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99式坦克成美国“标枪”导弹公开假想敌
根据美国陆军消息,从去年年底开始,美军就在对雷神研发的FGM-148G“标枪Block1”型进行系统测试。根据美军的说法,这种反坦克导弹的改进型将被用于所谓的“士兵杀伤力”项目,其核心要义是增强美军单兵的火力水平,提高单件武器装备的杀伤效能,并进一步增强美军分队与班组单位实施长距离交战的能力。
标枪公司提供的新型“标枪”在公关上下了很大的工夫,还制作了一个全新的产品Logo,相比上一版本的“标枪”Logo以苏制T-72系列主战坦克作为假想敌,这么一个新版本的Logo沿用了上一个商标的基本构图。
上方是“JAVELIN”字样,下方则简明扼要地点出了“标枪”的基本性能:“Fire & Forget”(发射后不管),最惊世骇俗的是Logo中间被作为“目标”的坦克,从它的迷彩配色、炮塔前方楔形装甲模块的外形,尤其是位于炮塔顶部的激光对抗系统特征来看,不用说,是把中国陆军装备的ZTZ-99型主战坦克当成了最大的“假想目标”。
美军的这个“士兵杀伤力”项目对便携式反坦克导弹提出了哪些方面的要求?FGM-148G型相比原版的FGM-148系列,到底在哪些方面实施了改进?最关键的问题是,在实施技术改进之后的反坦克导弹真的能对中国陆军列装的主战坦克形成严重的威胁吗?
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几种核心战术要求
一是轻便性,“标枪”全系统重量仅有22.3千克,但美军认为它们还可以再轻一些;
二是发射后不管与全天候作战能力,“标枪”原本都是一种“发射后不管”的反坦克导弹,但美军认为它们的性能还都有提升的余地;
三是较强的破甲能力,“标枪”静破甲能力是1100毫米,可以用于击穿T-90A这种典型的主战坦克目标,但对付ZTZ-99A或者T-14“阿玛塔”确实差了点;
四是更远的射程,“标枪”早期型号夜间射程大约可以达到2500米。
“标枪-Block1”在性能上进行了如下优化
制导:
FGM-148A“标枪”采用了制冷式红外导引头(需要弹上杜瓦瓶中的液氮制冷)。其发射控制单元(CLU)采用了小型便携式第二代前视红外成像系统,在发射时可以由CLU的红外探测系统独立探测并锁定目标,并将目标图像传输给导弹的弹上导引头,待导弹导引头锁定目标后,射手即可发射导弹。
这套系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是非常先进的、几乎可以说是一种“第四代”反坦克导弹,但:
一是不具备超视距攻击能力,毕竟“标枪”导弹的CLU是需要“看到”目标、然后才能发射导弹;
二是反应速度相对受限,尤其是“标枪”导弹的导引头是需要液氮制冷的,提高了系统全重,延长了反应时间;
三是制导模式比较单一,相对于我军的红箭-12型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具备了红外成像、CCD电视甚至图像匹配等多模制导通道,“标枪”反坦克导弹制导通道仅有一个,也就是第二代红外成像制导,抗干扰性能要稍微贫弱一些。
故而,美军对“标枪-Block1”的改进就重点放在了制导系统的改进上,在导弹的制导模块上,将制冷式红外导引头更换为新一代的非制冷红外导引头,减少了导弹的重量与反应时间。而在重要的CLU模块上,标枪公司为新一代“标枪”提供了全新的LWCLU,即“轻量化发射控制单元”。相比老式的CLU,这台全新研制的LWCLU不仅使用了新的长波制冷红外成像通道,还增加了电视与激光制导通道,同样做到了多模制导能力。
射程:
LWCLU在理论上可以赋予新型“标枪”导弹更远的射程、甚至超视距攻击能力,有消息说LWCLU可以和美军旅炮兵营的AN/TPQ-36/37型炮兵侦察雷达、斯特赖克旅机步营的诸火力支援排配备的M1131型火力支援车共享数据,从而将单台“标枪”导弹纳入到美军全旅的火力网络里去。比如,LWCLU在得到M1131型火力支援车、旅骑兵中队的M1127型远程侦察车的火力引导的情况下,其可以引导“标枪”导弹全天候打击4公里甚至5公里外的目标。相比“标枪”导弹原本夜间2500米左右的射程瞬间提高了一倍左右。
破甲:
同时,导弹的静破甲深度据说也有一定的提高,从原本的1100mm/RHA左右提高到了1400mm/RHA左右,在理论上已经可以摧毁ZTZ-99A这样的主战坦克了。
简单对比下我军的红箭12反坦克导弹
红箭12是我国最新一型反坦克导弹,是一种具备全自动引导且具有图像制导的反坦克能力,具有昼夜作战和发射后不管的能力,采用单兵携带发射方式。
整套导弹系统全重22公斤,弹体长度约980毫米,直径135毫米,在白天视线良好的情况下,红箭12最大射程为4公里。夜间因为受热成像仪的作用距离影响,最大射程会下降至2公里。
红箭12的战斗部威力非常强大,采用了化学能破甲,战斗部最大的破甲厚度能达到1100毫米。
同时,红箭12还具备两种飞行模式,除了传统的直线飞行模式,还能进行弧线弹道飞行进行攻顶打击。对于坦克碉堡,甚至是部分小型舰艇都能造成破坏打击。
“标枪”能对99式坦克产生威胁吗?
那么,美军为了增强士兵的杀伤力与打击距离、推出来的这两款反坦克导弹尤其是新版“标枪”导弹,真的能成为ZTZ-99型主战坦克的威胁吗?
简单对比技术性能的话,新型“标枪”反坦克导弹所具备的1400mm/RHA在理论上已经具备了摧毁ZTZ-99式主战坦克的能力;同时它所具备的超视距攻击、在其它目标指引系统的引导下“间瞄射击”、甚至是搞陆军版的“A射B导”的能力,将使得战场环境与威胁方向进一步复杂化,甚至可能导致主战坦克专门为激光照射而准备的告警系统在完全接收不到告警、激光反制系统也完全找不到反制目标的情况下被击中。
另外我国已经装备了陆用要地防空的“陆盾2000”系统,顺应了高射速转管炮作为地面近程防空武器的发展潮流,它的主要目标不再是对准飞机,而是对准那些防区外发射的各型导弹。
陆盾 2000 源于舰用的 730 型近防炮系统,730 型近程防御系统的射速为 4200 发/分,射程在 3 公里左右,火炮上主装备有一座 TR47C 火控雷达和一座 OFC-3 光电跟踪系统,后者整合有CCD 摄像机、激光测距仪和红外热成像仪,对于小型目标雷达探测距离为 10 公里,光电系统为 6 公里。整个系统重为 8 吨。
但可惜,目前受限于体积、重量和成本,陆盾 2000短期不太可能搬上主战坦克,即使作为与坦克协同的独立战术配套,陆盾2000也是半固定式,并不能在野战强机动条件下进行末端导弹拦截。
当然,如果坦克的战术需求仍然旺盛,同时坦克末端防空压力很大,倒是值得投入研发让近防炮小型化,降低综合成本,从而能够与坦克协同互防,实现机动野战,甚至独立上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