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22日电 (记者 任洁)12月22日,国家新闻出版署网站发布《网络游戏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办法》提出网络游戏不得设置每日登录、首次充值、连续充值等诱导性奖励,所有网络游戏须设置用户充值限额,并且对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均做出了相关规定。

国家新闻出版署表示,为了加强网络游戏管理,规范网络游戏行业秩序,保护用户合法权益,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促进网络游戏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制定本办法。

《办法》第四章重点提到了未成年人保护,提出应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对容易导致沉迷的、存在不适合未成年人使用内容的游戏禁止未成年人登录;严格执行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费服务的限制性要求,合理限制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在使用其服务中的消费数额,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账号租售、游戏币及虚拟道具交易服务,以及陪练、代玩等第三方服务;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随机抽取服务;网络游戏直播不得出现未成年人打赏情况。

此外,《办法》提出网络游戏出版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防沉迷制度,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及时修改可能造成未成年人沉迷的内容、功能或者规则,提供面向用户的防沉迷举报受理服务,并每年向社会公布防沉迷工作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针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等问题,早在2021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明确所有网络游戏必须接入国家新闻出版署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用户必须实名注册登录,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含游客体验模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

在前不久的游戏产业年会上,发布的《2023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研究显示,自2021年8月《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下发以来,游戏企业在实名认证、防沉迷系统、健康提示和家长监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未成年人提供了更为安全和健康的游戏体验,社会舆情对“未成年人游戏时长”关注度下降70%,未成年人游戏消费也保持了下降趋势。

然而《报告》中的一项数据同样显示,对学生群体调研的结果中,有32.86%的人会用家长或其他人身份证注册,还有11.95%选择与家长共用一个账号。对存在未成年人超时游戏情况家庭的调研结果则显示,35.28%的家长清楚孩子使用家长身份信息注册账号,26.07%的家长会让孩子使用家长的手机玩游戏。未成年人对游戏的客观需求,促使未成年人或其家长采取冒用身份信息注册账号等方式,来绕过游戏行业所设置的防沉迷系统。

追踪近几年多个案例发现,一些不法分子通过购买技术服务等方式让“黑客”制作出3D人脸动图,或者利用购买的大量年满18周岁公民的照片、身份证号和手机号这些信息,将所售游戏账号的注册者信息覆盖,帮助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系统。甚至还有不法分子建立“解除防沉迷网站”,宣称可以解除玩网游时间限制,致使多名未成年人被骗。这些都意味着,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任重道远。

值得注意的是,聚焦网络产品和服务沉迷防治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施行,《条例》重点就规范网络信息内容、保护个人信息、防治网络沉迷等作出规定。特别是在网络游戏管理中,进一步明确网络游戏适龄提示要求,规定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完善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游戏规则,避免未成年人接触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的游戏内容或者游戏功能,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能力,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

责任编辑:张毅

京ICP备13016345号-8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843号 | 24小时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0985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7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A2.B1-20232628/京B2-2022490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