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码头,26岁的毛泽东送24岁的蔡和森去法国勤工俭学。临上船前,毛泽东再次表达立场,他认为中国的问题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要靠中国人自己来解决,他决定回北京找李大钊。另一边,一辆黄包车拉着兄弟两人快速跑来。他们一个是21岁的兄长陈延年,一个是17岁的弟弟陈乔年,两人催促着车夫,赶着登上去往法国勤工俭学的船只。陈乔年拿出了父亲陈独秀写给他们的信。陈独秀乃“五四运动总司令”,被北洋政府关押96天后,才出狱不久。陈独秀看到法国留学名单上有两子后,修书一封给儿子表明“吴稚晖的那套无政府主义是救不了中国的”。在船上的陈延年对对父亲坚持的布尔什维克也不屑一顾,认为“出了研究室就进狱室”是无意义的躁动。陈延年两人对陈独秀的“傲慢”引发船上不少青年的愤怒,他们手持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跟陈延年理论,最后争执不下,打了起来,船舱内一片混乱。
杨开慧的预产期到了,毛泽东带着“大肚婆”杨开慧爬岳麓山,给肚中的孩子取名叫毛岸英。当杨开慧哼唱《国际歌》时,毛岸英在腹内躁动不已。这时,17岁的陈树湘跑来告知,赵恒惕架起了机枪对着泥木工人的罢工队伍。毛泽东连忙赶去,与工人们站在一起,共同面对赵恒惕的镇压。就在危难之时,毛岸英出生了,而泥木工人大罢工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也取得了胜利!此时在巴黎留学的陈延年、陈乔年两兄弟,受到周恩来的影响,开始接触《共产党宣言》,并且着手翻译《国际歌》。在一次留法勤工俭学斗争失败后,陈延年、陈乔年认清了“老师”吴稚晖欺世盗名的真面目,思想剧变,毅然与无政府主义者决裂,走向了共产主义。安源路罢工的胜利,让陈独秀和李大钊极为高兴。李大钊交给陈独秀一封信,信里有一张《国际歌》的歌词,歌词上写着“独秀同志,全世界唱此歌曲者皆为同志”。
八月一日凌晨二时整,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贺龙带着无数脖子系着红飘带的起义军冒着枪林弹雨,朝着敌人冲杀而去,无数人中弹倒下,但依旧奋勇前进。南昌起义胜利后,张作霖深觉自己杀害李大钊后会被共产党记恨,可天下没有后悔药能吃。李葆华在父亲李大钊的灵柩前,传达南昌起义胜利的好消息,他轻声哼唱起父亲教给他的俄语版《国际歌》,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八七会议秘密紧急召开,陈独秀被撤销了党内职务。毛泽东提出了“枪杆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并受中共中央委派,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前往长沙,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毛泽东和杨开慧刚一踏上长沙码头,就被白色恐怖所震惊,码头上到处都是挂在木笼里的人头,到处都是捉拿共产党的标语,墙上还贴合毛泽东的通缉令。就在军警逼近无处可躲的毛泽东和杨开慧时,一辆马车停了下来,杨开智从车上跳下来,抓起两个孝袍子就冲过来,直接给两人戴上,带着他们从军警的眼皮下逃走。将杨开慧母子送回板仓老家后,毛泽东便离开了,前往湘赣边界。
26岁的陈乔年再次被叛徒出卖被捕,他拒绝了同志冒名替死的好心,革命者是不怕牺牲的。他唱着自己翻译的《国际歌》,在哥哥遇害的地点被杀。得知陈乔年牺牲,陈独秀把自己锁在屋子里,桌子上放着陈乔年当年寄来的《国际歌》,上面的文字清晰如旧:“独秀同志,全世界凡唱此歌者皆是同志”。刚毅一生的陈独秀嚎啕大哭起来。翠竹掩映下的板仓乡内,杨开慧手里的报纸在突突直抖,上面硕大的标题上写着“赤匪首领毛泽东被击毙”。杨开慧不信,毕竟毛泽东在报纸上已经死了很多次了。杨开智着急,递上另外一张报纸,上面是朱德妻子伍若兰被砍头示众的新闻图片,杨开慧不忍看,扭过头去。杨开慧担心会出事,遂将三个孩子托付给杨开智。杨开智想带杨开慧离开板仓,但被杨开慧坚定的拒绝了。1929年12月,中国共产党红军第4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古田召开,毛泽东提出党指挥枪的原则。会议闭幕后,众人齐唱《国际歌》。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宣布成立,毛泽东成为“毛主席”,他拿着杨开慧抄录《国际歌》的笔记本,提议把《国际歌》被定为国歌。天空中,四架涂着青天白日标志的国民党空军轰炸机,把“一苏大会”假会场被炸得稀烂。在巨大爆炸声的缝隙里,隐隐传来大会闭幕高唱的《国际歌》声。毛泽东唱到最后,下意识地把攥在手里的怀表打开,原来表盖内仅有的一个“杨”字,不知何时多刻上了一个“骄”。毛泽东低头凝视着“骄杨”二字,坚强地唱着《国际歌》: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上海紫霞路的路口贴着国名党的通缉令,瞿秋白、周恩来的赏金是两万元。而就在这个路口的68号,隐隐约约传来《国际歌》的歌声,病中的瞿秋白尽管是压低嗓子唱的,但依旧热血沸腾,他正在庆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未料,门缝中突然塞进来一张纸,纸上写着许多密码,杨之华翻译后,告诉瞿秋白出了叛徒,必须转移。元旦刚过,瞿秋白和杨之华在到处都是特务和警察的大街上,接到了中央的密电,让瞿秋白去江西瑞金办宣传文化教育,两人就此分别。
1932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胜利,次年秋,蒋介石亲自部署了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在党内推行,中央苏区开始排斥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此时远离领导中心的毛泽东正忧心我党与国民党在军事上硬碰硬的方针,同时不忘安慰老农,表示党会给少共国际师配备了最好的师长和政委,这些少共国际师的孩子一定会带着胜利回来。1933年12月,少共国际师在江西黎川参加反围剿战斗,师长吴高群和政委萧华带领的少共师作战勇猛,敌人节节溃败。战斗间隙,少共国际师的通讯员马胜,李周,朱勇,杜春风四人带来了《少共国际师画报》,并向战友们分发。战士们羡慕他们可以发表作品,同时遗憾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后,许多一线通讯员牺牲或失联,杂志工作被打乱,画报已经很久没出新一期了。
李周丢掷手榴弹后不幸受伤,陈树湘看到受伤的李周,让他快速度过湘江,他带领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会垫后掩护主力部队过江。李周却表示,用鲜血换时间,也算上他一个。马胜、朱勇、杜春风等少共国际师的兵都决意留下为主力部队换取时间。战斗中,马胜和敌人陷入肉搏,大力不顾一切地向前救下了马胜,自己却生命垂危。马胜想给他画肖像,却没有了笔,想给他看画报,却早已遗失。情绪激动的马胜跳起了水兵舞,希望大力看看红军是怎样获得群众支持的,可大力再也看不到了,马胜悲痛万分。敌军马上开启了下一波攻势,突击队们眼看着要全军覆没了,马胜、朱勇、杜春风也只剩下半条命。在马胜三人和剩余红军战士的顽强信念中,援军逆渡湘江,将这一群娃娃兵救出。马胜劫后余生,同时决定履行自己对牺牲师长的诺言——重办画报。
春苗正哼着《北风吹》往农户家送水,却从李响嘴里得知了宋雨时被土匪杀害的消息。春苗痛哭不止,主动申请去宋雨时牺牲的地方搞土改。正好上级来通知,部队开始剿匪,让春苗所在工作队做好准备。春苗和李响来到二道沟子进行土改,见到了农民被分配到自己土地的喜悦,惊叹说道群众心中的热情被点燃就再也不会被扑灭了。1946年11月,蒋介石悍然下令召开由国民党一党包办的“中华国民大会”,周恩来毅然站出在记者面前揭露国民党的丑陋行径,并强调人民一定会抛弃毫无怜悯之心的国民党。大公报的记者傅冬菊采访完周恩来,回家劝说父亲傅作义为国家、为人民、为自己着想,争取其到共产党人的阵营中来。陕北高原的阻击战场被国民党军炸成一片火海,胡宗南90师的61旅离延安只有15里地了。可此时毛泽东在延安的窑洞中,神情自若地吸着烟,他不慌不忙地写完最后一张纸条,拿起自己的文件夹在腋下,又拿起自己的搪瓷缸子,大步流星地离开。
志愿军师长杨大易带着营长王宿启和魏巍走上空无一人的松骨峰,望着惨烈的战斗遗迹,魏巍听杨大易讲述起了曾经发生在这儿的残酷战斗。当时,38军112师335团正在坚守着松骨峰,山头上什么工事也没有,仅1营3连在坚守。团长范天恩命令2营在两侧支援,除此外,3连再无别的协助。美军飞机从天上掠过,山头一片爆炸和火海,3连连长戴如义和指导员杨少成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坚守战。比起生命,他们更看重荣誉和任务,面对美军的多次冲锋,他们毫不退让。魏巍听着杨大易的讲述,仿佛身临战场,他将志愿军们的勇猛与牺牲看在眼里,好似亲身触碰着松骨峰阵地上的一切。他“眼睁睁”地看着戴如义、李玉民、杨少成等无数志愿军的牺牲,内心充满着震撼与感动。
此时,距离核爆中心60公里外的指挥室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倒计时显示器和读秒飞快走着,起爆电钮被按下。原子弹爆炸,蘑菇云腾空。编号为15503的伊尔-12飞机钻进蘑菇云。全身双重防护服的李响跟随防化兵进入核爆中心。陆方东和大批战士、施工人员、科研人员都不时看着矗立在身后的高音喇叭。大喇叭出现一丝啸叫声之后,终于传来声音:经采样分析和数据计算,最后专家鉴定,确认是核爆炸!感谢所有参试人员。大家的热情被点着了,山呼海啸地冲向山坡,欢呼着,流泪着,大家唱起了《歌唱祖国》。满脸是泪的郭永怀死死抱着泣不成声的邓稼先,两个人跟孩子一样蹦蹦跳跳的。可是很快,邓稼先便知道了母亲病危的消息,他来不及为原子弹爆炸而高兴,不顾一切的奔到了病床前。母亲质问他,中国的原子弹都爆炸了,你怎么没做一点贡献呢。邓稼先流着泪不知如何回答。钱三强向周恩来申请,允许邓稼先说出这些年都在干什么,了却一个母亲最后的心愿。
就在郭永怀牺牲后的第22天,罗布泊一声巨响,热核武器爆炸了。是郭永怀修改后的数据,帮助了实验的成功。王进喜带病坚持站井台,他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没过多久,在北京卫星试验车间,钱学森发现孙家栋被造反派抓去上学习班了,他震怒不已,此刻离中央要求的发射时间只有121天了。另一边,王莘因为拒绝胡改《歌唱祖国》,在教盲人孩子班的学生唱歌时,被造反派抓上面包车。不料,车里还有作曲家施光南,他被污蔑写的歌是修正主义回潮,有资产阶级创作倾向,被抓去上学习班。孙家栋终于回来,他向钱学森道谢,钱学森让他赶紧去工作。经过一系列的测试,所有卫星工作和系统工作状态均正常,钱学森和孙家栋也在“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和测试文件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终于,“东方红一号”卫星从铁架子上卸下来,装上了运往酒泉发射中心的专列。
简凡帮何诗卉收拾好旅行袋,趁她不注意,把一叠散钱塞了进去。简凡问何诗卉读完大学后还会不会回来,何诗卉说自己考大学就是为了离开,并劝说简凡考大学,一起去北京开始新生活。但简凡没有同意,因为读大学——要钱。学费、生活费、录音机天上掉不下来。何济沧便回到了华钢当厂长。在炼钢车间,从轧钢车间来实习的技术员宋勤勤与一脸白胡子茬的简万春发生了争执,宋勤勤执意要断电取样检测含碳量,可停电送电需要花很多电费,简万春不同意。于是,简万春用“泼钢识碳”的技巧解决了难题,让宋勤勤和何济沧颇为惊叹。在苏联专家楼改成的“光荣大院”门口,马勺等大批群众正围堵在门口要求副厂长欧阳彬发工资,并要欧阳彬搬出“光荣大院”。一气之下,欧阳彬不仅要搬走还要调走,被何济沧拦住了。这时,简凡骑着一辆印着“华钢轧钢分厂”的三轮车,三轮车后面货箱里装着四五筐鸡蛋,他大放厥词,没带钱就别唱荣唱耻,容易饿,还是买这不要鸡蛋票的鸡蛋靠谱。
宋勤勤要出国了,她把针对轧机做的工艺调整、以及每个工位的合理效率分配所整理的资料交给简凡,希望对他的竞聘有所帮助。这时,何诗卉打来电话质问简凡,谁让他竞聘的。难道不考大学了,想窝在华钢。欧阳彬拿着“竞聘报名条件”向何济沧提意见,他支持能者上,庸者下。但问题是,竞聘干部总要有门槛,工人也行。况且,干部归人事厅管,工人归劳动厅管,工人竞聘上了干部,归谁管。何济沧认为,不打破传统意义上干部与工人的界限,不改变官本位的旧脑筋,竞聘就是假招子,不得人心。只要党委和群众都认可,就选他当承包责任人,这是华钢的自主权。夜里,简凡给工人们讲解自己的竞聘方案,而他承包方案的核心就是开源节流。马勺特地做了黑芝麻汤圆加炒河粉给大伙儿当夜宵,告诉简凡,诗卉给她父亲何济沧打了电话,一定要让简凡输。
施光南请来何诗卉试唱,众人听得如痴如醉,激动不已。晓光大呼:这才叫为人民歌唱。施光南送何诗卉去车站,对她因模仿五花八门的流行音乐的唱法而失去自我,提出了批评。并告诉她,朴实醇厚是她的特点,不能丢,丢了得不偿失,丢了以后两人就不要再来往了。何诗卉委屈得哭了。因文章《自销权——一味救活重钢经济的良药》,让何济沧和华钢得救了。但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一元硬币用钢的招标让他们这股子高兴劲瞬间就消失了。在中国人民银行一块钱硬币用钢全国钢厂招标的现场试验中,何济沧与全国五大钢厂提供的样品,在硬度、纯度和耐摩擦三个指标方面都没有达标,最后只能选择进口钢材。陈副部长忧心忡忡,人民币的钢造不出来可以去国外买,但坦克、飞机、导弹、卫星、潜艇用的特钢到哪里买。哪个国家肯卖给你。现在有钱了,国企应该想想肩上的国家使命了。
何诗卉收到国外学校的录取信,高兴的同时,为七千元的学费发愁。为了攒学费,她在某演唱会上,化着浓妆帮大明星唱和声。未料,简凡竟然来找她了。两人来到街边的小吃摊上,简凡看着何诗卉大快朵颐地吃着羊肉串喝着冰镇啤酒,心里很难过。他拿出所有的积蓄交给诗卉,当做是投资,将来诗卉出国回来买彩电、冰箱的免税指标给他。诗卉明白简凡的心意,泪水把她的浓妆冲花了。建国35周年北京大阅兵和群众游行,“小平您好”的画面格外暖心。洪如丁拿着一张汇款单递给施光南,是《在希望的田野上》的稿酬30元,这只够买一张流行音乐会的普通门票,还不能有港台歌星。洪如丁有些抱怨,女儿蕾蕾因为没有钱交赞助费,进不了重点学校。施光南却觉得,蕾蕾只要好好学,在哪里都能成才的。他可以做音乐的仆人,但绝不做金钱的奴隶。洪如丁即将被公司派去美国工作一年,想要施光南跟着一起去。但施光南坚决不去,他的生命在中国,他要为十一亿人民写歌。施光南送洪如丁去机场,给了她一盒新录的磁带《多情的土地》。洪如丁听着里面的歌词,泪花点点。
何济沧听闻施光南去世的消息,很是悲怆。他和简凡坐着桑塔纳,受陈副部长之约来到上海汽车厂。简凡发现,合资的桑塔纳,一年就干出来5万辆,而上海汽车厂干了28年才生产出来6万辆上海车。改革就是该死的死了,该活的活得好。陈副部长跟着说,看上去是合资生产的桑塔纳送走了中国汽车产业“敲敲打打”的时代,但没有改革开放,这一切还有吗。三人来到“上海市浦东开发办公室”和“上海市浦东开发规划设计院”大门口,这儿是希望所在。从深圳到浦东,中国改革开放的层次和范围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和热度,这里还将组建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中国这锅钢水,要出炉啦。何济沧决心做改革的铺路石,让年轻人踩在上面朝前走,朝春天走。华钢实验室的新产品在撞击和拉伸试验后,依旧没有达到第二代M400超强度特钢的标准,宋勤勤和欧阳彬的脸色都挺难看,深觉愧对何济沧。
在1984年的福建宁德,下山溪村村民马跃进来到磻溪区码头,用600多斤柴火加一大包白茶勉勉强强只卖了11块钱。郁闷的马跃进遇见了县委宣传科的王绍据,王绍据要去山上采访,想请马跃进送自己一趟,马跃进认为穷窝窝没有什么好采访的,拒绝了请求。他来到商店给马上要生孩子的老婆买红糖,却因没有红糖票而无法购买。这时,副县长雷悯农递过来一张红糖票,为马跃进解了围。雷悯农让马跃进给王绍据引路,红糖票就算作引路费。一行三人艰难地上了山,破败的景象让王绍据心酸。正当马跃进高兴地回家时,妻子林月娥却因没钱请接生婆而难产。虽然雷悯农和马跃进即刻用门板做了简易担架抬着林月娥下山救治,可林月娥还是去世了。岳父林永贵大怒,带着初生的婴儿离开。王绍据被眼前的一切刺痛了,写下了《穷山村希望实行特殊政策治穷致富》的文章,并在雷悯农的支持下,刊登在《人民日报》上。
面对种种困难,一方面福鼎县委申请将下山溪村整体搬迁纳入省里的“造福工程”;另一方面雷悯农劝说山下村里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后代带头让出土地,又带着村支两委的人分成三路挨家挨户做工作。经过种种努力,雷悯农终于得到了按着403个手印的分地表格。然而,新的问题接踵而至,雷悯农只筹到了20万,还差20多万的资金缺口。这时,国家扶贫办的杨简之传来好消息,为了鼓励支持扶贫创新,在国家今年的专项贴息贷款中,特地拨付20万用于赤溪村的整村搬迁。听到好消息的马跃进自发贡献劳力,发动村民一起施工,没过多久,赤溪村中心地带两座砖木结构的二层新房拔地而起。女儿小溪也回到了爸爸马跃进的怀抱。两年后,雷悯农接到通知,上级派他参加东西部对口支援协作工作,而福建对口援助的是宁夏永宁县,那儿将建起一座闽宁村。
赵宝泉拉着土豆去每家每户换水,路上遇见沙尘暴,无意中救下了玉泉营经济开发区主任谢有志和前来扶贫的福建福鼎县县长雷悯农。雷悯农告诉赵宝泉福建对口帮扶宁夏的援宁工作队要在这附近修建一座闽宁村,先打机井,修水渠。雷悯农请赵宝泉到村子里转转,被赵宝泉拒绝,他明天要结婚,还要给田雨送水洗澡呐!可往水车一看,用废旧汽油桶改装的水罐撞裂了一个大口子,水已经流干了,车上的土豆都没有了,赵宝泉声嘶力竭地对天哀嚎。雷悯农惊诧而心酸。雷悯农计划集中解决水的问题:第一,打机井,修水泥水窖;第二,修从扬水站到田里12公里的支渠。在福建专家和福建军区给水团的勘测下,发现村南的地底有水。可打井的最佳位置正好是田水根的房子。而田水根因上口井不出水而心里有阴影,所以坚决不同意打井。赵宝泉把创办雨泉淀粉厂的计划告诉田水根,而且雷悯农已经答应帮他申请帮扶无息贷款,并会帮着在福建销售产品。可没有甜水就没有淀粉。在赵宝泉的劝说下,田水根终于答应了拆房打井。
不久,经开发区党委研究,让赵宝泉担任村支书。村支书的职位突然被女婿抢走,这让田水根很不好受。他不肯办移交手续,也不让开发区的人来宣读任命,就连机井钥匙也还挂在自己腰上。这时,村里人眼红在福建打工的枣花一个月能赚700块,都要报名去福建,不愿去修渠。没劳力,水渠怎么修。赵宝泉决定拿出自己的退伍补贴和这些年家里的积蓄垫付工钱,这些钱原本是用来开厂的。他终于得到了大家的拥护,许多村民捐粮捐物,自主发起施工队伍帮忙挖渠。终于,扬水站通水了,黄河水终于灌进了村民们的田里,林占熺教授用闽宁村的土壤种植双孢菇的技术也攻关成功了。而雷悯农任期结束,他唱着《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离开了闽宁村。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座谈的时候指出,扶贫工作就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杨简之写下“精准扶贫”四个字,感慨万千。
李丹来到兰考县谷阳镇,发现旱场村连村支书都是贫困户,而村支书刘志江又提出了辞职,让李丹倍感为难。回到家乡井冈山扶贫的宋明成一下车,就碰到了山上七星村和山下红岗村的村民争吵不休,把结合部的路都挖断了,只好宣布两村合并的第一个工作就是两个小时之内,把路修通。三位扶贫干部首战受挫,都又茫然又委屈。许多准备外出打工的村民将被子挂到老支书石玉山家里,因为大家穷得连被子都是最值钱的物件了。龙湘平并未劝阻大家外出打工,反而请他们去村会计那儿领取省里补贴的往返路费,依照眼下的情况,外出打工挣钱也是脱贫的一条路,他没有理由阻止。更何况,也总还有不出去打工的。才说着,发现麻兴发正牵着一头牛往外走,他不是去放牛,而是要去卖牛。他要给孙子亮亮治眼病。
李丹建议他在泡桐树上,在他擅长的制琴上做脱贫的文章。李丹说服了刘志江的岳父余焕生一起干,拿出五千块钱请余焕生做琴,然后拿着古琴来到了北京的琴行,卖了一万块。当余焕生知道消息,又激动又骄傲。可在回村的路上,正当李丹畅想着未来的扶贫工作时,半路遭遇车祸,不幸牺牲。时光流转到第二年,宋明成遇到了新的困难,山下的群众拒绝把果树合作社的收益分给山上,哥哥宋明贵也与他闹矛盾。正是不可开交时,村里遭受三十年一遇的倒春寒,如果没有防护措施,果树将遭遇毁灭性地打击。危急之时,叶大茂带着山上的群众挑着柴火及时赶到,不仅解决为了危机,而且答应让山上的荒坡地和一些低产林地进行土地流转,两村终于成为了一家人。可新的问题接踵而至,那条准备修建的运送毛竹、山货的下山路线,正好经过太爷守护了一辈子的红军烈士墓。
扶贫工作队队长杨竞正要在“拟退出贫困户认可公示”里贴上阿布的名字,未料,阿布父亲去世,要大办葬礼。葬礼花费要12万元。如果阿布要借钱办葬礼,他就返贫了。在杨竞的苦劝之下,阿布急中生燥,一个抱摔将杨竞给摔倒在石头上,把杨竞给摔伤了。杨竞并未责怪阿布,反而说葬礼上玩摔跤是这里的风俗。而阿布也并未悔改,为了办葬礼仍然四处借牛,借钱。缠着纱布的杨竞很快回到工作岗位,他放出狠话,如果阿布坚持杀十二头牛,那么所有村干部、共产党员及其三代以内的直系亲属都不许参加他家的丧事。这是底线。但做扶贫工作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杨竞请谢东阳借来真空食品包装机,建议阿布给来吊孝的人发放真空包装好的熟肉,简单又卫生,又推荐了镇政府食堂肖师傅帮忙烹饪熟肉。
何瑾(总制片人)、任旭(总制片人)、方芳(总制片人)、杨蓓(总制片人)、周恩(制片人)、陶勇(制片人)、蒋志芳(制片人)、张志炜(制片人)、任强(制片人)、王晓燕(制片人)、兰妮子(执行制片人)、李伟(执行制片人)、张芯源(执行制片人)
龚政文(总)、丁诚(总)、宋点、周海、朱琰、郑华平、韩志杰、王晓晖、梁德平、刘琛良、杨喜卿、周山、方菲、张志红、罗泽军
毛卫宁
、张彤(联合)、王逸伟(联合)
王成刚、郝岩(初稿)、李修文(板块)、胡坚(板块)
王赫(指导)、曹同庆(指导)、宋伟(指导)
刘岳(总监)、捞仔、刘岳
李渊(指导)、尹彬(指导)
王刚(指导)
王艺(指导)
茹美琪(指导)
宋光辉(指导)、曹全伟(指导)
毛勤若(指导)
时间
|
届次
|
奖项
|
获奖方
|
结果
|
2021年
|
TV地标(2021)年度
|
优秀电视剧
|
《百炼成钢》
|
获奖
|
《综艺报》2021年度影响力
|
年度剧集
|
《百炼成钢》
|
获奖
|
2022年1月
|
第十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
|
大学生赏析推荐作品
|
《百炼成钢》
|
入选
|
2022年1月
|
广电总局2021中国电视剧选集
|
2021中国电视剧选集
|
《百炼成钢》
|
入围
|
2022年6月
|
湖南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
特别奖
|
《百炼成钢》
|
入选
|
2022年10月27日
|
第33届电视剧“飞天奖”
|
飞天奖
|
《百炼成钢》
|
入围
|
2022年11月6日
|
第3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
|
优秀电视剧奖
|
《百炼成钢》
|
获奖
|
创作背景
该剧早在创作之初,就明确了“炼钢”主题——以令人耳目一新的打开方式,在历史人物、事件与年轻观众之间,建立“零时差”的同频共振
。
拍摄过程
2020年12月30日,该剧在浙江横店开机并成立了临时党支部
。2021年1月31日,该剧开放探班,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宏森到横店探班
。该剧接连辗转浙、宁、湘、蒙多地,统筹拍摄场景1100余个,制作各个年代的服装超1.2万套,道具超3.5万件,调度角色人物700多个,常驻剧组人员峰值达900人
。4月8日,该剧完成了八个版块的全部拍摄后,在湖南衡阳片场的“华阳钢铁厂”顺利杀青——拍摄全程历时整整100天
收视情况
湖南卫视CSM59城收视
|
播出日期
|
收视率%
|
收视份额%
|
排名
|
2021.06.13
|
2.746
|
9.935
|
1
|
2021.06.14
|
2.704
|
9.746
|
1
|
2021.06.15
|
2.471
|
9.172
|
1
|
2021.06.16
|
2.433
|
8.561
|
1
|
2021.06.17
|
2.561
|
9.517
|
1
|
2021.06.18
|
1.887
|
6.812
|
3
|
2021.06.19
|
1.806
|
6.488
|
3
|
2021.06.20
|
2.576
|
9.569
|
1
|
2021.06.21
|
3.038
|
11.402
|
1
|
2021.06.22
|
2.787
|
10.908
|
1
|
2021.06.23
|
2.787
|
10.908
|
1
|
2021.06.24
|
2.891
|
11.457
|
1
|
2021.06.25
|
2.044
|
7.208
|
3
|
2021.06.26
|
1.886
|
6.476
|
4
|
2021.06.28
|
2.991
|
12.013
|
1
|
2021.06.29
|
2.953
|
12.094
|
1
|
2021.06.30
|
2.380
|
9.067
|
1
|
2021.07.02
|
1.955
|
7.173
|
3
|
2021.07.03
|
1.712
|
6.347
|
5
|
2021.07.04
|
1.707
|
5.973
|
6
|
2021.07.05
|
2.440
|
9.498
|
1
|
2021.07.06
|
2.291
|
9.189
|
1
|
2021.07.07
|
2.106
|
8.686
|
1
|
2021.07.08
|
2.179
|
8.201
|
1
|
2021.07.09
|
1.534
|
6.617
|
5
|
2021.07.10
|
1.578
|
5.826
|
5
|
2021.07.11
|
2.023
|
7.656
|
4
|
2021.07.12
|
2.399
|
9.055
|
1
|
《百炼成钢》既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也是重大现实题材。它首次在电视剧中运用板块式的结构和音乐剧等多种表现手法,以史诗与抒情的复调,彰显党史题材独特的美学风格。将沉浸式音乐剧的元素融入影像叙事。它以组歌板块串联起整个历史进程,用《国际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在希望的田野上》《为希望祝酒》《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多首歌曲,勾连起中国共产党恢弘的百年历史。这是电视剧以歌咏史的新形式。作为一种以节奏为核心的艺术语言,音乐是联结客观世界与主观情感的纽带。剧中的音乐不仅承载着我们的历史记忆,还承担着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音调摹写”。《国际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在剧中反复响起,承载了很强的叙事功能。作为一部可视化的党史作品,该剧在美学层面呈现出史诗与抒情的交织交响。史诗的意味和动人,需要抒情和生动想象。优秀作品则应善于表达时代和民族的精神要义。
该剧动人的宽广视角与细节淬炼主要围绕“牺牲”展开,以此表现中国共产党在各个重大历史时期的纵横演进与价值回响。在史诗品格与抒情话语、集体经验与个体化经验的交融中,该剧展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探索,意旨深远,影像编码和打开方式独特,为中国共产党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百年征程,做出了坚实的注解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丁亚平评)
。
《百炼成钢》在原创能力方面有探索与创新,推动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叙事理念和审美范式的革新。该剧用八首歌曲跨时空全过程再现百年党史,用《国际歌》《万里长征》《黄河在咆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最可爱的人》《歌唱祖国》《为希望祝酒》《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八个版块连缀成百年党史组歌式剧集,从革命史、创业史、奋斗史的角度,以点带面,博观约取,以简驭繁,全程表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淬炼成钢的秘密,创新性地用堪称各历史阶段时代之声的革命歌曲讲述百年党史。在叙事上既有表现领袖的宏阔视野,又有小人物的底层视角,两种叙事视角相互补充,紧密联系,构筑起别开生面、极具表现力的叙事模式,吐纳珠玉之声,卷舒风云之色,形成贯通百年党史激越昂扬的精神气质。从效果来看,创作者对于百年党史的深刻把握提炼,对于艺术创作规律的严格遵守,以及敢于打破常规的勇气,标志主旋律电视剧创作进入新阶段,彰显出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创新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该剧在艺术上的另一大特色是在再现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中,以革命浪漫主义还原历史场景,尽情抒发人物情感,具有很强的历史感、现场感和沉浸感。歌声能营造情感境像,革命歌曲记载历史,也可还原历史。在一首首激昂的歌声中,观众能听到民众受压迫时的顽强抗争,听到民族危难时的震天怒吼,听到冲锋陷阵时的嘹亮号角,那是时代的呼声,是人民的心声,是党的革命史经久不绝的回响。该剧通过青春化的叙事,形成跨时代的精神联接。在二十一世纪众多建党百年题材电视剧中,此剧的青春气息尤其充盈,青春感、年轻化成为其醒目的审美标签和风格特征。一方面,剧中讲的是年轻人的故事,《国际歌》中的毛泽东、瞿秋白、陈延年、陈乔年,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万里长征》中的萧华、马胜等更是十几岁的娃娃兵,《黄河在咆哮》中的冼星海、麦新都是年轻人,充满革命蓬勃朝气;另一方面,每个版块结尾创新性地采用音乐剧、歌舞综艺等年轻人喜爱的形式,让剧中人穿越到二十一世纪,实现历史与现实的联接,这种跨越时空的同框,没有让人出戏,不少网友反而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青春化的表达,凸显红色基因,建构革命先烈与二十一世纪年轻人的精神联接,形成充溢全剧的蓬勃精神力量,感召观众记住百年来众多先烈的信仰与牺牲、理想与奋斗,激发起爱国强国、奋力拼搏的使命担当,将青春华章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征程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明品、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胡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