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个回答
很多人认为,央行放水,就是加大印钞。
但在实际操作中,只有借出来的钱,才真的是钱,你不去借,就没有钱流出来!
又何谈大放水?
拿房地产行业来说。
这么多年以来,人们经历过太多次货币宽松所推动的房价上涨,让很多人坚信, 只要印钞机一开,立马便可以「一涨解千愁」。
包括我朋友老王,他问:「 地产下行的情况下,央妈会不会通过 『 大放水 』 ,来救助楼市?」
我说:「各种报告中一再强调,『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不透支未来』,所以不会有大放水!」
但老王不信,他觉得楼市是必须要救的,理由有二:
1)如果房价跌了,就会全面爆发金融危机,是不可承受之重;
2)如果房价跌了,财政怎么办?
我说:「现在不是已经在救了么?到处都在放松限购,又是降首付降利率,又是『一人购房全家还贷』!」
他说还不够,他觉得最有效的手段,是:放水➜ 通胀➜ 买房抗通胀➜ 越买越涨➜ 越涨越买……
但另一些人就显得忧心忡忡了,觉得要是再来一轮 「涨价去库存」,而自己又没上车的话,岂不是阶层又要往下掉?
可问题是:
1) 水,是真的想放就能放的吗?
2) 通胀,难道就一定会稀释债务吗?
3) 面对通胀,如果决策者选择加息,岂不是要加剧还贷压力?
搞清楚这些问题很重要,因为如果水放不出来,那么想象中「一涨解千愁」就不会有,如果即将到来的通胀并不是来稀释债务,而是加剧债务的,那现在加杠杆买房,无疑就很不明智。
老王不解:「 通胀稀释负债的事,我们过去都经历过 ,20 年前我爹买第一套房的时候,月供是 1000,当时压力也很大,因为我爹工资才 1200。但你看现在,1000 的月供还叫事么?通胀当然是稀释债务,怎么可能会加剧负债呢?」
过去的经历,对于普通人来说,是经验,但又何尝不是一种思维禁锢呢?它让很多人选择用「刻舟求剑」地方式看待问题。
必须要意识到,船是在动的,事物是在发展变化的。
就比如通胀稀释债务这件事,它就有个很明显的问题—— 只有工资通胀,才能稀释债务!
物价通胀,最直接的作用是增加生活成本,是加剧还债压力,因为你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了嘛。
上述那些问题的结论,我会在文章末尾给出,而在此之前,我们要把这些问题里面所蕴含的经济逻辑给搞清楚了,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任凭风起浪,稳坐钓鱼台」。
很多人都有个明显的认知误区,即认为印钞放水,就是央行拧开水龙头,然后就水漫金山了。
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在实际操作中,只有借出来的钱,才真的是钱,你不去借,就没有钱流出来!
房地产作为经济支柱的真正作用之一,就是通过居民的购房贷款,向市场释放货币,所以才有 「房地产是印钞机」 的说法!
央行虽然掌握印钞大权,但它印了钱,总不能挨家挨户去发吧, 它必须以商业银行为发行渠道,通过贷款的方式,发下去。
只有这样的钱,才能行使信用功能,否则就是擦屁股都嫌硬的纸。
也就是说,如果人民群众不去贷款,就没有水放出来。
什么时候大伙儿不想贷款了呢?
一是负债太高,没法背负更多债务,再说银行也不想放贷,还不上的概率很大;
二是对未来预期悲观,贷了款用来干嘛呢?
这样一来,市场中的「水」就会越来越少,不论政策怎么宽松,大家都不为所动。
老王又问啦:「那把贷款发放给企业呗,精准滴灌行不行?」
企业拿到贷款,它用来干嘛呢?扩大生产吗?生产了又卖给谁呢?
要知道, 生产为需求而生!
现在的问题是,国内需求正在一步步萎缩,由于国际通胀,上游的原材料又在涨价,越生产越亏,企业的明智之举是降低产能,你说它贷款干嘛?
总之,在经济周期下行的趋势中,对于企业来说,不是你给它匀口气,它就能缓过来的——它缺的又不只是钱,更缺市场和信心!
「只要放了水,就有市场和信心。 09 年和 15 年那会儿,不就是 4 万亿+降首付+降利率,然后房价大涨,激活经济的么?」
当时的宏观债务还很低,而现在,居民负债已经涨到了极限水平,再强行增加的话,很多人的贷款就会变成「次级贷」,从而加速问题的爆发: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负债累累,你还会再借钱给他么?
而且新兴国家的居民信贷参与度,相对发达国家要低得多,很多人由于收入不稳定,没法享受到国有银行的授信,于是存在大量民间借贷。
也就是说,我们实际的居民负债,要比上图所示的多得多。
所以银行也很为难——需要钱的,它不敢放款;
它敢放款的,又变得越来越保守,不想要钱。
这样一来,信贷的水就很难放出来了,就只能走 财政扩张 这条路。
凯恩斯主义所提倡的,就是通过财政扩张,增加基础建设的投资,一方面创造就业,度过危机;另一方面向市场注入货币,激活流动性。
这种方式发行的货币,有个专业的说法,叫「直升机撒钱」。
「直升机撒钱」和量化宽松(QE)一般是同时进行的,其结果,都是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急速扩张,持有了大量国家背书的财政债券,同时释放出巨量货币。
以美元为例,美国政府发行国债,美联储印钞购买——美债为美元背书,美元给美债兜底——相当于武当派的轻功「梯云纵」,左脚踩右脚,然后上天。
那这样是不是就可以无限印钞了呢?
理论上讲,可以!因为美债的确可以无限展期、无限累积,不就相当于无限印钞么?
既然如此,那干嘛不美联储印钱,美国政府直接拿去用呢?何必还要多一道购债程序,费这么多周折?
这就说明,这道购债程序,仍然对美元超发形成了约束机制。
一般认为,美债利息的规模,必须制在 GDP 的增量之 下。
即:债务*利率 < GDP 增量
如果债务增长太快,使利息超出了 GDP 增量,就会出现两种情况:
1)偿债信用遭到质疑。
因为你收入增长的部分,连利息的增长都比不上,那么你的债务只会越积越多,你怎么让人相信你有还债能力呢?
2)劳动收入整体性下降,失业上升,民间债务暴雷。
收入增长的部分,即使全拿去,也不够还利息,就只能把存量部分也拿出一部分,这样的话,人们的劳动收入自然会下降。
比如你以前工资一万,现在虽然工资一万二,但是有五千要被政府收走,用于偿还债务利息,那么你到手的工资就只有七千了,你背着的房贷就可能会暴雷。
内债不是债,但内债是税。
而所谓的宏观调控,就是在「债务*利率 < GDP 增量」的平衡上走钢丝,并不是「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那么简单。
现在 GDP 增速下行,逆周期调节又需要增发货币,应该怎么做?
但你肯定猜到了:「应该没这么简单,降息也一定受什么东西的限制吧?」
不错,有限制!
然而发达国家的限制少,发展中国家的限制多。
为什么呢?
因为发展中国家一旦降息,缩小了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利差,资本就会流出。
比如最近美联储在持续加息,而我们在降息,有不少有识之士担忧中美之间出现利差倒挂,就是出于这个视角所看到的问题——买美债的无风险收益比买 rmb 资产的收益更高,那逐利的资本肯定要往美国流动。
由于发展中国家需要大量投资,是资本输入国,一旦资本转向流出,增长就会扑街——你不增长,资本又会进一步流出……
然后就跌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也就是说,南美的悲剧,不算是华尔街的阴谋,因为资本眼中是没有祖国的,只有利润,一旦失去获利空间,它就会流出,这是阳谋!
看出来了吧?越是超发货币,就越是债务高筑,也就越需要低息环境。
越低息,资本收益率又越低……
一旦美联储转向加息,资本流出便不可避免。
比如日本,低增长的锅,就可以甩一部分给高负债带来的低利率。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日元国际信用良好,日本的低息资金进入了东亚其他国家,使日本分享了发展中国家的增长。而且日本的基尼系数低,收入分配做得更好,所以整个社会对低增长容忍度很高。
但发展中国家没法长期维持低利率,因为容忍不了低增长。
那房地产是怎么推动货币超发的呢?
首先,居民买房,需要拿出储蓄,并向银行贷款,房价越高,银行能贷出的款就越多,流动性也就越充沛。
其次,房价越高,地价也就更高,政府可举债就越多,基建的规模也会越大,这又反过来推高土地溢价,推高房价。
这就形成了一个涨价螺旋:房价涨、地价涨 ➜ 贷款更多 ➜ 房价、地价更高……
问题是这个螺旋能否一直转上去,对吧?
因为它是由债务驱动的 ,居民买房,要举债,政府投资,也要举债,而债务是存在周期的,有上升周期,就有下降周期。
债务周期怎么理解呢?都借过钱吧,表面上你是向银行借钱,实际上,你是向未来的自己借钱,因为在未来的某一时刻,你必须要压缩消费,以偿还债务。
图片来源:《经济机器是怎么运行的?》借钱消费时,你感觉自己很有钱,偿还债务时,你感觉自己很贫穷,这就是一个人的债务周期。
扩大到整个国家,也是如此。一国的经济,本质上是由无数个交易构成的,在交易中, 一个人的收入来自于另一个人的支出 ,当人们借钱消费时,支出会增加,收入也会增加,反映在宏观经济上,就是繁荣周期。
当人们为了偿还债务而压缩支出时,收入就会减少,反映在宏观经济上,就是衰退周期。
ps:上述逻辑见达利欧的 30 分钟短片《经济机器是怎么运行的? 》。
在繁荣周期,债务会产生一个自我强化的上升运动:
1) 你能从银行借到多少钱,取决于你的收入水平和抵押资产的价值。
在上升周期,由于债务扩张增加了消费和投资,人们的收入和资产价格都会上涨,进一步增加了借债能力。
2) 经济繁荣,会使人们对未来感到乐观,银行承担风险的意愿加强,借贷会变得更容易。
3) 人性使然,人们更喜欢借钱花钱,而反感省钱还钱,而且人们很难超越自身经历的局限,无法从更长远的历史周期中获得教训,总是根据个人有限的经验来判断未来,惯性地认为收入将持续上涨,从而不断扩大举债。
4) 货币扩张会带来「负债经济」——借钱即赚钱,这是通胀周期(实际利率为负)中的一种现象,它奖励了过度借债的行为。
5) 政治上,货币宽松比货币收紧要容易得多,因为政治家需要充分的流动性来维持繁荣,所以在还债周期,支出下降经济失速时,决策者都会放水刺激,比如涨价去库存、QE 等。
放水令政府和居民的债务节节攀升,直到债务周期触顶——居民和政府的收入增长难以覆盖利息时,债务周期就会掉头向下,进入向下的强化螺旋。
衰退周期,由于消费减少,收入下降,债务违约随之增加。
在资产负债表上,一个人的负债是另一个人的资产,债务违约,就意味着资产贬值。
这时银行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从信任变为质疑,不仅不会继续借款,反而会要求提前还款,企业现金流出现危机,违约进一步增加,经济增速下降,失业上升,人们对未来感到悲观,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情况。
上图曲线所反映的,是经济增长率,我们正处在 1 号位——赚到的钱越来越少,要还的债却越来越多。
之后会滑向 2 号位,表现为债务的大规模毁灭。
债务毁灭就相当于资产毁灭,这点很好理解,比如老王欠我 100w,这是他的负债,同时也是我的资产。
假如老王决心当老赖,我又拿他没办法,那他的债务消失了,我的资产也不见了。
综上,当债务周期走到末期,债务扩张就到头了,也就无水可放了。
在专栏《趋势与周期 1:从房地产到金融危机》的最后一篇文章《为什么危机总是一次又一次地爆发》中,我用了一个高度简化的模型,概括性地描述 了现代社会的经济循环 :
简单说就是,资本在 「生产⇋消费」的产业循环 基础上,又创造出了一个 「负债➜资产➜货币……」 的金融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