攻退可守,加上群众基础好,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地点。八路军东海独立团和文登县大队以此为根据地,时常来此驻扎休整;从抗日前线转移下来的伤病员在这里集中,被村地下党支部安排到红色堡垒户家中养伤;各村支前点送来的军鞋、军服,也从这里运送到抗战前线。村西有两幢砖石土木结构的茅草房,八路军东海指挥部在此设立兵工厂,生产手枪、步枪和手榴弹,修真观门前的三棵白果树就是这时被砍伐用来作兵工材料的。兵工厂厂房车间至今保存完好。1940年代初,日伪军多次进村扫荡,窜上佛爷顶,闯进金岭寺,砸佛像,拆庙宇,放火烧毁大殿。慈口观、修真观、山神庙等也尽遭劫难。
随着时代的变迁,慈口观村渐渐成了边缘之地,无人问津。近年来,慈口观村抓住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契机,充分发挥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优势,大力发展民宿经济、休闲旅游、温泉康养等新业态,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凤凰涅槃,乡村蝶变,如今的慈口观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2020年荣登“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榜单。
又记:“慈口观村,位于高村镇政府驻地西北6千米。东与汤西村为邻,南与西藤圈村毗连。聚落呈复合形分布,村域面积307.16公顷,耕地面积64.17公顷。农业为主导经济,产苹果等。服务设施有卫生室、商店等。”(林涛)
(2016版《文登地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