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大帝(2)-重开车臣战争
1999年8月,叶利钦钦点时任国家安全局局长的普京作为新一任总理。从此开启了普京两任总理、四任总统的统治生涯,至今还在继续。
普京,1952年出生,23岁大学毕业,随后进入克格勃(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成为一名特工(据说普京走路时右手几乎是不动的,只有左手摆臂,据说这就是特工训练后的结果,右手离枪近,方便拔枪),1997年出任叶利钦总统办公厅副主任,1998年任国家安全局局长。
叶利钦这样做自然有他的逻辑:
首先克格勃出身的普京有着并不清白的过去,曾被指控参与过石油非法交易。叶利钦有他的这个把柄在手,任普京不敢背叛他。此外,任国家安全局局长时期,普京停止了对总统腐败的调查,这无疑让叶利钦很满意。其三是,普京和叶利钦在对待寡头的态度上采取的是一致的策略,即不会和某一位寡头走的很近,而是始终保持着距离,以免被其操纵利用,当然也避免别人遭殃的时候连累到自己。
一个默默无名的前特工,现在要成为最庞大帝国的领导人,“人设”的塑造还是很有必要的(想想前两期写过的金日成也是这样)。只是他选择了一个十分特殊的方式—— 重开车臣战争 。
车臣共和国,其实只是一个行政区,位于高加索山北侧,但车臣民族民风彪悍,骁勇善战。
车臣问题由来已久。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大概有杀妻夺子之恨,两家一共互相征战了200余年,车臣的地理位置恰好在两国的交界处,每次交战都是前线。但是由于宗教信仰的关系,车臣民族是站在土耳其帝国这边的,在18世纪末,俄罗斯击败了土耳其,占领了高加索山地区,车臣不甘心,不断造反又不断被镇压,梁子从此结下了。即使到19世纪中期,俄罗斯强行把车臣并入自己领土,车臣人依然等待时机企图反叛。
1991年,苏联解体,叶利钦执政期间又鼓励俄罗斯各地区行使自己的权利,车臣人看到了时机,立刻宣布独立,但对俄罗斯而言,如果此先例一开,那么俄罗斯就有可能像苏联一样再解体一次。1994年,叶利钦出兵车臣。第一次车臣战争开始。
有部电影叫《炼狱》,就是以第一次车臣战争为背景创作的。影片表现的异常惨烈,坦克碾压尸体、割人头、还有两个专门打男人下体的变态女狙击手...相信真实战场相比电影的残酷有过之而无不及,俄军虽然炸死了车臣的总统杜达耶夫,但是第一次车臣战争让俄罗斯付出了惨烈的代价,由于1996年大选在即,叶利钦选择和谈停战,车臣获得了非正式的独立。小小的车臣让俄罗斯政府颜面尽失。
说说这个车臣领导人杜达耶夫的死,他的死很奇葩,这个人的安保工作其实做得相当好,俄国特工三次暗杀都没有得手,但是他做梦也没想到,就因为他打了个电话,其实他已经刻意不怎么打电话了,每次电话只打几秒钟,但是就在这几秒钟,俄军就截获了他的手机信号,通过GPS定位系统,测得了他的坐标,直接发射了两枚导弹...死得壮烈。(前两天刚看到墨菲定律,就是说如果一件事只要有出错的可能,那么就一定会出错,估计这个总统可能不了解墨菲,侥幸心理害死人啊)
普京上任总理的第一周,莫斯科境内发生了三起公寓爆炸案,死亡243人,俄罗斯群众群情激奋,把矛头纷纷对准了车臣,总理普京发誓要彻底追杀车臣叛逆, “哪里有叛军就在哪里消灭他们,“如果在厕所里发现叛军,就直接把他塞进茅坑里溺死” 。
第二次车臣战争吸取了前一次的经验教训,使用了大量先进武器和精锐部队,普京还曾亲自驾驶战斗机到高加索战场犒赏士兵。第二次战争以俄军的胜利结束,俄罗斯一雪前耻。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三起公寓爆炸案却没有抓住一个罪犯,案件的相关调查人员也被谋杀或者死于食物中毒。有报道称:放置炸弹的就是俄国特工,为但是激起民众情绪,以便普京发动车臣战争。
伊拉克战争也是,911事件其实和萨达姆没啥关系,但是就是想针对他,联合国大会上,说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拿出来 一个装有炭疽病毒的瓶子,可谁知道里面装的是不是洗衣粉呢 。到现在,伊拉克翻了底朝天,也没见到大规模武器,可是谁又在乎呢?
真相是不重要的 ,重要的是结果,那就是车臣战争成功塑造了普京的形象,并进一步把他推向了总统宝座。
原文链接:
更多文章可查看链接:
更多文章可关注公众号 策锅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