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SDH缺陷型GIST的国内外患者数据
来源:雪球App,作者: 小猪药说,(https://xueqiu.com/2581450205/264642306)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发生于消化道的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肿瘤。我国年发病率约为1-2/10万,即每年新发患者2万多人,多发于中老年患者。存量患者超过10万名。在美国,GIST的估计发病率每年约为5000例。
85~90%的GIST是由于KIT或PDGFRA发生基因突变所致,使得二者表达的蛋白受体发生不依赖配体结合的持续性活化,激活下游信号传导通路,促进肿瘤发生;而伊马替尼等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通过与内源性信号分子[如三磷酸腺苷(ATP)]竞争性结合KIT或PDGFRA,可阻断异常的信号传导,达到靶向治疗的效果。
其余未发现KIT或PDGFRA基因突变的GIST被称为野生型GIST,85~90%的儿童GIST和10~15%的成人GIST属于野生型。由于这类病人缺乏TKIs作用的突变位点,靶向治疗效果不佳。野生型GIST中约一半为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缺陷型,占国内全部GIST约10%,即每年新发患者2000多人。存量患者超过1万人。如果美国按此比例估算,那么每年新发患者约500人。
SDH缺陷型GIST与经典的KIT/PDGFRA突变型GIST在发病机制、临床病理特征、靶向药物疗效等方面有诸多不同,现有疗法无法满足临床需求。奥雷巴替尼在该适应症基本没有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