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促进各高校法学院大学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选拔优秀人才,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将于2023年7月6日至7月8日举办“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暑期夏令营,欢迎有意报考我院研究生的2024年应届本科毕业生踊跃报名参加,本次夏令营活动以线上方式开展。
一、学院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本科教育始于1994年,2008年正式成立法学院,是全国最早开办法学专业的理工院校之一,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坚持“法律+科技”的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精通法律与智能科技的复合型法治人才和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法律规则的涉外法治人才。学院现已形成法学本科、双学位、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及法学博士后流动站一系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90人,其中专任教师62人,包括教授20人,副教授21人,讲师21人;博士生导师17人,硕士生导师52人,包括国际宇航科学院社会科学学部院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教学名师以及国家各专业学会副会长,博士化率达90%。
高水平人才
李寿平 教授
法学院院长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国家级人才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齐延平 教授
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国家级人才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曾粤兴 教授
法学院刑事法学研究所所长
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中国行为法学会理事
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云南省法学会刑事法学研究会会长
龚向前 教授
法学院国际法学研究所所长
北京理工大学国际争端预防和解决研究院副院长
国际自然保护同盟法律委员会委员
东亚国际法学报通讯委员
中国卫生检疫专家委员会委员
于兆波 教授
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
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
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理事
韩君玲 教授
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学研究所所长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理事
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理事
北京市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理事
日本社会保障法学会会员
曲三强 教授
中关村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研究院院长
中国知识产权法研究会副会长
北京知识产权法研究会会长
肖君拥 教授
国家人权教育培训基地北京理工大学科技与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中国宪法学研究会理事
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
北京市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国家安全法研究会常务理事
张艳丽 教授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中国行为法学会行政法治分会副会长
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
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理事
徐昕 教授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才
中国案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中国社会学会法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北京理工大学司法研究所主任
胡晓霞 教授
法学院博士生导师
美国威廉玛丽学院访问学者
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
彭海青 教授
教育部新汉学计划高级学者赴外讲学储备人才
《北理法学》执行主编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中国比较法学研究会、北京市比较法学研究会理事
最高人民法院诉讼咨询监督员
赵秀梅 教授
法学院民商法研究所所长
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理事
中国保险法学研究会理事
北京市物权法研究会理事
北京市债权法研究会常务理事
罗丽 教授
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理论研究基地研究员
中国环境科学会环境法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市法学会生态法治研究会副会长
杨成铭 教授
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
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
北京市国际法法学会理事
刘国福 院聘教授
德国洪堡学者
国务院侨办咨询专家
国家移民管理局党校特聘教授
联合国国际移民组织移民研究和出版高级别顾问
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常务理事
John Anthony·Carty
外籍教授
世界著名的国际法专家
韩秀桃教授
曾任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吉林省四平市副市长
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主任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秘书长
三、学科建设
法学院依托学校在国防科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网络科技等领域的优势,坚持法学特色学科带动主流学科整体发展的思路,重点建设五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学科平台(包括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空天政策与法律研究院、智能科技风险法律防控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国际争端预防和解决研究院、中央网信办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带动引领国际法、民商法、宪法与行政法、刑法、诉讼法等学科全面协调发展。
学院秉持“法律+科技”的人才培养模式。2021年,北京市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我校设立“法学-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由法学院和计算机学院共同开办,是国内第一个法律和人工智能交叉融合的双学位人才培养项目。
四、科研实力
近年来,法学院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学院根据学科发展需要成立并建设了一系列的科研机构,例如国家航天局空间法律中心、北京理工大学国际争端预防与解决研究院等,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如《中国空间法年刊》《北理法学》等学术刊物,组织出版了“北京理工大学国际法文库”和“北理法学文库”。
学院科研经费不断增加,科研成果不断增多,科研成果的层次和质量也不断提升,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与肯定。建院以来,法学院教师的科研成果多次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法学院组织了一系列有国内外学术影响力的学术活动,如国际争端预防和解决高端论坛、全国智能科技法治论坛等。
刑法学研究所
《无罪辩护》
2019年十大法治图书
部分学术活动和会议
承办首届跨境服务贸易法律论坛
举办“复合型法治人才培养高端论坛”
主办第五届全国智能科技法治论坛
举办“民法典与社会治理”学术论坛
主办第三届空间法国际研讨会暨
2021空间技术和平利用国际研讨会空间法分论坛
五、研究生培养目标
学院致力于培养德法兼修、明法笃行、精通法律与智能科技的复合型法治人才和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法律规则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立法、司法、行政执法和法律服务领域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法治人才,特别是国际争端法律、智能科技法律、知识产权以及与航空宇航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政务、法务工作人才。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赛促学,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国内各类大型竞赛,如国际刑事法院模拟法庭竞赛、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竞赛、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比赛、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等,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多彩的学生实践活动
丰富的名家讲座
六、就业深造
每年均有众多优秀毕业生进入国家机关、律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从事立法、司法、律师服务、法律顾问和其他管理工作,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
与北京市德和衡律师事务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与中伦文德(北京)律师事务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与北京也迪律师事务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与泰和泰(北京)律师事务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七、海内外交流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学科实力、推进教育国际化,与多所世界知名大学的法学院和法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作为国家留学基金委第一批“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合作项目”入选单位和教育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学院每年邀请国外知名教授参与教学,选派学生出国参加学术会议、短期访学或攻读学位。2021年,学院再次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每年可全额资助11人前往世界知名大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或参与联合培养。学院建有国际争端预防和解决研究院,并开设国际法全英文课程,课程对学院所有专业学生开放。
2019年7月4日上午,德国联邦议会议员科学顾问卫岚德(WEILAND)博士和政治顾问塞尔博士专程到北京理工大学进行交流。
2019年11月28日,彭海青教授在圣彼得堡大学法学院为中国法专业的俄罗斯学生授课。
赴台湾地区交流
2017年3月10日,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赴台交流学生姚迪、张霁月、韩倩艺、张炜林等同学在我院赵秀梅老师的联络下前往台湾大学拜访王泽鉴老师及夫人。王泽鉴老师为海峡两岸的法学泰斗,堪称全球华人民法第一人。
赴台湾政治大学法学院学术交流
2016年7月24日至8月6日,我校法学院16名学生在付俊伟老师带领下,参加了台湾政治大学法学院为期14天的“夏日学院”活动。
八、知名校友
倪春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儿童福利司副司长。
张振军,民盟北京市委副主任、中央委员,第四届中央企业侨联副主席,获航天贡献奖。
云凤柏,天津市滨海新区区委政法委副书记,荣立三等功、市级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
王媛,北京市房山区司法局副局长。
李铮,北京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主任,“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
张剑君,好丽友集团中国区法务及知识产权负责人,总法律顾问。
侯利阳,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晨星教授),上海市曙光学者。
吕卓艳,联合国国际空间大学研究员,欧洲空间妇女组织斯特拉斯堡分会联合会长。
朱镜宇,德意志交易所集团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九、夏令营报名
1.开营时间
2023年7月6日、7日、8日,共3天。
2.活动流程
此次夏令营以线上形式开展。具体包括:
1.“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系列学术讲座。
2.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学科、科研平台介绍。
3.云师生交流,导师、优秀校友、在读学生代表与营员分享科研、学习、生活、职业经验。
4. 优秀营员考核。
1.招收名额和专业方向
我院拟接收参营营员90名左右。
我院招收免试推荐研究生的专业方向为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法律(法学)和法律(非法学)。
2.
申请条件
(1)
暑期夏令营主要面向来自全国高校学习成绩优秀、综合表现优异的2024届本科毕业生。
(2)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3)
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学习期间未受过任何处分;身心健康,勤奋好学,思维敏捷,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学术实践能力。
(4)
本科期间在核心期刊及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获科研成果奖、在国内外高水平科技竞赛中获奖者优先考虑。
3.
申请材料
(1)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2023年暑期夏令营申请表
①见附件1,将表内所有信息填写完整。
②“申请人成绩排名证明”栏,学校教务部门或院系负责人签名,学校教务部门或院系盖章,教务章或公章均可。
③“申请人声明栏”,本人在“申请人签名”签名。
(2)
有效期内身份证
正反面放在一页。
(3)
学生证
①学生证应在有效期内。
②含个人信息页、注册盖章页。
(4)
本科成绩单
①学校教务部门或院系盖章,教务章或公章均可。
(5)
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
(6)
专家推荐信
①应有两位专家推荐,无规定模板。
②两位专家均为副教授及以上。
③每份需有专家电子签名或手写签名。
(7)
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如已发表论文、奖励证书等。
4.
申请程序
报名方式:
问卷星填报及提交申请材料。
请在准备好申请材料后,登录问卷星填写2023年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暑期夏令营信息采集表,链接为:https://www.wjx.cn/vm/m8YPkpt.aspx。
注意:申请材料以附件形式在问卷星中进行提交。
报名截止时间为2023年6月27日24:00前,逾期无效。
1.
资格审查
夏令营组委会将于2023年6月28日起进行资格审查工作。
2.
通知方式
学院将于开营前,在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官网公示参营同学名单,并以邮件形式通知入营同学。请大家关注邮件,及时回复。
本次夏令营具体活动安排,详见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官网的后续通知。
3.
其他说明
1. 获得所在院校2024年研究生推免资格的“优秀营员”,若满足我校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要求,则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2.本规定如与学校文件冲突,以学校文件为准。
3.对其他未尽事宜,夏令营组委会保留最终解释权。
联系电话:010-81381017转8000
联 系 人:娜老师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
2023年6月16日
服务邮箱:(网页内容)Webmaster@bit.edu.cn (网络服务)service@bit.edu.cn
京ICP备10019879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44号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