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概要】
第一部分的描述统计结果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在2020年第一季度受到新冠疫情的严重影响,招聘职位的数目同比下降27%,受影响程度和行业类型,企业规模,企业性质等因素高度相关。3月招聘的逐渐恢复和招聘企业数目没有下降的事实反映了经济活动渐趋正常,也反映了企业稳就业的努力。同时,数据揭示的一些严峻的事实也为我们的政策指定提供了参考。
【本期正文】
二、四个研究问题:发现与讨论
(一)地方经济复苏与当地疫情严重程度,政府反应速度和医疗条件
新冠疫情在我国不同的省市严重程度有很大差异。不同的疫情严重程度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经济?这是我们关心和希望量化的。政府的反应速度是否会影响到当地的疫情防控,最终影响到当地经济的恢复速度?其次,当地的医疗条件对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的影响也是我们关心的问题。
为研究上述问题,我们在省级层面进行了多变量的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的因变量是
2020
年春节(
1
月
22
日)之后发布的职位数量占春节之前发布的职位数量的比例。为了控制两年间宏观经济的变化,我们减去了
2019
年春节(
2
月
2
日)之后发布的职位数量占春节之前发布的职位数量的比例。这样的设计下,回归分析的因变量表示的是
2020
年春节后的招聘恢复速度相对于
2019
年的变化。能够准确衡量此次疫情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及其恢复速度。
表一显示,地方经济的恢复速度和疫情严重程度高度相关,
回归系数的经济意义表现为当地的疫情确诊人数每增加
1%
,当地的招聘需求恢复速度相比于
2019
年要下降
0.35%
。
地方经济的复苏也与地方政府的反应速度有关,结果显示,地方政府进入一级响应的速度越快,关闭省际交通的速度越快,经济的复苏速度也就越快。回归分析的结果没有观察到地区经济的恢复速度和当地的医疗条件显著相关。
表一:地方经济复苏与当地疫情严重程度,政府反应速度和医疗条件
图十:地区经济复苏与疫情严重程度
(二)疫情对我国企业参与全球化产业链生产的影响
新冠疫情对我国企业的生产的影响在供给端和需求端都有所体现。从供给端来看,在国内疫情爆发时期,依靠国内其他企业提供原材料的企业会面临生产原材料的短缺。而更多依赖国外企业提供原材料的企业,由于疫情在早期尚未影响到国外的其他企业,此时暂且受到的影响较小。从需求端来看,在国内疫情爆发时期,国内需求下降,同时由于企业无法按时交货给客户,企业在国外的客户很有可能考虑将其供货渠道转移到其他国家,分散供应链过于集中的风险。同时,在疫情向其他国家扩散之后,即使企业已经复工,企业在海外的客户需求也会进一步减小。因此,
我们预期出口占比比较高、更多地参与全球化生产的行业,在此次疫情中受到的影响会更大。
表二显示,
行业招聘需求的恢复速度和行业的出口占比显著负相关,
若行业总产出的出口占比增加
10%
,那么
2020
年该行业相对于
2019
年春节之后恢复速度要低
16.6%
。同时,行业的招聘需求恢复速度在第一季度和该行业的进口占比显著正相关。这一发现可能是由于第一季度疫情主要影响了国内的企业。特别是第一季度
1-2
月,疫情还未在国外大范围蔓延,因此进口需求占比较高的行业暂时受到的影响较小。
可以预期的是,
2020
年第二季度,由于国外企业受到疫情更多的影响,进口占比需求更高行业可能受到更大的影响。
表二:行业招聘需求恢复速度与出口占比
(三)
疫情对高校应届毕业就业的影响
此次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引发了极大的关注,
教育部也相应出台了系列措施和指导意见。
数据显示,相比
2019
年第一季度,
2020
年第一季度要求无经验的招聘职位数量同比下降了
11%
,要求
1
年以下工作经验的招聘职位数量同比下降了
20%
。可见,新冠疫情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了明显的冲击。
我们提取了所有学历要求为本科或者硕士的全职招聘广告,并根据对工作经验的要求进行了分类。整体而言,职位数下降的比例和经验需求呈倒
U
型的关系。不需要工作经验的职位需求下降相对较小,仅仅下降了
11%
。对比而言,那些已经有过一定的工作经验(
1-5
年)的职位需求下降最多,均超过了
15%
。而对于有较长工作经验(超过
5
年)的职位数目下降较少。因此,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此次疫情中,受到影响最大的是那些有少量工作经验,近期准备跳槽的求职者。这些求职者更有可能找不到工作。因此,“裸辞”需谨慎。
通过对应届毕业生分省份分行业的供需结构分析,我们对毕业生就业有如下的对策建议:
(
1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尽可能降低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率
1.
促进毕业生跨地区、跨行业求职
应鼓励毕业生选择岗位时跨地区、跨行业流动,减少其跨地区、跨行业求职的障碍。鼓励大学生拓宽就业思路,合理定位。
2.
增强就业信息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
切实发挥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各院系职业发展中心的功能,提高信息获取和共享能力。及时统计并分享岗位信息,及时反馈大学生求职情况并给予建议。明确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任务,调动其积极性,主动去找学生和帮助学生。对学生进行就业培训,提高应届毕业生劳动力质量。
3.
发挥社会文化的积极作用
改变对学历、性别的偏见,帮助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双方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毕业生树立正能量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
2
)有效发挥政府功能,形成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相配合的良性循环
1.
扶持企业,扩大招聘需求
本次就业压力本质上来源于招聘需求减少,需继续对招收众多应届毕业生的企业在信贷、税收、社保、补贴、合作、转型方面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2.
利用数据分析提高政策精准度,及时反馈,动态应对
及时、全面地统计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供需双方的情况,利用数据了解动态变化,以便掌握全局。相关部门可通过自身在数据获取方面的优势,统计其他渠道的招聘需求(例如其他第三方招聘平台、企业自有招聘系统、高校组织的双选会等,在统计时需注意避免各渠道之间出现重复统计)。可通过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来统计应届毕业生劳动力供给的情况,特别是及时主动地统计毕业生求职情况的动态变化,并真实反馈。越是详细、及时的大数据,越能更好地支持相关部门的决策。同时,分析数据的效率和深度也很重要,应具备阐释性的功能。这样可以从数据中更精准地找出政府干预的发力点,从而使政府干预对市场机制的运行起到促进和支持的作用。
3.
对部分毕业生进行生活补贴
通过助学计划,切实评估补贴的可行性,对家庭困难并在
5
月末仍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发放若干个月的生活补贴。
4.
扩招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了解特定产业的需求疲软是否会持续较长时间,针对市场需求制定未来的研究生扩招计划。
(四)疫情对国家优先发展行业的影响
此次疫情如何影响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政府、企业家和求职者都关心的问题。我们选取了智联招聘的子行业,将其分别对应到《“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及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医疗服务行业。战略性行业和智联招聘子行业的对应见表五。
表五:国家战略性行业和智联招聘子行业对应表
在五类国家战略性行业和医疗服务业中,
数字创意产业的职位数下降比例最高,下降比例超过了
45%
。医疗服务业中,由于包含了美容保健等行业,疫情时期国内需求较低,下降比例也最高。其次是信息技术产业,信息技术产业是属于出口较多的行业,因此受影响也较大。新能源、高端装备和生物产业受疫情影响的比例相对较小,平均在
20%
左右。
必须要提出的是,以上分析仅仅是根据新兴产业和智联招聘子行业比较粗略的对应所得到的分析结果,其中的一些公司可能并没有具体从事相关的新兴行业,要得到更加准确的分析结果,需要根据每个公司具体从事的产品线进行准确划分。
在这六类行业中,医疗服务行业和数字创意产业虽然
2020
年第一季度的职位需求下降较大,但是这主要是由于疫情防控暂时的停工停产,以及国内需求的暂时下降导致的。
我们可能更需要关注的是信息技术产业和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国际化生产链结合紧密,考虑到国际疫情的发展,这两类行业在下一季度的招聘需求可能会进一步恶化。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以及生物产业受影响相对较小,下一季度预期会回到往年的正常水平。
图十一:国家战略行业职位数下降比例
(五)总结和政策建议
我们利用智联招聘的大数据分析讨论回答了人们关心的四个问题。这些分析为循证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价值。
首先,
对新冠疫情这样一个重大突发的公共卫生危机很快采取措施能够反映当地政府的治理水平。
虽然大家都能预期地方经济复苏和
当地疫情严重程度相关,发现地区反应速度和疫后的经济恢复速度密切相关说明
地方政府治理能力间接的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发展,也说明了强调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
。
第二,参与全球化产业链程度不同的公司受到疫情危机的影响不同。
1
、
2
月份的劳动力需求主要反映了供给端的影响,从
3
月份开始,我们初步看到了需求端的影响。参与全球产业链的程度和全球新冠疫情发展密切相关。和第一部分发现的合资
/
独资企业招聘下降的趋势结合,我们的早期证据说明我国参与全球产业链可能正面临着挑战。发现早期的变化趋势和原因,可以帮助国家针对不同的行业制定相应的对策以及吸引需求。
第三,今年
874
万高
校毕业生就业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教育部也相应出台了系列重要措施和指导意见。我们在上文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最严峻的是有
1-3
年工作经验的群体。这是一个最容易失业的群体,
职位需求下降最快说明如果失业,他们更加不容易找到工作。国家在关心毕业生的同时,同样要需要关心已经毕业数年但失去工作的这一群体。
最后,
我们发现国家战略性发展的行业受影响程度不一样。
数字创意产业和医疗服务业虽然在第一季度受到明显影响,但这是临时性的,预期会得到恢复和快速发展。高端装备和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受到的影响较小。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也受到相当影响,同时这些行业又将受到国际化产业链的制约,不确定性很强,国家需要密切的关注和扶持。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