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由潇湘电影集团、中国美术学院、湖南当燃影业联合出品,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担任艺术总监,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担任总监制,院长高世名担任出品人、总监制,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院长徐小明担任监制,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刘智海执导,演员罗泽楷、陈韦欣主演的电影《出发》正式上映。当晚,《出发》在杭州嘉里中心百美汇影城举行了全国首映礼。
电影《出发》海报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中国美术学院纪委书记陈于杰,浙江省文联书记处书记、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余旭红,浙江省文联书记处书记曹鸿,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沈慧虹,浙江广电集团副总编辑陈洁,浙江文投集团副总经理傅立文,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大红,浙江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吴天行,原浙江省广电局副局长王国富,浙江省电影局电影处处长蒋余鹰,浙江省电影家协会秘书长吴晨,以及文艺界、教育界、产业界的专家同仁和中国美术学院师生代表出席活动。
电影《出发》导演刘智海、监制徐小明、编剧李涛歌、演员陈韦欣、摄影指导宓鑫君、声音指导德格才让、造型指导赵大千、制片人张翔、丁炬以及摄影师闫博文、沈磊作为影片主创出席此次首映,与观众们交流分享影片创作幕后的精彩故事。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副教授周佳鹂主持活动。
电影《出发》全国首映礼现场
电影《出发》背景为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前夕,世界战火纷飞、中国军阀混战,临近师范毕业的学生毛泽东,携学长萧子升徒步千里、漫游民间,见世间万象与民生百态,通过亲身体验来探寻世间真相与人生意义。这些经历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思想和未来的人生道路。
电影《出发》是导演刘智海继天坛奖最佳影片《云霄之上》后的最新力作,沿袭前作高质量视听呈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电影诗性视觉风格与故事本体的融合。自四月伊始,《出发》陆续在第31届大学生电影节、第1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公开亮相。其中在大学生电影节上,更是作为开幕影片被重点推荐,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讲话
许江谈到,作为观众以及《出发》电影片名的题写者,他被毛泽东这段青春之旅所打动。毛泽东的个性强烈、抱负明确、棱角分明,他对于民间的大情大爱,对于生活中大本大源的追寻,都扣人心弦、意味延绵。在这些犹如山水画一般的画面中,中景成为了电影中的灵魂,水面的倒影、泥泞的大地,无处不在的草木,雷雨交加的窗棂,众多的处理都让影片在行进过程中弥漫着一种深深的诗性。他发自内心地为刘智海的成长、中国美院电影学院的成长感到高兴。刘智海的上一部电影《云霄之上》还带有生涩,而《出发》用一种充满自信的诗性语言,树立起一个属于中国美术学院的诗性电影美学。《出发》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好电影,也是国美电影的精彩“出发”。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这部电影的艺术品质和创新精神,是其最好的呼应和答卷。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讲话
金一斌指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的日子,举行《出发》的全国首映式,意义非凡。《出发》以史实为基础,用哲学人文的思考、青春诗意的镜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青年毛泽东和那一代理想主义者的精神力量。整部影片的叙事结构、自然且深刻的人物塑造、精心打磨的细节与视觉,让影片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张力和感染力,在主旋律电影中实现了技术、艺术、美学的全面突破。《出发》将毛泽东探究大本大源、寻求救国救民革命道路的渴望,与当下的时代背景高度贴合,对于历史及真实情节的把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出发》导演、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刘智海讲话
刘智海表示,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听闻毛泽东的伟人伟绩,对于他青年时期的游学经历有着无尽的畅想。拍摄《出发》面临十分大的挑战,团队成员在构思整个故事框架与人物背景时,将自己代入到百年前的历史背景,真切思考青年人的报复与壮志,对社会与时代的理解与认知。影片核心创意在于关注青年毛泽东的游学经历,力求展现伟人作为普通人的真实面貌,从而塑造一个更加立体的青年毛泽东形象。
《出发》编剧李涛歌讲话
李涛歌表示,电影《出发》以独特的视角和叙事手法,展现了当时“新青年”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态度,也呈现出一种学生、学校、学术的“三学基调”,这是学术水平最高的一场首映礼。潇湘电影集团抱着极大的信任找到中国美术学院的创作团队,历经艰辛走到了一起。电影的光影穿越了时空,将历史与现在完美交织在一起,应该是这部电影给观众带来的最大惊喜。
《出发》监制、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院长徐小明讲话
徐小明谈到,2019年刘智海导演的《云霄之上》聚焦1935年一个小群体的故事,《出发》深入挖掘了1917年毛泽东的故事,这样的连结促使我们在当下这个时代回望。只有知道了自己从何处来,才能知道接下来要往哪里去。电影《出发》的创作过程中,摄制组重走了毛泽东和萧子升的游学之路,这对于我们学校的年轻创作团队来说,是一次几乎难以触及的特殊生命体验。相信只要有目标,有方向,无论如何都能抵达自己心中期望的那个高峰。
《出发》摄影指导、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副教授宓鑫君讲话
宓鑫君表示,作为摄影师应在每一部电影里留下自己的美学表达,而《出发》中也延续了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一贯的诗性元素,以摄影机为笔,书写卷轴画中生生不息、包罗万象的意志与精神,在抓住故事内核的同时,用游走的视点来“向大地发问”,回到故事本体,找到一种具有东方意蕴的艺术表达方式和摄影创作思维。
饰演青年毛泽东演员罗泽楷视频发言
罗泽楷提到,自己饰演青年毛泽东这个角色是一个特别大的挑战,从磕磕绊绊地学习湖南方言,到能用方言传达角色的情感;从对这个角色的敬仰与陌生,到理解与熟悉,切身体会两位一百年前的年轻人的冒险之路,希望大家能从电影中感受到创作者的诚意与表达。
电影《出发》全国首映礼现场嘉宾发言
专家学者们对影片给予了高度评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当代电影》杂志主编皇甫宜川充分肯定了《出发》的叙事结构和主题深度,认为该片超越了观众的期待,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巧妙融入电影语言之中,以横轴绘画风格引领观众穿越时空,深入体验青年毛泽东的心理变迁与时代精神。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称赞《出发》为自然主义与表现主义结合的典范,其视觉风格与内容的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张力和感染力。影片不仅呈现了苦难中的青春激情,更深刻地展示了毛泽东思想上的觉醒和成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道新认为,《出发》在主旋律电影中实现了技术、艺术、美学的全面突破,彰显了中国电影的创新实力。他特别提到影片在细节、情感和情节上的精细打磨,认为这是一部对中国电影艺术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电影艺术》主编谭政从电影的创新意义、叙事难度和诗意表现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出发》通过历史与艺术的结合,以一种充满诗意的手法,展现了民族和国家在逆境中的坚韧与不屈,是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作品。中央戏剧学院电视艺术系原主任路海波分享了对《出发》的美学和主题人物塑造的深刻见解,认为影片在美学创新、内容立意与人物刻画上均有显著突破,影片独特的中国水墨画造型风格更是独树一帜。
电影《出发》全国首映礼现场
电影《出发》以其深刻的历史主题、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制作水平,成为院线电影中独辟蹊径的英雄成长故事。影片中,带有伟人光环的历史人物通过创作者们的视听造型的精心打造,将其还原成了有血有肉的“普通年轻人”的形象。该片于7月1日在全国正式上映,让我们在《出发》的引领下,与革命先辈们并肩,勇敢地迈出探索的脚步,追寻那些能够点燃我们内心火焰的真理与梦想。
青年毛泽东硬核暑期实践
作为第一部集中反映毛泽东早期革命生涯、探索人生和救国救民道路的新主流艺术电影,《出发》以青年毛泽东的游学历程为叙事核心,讲述了他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期间,与友人萧子升一起行程千里、游学五县、调研社会的故事。不带分文,两人只带了雨伞、挎包、一些简单的换洗衣服和文房四宝,开启了历时一个半月的“硬核暑期游学之旅”。导演刘智海表示:“影片核心创意在于关注青年毛泽东的游学经历,力求展现伟人作为普通人的真实面貌,从而塑造一个更加立体的青年毛泽东形象。”编剧李涛歌指出:“这是一部独具中国特色的青春公路电影,它以独特的视角和叙事手法,展现了当时新青年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态度。”制片人张翔、丁炬强调:“它不只是一部关于青春成长的电影,更以其独到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主题内涵,赢得了广大青年观众的共鸣。它如同一堂生动的‘电影思政课’,让观众在光影交错中感受到历史深度与时代律动。”
电影《出发》剧照
在这次游学调研过程中,毛泽东和萧子升“把河滩当床,蓝天当帐幔,月亮当灯笼”,潇洒恣意。两人深入群众,见证农民贫苦、匪患猖獗、沅江涨水,更猛于洪水的军警……见世间万象民生百态,向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学习,点燃了青年毛泽东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热情。跟随青年毛泽东视角,我们一起游览祖国大美河山,感知当时社会现状与民众疾苦,叹服他“以天下为己任”的广阔胸襟,见证青年伟人一步步探索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
电影《出发》剧照
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不同于传统主流电影的宏大叙事,电影《出发》以细腻而深沉的艺术方式,勾画出了两位意气风发的青年的奇妙游学之旅,让观众在娓娓道来中感受到青年毛泽东的热血与理想。带着“个人如何走向社会,青年学子如何报效国家,中华民族如何立足世界”这样的思考,青年毛泽东选择“问苍茫大地”,徒步千里,“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在24岁的毛泽东身上,我们看到了青年伟人面临毕业该何去何从的思考与抉择,而当他选择出发时,那种决然的自信与笃定无疑也点燃了当代年轻人内心的火种。
电影《出发》剧照
历经百年,身处富足生活的当下,为什么还要出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之际,电影《出发》的上映,不仅生动地展现了伟人的成长历程,而且追寻伟人足迹,还能使广大年轻人更好地汲取出发的精神力量,因为“只有出发,才会抵达”!身无分文,徒步千里,从社会“无字之书”中学习,引领着青年们将正确的价值观念内化成自身的价值遵循和行为向导,并从中认识到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电影《出发》剧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藏着初心,想给国家、给社会、给人民、或给自己交上满意的答卷。然而在前进的道路上,一路跌跌撞撞,逐渐被生活磨去了棱角。回看出发来时路,我们青年一代才能不忘初心,才能在“爬雪山”“过草地”“涉险滩”时,更敢于担当,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不忘来时路,不负少年心!
电影《出发》剧照
三大电影节跨时空对话
2023年12月26日,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纪念日,电影《出发》沿着伟人足迹,从长沙出发,重返娄底、宁乡、沅江、安化五地开启了特别点映活动,影片虽未正式上映却已获得广泛关注。今年4月起,电影《出发》先后亮相第31届大学生电影节、第1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映后,专家学者们对影片给予了高度评价。电影《出发》的上映,激起了层层涟漪。“九十八分钟的公路片,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更是一次心灵的觉醒,在都市的喧嚣中唤醒了久违的激情。百年时光流转,但青年人心中那股向上的力量,似乎从未停歇。”观众们在观看电影后如是感慨。
电影《出发》摄制团队拍摄现场
让我们一起走进影院,不仅为了观看一部电影,更为了开启一段深入心灵的对话。去感受那些从历史深处传来的澎湃激情,去发现那些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