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狂魔”迪士尼的炼成
在今年的院线中,有两部“彩蛋电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结结实实的把大家最熟悉的IP集合到同一块大荧幕上,让我们过足了眼瘾。如果说上半年的《头号玩家》是斯皮尔伯格和团队用了自己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声誉,以及花真金白银一步步和各个版权方谈判,才将影片中每一个彩蛋呈现在我们面前,那么下半年的这部《无敌破坏王2》则是迪士尼爸爸完完全全的家底展现:看到没,这些IP,全都是我的!
漫威,皮克斯,星球大战,以及原本就是自己的众多IP,让观众在电影院内实实在在的玩了一把大家来找茬。当然,最令人激动的是,迪士尼打破了自己的动画结界,让自己家的14位公主真真切切的来了一次大同框!
如此有IP并任性,不愧为大家口中的版权狂魔。
那么,迪士尼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这样的版权狂魔的呢?
买买买!
迪士尼的发展史,也可以被写作一本并购史。一次次的并购,使得迪士尼的版权帝国不断的扩大。而这部历史中,不得不提出来的三个名字是: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惊奇漫画公司(漫威)和卢卡斯影业。
我们先从皮克斯说起。
1986年,皮克斯动画工作室从卢卡斯影业剥离出来正式成立,老板是史蒂夫·乔布斯。
1991年,皮克斯正式开始与迪士尼进行合作,皮克斯负责动画制作,迪士尼负责宣传发行,两者开始了十几年的黄金合作生涯。
1995年,《玩具总动员》上映,影片以1.92亿美元的票房刷新了当时动画电影的票房记录。从此以后,皮克斯一发不可收拾,接连创作了《怪兽电力公司》、《海底总动员》、《超人总动员》、《赛车总动员》等动画长片。
2003年,皮克斯开始与迪士尼商讨合作续约问题,只不过二者闹得很不愉快。皮克斯希望在新合同中独享影片的发行利润,只给予迪士尼约10%的发行费用。同时皮克斯还要求迪士尼在影片发行5年后将发行权交还给皮克斯,并放弃对双方在过去几年合作拍摄的动画片的所有权。同时,时任迪士尼CEO迈克尔·伊斯纳(Michael Eisner)与乔布斯不和,二者最经典的一场嘴仗是:前者称电脑动画做出来的人物“很可怜”,后者称迪士尼拍的续集“很丢脸”。二者不欢而散。
但当时的情况是,以动画起家的迪士尼动画产业式微,皮克斯与梦工厂占据了好莱坞绝大多数的动画市场。皮克斯这块金字招牌想找合作方易如反掌,而迪士尼更需要的是以皮克斯为平台重振自己的动画雄风。
于是,迪士尼新上任CEO罗伯特·艾格(Robert Iger)在2005年上任伊始就宣称,复兴迪士尼的动画实力是其首要任务。一方面,艾格开始改善与皮克斯和乔布斯的关系,另一方面,迪士尼真心诚意的奉上了74亿美元的换股收购条件。
皮克斯没有理由拒绝这一切。一者,迪士尼有着完整的电影工业产业链,二者,皮克斯也保留了自己企业所有的公司文化与独立性,而乔布斯个人也因为这次收购获得了迪士尼约7%的股权,成为了迪士尼最大的个人股东。
按照时间顺序,下一笔收购就是现在的吸金狂魔,当时濒临破产的漫威。
在早期,漫威的电影版权主要是授权给第三方进行拍摄(包括了索尼的蜘蛛侠、21世纪福克斯的死侍、X战警等),但无论票房如何,漫威能得到的分成少之又少。而当时漫威所属的派拉蒙影业也没能发掘其潜力,导致漫威手握大量IP,却没能变现。
漫威决定放手一搏。
2007年,漫威动用了全公司的人力物力财力,以破釜沉舟之势开始拍摄《钢铁侠》。幸好,他们赌赢了,2008年5月2日,《钢铁侠》上映,以1.4亿的成本,获得了全球5.85亿的票房,也就此开启了漫威电影宇宙的篇章。
这一切都被迪士尼看在了眼里,一方拥有着大量优质IP等待发掘,一方有着雄厚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无与伦比的策划与宣发能力,二者可以说是天作之合。
2009年底,迪士尼以42.4亿美元正式收购漫威,获得了漫威旗下5000多个IP版权。而也是从这一刻开始,漫威电影宇宙成为了迪士尼最疯狂的吸金器,到今天已经给迪士尼带来了超过100亿美元的收益。最可怕的是,这一切还在未完待续……
说完了皮克斯和漫威,再说说皮克斯的老东家卢卡斯影业。
在很多人心中,卢卡斯影业=星球大战。
是的,作为电影史上最大的IP之一(事实上考虑到其创作深度,时间跨度,地域维度及人口基数,之一完全可以被去掉),星球大战系列电影实实在在的影响了几代人,还顺便代言了美国的反弹道导弹军事战略计划。
但乔治·卢卡斯本人随着岁月的推移,愈发萌生退休的念头。但星球大战这个IP仍需要发扬光大,交给新一代的电影人继续前行。
迪士尼CEO罗伯特·艾格又开始行动了。
一方面,艾格奉上了40.5亿美元,以现金加股票的形式收购卢卡斯影业,另一方面,艾格阐明了迪士尼针对星球大战系列的开发计划:《星球大战7》、《星球大战8》和《星球大战9》将每隔一年问世,最终构建起全新的“星战续集三部曲”。
2012年10月,迪士尼正式收购卢卡斯影业。
收购声明中,艾格是这样说的:“卢卡斯影业展现了超凡的想象力、激情、视效,以及从其创始人——乔治·卢卡斯那里一以贯之的讲故事的能力。这次联姻将卢卡斯影业——一个世界级的电影资料库与迪士尼在平台、商业以及市场运作上独特且永不枯竭的创造力凝聚在了一起,将为双方带来长久、可见、显著的驱动力和效益。”
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并没有!
2018年7月,迪士尼宣布以713亿美元收购21世纪福克斯,截至目前已经获得了美国、欧盟及中国监管机构的批准,只需再获得其他几个国家的批准即可完成收购。
这意味着,迪士尼在IP扩张的道路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好莱坞传统的六大电影公司将变为五家。而21世纪福克斯旗下的《阿凡达》、《异形》和《猩球崛起》系列将加入迪士尼IP宇宙。同时,漫威宇宙中的X战警、死侍与神奇四侠,以及星球大战系列中的《星球大战:新希望》也将收归迪士尼所有,迪士尼已经牢牢掌握了漫威与卢卡斯影业两大IP的绝对控制权。
不知道下一步,迪士尼爸爸又会把哪些IP收归己有。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告告告
问:如果你流落荒岛,应该如何求生?
答:在海滩上画一个大大的米奇,然后迪士尼就会派专机送你到法庭告你侵权。
emmm……虽然是调侃,但可以见得迪士尼对于版权的重视,这也是迪士尼真正叫响版权狂魔名号的原因。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你是谁,对于侵权行为,迪士尼爸爸绝对会追杀你到天涯海角。
之所以迪士尼对于版权保护持有着近乎偏执的态度,追根溯源是因为它的奠基人华特·迪士尼(Walt Disney)先生当年在版权问题上吃了大亏。
1925年,迪士尼先生与他的助手共同创造了一个卡通兔子的形象,被命名为了“幸运兔奥斯华”("Oswald the Lucky Rabbit"),这一形象被当时的环球影片公司发行,并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迪士尼公司也在两年内制作了26部关于奥斯华的动画短片。
然而,当迪士尼先生想和环球影片公司继续商讨关于奥斯华的合作项目时,却被告知,环球已经买通了迪士尼内部的多数画师,也就是说,其使用奥斯华的形象将不用继续取得迪士尼公司的许可。
吃了哑巴亏的迪士尼先生开始着手制作新的动画形象,1928年,他把奥斯华的耳朵改成圆形,添了一条尾巴,套上了手套和靴子,并把短裤加上了两颗纽扣……然后……
另一方面,从此事件之后,迪士尼将版权保护工作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动画可以慢一点制作,但版权斗争必须冲在第一线:小学生在游泳池里画米奇,告告告;奥斯卡用白雪公主形象做开场,告告告;用迪士尼形象为自家生意做代言,告告告;敢在游戏中恶搞米奇形象,告告告。甚至传言海底捞的玩偶都因为迪士尼的介入而换成了其他形象……这一宗旨一直延续到今日,已经接近有一百年的时间。
我们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汽车人总动员》案了。
2015年7月,《汽车人总动员》上映伊始即被指责抄袭皮克斯动画《赛车总动员》,迪士尼当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机会。2016年6月,《汽车人总动员》被告到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迪士尼认为其动画形象抄袭了《赛车总动员》中的动画形象,影片海报也与《赛车总动员2》的海报构成实质近似,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2016年12月,浦东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要求《汽车人总动员》各个制作方停止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行为,并赔偿原告人民币共计135万余元。
无数先行者已经用血与泪证明了,想占迪士尼爸爸的便宜,无异于痴人说梦。
哦对了,幸运兔奥斯华的版权也在2006年重新回到了迪士尼的怀抱,这只在外流浪了大半个世纪的兔子终究还是找回了自己的家。
改改改
迪士尼爸爸的终极大招来了。
一般情况下,遇到版权问题时,运用法律的武器,迪士尼无往不利。可问题在于,万一法律的规定不站在自己这一边,怎么办?
迪士尼爸爸:好办,把法律改了就好。
这正是迪士尼面对版权问题的终极应对之策。
让我们把指针拨回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美国版权法规定的版权期限为56年,这意味着迪士尼在1984年就会失去米奇的版权。于是,包括迪士尼在内的大公司动用自己的相关资源,对国会进行游说,成功推动了版权法的修改,将版权期限延长为创作人终身加上死后50年,公司版权延长为作品面世后75年。
2003年,米奇的版权再次行将届满,迪士尼在1998年又一次推动了版权期限的延长,即创作人终身加上死后70年,公司版权为作品出版后95年或完成后120年(二者采较短者)。这一修改最终在2003年得到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确认并不违宪。
数学好的朋友可能算出来了,2023年,米奇的版权又到了一个临界点,迪士尼其他经典动画形象也会紧随其后,即将归属“公众领域”,不再受版权法的保护。
而这一次,迪士尼打算怎么做呢?
下面是推广时间:
如果有幸您喜欢这篇文章,可以关注本专栏;
当然,也可以移步同名微信公众号【浩瀚的娱乐法】。
我等着您来。
http:// weixin.qq.com/r/zSjt9dX EXIgjrZGW933f (二维码自动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