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11月8日消息,最近
特斯拉
与上海临港的合作受到万众瞩目,而两者高管——
特斯拉
全球副总裁任宇翔和上海临港集团董事长刘家平昨日在上海罕见同框出现。
特斯拉与上海临港合作要从两年前说起,彼时已经传出特斯拉与上海市政府谈判启动的消息。今年6月,又有媒体报出特斯拉与上海临港政府签署了关于特斯拉国产框架协议,随后被辟谣,但二者的合作意向初见端倪。
有分析称,特斯拉之所以选择与上海合作,是因为临港招商由上海市直接负责,相对而言政策更好;另外,特斯拉对工厂要求的面积较大,与美国内华达的工厂相当,超出了其他区域能给出的地块面积。对临港而言,引进特斯拉踏准了新能源制度改革的风口,为后期发展蓄势。
不过,两人虽然同框,却默契地对双方合作一事只字未提。那么他们究竟谈了些什么?
作为特斯拉代表的任宇翔,仅对特斯拉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概述,在他看来,特斯拉不仅仅是一个汽车制造厂商,更是聚焦于能源革新的技术开拓者和创新者。
据他介绍,特斯拉公司在2003年于美国硅谷成立,一直致力于通过最创新的技术加速全世界向可持续能源转变。2010年特斯拉在美国
纳斯达克
市场上市,成为继福特公司以来唯一的一家汽车制造业企业。目前,特斯拉有3万名员工,业务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范围当中已经有超过25万辆特斯拉汽车在路上跑,全球的总里程累计超过80亿公里。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未谈及跟上海临港的合作,但任宇翔强调了与中国政府进行了不同层面点合作,“我们感受到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创新需求。”并表示,特斯拉致力于长期深耕中国市场,将不断加强在中国的投入,继续在研发先进制造等方面展开多方面的合作;不断扩大新能源汽车的销售规模,与中国新能源新车产业共同成长和进步。
而另一方刘家平则谈及了上海临港的想法:他第一点就提到了,加强制造业的国际合作,始终是推动园区转型、产业转型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据他介绍,去年年底,他们引进的外商企业961家,欧美企业占70%以上,创造地区销售收入的84%。临港产业区以高端制造、智能制造为产业导向,也导入了大量外资关键领域、关键企业和关键项目,形成了国企、民企、外企三足鼎立的局面。
“临港产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国家新能源发电装备、船舶关键件制造等产业能级最高、最为集聚的6大产业制造基地,是目前中国水平最高,配套能力最强的产业园区之一,已经成为了工信部定的国家新兴工业化示范基地。”刘家平说,这也成为了全国智能制造综合示范园区,上海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的示范园区。
他提到的第二点,则是重视产业链、创新链啊、生态链的打造,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
“在推动国际合作的过程当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与国际先进产业相比,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基础配套能力不足,部分领域产品质量可靠性有待提升等问题长期存在。”刘家平认为,表面上看似是核心技术支撑生产制造能够不足造成的,但深层次来看包括了配套、制度、文化在内的系统性资产不足。
而昨日下午,上海临港集团副总裁翁恺宁在“中国制造2025”国际合作论坛的英国主宾国论坛上也提到,他们今年三季度工业产值增长超过70%,临港产业区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历史的改点,今年有望工业生产值突破1千亿元。
据他透露,上海临港将在四点进行规划。一是在功能布局上形成临港科技城,创新创业带,装备产业区,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二是在创新引领上注重引进,做好孵化、转化、产业化的文章;三是在项目引进上,既注重龙头项目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形成相互依存的生态关系,比如说产业区按照国家战略,建设了重大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产业链的集群集聚;四是在配套环境上,推进产融合和海外中心建设,为产业拓展升级提供开放性的资源支撑。
翁恺宁介绍,目前他们形成“T”字型的框架,横向按照环保、设备、航空等15个行业,纵向按照投资的不同阶段,覆盖了天使、VC、PC并基金的产业链,实现招商投资联动;同时还在美国旧金山、芬兰赫尔辛基、瑞典斯德哥尔摩建立海外创新基地,推向双向孵化。
近些年,中外国际合作日益活跃。作为本次英国主宾国论坛的协办方之一,易界创始人兼CEO冯林对新浪财经表示,目前中国进行跨境并购,不单纯是为了引进技术,也对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能力感兴趣,现在很多中国企业是通过跨境并购引进技术,然后再进行创新。(新浪财经 许旻 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