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自己的思维有深度,点进来了解下NLP思维逻辑六层次
想让自己的思维拥有深度,不一定要看很多书, 但是NLP思维逻辑层次,是你必须深入了解,并熟练运用的。
NLP历史
NLP思维逻辑层次,一共分为六层,精神、身份、价值观,统称为高三层,能力、行为、环境,统称为低三层, 最初是由美国学者格雷戈里•贝特森发展出来,后由NLP大师罗伯特•迪尔茨整理,在1991年正式推出。
理解NLP这六层思维逻辑层次, 不仅可以加深你思考问题的深度,而且可以让你看明白很多问题。 通常低层次的问题, 在高层次都能轻易找到解决方法, 而如果在同层次或者更低层次来寻找解决方法,往往会陷入困境且消耗精力过大。
详解NLP六层次
网上也有解释NLP六层次的,但是解释的过于官方化、文本化, 今天我来通俗易懂的解释下:
精神, 是指你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身份, 是指你以什么身份,去实现人生的意义,比如上班族、打工者、老板;
价值观、信念, 是指配合这个身份,你应该有怎样的信念和价值观;
能力, 你现在掌握了什么能力,还需要哪些能力;
行为, 你做了什么;
环境, 是指外界的条件,比如每天接触的人、事、物。
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常接触的,就是下面的五个层次。
六者的关系
这六者的关系是, 上面的部分控制下面的部分, 举个例子,如果现在界定你的身份是丈夫,那么你大脑中想到的,都是和丈夫相关的价值观和信念,而信念和价值观,又能够控制和影响你做事情的能力,从而产生不同的行为,也造就了相应的环境。
反过来,一个人的成长,是由身边的环境所影响的。
在某个特定的环境里面,他们的行为是与环境所匹配的, 从而影响着他的能力,同时会让他们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而不同的价值观和信念,就决定了他们步入社会后,能获得的身份和角色。
相互作用
也就是说,环境决定行为,行为决定能力,能力决定价值观,价值观最终决定了你的身份, 而反过来也成立, 身份决定了价值观,价值观决定了能力,能力决定了行为,行为决定了环境。
所以,当你明白这六个层次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你就不要只在一个层次下功夫。
实际运用
比如,你觉得这个人能力不行, 你光使劲培养他的能力那就很费劲,而是要从身份、价值观入手, 首先界定他的身份和价值观,这样就会省力不少。 另外,你也可以从改变他的环境入手, 最终达到了提升他能力的目的。
特别是培养孩子, 一定要注意给孩子创造的环境,也一定要引导孩子,主动树立起正确的身份和价值观。
批评和赞扬别人
另外,你在批评他人时, 如果想降低矛盾,就从下三层入手,如果想激化矛盾,就直接攻击对方上三层。 举例:
你这样做肯定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从行为入手);
这个问题这么简单,你也解决不了,真够笨的(从价值观入手);
这么简单的问题你也解决不了,你大学是白上了(从身份入手)。
通过此例,你就能明显感受到, 攻击力在一层一层的提升, 对吧?所以,你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至于是攻击上三层还是下三层,完全取决于你哦。
另外,当你赞扬别人时,正好与批评他人相反, 赞扬上三层远比赞扬下三层效果更好。 举例:
你还真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行为层)
这个问题能解决不容易啊(能力层)
别人都下班了,你还在加班解决这个问题,很敬业(价值观)
从解决问题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你以后一定能当上老板(身份)
对方听到这些话, 是不是一层比一层,更让他内心暖暖的呢?
NLP思维逻辑六层次,被实际运用的地方还有很多,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真的理解NLP六层次,并做到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