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相关文章推荐
宽容的野马  ·  jose.JWKRSA.key.genera ...·  1 月前    · 
深情的爆米花  ·  goto | Microsoft Learn·  1 年前    · 
乖乖的香菜  ·  Python-第一类对象 first ...·  1 年前    · 
月球上的柑橘  ·  pnpm install ...·  1 年前    · 
首发于 往事如猫
能被看见的努力,都是肤浅的

能被看见的努力,都是肤浅的

《喜剧之王》中尹天仇面朝汹涌大海,尽全力喊出了那句话:努力! 奋斗!许多人很感动,可大部分的人只学到了其中的口号。


01·

青年作家李尚龙曾讲过一个故事:

上大学时,朋友小路特爱去自习室,每次都会在朋友圈看见她最新的状态:最近很累,但一切都值得的;快考试了,最后几天拼了;早出晚归的我……

我觉得她真的很努力,她给别人看的日子,都是那么具有正能量。

可是,该不过的,还是过不了,她的所有考试,留下的似乎都是各种波折和无奈。

这个让我一直很不解,按说她这么努力,怎么会没有好的结果?

一次,和她一起上自习,我看见她带了会计书、英语书、考试卷子,可是,这一切都没有用,因为她还带了手机。

她一上午的学习其实都在刷朋友圈、刷微博,书草草翻了几页,人也仅仅只是坐在那个位子。

她所谓的努力,其实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而已。




02·

生活中像小路这样的例子太多:

看起来去图书馆自习,却只是一整天都在刷微博;

看起来每晚赶工熬夜,却只是捧着手机点赞分享;

看起来发了几张健身照,却只是在器材上摆拍装姿势;

看起来买回一大箱书籍,却只是沦为书架上的装饰品;

大部分人的努力往往流于形式,并且容易自我陶醉于“我在进步”、“我在付出”的假象当中,爱把自己的努力告诉给别人,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在努力。

我们只是看起来很努力,却轻易地感动了自己。




03·

相比智商、情商、出身等等这些,“努力”出现的频率更多,或者说更加励志,更切实际,但许多人眼中的“努力”无疑是被误解了。

村上春树的《挪威森林》曾有这么一段描述努力的内容:

“不过,我并不是个守株待兔的人。我依照自己的方式一直在努力,比你努力十倍。”

“说的也是。”

“有时看遍这个世界后,真的令人厌烦。为何那些家伙不努力呢?没有努力又怎能光是抱怨这个世界不公平?”

渡边惊诧地注视永泽的脸: “在我看来,世人都在辛辛苦苦地努力工作啊。难道我的看法错了?”

“那不叫努力,只是劳动而已。”永泽简扼地说。“我所说的努力不是这样。所谓的努力,应该要有主题,更要有目标。”

大部分看起来很努力的人,不过是在重复性工作罢了。




04·

我发现生活中,有这么几个努力的误区:

第一点:把时间长短用来 衡量 努力标准。

过去,有一篇误导的文章《哈佛凌晨4点半》在网上疯转,后又出版成书,畅销一时。

该文描述的是:凌晨四点多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莘莘学子已经坐满图书馆,静静看书、思考、做笔记……

最后,哈佛学生李柘远,通过亲身经历和调查证明,这只是一个想象,根本不存在。

表面来看,是因为名校的耀眼光环容易蒙蔽众人的眼睛,难验真假;

但从深层次来看,它宣扬“要成精英,必须苦学”的教育观,迎合了部分国人对教育的基本认知,这才是关键。

李柘远调查后,坦言:其实在哈佛,学生崇尚的是高效、多产、愉快。以学习时长衡量一个人刻苦与否是一个不太明智、甚至有点愚蠢的方法。

而在每个人的学生生涯中,班级中一定有一个很刻苦,但成绩一直不好的学生。

下课,他坐在座位上做题;上课,他记得笔记满满。

可成绩一出,往往不尽如意,还被人嘲笑”笨“,自己也心生自卑和无奈,认定老天不公。

其实,他并非笨,而是他的思维模式认定:只要耗费大量时间,我就在付出和努力,从没考虑方法对不对。

这就好像是在跑步机上跑步,无论开到几档,满头大汗,却一直呆在原地,殊不知,只有下来,周围才开始移动。

把付出长短当做 衡量 努力的标准,而没考虑效率和总结,是误区。




05·

第二点:把不断设立、转移目标当做努力的方向。

有目标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如果目标过多,转移过快,你的努力如同拍打在棉花上,软绵绵的。

我一朋友韩某某,上大学前,一直有一个打算:要学四门语言,英语、俄语、法语、意大利语。

大一时,他就买来这四门语言的书籍,准备一口气,把它们都学会。

谁料想,还没有一个月,他自称迷上电脑编程,准备自学,而学语言的时间,从每天看四小时,慢慢地变成三个、二个、一个,最后太烦了,放弃了。

这还不要紧,他迷上的编程,不足几个星期,又觉得每天看公开课,很枯燥;学校附近有健身房,他又迷上去练腹肌,可新买的装备,不久被当成废品回收给楼下的阿姨。

临近毕业,他什么都没学成,什么都没坚持,总是三天打鱼,两头晒网,但他却认为自己努力了,没结果,不怪他。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挖萝卜,别人掘地五米,你挖了两米,就把萝卜硬拔了出来,然后趁别人还在挖,就去挖另一个萝卜,看似挖了很多,但每个萝卜都是残缺的。

多年后,别人挖的坑,形成了水井,源源不断有水上来,但你的坑太浅,又被土重新填埋了,等于白挖。

把不断设立、转移新目标当做我不断努力的方向,而没考虑坚持与否和真正目标所在,是误区。




06·

第三点:把假装忙碌当成正在努力的过程。

英语里,有个词专门形容“”,叫fauxductivity。“fraud”和“productivity”的组合清楚明了:假装具有生产力。

忙和努力,不知什么时候就被划上了等号。只要你表现出一副忙碌的样子,别人就会赞许点头,称之”有出息“。

全国高校都有这个风俗:一到期末,图书馆门庭若市,而平时却是空闲至极,三三两两。

每逢四六级,考前几天,我去自习室,就会碰到那些熬夜杀红了眼的人,桌上摊着成厚的英语试卷。

一到饭点,往往吃几口,或者干脆不吃,就趴在那学,常常把我吓得一愣一愣的。

这个状态看起来非常努力,但这样的通宵达旦并不是“努力”,而是为了补偿。等成绩出来,没过,可以心安理得认为:自己努力了,没过,这次运气不好。

大多人的生活,都在瞎忙。

有人常说:我很忙,但一看桌上的文件,一封都未处理,实际上忙着聊天和上网。

为此,网络曾流传一份《“装忙族”偷懒招数大曝光》的帖子:

1.同时开着QQ跟写字板,灵活切换窗口,假装写文案其实是聊天。

2.借上厕所、倒开水等机会离开办公区域忙里偷闲。

3.打开网页,把小说内容复制到word上,让其混杂在文件中,慢慢看。

4.把开着帖子的浏览器缩小到一个小窗口,慢慢拖着看,随时可以根据老板的位置最小化或关闭。

5.看其他网页时眉头紧缩,即使看到好笑处也保持严肃表情,貌似一直在认真工作。

6.开着excel窗口玩flash小游戏。

7.接到电话一边“您好,是是是,您请讲……”一边闪到无人区域放松一会儿。

8.用公司电话打给老友假装约客户:“××总你好,请问今晚是否有时间……”然后趁机唠会儿闲嗑。

9.玩带屏蔽功能的SNS游戏,老板来了立刻屏蔽。

工作间,爱在朋友圈发:深夜主动加班,很忙,很累,但很充实。可现实也许是,她这一天什么也没做,导致工作拖到了晚上。

这就好像一列动车按时开走,有人拖着行李匆匆赶到,却对列车员发火埋怨,补偿自己的失落心理。

把假忙碌当成努力的过程,爱用补偿心理,说服自己正在努力,是误区。




07·

第四点:把忘却提高自身而进行 无用社交 当成努力的重点。

我的朋友圈有从事广告公司的王某,我经常看他在朋友圈晒饭局。

今天,在凯里大酒店,和某某等人吃饭;后天,在王朝酒店,和禹总等吃饭,等等。

但他花了很长时间,去结交的“圈子”,却对自己的事业进展帮助很少,少有作品出来,常常喝醉后,发些人生感悟。

他花许多时间结交圈子和朋友,不懂得过滤有用的社交,公司也拿不出好作品给潜在顾客,自身实力跟不上。

生活中,也有人常常不懂拒绝无用社交,将大把时间浪费在结交上。

一位作家曾讲过一个故事:

那年,他来到北京,带上父亲的话:多交朋友。

于是,上大学,酷爱社交,参加了三个社团,只要有活动,都会去打个酱油。

曾几何时,他把留到别人电话的数量当成炫耀的资本,但大家却认为他好欺负,在社团打杂时,才想到他。

即便很多场合都有他的存在,但永远不是核心。

其实有时候,盲目挤进圈子,不如低头深挖自身价值,因为社交,不在于你挤进了多少个圈子,而在于你在圈子里是否被人记住。

脚底下有100个零散的硬币,弯腰100次,不如多辛苦走几步路,去拾远处那一张红色的毛爷爷。

把无用社交当成努力的重点,忘记提升自身实力才是第一,是误区。




08.

第五点:将自身所认可的努力,强加给对方。

14年,曾经网络上有一个争议事件:

一男孩来到滁州某高校女生宿舍门外长跪不起,直到次日清晨6时,早起的学生发现他仍在原地跪着。

原因是女孩和男孩吵架,男孩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求得对方原谅。

他希望这份“努力”能换回女孩的原谅,他觉得下跪很伟大,很痴情,网友争议很大。

殊不知在成人世界,这种举动带有胁迫意味,让女方承担不该有的压力,爱情的天平也存在不平等现象。

自以为是的“努力”可以感动自己,但感动不了别人。

因为有付出,深情到感动自己,所以理所应当觉得对方也会被感动,这种威胁毫无道理可言。

有部分小鲜肉演技不好,是事实,但追随的粉丝却认为:我家爱豆这么努力,难道你们还要去批评他吗?你知不知道他有多努力!你们懂吗?

不顾事实,把这种努力,强加给其他人,无疑是带有威胁色彩,令人不悦。

切洋葱时的自我流泪,并不能让别人感同身受。

将自身所认可的努力,强加给对方,威胁对方认可,是误区。




09·

这个世界,很多时候是结果导向的,除了你父母,真没有人在乎你付出了多少,没人关心你为此受过多少磨难,他们只在意:你有没有把事情做好。

你所谓的努力,最后一定会有一个结果,这是血淋淋的现实。

最近大热的日剧《东京女子图鉴》里,女主说过一句话:

说着什么努力,只要自己努力了即使没有做到,也能被原谅,只是撒娇而已,没有成果的话,努力还有什么意义?

其实,现实中我们更喜欢拍张自己假装努力的照片,发个朋友圈寻找存在感,但事实是残酷的,时间花在了哪,最终是能看得见的。

“努力”的意义恰恰在于“沉默”,不足为外人道也,真正的勤奋者往往都沉默不言,却一鸣惊人。

一个努力的人,不会每天拍照说自己多么多么努力,因为他习惯了;一个忙碌的人,习惯了这种节奏,并不觉得它有多么多么值得诉说,因为那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很多时候,我们假装努力,害怕承受黑夜和孤独,于是比起日积月累的付出,靠发出很大的响声来吸引别人的注意,用来掩盖自身的贫瘠和虚心,成了一种寄托。




10·

过多炫耀自己多努力,不过是没底气;没什么成绩后,只能靠我是个努力的人来标榜自我。

真正努力的人,没时间感动自己,因为他们一直在专心做一件事:朝着梦想,决不放弃。

唐家三少写低年龄段的网文小说,许多人嗤之以鼻,可唐家三少一年的版税已经上亿元了。

他是怎么做到的?

用他的话来说:

他坚持日更,即便生病,打着吊瓶,也坚持每天写几千字,十几年如一日。他的写作字数已经达到4000多万字,接近偶像倪匡的5000多万字。

有人看完他的小说,坦言:这种小白文,我也会写。但每天如此,又有几个人能坚持?

努力,本身就是一种天赋。

作家小岩井说过这么一段话:真正的努力,应该是一种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又能时刻投入当下和其中的自控力,并非内心烦燥和表面的废寝忘食。

有极少一部分人做什么事,都可以很快的投入进去,不受打扰,努力精进,这就是一种极大的天赋。

以多数人努力的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生活中,假装很努力比不努力更加可怕,他往往让别人唤醒你,启发你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很多人清楚自己一直在选择逃避。

人这一生那么漫长,也那么短暂,你又何苦活成了谎言,活成了笑话。




11·

人,要像水中的鸭子,暗中用蹼,而非麻雀,在电线杆上,叫个不停,却飞不高。

生活,最终拼的的是“天命”,努力是公平的,结果是操蛋的。所以,努力和不努力之前,先认清:也许一辈子就这样了,做最坏的打算。

梦想成真,也就俩字:醒来。

成功了,缺点变成了特点;失败了,优点成了现实的阻碍,世人,不都如此荒唐吗?

生活中,那些能被看到的努力,都是肤浅的。

爱情一样,事业一样,人生都一样。

最终的结果,不是你所能控制的。

一往而情深,未必能有好结果。


大海, 澎湃…

柳飘飘: “看前面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到。 ”

尹天仇: “也不是啊,天亮后便会很美。 ”

天亮了,这亮光,不同人,不同体会。

那些小人物,默默努力的岁月,

无论怎样,感谢时间,各自成全。

编辑于 2017-07-01 13:19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

    往事如猫

    世上哪有所谓的正确,无非都在抱团取暖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