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疫情期间的物价水平
疫情期间,我国经济的总体活跃度降低,出现了经济的供给和需求的“双向冻结”。由于公众“宅”家抗疫,绝大多数经济活动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因而线上商品价格的变化为观测疫情对经济影响提供了另一个视角。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经济学研究所iCPI课题组通过监测对比107个网站中各类商品往年与今年的价格发现,疫情期间我国线上商品的调价频率较往年减少20%,且调价幅度也有所下降,这也是经济活力下降的直接表现之一。[1]
同时,以往物价在春节期间上涨,春节之后回落(图1中的虚线),而今年春节之后的物价没有回落,依然维持在高点(图1中的实线)。其中,食品烟酒、医疗保健服务、线上教育文化和服务呈现较大上涨,而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服装等产品价格大幅下跌。
图一:2019和2020春节前后我国的线上价格指数
(二)疫后经济的恢复
公众的出行需求会随疫情的缓和逐渐增加,因而机票价格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民众对疫情走势的预判。如果人们认为疫情很可能在5月份基本得到控制,他们就会选择在5月出行。从携程等平台的机票价格来看,以北京到上海为例,票价在四月上旬大概在1.8折左右,而五月初涨到4折、5折,5月中下旬往后则大多是5到6折。这种趋势表明公众的心理预期是疫情会在5、6月大幅缓和。这也和钟南山、张文宏等专家的观点大体一致——随着炎热夏天的到来,我国疫情走势可能会逐步趋缓下降。
复工状况会直接影响疫后经济恢复的水平。清华大学经济所汤珂课题组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王静远课题组通过春节前后城市的人口流入比例构造缺工指数,并对比2019年和2020年全国各地的缺工情况,发现人均GDP越高(用工需求越高),或市场化程度越低的城市在2019和2020年都面临更严峻的缺工形势;而本次疫情中确诊病例越多的地区其复工程度也越低。这表明疫后复工情况与城市的发达程度、市场化程度以及疫情的严重程度有关,但随着时间推移,以上因素带来的复工差别程度有所降低。
目前我国的整体复工指数在90%左右,西部边疆地区、四川部分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缺工相对严重。同时,东南沿海、山东以及北京较2019年缺工相对严
重,但随着时间推移,其缺工程度也在降低。
图二:2020年4月3日我国的缺工地图
(三)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分化作用
1、行业分化
前文提及疫情期间各行业供需的“双冻结”特征,不同行业疫后的供给需求恢复和匹配速度差异显著,这将导致不同行业经济恢复程度各有不同。信息技术产业、金融业等有线上办公的替代,供需不平衡问题不显著。
一方面,部分行业需求恢复明显慢于供给,如煤炭业企业在疫后持续恢复生产,但下游企业均保持刚性采购,部分煤矿滞销或不得不降价销售,经营情况并未明显好转。另一方面,对于农林牧副渔、卫生体育这些行业,需求在疫后会较快回升,但受招工、用地、种植养殖周期等因素限制,相较需求,供给的恢复要慢很多。另外,启信宝和城市数据团调研结果显示,几乎所有行业的就业指数、招聘意愿指数都为负,因此我国第一季度承载了较大的就业压力,这进一步加深了疫后供需不匹配、行业发展不均衡的格局。
2、线上、线下经济的分化
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我国电商行业的井喷式发展和居民在非典期间养成的通过电商采购的习惯不无关系。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长达两三个月的居家生活进一步培养了公众的线上消费习惯,供给和需求都在向线上转变,“宅”经济进一步发展。我们发现,疫情期间民众对以游戏、图书、网课、食品、医疗保健、线上娱乐为代表的“宅”经济商品产生了强烈需求,线上商品价格在疫情期间也显著走高,据iCPI指数显示,2月线上教育文化和娱乐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上涨1.2%,食品烟酒大类价格指数环比增长0.6%,医疗保健大类环比上涨2.5%。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等行业可以无须集中办公,线上经济的供给也非常顺畅。因而,供需双侧的有利条件使得线上经济蓬勃发展。
同时,对从线下向线上平台顺利转型的行业来说,其受疫情的影响也相对较小。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流通分会的研究报告显示,拥有线上平台的行业企业商品流通比较顺畅,而电子商务不甚发达的行业则面临严重的库存积压、资金短缺问题。经此一变,现有企业无疑会加快线上线下的融合和重构,对于线上线下融合(O2O,Online To Offline)较好的平台企业,此次疫情又会加速这些业态的发展。
3、南北方的区域分化
本次疫情对我国南北方城市的冲击程度不一,将进一步导致南北方的经济分化。我国南方城市市场化程度和发达程度总体较北方更高,这也会更多、更快地吸引资本和劳动力。百度大数据显示,2月份以来广东、浙江和江苏等南方省份一直占据全国人口迁入省份榜首,分别占全国迁入人口总量的19.88%,8.29%和8.26%;另据全国城市交通活力恢复指数[2],南方城市的疫后复工复产显著优于北方城市,交通最活跃的前十城市中主要包括昆明、长沙等南方城市。这表明疫后北方城市的经济恢复更缓慢,疫情过后,南北方经济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4、大小企业的分化
疫情还将加剧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分化。我国50%的GDP贡献来自小微企业,而大部分小微企业集中在服务业,年利润率大概为10%。疫情期间这些小微企业还得负担租赁成本、人员工资等,如果持续一两个月没有收入,其一年的利润将基本为零。此外,小微企业已有的资金一般不足以支撑三个月,其信贷可得性、流动性不足,因此大量小微企业面临倒闭的风险,而由于进入壁垒的存在,疫后短期内新增小微企业的数量不会很乐观。而大企业抵抗风险冲击的能力较强,所受的影响远小于小微企业。不过,政府有关部门目前针对中小微企业出台了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货币和财政政策,有望纾解这些企业的困难。
5、外向型和内向型企业的分化
当前,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疫情应对措施准备不足或力度不够,疫情快速蔓延,经济社会陷入混乱。尤其是本次疫情叠加了世界石油市场的风险,进一步加重了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同时,世界范围内“去全球化”加剧,加之各国纷纷采取“封国”、“封城”等防疫措施,全球制造和供应产业链受到阻滞,物流和服务都无法畅通。外向型企业面临国外订单取消、货物无法抵达、收货人因“不可抗力”而拒收货物等风险,且国外疫情尚未迎来拐点,外向型企业的困境和风险还将持续。而与之相比,内向型企业复工复产虽也受到国内疫情的延宕,但目前已逐步好转。
(数据使用:基于107个网站的互联网价格数据、基于百度的人口迁徙数据、我国各省市的新冠肺炎病例数据、部分航线的机票价格数据。)
[1]参考
http://www.bdecon.com
。
[2]滴滴出行联合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 3月4日共同发布城市交通活力恢复指数排行榜。
汤珂,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所所长、教授。中宣部“四个一批”理论名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和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在 Journal of Finance ,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等顶尖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并多次在联合国贸发会议、欧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表政策性演讲。
熊巧琴,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所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数据经济学、法律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