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王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38年来,王俊坚持在临床一线工作,从事胸部微创手术和肺癌诊疗研究,是中国胸部微创手术最早的探索者和引领者,是中国肺癌微创综合诊疗体系的建立者。他长期工作在胸外科医教研第一线,为推动我国胸外科技术创新和学科转型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曾荣膺九三楷模、北京市师德先锋、北京大学国华杰出学者奖等;发表论文400余篇,中英文专著14部。

2022年12月,王俊荣获第十五届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目前兼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专家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毕业后医学教育胸心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及内镜医师分会副会长等。

作为一名胸外科医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俊30多年来坚持在临床一线工作,不仅妙手回春,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而且在从事胸部微创手术和肺癌诊疗研究方面硕果累累,成为国内外闻名的“王氏技术”创始人,推动了我国肺癌微创手术的普及。近日,记者专访了王俊委员,请他谈一谈当选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的感受与期待。

记者:能否简要介绍一下您的本职工作?

王俊:我是一名胸外科医生,在临床一线工作38年,2022年起担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建于1918年,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如何让人民医院这样一个老牌三甲医院重新焕发生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这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使命与责任。今年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建院105周年,也是医院高质量发展年,医院始终坚持医疗是固院之“根”,科研是强院之“本”,教学是续院之“源”,管理和服务是泽院之“泉”,统筹推进医、教、研、管、服工作,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中心,践行协同发展和集成创新发展两条主线;实施学科人才、空间和运营三大战略,为实现患者满意、员工满意、社会满意、国家满意“四满意”奋斗目标而努力。

记者:您在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之前是否接触或了解政协?请谈谈您的感受。

王俊:政治协商,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政治价值指向,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代表人士围绕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问题以及其他重要事项开展的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凝聚智慧、增进共识、促进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途径。

此前,我担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和常委,以不同的身份参与到政治协商工作中,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中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建言献策,自觉担负起政治协商参与者、实践者的政治责任。今后,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要更好地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建真言、献良策,以高质量的协商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力量。

记者:作为新委员,您此次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拟提交什么建议、提案?关注什么社会热点?

王俊:全国政协委员这一身份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社会责任。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政协委员,我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自觉把履职思路和重点聚焦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与党的中心工作同心同向、同频共振;同时,要情系人民,主动履职尽责。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健康文化。而中国现代医学在疾病诊治、健康促进、疫情防控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正是健康文化的核心内容。为此,我建议,设立中国现代医学博物馆,及时总结、传承和弘扬中国现代医学,促进健康文化传播、加强医患互信,提升人民健康素养。

针对此项工作,我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广泛倾听行业协会、兄弟医院、基层医务人员等各方声音,发现博物馆在展示人类文明、促进文化交流、提高文化素养等方面意义重大,是传承弘扬健康文化的最佳场所。但目前来看,我国相关医学博物馆存在如下问题:博物馆整体规模小、数量少、开放程度低;陈列内容简单,代表性不强,无法系统反映我国现代医学发展的脉络和精华,难以承担传播健康知识的使命;建筑缺乏历史厚重感,难以体现现代医学在中国发展进程的时代性和文化内涵等。

因此,我向大会提出《设立运营中的中国现代医学博物馆暨健康教育科普基地》的提案。我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支持对具有百余年历史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白塔寺院区相关建筑进行修缮,批准建设中国现代医院博物馆,致力于打造重大公共文化设施的国家级地标,以全面展示中国现代医学发展脉络,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丰富和完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同时,授牌全国健康教育科普基地,推动健康文化繁荣发展,引领带动全民健康素养提升。

记者:您认为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之后,将对您的工作和您所在的领域有什么推动作用?您将如何利用这一身份和全国政协这个平台推动本职工作?

王俊: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之后,我在这样高水平参政平台上,对政协工作意义和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将把医院建设和临床及研究工作同高质量完成党的二十大部署的卫生健康重点工作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找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公立医院的生动实践。

我们要坚定扛起公立医院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国家队”和“排头兵”的使命责任,坚定地把公立医院打造成传递党和政府关怀、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窗口和平台,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特别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有关生育、养老、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内容,都将是我们未来关注的重点。我们要坚持公益性导向,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以智慧化诊疗为抓手,为人民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作为公立医院,我们要进一步对标国内、国际医学前沿技术,不断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打造领跑国际、国内引领的优势学科群;建设高水平临床研究中心,加快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科研成果;面向再生医学、精准医学、免疫治疗等前沿领域尖端科学问题,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赋予了医务工作者新的使命和责任。在全国政协的平台上,我们要进一步为建设健康中国、护佑人民群众健康再立新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王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38年来,王俊坚持在临床一线工作,从事胸部微创手术和肺癌诊疗研究,是中国胸部微创手术最早的探索者和引领者,是中国肺癌微创综合诊疗体系的建立者。他长期工作在胸外科医教研第一线,为推动我国胸外科技术创新和学科转型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曾荣膺九三楷模、北京市师德先锋、北京大学国华杰出学者奖等;发表论文400余篇,中英文专著14部。

2022年12月,王俊荣获第十五届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目前兼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专家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毕业后医学教育胸心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及内镜医师分会副会长等。

作为一名胸外科医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俊30多年来坚持在临床一线工作,不仅妙手回春,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而且在从事胸部微创手术和肺癌诊疗研究方面硕果累累,成为国内外闻名的“王氏技术”创始人,推动了我国肺癌微创手术的普及。近日,记者专访了王俊委员,请他谈一谈当选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的感受与期待。

记者:能否简要介绍一下您的本职工作?

王俊:我是一名胸外科医生,在临床一线工作38年,2022年起担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建于1918年,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如何让人民医院这样一个老牌三甲医院重新焕发生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这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使命与责任。今年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建院105周年,也是医院高质量发展年,医院始终坚持医疗是固院之“根”,科研是强院之“本”,教学是续院之“源”,管理和服务是泽院之“泉”,统筹推进医、教、研、管、服工作,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中心,践行协同发展和集成创新发展两条主线;实施学科人才、空间和运营三大战略,为实现患者满意、员工满意、社会满意、国家满意“四满意”奋斗目标而努力。

记者:您在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之前是否接触或了解政协?请谈谈您的感受。

王俊:政治协商,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政治价值指向,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代表人士围绕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问题以及其他重要事项开展的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凝聚智慧、增进共识、促进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途径。

此前,我担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和常委,以不同的身份参与到政治协商工作中,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中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建言献策,自觉担负起政治协商参与者、实践者的政治责任。今后,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要更好地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建真言、献良策,以高质量的协商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力量。

记者:作为新委员,您此次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拟提交什么建议、提案?关注什么社会热点?

王俊:全国政协委员这一身份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社会责任。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政协委员,我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自觉把履职思路和重点聚焦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与党的中心工作同心同向、同频共振;同时,要情系人民,主动履职尽责。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健康文化。而中国现代医学在疾病诊治、健康促进、疫情防控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正是健康文化的核心内容。为此,我建议,设立中国现代医学博物馆,及时总结、传承和弘扬中国现代医学,促进健康文化传播、加强医患互信,提升人民健康素养。

针对此项工作,我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广泛倾听行业协会、兄弟医院、基层医务人员等各方声音,发现博物馆在展示人类文明、促进文化交流、提高文化素养等方面意义重大,是传承弘扬健康文化的最佳场所。但目前来看,我国相关医学博物馆存在如下问题:博物馆整体规模小、数量少、开放程度低;陈列内容简单,代表性不强,无法系统反映我国现代医学发展的脉络和精华,难以承担传播健康知识的使命;建筑缺乏历史厚重感,难以体现现代医学在中国发展进程的时代性和文化内涵等。

因此,我向大会提出《设立运营中的中国现代医学博物馆暨健康教育科普基地》的提案。我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支持对具有百余年历史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白塔寺院区相关建筑进行修缮,批准建设中国现代医院博物馆,致力于打造重大公共文化设施的国家级地标,以全面展示中国现代医学发展脉络,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丰富和完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同时,授牌全国健康教育科普基地,推动健康文化繁荣发展,引领带动全民健康素养提升。

记者:您认为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之后,将对您的工作和您所在的领域有什么推动作用?您将如何利用这一身份和全国政协这个平台推动本职工作?

王俊: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之后,我在这样高水平参政平台上,对政协工作意义和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将把医院建设和临床及研究工作同高质量完成党的二十大部署的卫生健康重点工作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找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公立医院的生动实践。

我们要坚定扛起公立医院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国家队”和“排头兵”的使命责任,坚定地把公立医院打造成传递党和政府关怀、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窗口和平台,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特别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有关生育、养老、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内容,都将是我们未来关注的重点。我们要坚持公益性导向,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以智慧化诊疗为抓手,为人民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作为公立医院,我们要进一步对标国内、国际医学前沿技术,不断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打造领跑国际、国内引领的优势学科群;建设高水平临床研究中心,加快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科研成果;面向再生医学、精准医学、免疫治疗等前沿领域尖端科学问题,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赋予了医务工作者新的使命和责任。在全国政协的平台上,我们要进一步为建设健康中国、护佑人民群众健康再立新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健康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