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
北京大学
成立国民经济管理专业。1993年,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经济管理系与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合并为
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1985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和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同时成立,经济学院下设
经济学
、
国际经济
、
经济管理
系三个系。1994年,北京大学与
光华教育基金会
签署合作协议,工商管理学院更名为光华管理学院;同年开始招生培养
MBA
学生。1999年9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创办中国大学首个
EMBA
项目。
[33]
据2022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设有7个学系,2021年5月,学院宣布本科常规项目开设3个专业,5个方向
[27]
;设有1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7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有全职教职人员116人
[34]
。
- 中文名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 外文名
- Peking University’s Guanghua School of Management [28]
- 简 称
- 北大光华 PKU Guanghua 光华管理学院 [2] [28]
- 创办时间
- 1994年 [29]
- 办学性质
- 商学院
- 学校类别
- 工商管理
- 学校特色
-
AACSB
[30]
EQUIS [30]
PIM [31]
GMAC [31]
EMBA Council [31] - 主管部门
- 北京大学
- 现任领导
- 刘俏(院长) 、 马化祥(党委书记)
- 本科专业
- 4个
- 硕士点
-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6个
专业学位授权领域4个 - 博士点
-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7个
- 博士后
- 科研流动站1个
- 国家重点学科
- 二级学科2个
- 地 址
-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校区)
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南区深港产学研基地东座4层(深圳分院)
北外滩杨浦区秦皇岛路32A(上海分院)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凤凰大道6号(西安分院)
成都市天府新区天府菁蓉中心B区2-6栋(成都分院)
历史沿革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
(3张)
1985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和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同时成立,经济学院下设经济学、国际经济、经济管理系三个系。
1993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管理系与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合并为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1994年,北京大学与光华教育基金会签署合作协议,工商管理学院更名为光华管理学院;同年开始招生培养MBA学生。
1997年,光华1号楼投入使用;MBA学位班项目(国务院分流班、经贸委班、学位班)开课。
1999年,创办
EMBA
学位项目,为中国国立大学中最先
[33]
;成立MBA职业服务中心,这是中国国内商学院中首个职业中心;与美国高校签署国际交换协议。同年,经国家经贸委和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在深圳开设MBA项目,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深圳分院
继而成立。
2001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正式在上海建立了EMBA上海办公室,与北京本部同步开设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EMBA)项目,并于11月迎来了首届上海EMBA特设班。
北大光华校区
(6张)
2008年,光华2号楼投入使用,教学、研究、办公和学习条件;企业管理专业战略管理与国际经营方向2002级博士生获得美国大学聘书,成为首位由光华培养并在海外获得教职的博士毕业生。
2012年,开始以申请审核制招收博士,招生制度与国际接轨;首次参评英国《
金融时报
》(Financial Times)全球MBA百强排名,成为当年中国大陆高校中唯一上榜的商学院;首次参评金融硕士项目排名, 位列第8位;同年, 获得国际商学院促进协会AACSB 认证,被授予五年期认证。
北大光华西安分院
(8张)
2016年,创立管理学博士联合学位项目。
2017年5月11日,北京大学与河北省加强校省战略合作,北大光华将在雄安建立分院。
[32]
2018年3月12日,光华管理学院获得了AACSB再认证。3月27日,光华管理学院获得EQUIS五年期的最高标准再认证。
[30]
光华亦活跃于
PIM
,
GMAC
,EMBA Council等国际管理教育组织。2012年光华MBA项目首次参加英国《金融时报》(FT)全球MBA百强排名,即成为大陆高校中唯一上榜的商学院,位列第54名。金融硕士项目首次参与FT专业排名,即荣膺亚洲第一、全球第八,此后五年蝉联亚洲首位。
[31]
办学条件
会计学系
|
应用经济学系
|
金融学系
|
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
|
市场营销学系
|
组织与战略管理系
|
商务统计与经济计量系
|
专业名称
|
学科方向
|
金融学
|
金融学方向、金融经济学方向
|
会计学
|
-
|
市场营销
|
市场营销方向、数据科学方向
|
参考资料来源
[27]
|
北大光华成都分院
(2张)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
国民经济学、产业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企业管理、会计学
[9]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益行者项目
(4张)
专业硕士领域:
公益管理硕士、会计硕士、金融硕士、商业分析硕士
[8]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国民经济学、企业管理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工商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0]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70%的博士毕业生在中国国内外优秀的大学就职,中国国内包括
北京大学
、
清华大学
、
人民大学
、
中山大学
等院校;自2007年战略管理系博士生曾玉萍在美国获得教职后,已有九位光华博士生毕业后在
荷兰
、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院校获得教职。
[12]
“一带一路”驻华高级外交官项目
(3张)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徐信忠、龚六堂、张志学、吴联生、周长辉、刘俏、陈玉宇、王汉生、路江涌、张影、虞吉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徐菁、虞吉海、沈俏蔚、孟涓涓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
龚六堂、陆正飞、吴联生、雷明、刘玉珍、李怡宗、任润、贾春新、王辉、路江涌
[13]
博雅图书室
(4张)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1号楼(老楼)
学术研究
北大光华创业训练营
(5张)
校级科研机构:
北京大学(中美)新市场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财务分析与投资理财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新金融和创业投资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北京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际会计与财务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际经营管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大学国家金融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华人企业管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金融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北京大学联泰供应链应用系统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流通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商务智能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战略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低碳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能源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经济与民生研究中心
学院级科研机构:
光华-罗特曼信息和资本市场研究中心
[15]
项目来源
|
负责人
|
名称
|
类别
|
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
|
曹凤岐
|
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
|
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
|
厉以宁
|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
|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
|
刘晓蕾
|
地方政府对当地企业投融资及资源配置的影响作用分析
|
面上项目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孟涓涓
|
行为经济学
|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王辉
|
中国企业高层管理者辩证领导行为的内涵、测量及对企业的影响
|
面上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易希薇
|
新任CEO早期解聘风险的前因和管理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张斌
|
中国国有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基于政府与民营股东冲突视角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张然
|
基本面量化投资:价值投资、企业创新与机器学习
|
面上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周长辉
|
战略行为理论模型:视野半径、社会期望与动态学习
|
面上项目
|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
陈松蹊
|
空气质量受气象因素影响分析技术服务
|
横向课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符国群
|
品牌价值提升工程专项
|
横向课题
|
长沙市国库集中支付核算中心
|
龚六堂
|
长沙市重大公共政策第三方评估
|
横向课题
|
中国人民大学
|
雷明
|
2017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
|
横向课题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刘俏
|
2035年远景目标和2050年展望研究
|
横向课题
|
福建省国家税务局
|
王咏梅
|
福建自由港建设以及推动在闽台胞同等待遇政策研究
|
横向课题
|
张峥
|
中国(河北)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政策研究
|
横向课题
|
|
周黎安
|
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实施路径和重大举措
|
横向课题
[17]
|
《
中国会计评论
》主要设有会议综述、会议信息、征文、专稿等栏目,是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2019-2020)来源期刊(含扩展版),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等数据库收录。
[18-20]
《
营销科学学报
》是由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由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30余所研究型大学的管理类学院共同协办的中国第一本市场营销领域的学报。
[21-22]
2014年开始,《营销科学学报》被收录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来源集刊。期刊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的项目评估中视为A类期刊。
[23]
《组织管理研究》是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的正式刊物,由香港科技大学和
北京大学
联合赞助出版;刊物已被正式入选美国科学信息协会(ISI)覆盖的“社会科学期刊索引”(SSCI),并于2010年SSCI评估报告。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