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电影中的历史丨《玛戈王后》丨《南特敕令》之前的胡格诺战争

3 年前 · 来自专栏 幸运儿雅各

一个故事如果以结婚作为开始,那么多半要以悲剧收场。

亨利( Henry of Navarre)与玛戈(Marguerite de Valois)的联姻,本应是胡格诺教徒和天主教徒冲突的终结,最终却演变成两派更加残酷冲突的开端。

《玛戈王后》这部电影,以亨利、玛戈不情愿的婚姻作为开场。胡格诺战争的开始,则要追溯到法兰西境内的宗教改革运动。

《玛戈王后》剧照,亨利与玛戈的婚礼

法兰西的宗教改革

远至12世纪的阿尔比派(Albigenses)和瓦勒度派(Waldenses)早就在法兰西播下了宗教改革的种子。历史以时代、世纪作为自己的单位,阿尔比十字军(Albigensian Crusade)剑下的血迹在四个世纪的等待后,将重新复活。

16世纪初,路德教改(1517年)以前,古登堡、阿尔杜斯·马努提乌斯(Aldus Pius Manutius)等人改进的印刷术,已经将人文主义者的著作,古典著作,《圣经》的拉丁、希腊、法文译本印制成方便携带,方便传播的小册子、口袋书,在法兰西广泛传播。

古登堡用过的活字

1512年,《圣经》学者赖非甫尔(Jacques Lefèvre d'Étaples)以拉丁文出版《罗马书注释》,书中否定天主教的“善功说”,教导“因信称义”。1525年,赖非甫尔完成新约法文译本。这意味着,信徒可以自己阅读、理解《圣经》,而无需依赖教士对拉丁文译本的阐释。

路德改教后,其著作在法兰西大受欢迎,以至改教者甚众。时任法王弗朗索瓦一世(Francis I)为对抗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也曾短暂支持过路德派信徒,允许其在卢浮宫外传教、讲道。

路德乃教改先锋,但在教会组织上,他并无创新,而是将教权从天主教交到君主手中。路德派多为国教会,正是此理。

路德将九十五条论纲钉在维滕堡大教堂的门上,Julius Hübner绘

组织不兴则教会不兴。路德派在法兰西零星的势力,无法撼动天主教的统治地位。

此外,教改不仅涉及信仰,也涉及权力之争。德意志北部诸邦,天主教会任命主教、广置教产,改教意味着人事任免权和财政权汇于诸侯,诸侯改教意愿强烈。法王弗朗索瓦一世与教皇列奥十世于1516年,签订《博洛尼亚协定》(Concordat of Bologna),协定将任命主教、对法兰西境内教产征税的权力赋予国王。协定之下,法王对教改毫无热忱。

1536年,加尔文的《基督教要义》出版。祁伯尔在《二千年教会史》中写道:一个理想若要得到人的跟从,必须有完善的表达;这些跟从者若要成为一股力量,则必须有完善的组织。加尔文为新教提供了清晰的教义、明确的组织、虔诚的崇拜方式和稳固的管理制度。

1559年版《基督教要义》封面

加尔文像使徒保罗一样,通过书信与法兰西的信众频繁通信,将坚定的信心灌注到初代改教者心中。法兰西的加尔文派信徒也渐渐被人称作胡格诺派,意为“宣誓结盟”。

不久,巴黎有了组织完善的教会。到1559年,将近六分之一的法兰西民众改信加尔文派。这其中,就包括孔代亲王路易一世·德·波旁(Louis I de Bourbon, Prince of Condé )和纳瓦拉亨利的母亲胡安娜三世(Jeanne d'Albret)。两人在胡格诺战争中都是胡格诺派坚定的捍卫者。

战争之序曲

  • 海报风波(Affair of the Placards)

1534年10月17日晚上,改教者(茨温利派)在布卢瓦、鲁昂、图尔、奥尔良以及巴黎街头张贴了许多反对天主教的海报。令人震惊的是,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卧室门上也贴了一张海报。此举瞬间点燃了国王的怒火。他一改之前中间派的作风,对参与事件者处极刑。1535年1月21日,涉事者在巴黎圣母院前遭火刑处决,国王亲自前往观刑。

  • 梅兰多尔大屠杀(Massacre of Mérindol

瓦勒度派教徒在教改后开始翻译《圣经》,并逐渐加入德意志、法兰西、波西米亚等地的新教教会。1545年在法兰西吕贝隆地区(Luberon),瓦勒度派的活动遭到当局镇压。信众愤而反抗,建造防御工事,捣毁天主教堂。此举遭到当局报复,2000名退伍军人对梅兰多尔、卡布里埃等地发起屠村行动。上千名教徒在屠杀中丧生。

梅兰多尔大屠杀, Gustave Doré 绘
  • 《夏多布里昂敕令》(Edict of Châteaubriant)

1551年6月21日,由弗朗索瓦一世的继任者亨利二世颁布。敕令鼓励告发新教徒,告密者可以获得新教徒三分之一的财产。逃往日内瓦的新教徒,财产将被没收。严禁进口或出版未经巴黎大学神学院审查的图书。禁止在工作场所、田间、席间讨论宗教话题。

那些被亨利的“火焰法庭”判作异端的新教徒,将遭到残酷的折磨,最后以火刑处决。

被处以火刑的Anne du Bourg
  • 党争

1559年6月30日,亨利二世在比武中受重伤,并于7月10日身亡。年仅15岁的弗朗索瓦二世继承了王位。年轻的国王身体孱弱,且无从政经验,王太后凯瑟琳·德·美第奇摄政,架空新王。新王后是吉斯家族(House of Guise)的侄女—苏格兰的玛丽。吉斯家族借此上位。瓦卢瓦家族与吉斯家族党争局面形成。

  • 昂布瓦斯阴谋

1560年3月,胡格诺派企图绑架新王弗朗索瓦二世,并借机除掉吉斯家族的势力。政变因内鬼告密而失败。参与政变者遭到疯狂报复。包括策划者拉雷诺蒂(La Renaudie)在内的1200人被捕,未经任何审判就被处决;吊死、斩首、溺死等暴行持续了整整一个月;每当晚餐过后,吉斯家的卫队就将年少的国王和三位不到十岁的王弟(未来的查理九世、亨利三世及阿朗松公爵),以及宫廷女性们带到昂布瓦斯城堡的窗户边,观看“异教徒”受酷刑而死,以为消遣。

昂布瓦斯阴谋中被处死的胡格诺教徒
  • 天主教三巨头

1561年,吉斯公爵(第二代吉斯公爵)、蒙莫朗西公爵(Duke of Montmorency)和圣安德烈元帅(Jacques d'Albon de Saint-André)结盟,架空王权。

  • 圣像破坏运动(Iconoclasm)

1560年,胡格诺教徒在鲁昂、拉罗谢尔等地,捣毁天主教堂的圣像。天主教徒在森斯、卡卡颂、图尔等地血腥报复。

  • 王太后凯瑟琳的权宜之计

1560年12月5日,弗朗索瓦二世去世,新王查理九世继位。凯瑟琳·德·美第奇再次摄政。为对抗越来越强大的吉斯家族和他的同盟,凯瑟琳开始寻求与纳瓦拉王国合作。1561年7月,凯瑟琳组织了各派参与的普瓦西会议(Colloquy of Poissy),期待各方达成妥协。讨论持续了一个夏天。会后签署的《圣日耳曼敕令》(Edict of Saint-Germain)承诺给予胡格诺教徒在城镇外和家中敬拜的自由。

  • 瓦西大屠杀( Massacre of Vassy)

《圣日耳曼敕令》墨迹未干,吉斯家族嗜血的本性再次爆发。1562年3月1日,礼拜天,吉斯公爵(第二代)率领200名武装随从途经瓦西村,恰好遇到一些胡格诺教徒在附近的谷仓内唱赞美诗,吉斯派出随从前往骚扰,继而动手打人。胡格诺教徒以石块还击,一块石头正好击中吉斯的额头。吉斯随即率部冲入人群,以刀剑劈砍没有武器的胡格诺教徒。教堂的祭坛被鲜血所染红,吉斯及其随部在教堂内残杀了超过60人,并纵火烧毁教堂。

1562年的瓦西大屠杀,Hogenberg绘

胡格诺战争

  • 第一次战争(1562–1563)

屠杀激起胡格诺教徒在各地起事,他们的领袖主要是以下四人:孔代亲王路易一世、安托万·德·波旁(纳瓦拉亨利的父亲,胡安娜三世的丈夫)、胡安娜三世、海军上将科利尼。

胡格诺派寻求英格兰和德意志诸侯的援助,天主教徒则向西班牙、教皇、萨伏依公爵求援。

吉斯家族帅军占领巴黎,控制王室,并威胁王室,撤销了此前的《圣日耳曼敕令》。

战争最开始以骚乱的形式在各地爆发。1562年,图卢兹骚乱,大约3000人被杀(大多数是胡格诺教徒)。主要战场位于鲁昂、德勒、奥尔良三地。鲁昂围城战中,安托万·德·波旁(Antoine of Navarre)战死。奥尔良围城战中,吉斯公爵(第二代)被胡格诺教徒波尔多特(Jean de Poltrot)杀死。吉斯家族相信,波尔多特为科里尼所指使。

弗朗索瓦·德·洛林,第二代吉斯公爵

战争结束于1563年3月19日,战后签订《安布鲁瓦敕令》(Edict of Amboise),依敕令,胡格诺教徒可以在少量城镇举行礼拜。

  • 第二次战争(1567–1568)

吉斯家族对第一次战争后签署的《安布鲁瓦敕令》极其不满,认为这是对异教徒的妥协。胡格诺派先发制人,围攻巴黎。孔代亲王与海军上将科利尼在圣但尼战役(Battle of Saint-Denis)中与蒙莫朗西公爵打成平手,公爵因年老(74岁)与受伤去世。

当军事重镇拉罗谢尔(La Rochelle)转信胡格诺教后,王太后发起与胡格诺派的谈判,并最终签订《隆朱莫和平协议》(Peace of Longjumeau ),再次重申胡格诺教徒的宗教信仰自由。

圣像破坏运动之后的拉罗谢尔天主教堂
  • 第三次战争(1569-1570)

1568年9月,查理九世宣布废除此前签署的《安布鲁瓦敕令》,以削减胡格诺教徒的宗教信仰自由。奥兰治亲王沉默者威廉(William the Silent)帅军驰援胡格诺派,但其军饷不足,很快就接受法王的津贴而退出法兰西。孔代在1569年的雅尔纳克战役(Battle of Jarnac)中丧生。

奥兰治亲王沉默者威廉

最终,王室因财政吃紧,与胡格诺派签订《圣日耳曼昂莱和平协议》(Peace of Saint-Germain-en-Laye)。再次对胡格诺派做出让步。确定设立四个新教设防安全区,胡格诺派可以在此自派总督,享有礼拜之自由。

  • 圣巴托洛缪大屠杀(St. Bartholomew's Day Massacre)及第四次战争(1572-1573)

1572年6月9日,胡安娜三世死于巴黎。纳瓦拉的胡安娜出现在巴黎,目的是与凯瑟琳·德·美第奇签署婚约,纳瓦拉的亨利与瓦卢瓦的玛戈之间的婚约。胡安娜死因难寻,但极有可能是凯瑟琳毒杀。胡安娜三世的死,预示了胡格诺派的厄运。

1572年8月18日,两人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婚礼。随亨利一同来到巴黎参加婚礼的,还有诸多胡格诺派的领袖,包括著名的海军上将科利尼。8月22日,一名枪手刺杀科利尼未遂,但造成科利尼重伤。8月23日夜,吉斯公爵(第三代)逼迫查理九世下屠杀令,针对胡格诺教徒的大屠杀就此开始。

科利尼被吉斯公爵(第三代)率部杀死,死后尸体从窗户抛下。紧接着,吉斯命人肢解尸体,割掉生殖器。再将碎尸部分抛入河中,部分在泥土中拖行,最后示众、焚烧。

圣巴托罗缪大屠杀,François Dubois绘

屠杀不分男女老少。在行动之前,天主教杀手在天主教居民家门口涂上白色十字架,关闭巴黎各处城门。胡格诺派男人被杀死,割掉生殖器;女人被强奸、杀死,割掉乳房;孩子被暴徒从母亲手中夺走,摔死在城墙上。巴黎的上空飘荡着潮湿的血雾,没有鸟鸣,塞纳河被血水染红,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内,巴黎人都不再饮用塞纳河里的水。屠杀从巴黎蔓延到其它城镇,超过三万人被残忍杀害。

圣巴托洛缪大屠杀让胡格诺派的势力大大削弱。但为了不让吉斯家族继续做大,凯瑟琳·德·美第奇迫使纳瓦拉的亨利改宗并保全了他的性命,随后将其软禁在王宫中,长达四年之久。

凯瑟琳·德·美第奇巡视屠杀后的巴黎街道,Édouard Debat-Ponsan绘

天主教军队乘势发动拉罗谢尔之围,然久攻不下。王室签署《布罗尼敕令》(Edict of Boulogne ),宣布胡格诺教徒只能在拉罗谢尔、蒙托邦、尼姆三城举行礼拜。

  • 第五次战争(1574-1576)

1574年2月,瓦卢瓦家族的小弟弟阿朗松公爵在胡格诺教徒支持下,发起针对查理九世的政变。政变失败后,他被自己的哥哥查理九世软禁在宫中。

1574年5月30日,查理九世逝世,弟弟亨利三世从波兰返回(在波兰继承波兰国王、立陶宛大公之位)继承王位。

1575年9月,阿朗松公爵逃走。他与普法尔茨的约翰·卡斯米尔(John Casimir of the Palatinate)一同入侵香槟省。王室在战争压力下,紧急签订《博略合约》( Edict of Beaulieu),向约翰赔款50万里弗。

年轻的阿朗松公爵
  • 第六次战争(1576-1577

吉斯家族主导的天主教神圣同盟(La Sainte Ligue)成立,旨在彻底铲除法兰西境内的新教徒。此外,他们还赢得了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胡格诺一方的援军主要来自英格兰和德意志诸侯。

双方仅在普瓦图(Poitou)和吉耶那(Guyenne)爆发小规模冲突。在强大外援的威慑力量下,战争很快便结束。

  • 第七次战争(1579-1580)

此前,1577年,亨利三世为提升王权,解散了以吉斯家族为首的天主教神圣同盟。

1579年11月,胡格诺派军事领袖孔代亲王(亨利一世·德·波旁)攻占拉费尔(La Fère),由此开始新一轮的战事。

  • 第八次战争—“三亨利之战”(1585-1589)

1585年,吉斯家族与教皇重组天主教神圣联盟,并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联盟成立后,下令剥夺纳瓦拉亨利的法国王位继承权(其继承权在瓦卢瓦家族小儿子阿朗松公爵1584年去世后获得),纳瓦拉的亨利起兵迎战。

1588年5月12日,吉斯公爵(第三代)不顾亨利三世禁令,率部进入巴黎。市民主动在街上架起街垒反抗国王、拥护吉斯,史称街垒日(Day of the Barricades)。

街垒日,受民众拥戴的第三代吉斯公爵

亨利三世被迫逃往沙特尔(Chartres),在母亲的建议与调停下,亨利三世发布诏书接受了神圣联盟的大部分要求。

同年12月23日,吉斯公爵(第三代)及其弟弟,在与亨利三世的一次会晤中被暗杀。

吉斯集团在巴黎拥马耶那公爵夏尔·吉斯(Charles de Lorraine,4me Duc de Guise)为继任的领导人与王国大统帅,并在巴黎议会的支持下,宣布废黜国王亨利三世,拥立波旁家族中信仰天主教的查理·波旁(Charles de Bourbon)为查理十世。

亨利三世与纳瓦拉国王亨利联合,一同进攻巴黎。

1589年8月,在圣克劳德(Saint-Cloud)王家营地,亨利三世被一名多明我会修士雅克·克列孟(Jacques Clément )刺死,死前他指定将王位传给纳瓦拉的亨利,但前提是亨利改信天主教。

亨利三世遇刺
  • 征服法兰西

这时,纳瓦拉的亨利已经成为亨利四世。

在九年内,亨利四世彻底击溃吉斯家族的残存势力,并赦免他们;征服布列塔尼;挫败西班牙入侵。为了进入巴黎,成为全法兰西的国王,他改信天主教。最后,于1589年,签署《南特敕令》。

敕令保证不追究胡格诺战争中的一切行动,胡格诺派获得信仰自由,有权建造教堂和召集教务会议;在法律上享有公民的一切权利;在审讯新教徒时组成新旧教法官混合法庭;在政治上与天主教徒一样,新教徒有权担任各种官职和向国王进谏;在军事上允许胡格诺教徒保留一百多座城堡,拥有军队和武器。

亨利四世开启了法兰西历史上的波旁王朝。晚年的亨利致力于削减贵族权力,以劝说、颁赐恩俸年金等方法,迫使各地贵族放弃税收、治安警卫的地方特权。以图加强王权。

他和玛丽·德·美第奇(Maria de' Medici)的儿子路易十三继承了父亲的事业,最终为波旁王朝在大革命中的覆灭铺平了道路。


参考资料
  • 威尔·杜兰特《文明的故事》
  • 阿莱特·茹阿娜《圣巴托罗缪大屠杀》
  • 大仲马《玛戈王后》
  • 祈伯尔《历史的轨迹:二千年教会史》
  • The Virtual Museum of Protestantism
  • Baird, H. M. (1889). History of the Rise of the Huguenots of France

编辑于 2019-06-28 03:42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

    幸运儿雅各

    幸运儿雅各

    有声电影发明了沉默。- 伯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