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2020 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尤其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紧急状态和举措落实“六稳”“六保”,坚持和深化“义乌发展经验”,加快建设“两个样板”,抢当“重要窗口”模范生,为高质量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不懈奋斗,取得了“两手硬、两战赢”的重大成果;坚持量质并举、转型提升,高质量发展态势更加明显。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实干抢干快干,有序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区域带动引领作用更加凸显,经济社会保持增长的良好态 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 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85.6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76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422.03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1039.81亿元,增长4.6%。全市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17586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5497美元),增长1.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29.4:69.0调整为1.6:28.4:70.0,第三产业比重比2019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图1   2016-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与增长速度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86254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89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296人,登记失业率1.64%。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293人。

二、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45亿元,实现增加值24.21亿元,按可比价增长5.3%,比2019年提升3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种植业产值25.67亿元,同比增长0.4%。粮食播种面积7416公顷,收获粮食4.3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2%、3.7%;经济作物面积12829公顷,其中:甘蔗面积749公顷,产量6.34万吨;蔬菜面积8691公顷,产量22.99万吨。

全年完成林业产值0.76亿元,同比下降0.6%。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16公顷,森林覆盖面积56262公顷。

2020 年,我市持续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落实生猪保供政策,培育一批大型现代化养殖场,畜禽养殖产业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全年生猪饲养量18.82万头、家禽饲养量1039.69万只,分别增长235.5%、18.7%。全年完成畜牧业产值7.02亿元,同比增长45.4%。

2020 年,全市渔业水域面积5.62万亩,其中养殖区渔业养殖面积1.82万亩,水产品产量3921吨,增长3.2%,全年完成渔业产值1.26亿元,同比增长0.5%。

图2 2016-2020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与增长速度

休闲农业整体减收。全市现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253家,其中农家乐(民宿)142家。受疫情防控影响,出游人数减少。休闲农业旅游人数276.9万人次,同比减少32.4%,休闲农业总收入13581万元,同比减少35.0%,其中农家乐总收入11393万元,同比减少35.6%。

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9家市属国企和12个镇街开展消薄合作,谋划实施国企助推项目14个,镇街联建项目56个,增加村集体收益1164万元,开工建设65个村级自建项目,增加村集体收益1383.5万元。2020年,全市所有行政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均达到20万元以上。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73.7亿元,增长4.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4.7亿元,增长11.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7.7亿元,增长6.7%,销售产值657.4亿元,增长9.9%。全年累计工业用电量55.6亿千瓦时,下降0.9%。

规模以上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工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纺织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八大主导行业实现产值449.0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67.2%,同比增长13.4%;实现营业收入456.6亿元,同比增长21.3%;实现利润总额21.0亿元,同比增长70.5%。

图3   2016-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与增长速度


图4   2016-2020年工业用电量与增长速度

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4.9%、28.8%、75.6%和12.0%,增速分别高于规上工业63.5、17.4、64.2和0.6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27.7%、59.7%、29.3%和31.1%,比重分别较上年提高8.1、8.2、12.3和2.5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层次不断升级。

2020 年,受疫情影响,我市建筑业产值年初呈现负增长,后期回暖迹象明显。全市199家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建筑业企业共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7.3亿元,下降9.8%,较上年回调10.0个百分点;其中省内建筑业总产值153.5亿元,下降8.3%,较上年回调17.7个百分点。签订施工合同额318.0亿元,下降8.6%,较上年回调12.3个百分点;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149.3亿元,下降27.4%,较上年回调20.8个百分点;房屋施工面积1271.3万平方米,下降6.4%,较上年回调1.2个百分点,其中新开工面积341.7万平方米,下降23.2%,高出上年9.1个百分点。2020年建筑业从业人员达4.9万人,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先后经历了一季度的“复位键”、二、三季度的“优化键”以及四季度的“快进键”,全年实现强劲反弹,投资增速为12.1%,分别高出金华市和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7.9个和6.7个百分点,位列金华各县市区第一位。其中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4月就实现“由负转正”,较全省提前一个月。

图5   2016-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社会民生领域投资不断加大,项目建设不断推进。2020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0.9%,其中交通投资增速为9%,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增速为55.1%。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不断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迈进。2020年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速为27.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17.8%,呈现高速增长状态。

房地产业项目数同比增长27.7%,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1.4%,带动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33.2%,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1.1个百分点,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3个百分点。2020年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较2019年提高了7.0个百分点。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77.7万平方米,增长18.7%。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6.3亿元,下降2.8%。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88.3亿元,下降2.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57.9亿元,下降2.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870.3亿元,下降1.0%;住宿餐饮业零售额76.0亿元,下降19%。

图6   2016-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增长速度

受疫情的冲击,在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中,主要商品零售额出现负增长。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汽车零售额下降7.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下降10.7%,石油及制品类下降23.6%。

全市在册经济主体总数为69.1万户(其中外资8091户),增长21.6%。新设内资经济主体166239户,增长15.4%,其中内资企业53912户,减少1.9%;个体工商户112327户,增长26.14%。12月份义乌市场景气指数为1081.6点。

全年小商品市场实现交易额4875.8亿元,增长6.4%。实体市场平稳发展。全市拥有有证市场建筑面积611万平方米,市场经营户数8.21万户,市场从业人员数23万人,总成交额1884.8亿元,增长5.9%,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1626.6亿元,增长5.8%。全年义乌城区公、铁、航客流量2050.5万人次,外商出入境51778人次;市场周边金融网点共实现资金、现金总流量18853.6亿元。

图7   2016-2020年集贸市场成交额与增长速度


图8   2016-2020年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与增长速度

全年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3124.87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内贸电子商务交易额2253.99亿元,同比增长11.9%;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870.88亿元,同比增长15.5%。内贸零售交易额1913.42亿元,同比增长11.2%;跨境零售交易额345.02亿元,同比增长15.8%。网络零售额居全省县(市、区)第一。全年跨境电商保税进口(1210)业务量达2594万票,销售额达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7.6%及248.1%。2020年电商专业村数量增至169个,较上年增加5个,占全省9%,金华44%,数量继续位列全省第一。

全年共举办各类会展活动249个,展览总面积78.33万平方米,吸引客商206.7万人次。线上方面,3月20日义乌线上画框展上线开展,成为全国第一个线上展会。共招引参展企业10110家,观众点击量达1.07亿人次,贸易成交额3.2亿元。线下方面,6月6日第23届建玛特购APP家博会开展,成为浙江省会展经济重启的第一场展会。6月-12月线下共举办商业性展览51个,共吸引国内参展企业24209家,同比增长31%。2020年义乌会展行业绿色展装普及率平均从53%提高至68%。全年组织13批次285家义乌企业参加市外重要展会。先后荣获“2020年度金五星优秀会展城市”、“2020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会展名城”,是唯一获这两项殊荣的县级市。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129.5亿元,增长5.4%。出口3006.2亿元,增长4.8%;其中一般贸易实现出口额748.6亿元,增长46.9%,占出口额的比重为24.9%;市场采购贸易出口额2230.8亿元,下降4.9%,占全市出口额的比重为74.2%。进口123.3亿元,增长23.4%,其中日用消费品进口113.6亿元,占全市进口额的92.1%,增长31.8%。

全年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1361.4亿元,同比下降3.7%,占全市进出口总额比重为43.5%;其中出口1328.6亿元,同比下降4.0%,占全市出口额比重为44.2%,进口32.8亿元,同比增长10.0%。

图9   2016-2020年出口总额与增长速度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342个,下降60.6%;合同利用外资38076万美元,增长25.4%;实际利用外资22100万美元,同比增长36.4%。全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5个,增资境外投资项目3个,减资境外投资项目1个,累计投资额2564.9万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2522.8万美元。

图10 2016-2020年实际利用外资与增长速度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建成公路总里程约1559公里,境内等级公路里程约1559公里,境内一级及以上公路里程约290公里,境内高速公路里程76公里。共安排综合交通廊道项目55项,其中新建项目11项,续建项目26项,完工项目10项,前期项目8项,概算总投资940亿元。2020年完成综合交通廊道投资139亿元,较2019年增长36.3%,占年度投资任务的139%。

农村公路建设方面,完成公路路面大中修50公里,完成农村公路提升改造10公里,同时牵头组织实施精品线及串联道路280公里标志标识施划及约80公里新建及白改黑工程,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国贸大道与环城南路互通工程于11月底通车;G527至规划S214义乌江东连接线工程、安吉至洞头公路义乌赤岸至永康交界段工程、江东至赤岸公路、临安至苍南公路佛堂互通至上佛路段正在大力推进。

义乌机场共完成总起降架次13677次,下降11.8%。全年旅客吞吐量为136.6万人次,下降32.7%。进港旅客为66.7万人次,下降31.6%,出港旅客为69.9万人次,下降33.7%。完成行货邮吞吐量18873.7吨,下降20.0%。

截至2020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76.48万辆,增长8.5%,其中,汽车拥有量为71.34万辆,增长8.6%。

图11 2016-2020年汽车拥有量与增长速度

全市铁路发运量249.7万吨,同比增长2.1%;航空货运量18873.7吨。2020年江北下朱物流场站、国内公路港、青口物流中心、福田物流中心和红狮智慧物流园等5个物流园区完成货运量1075.34万吨。我市入选省物流示范县综合改革试点,国内公路港、红狮智慧物流园入选省示范物流园区。

全省中欧(义新欧)班列开行1399列,提前2个月完成全省1000列开行任务,发运规模上升到全国第四,其中,义乌平台共开行974列,共发运80392标箱,同比增长90.2%,线路增加至14条,在全国实现“三个第一”,即全国第一家复工开行,全国第一家开行中欧邮政号班列和全国第一家开行防疫物资专列。全年义乌-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共发运重箱35153标箱。全年航空口岸进出口货物总量3072.27吨,同比增长306%。“义乌-大阪”航线保持每周7班常态化运行。铁路口岸查验进口肉类1129车,共28225吨,累计金额8125万美元。

全年邮电业务收入35.58亿元,下降7.8%,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0.74亿元,下降14.2%,电信业务收入24.84亿元,下降4.8%;订销报刊杂志累计份数4827.4万份。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数24.52万户,下降11.0%;年末拥有移动电话用户数267.35万户,增长8.4%;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94.2万户,下降4.7%。数字电视基础用户主终端数量17.87万户,互动终端60183个、宽带24162线。

全年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71.75亿件,同比增长51.6%,全省排名第1位,全国城市排名第2位,位列广州市之后;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00.3亿元,同比增长23.3%。其中同城业务量累计完成4.68亿件,同比增长28%;异地业务量累计完成66.51亿件,同比增长54.8%;国际及港澳台业务量累计完成5536.7万件,同比下降21.4%。国际邮件互换局业务量全年累计处理2450.46万件,同比下降67.83%,其中累计出口2433.81万件,同比下降67.98%,累计进口16.65万件,同比上升3.74%。

全市共接待游客2173.74万人次,同比下降19.46%,其中境外游客3.7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73.22亿元,同比下降18.60%,创旅游外汇1711.06万美元。星级饭店数11个,星级饭店客房总数1886间。义乌创建为4A景区城,全年创建4A景区镇(街道)5个(稠城街道、北苑街道、江东街道、稠江街道、福田街道),3A级景区镇(街道)5个(苏溪镇、大陈镇、义亭镇、赤岸镇、城西街道),A级景区村庄共185个,其中1A级的182个,2A级3个。成功创建为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市和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试验区。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62.3亿元,增长6.4%,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6.0亿元,增长4.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 税收收入102.4亿元,增长10.0%; 其中 增值税收入29.4亿元,增长23.1%;企业所得税收入13.2亿元,下降5.2%。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7.3亿元,增长4.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7.2亿元,增长3.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0亿元,下降5.2%,卫生健康支出8.2亿元,增长13.1%,教育支出32.5亿元,增长4.7%。

图12 2016-2020年财政总收入与增长速度


图13 2016-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增长速度

注:2016年、2017年增幅同口径调整

全市共有银行业机构金融机构29家,小额贷款公司9家。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780.9亿元,比年初增加435.3亿元,增长13.0%。其中,住户存款2012.1亿元,比年初增加203.5亿元,增长11.3%;非金融企业存款788.4亿元,比年初增加96.9亿元,增长14.0%。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399.4亿元,比年初增加576.1亿元,增长20.4%;住户贷款1388.5亿元,比年初增加153.3亿元,增长12.4%。

全市共有证券营业部36家。辖内证券公司全年两市总交易量为15917亿元,增长30.43%。全市共有期货公司7家,全年总交易金额7853.8亿元,增长39.83%。

图14 2016—2020年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与增长速度


图15 2016-2020年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与增长速度

全市共有保险公司分支机构44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25家,人寿保险公司17家,政策性保险公司1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71.1亿元,下降0.85%。其中财产险收入29.2亿元,增长3.3%;人寿险收入41.9亿元,下降3.5%。全年累计赔款支出24.9亿元,增长21.1%,其中财产险16.1亿元,增长8.5%,人寿险8.7亿元,增长54.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现有职业院校1所,技师学院1所,公办中小学102所(含职高),民办中小学15所,幼儿园339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园)生25.8万人,教职工22592人(其中专任教师16508人),在读外籍学生226名。全年共谋划教育项目176项,其中市重点新建项目26项、续建项目10项、前期项目10项,一般性新建项目75项、续建项目48项、前期项目7项。46所学校、幼儿园建成投用,新增中小学学位2970个、幼儿园学位14000个。完成杭州育才、义乌公学二期、卡迪夫公学、碧桂园学校等项目签约。

图16 2016-2020年中小学在校学生数

全年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3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44家;新培育国家备案众创空间2家,金华市级孵化器3家;金华市级、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各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省创新型领军企业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

全年专利申请量达11460件,申请量增长19.4%,专利授权量9811件,增长63.9%,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204件。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桥头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被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年度12个重大考古新发现入围项目和国家文物局“201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项目,桥头遗址被评为第三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成功创建“浙江戏曲之乡”,赤岸镇尚阳村、上溪镇溪华村被评为金华市级民俗文化村。中国首部县级市地方通史类纪录片《义乌通史》在 爱奇艺”平台成功上线。婺剧现代戏《义乌高华》列入浙江省“三个地”主题文艺精品创作工程项目和2020年度浙江省舞台艺术创作重点题材扶持项目。

通过争创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市,成功举办浙江省足球超级联赛、2020年(IET)义乌国际电子竞技大赛、2020中国义乌三对三国际篮球精英赛、2020义乌半程马拉松赛等多项高水平赛事,培育义乌市武林大会、义乌市“足协杯”足球赛、义乌市俱乐部羽毛球联赛、义乌市校园足球联赛等品牌赛事。2020年,义乌国际半程马拉松赛被田径协会认定为金牌赛事,我市被浙江省体育局授予“十三五”浙江省社会足球场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全市现有医院、卫生院数53个,其中三级以上医院3个;实际开放床位数8594张,其中三级以上医院床位数2400张;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9859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761人,注册执业护士5957人。全年产妇数17537人,接产活产数17719人,住院分娩率100%。其中义乌市户籍产妇数7308人,活产数7436人,系管率98.18%,高危妊娠数5784人,高危管理率100%。共办理《出生医学证明》18532人次。抢救危重孕产妇45例。

图17 2016-2020年医院、卫生院医生数及床位数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年末建成区面积达到109.4平方公里。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有城市道路面积约2071.09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进一步改善,公园绿地面积约1112.86公顷。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7%和100%。

图18 2016-2020年建成区面积

全年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全市AQI优良率98.6%,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PM 2.5 平均浓度26μg/m 3 ,同比下降6μg/m 3 ,六项指标全面稳定达标;地表水县控及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100%,7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在Ⅱ类水以上,义乌江出境水质优于入境水质,水质省考优秀。成功创建省级“清新空气”示范区,获评“美丽浙江”建设工作优秀市,首次捧得“五水共治”大禹鼎银鼎,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绿色发展指数”跃居全省第1。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迎检取得“高分报表”,共领办信访件36件,降幅68.8%,且没有负面典型案例,超额完成“两不一下降”目标。超额完成燃气锅炉低氮改造、VOCs深度治理、非道路移动机械整治、重型柴油车OBD联网等年度任务,全省首创镇街“清新空气”示范区评比等治气举措。首创污水零直排建设“五全标准”,全域工业“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获评省级示范园区和全国园区污染治理示范典型,成功入选首批省级水生态治理示范试点。在全省率先申报“无废城市”创建,实现镇街工业垃圾分拣中心建设全覆盖。开辟重大项目环评快速通道,跑出环评审批加速度,助力晶澳等重大项目快速落地。在全国率先开展排污许可与环评审批相融合改革,主要做法全省推广。创新全流程智慧监管新模式,精准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全年查办环境违法案件超270起,环境信访同比下降39%;高质量开展环保服务企业示范行动,全年走访帮扶企业3700余家次,组织企业环保培训25批次5300余人次。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省级试点列为金华重点突破改革事项,绩效评价优秀。全国首创县域间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一体化合作机制,共建生态文明建设“1+1>2”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853378人,比上年增加17285人;户籍人口中乡村人口334220人,城镇人口519158人;户籍人口中男性人口426687人,女性人口426691人。全年出生人口9307人,人口出生率11.02‰;死亡人口4460人,人口死亡率5.28‰;人口自然增长率5.74‰。

图19 2016-2020年户籍人口与增长速度

居民收入实现持续平稳增长。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1210元,增长4.5%,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0137元,增长3.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158元,增长6.7%。城乡收入比为1.90:1,继续稳步缩小。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为37803元,增长0.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42594元,增长0.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2209元,增长2.8%。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4.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9%。

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汽车拥有量60.9辆。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汽车拥有量46.3辆。

图20 2016-2020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增长速度


图21 2016-2020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增长速度

全年共清退不符合低保资格的对象474户650人。低保标准为900元/人 月,稳 居金华地区第一。低保对象新增221户301人,低保边缘家庭新增158户235人,全市共有低保户2976户3874人,特困供养人员227人,低保边缘家庭797户1242人。共发放低保金3452.23万元。“一站式”医疗救助12062人次,救助资金597.12万元。实施临时救助76人,发放救助金36.74万元。发放困难群众物价补贴7.5万人次839.82万元,发放民政定救补助对象生活补助337.86万元,发放幸福增收岗补助2442人次73.26万元。

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6.69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1.5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3.0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4.49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0.2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4.62万人。

注释:

[1] 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常住人口数据将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发布公报,与常住人口相关计算指标的数据暂缺;

[2] 户籍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年报数;

[3] 公报中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