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开店(漫画)方 成
“我家院子里有棵歪脖松树,被我称为比萨塔松,因为它斜在那里的样子让我想起了比萨斜塔。”在著名漫画家方成的眼里,生活中随时随地都有幽默的源泉,而许多人之所以总是板着脸,是因为他们缺少一双发现幽默的眼睛。
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的方成幼时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医生,没想到却“一不小心”走上漫画道路,生活中许多人力无法干涉的巧合没能使他成为医学泰斗,却造就了一代漫画大师。方成生长于北京,幽默的京味儿文化熏染出他开朗达观的性情。“我小时候就喜欢画小人儿玩,没想到后来竟能以此为职。”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正在北平上高中的方成加入了学联,负责画学生运动的漫画,小时候画小人儿的功底终于派上了用场,就这样,“画小人儿”的业余爱好一直延续到他的大学时代。
“大学期间,学校每周出一期壁报,我负责画漫画。虽然当时我不会画漫画,但我知道只要是有趣的事情,都可以成为创作素材。当时,有些女同学不喜欢戴眼镜,怕影响美观,我偏要画她们上课戴眼镜费力看黑板的场景。”
毕业后,方成在四川一家化工所从事科研工作,画漫画的日子渐渐离他远去。那种生活让他无法忍受,终于有一天,他毅然决然地离开四川,来到了灯红酒绿的大都会上海。商业的繁华使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成为漫画行业的摇篮,丁聪等大漫画家都成名于此。然而,1946年,方成站在上海陌生的街道上,每想到寄人篱下,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懵懂和茫然。碰巧看到一个广告公司招聘绘图员,尽管心怀忐忑,他还是前往应聘。只用聊聊数笔,几个鲜活的漫画人物就跃然纸上,方成的漫画天赋让来自美国的绘图室主任目瞪口呆,他看到眼前这个年轻人身上蕴含的巨大潜力,当场拍板:“就是你了!”从此方成走上了以漫画为生的道路。
凭借多年积累的漫画功底,方成迅速在上海漫画界站稳了脚跟。他的作品题材广泛,紧跟时事,国民党抓壮丁、征粮、贪污腐败都成为他作品的主题。在上海几易其职后,方成被民主杂志《观察》聘为漫画版主编。1948年,方成因在香港《大公报》连载连环漫画《康伯》而名声大噪。新中国成立后,方成历任《新民晚报》美术编辑、《人民日报》高级编辑。在《人民日报》期间,他每天都要搜集当天的热点新闻,配合新闻事件创作漫画,发表在次日的报纸上。以国画的形式画中国传统人物,配上打油诗,方成独创的这种漫画形式巧妙衔接了历史典故和现代生活。
方成的传统人物漫画最早可以追溯到1980年创作的《武大郎开店》,店主武大郎的伙计个个是五短身材,伙计对来客说道:“我们掌柜的有个脾气,比他高的都不用。”
《武大郎开店》问世前的20余年里,受反右运动和“文革”影响,国内的时事讽刺漫画一直处于“开天窗”状态。1980年,《武大郎开店》这幅影射用人制度弊端的漫画作品相继在《工人日报》和《人民日报》发表后,方成每天都要被潮水般的信件包围,“武大郎”也演化为嫉贤妒能者的代名词。
继《武大郎开店》之后,方成陆续创作了百余幅时事漫画,并在1980年推出了漫画作品展。伴随着漫画展的成功和《武大郎开店》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方成的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人们将他与漫画家华君武、丁聪并称为中国“漫画界三老”。
漫画之精妙在其善意的嘲讽和适度的夸张,若没有敏锐的洞察和丰富的想象,很难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武大郎开店》的成功,不仅因为画面人物诙谐幽默,极具讽刺意味,店铺内醒目的一副对联也起到了加强讽刺的作用。“这副对联可有来头。”方成说,“初稿时的联面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后来华君武看到这副作品,说对联讽刺性不够,太过平淡,建议换个切题的对联。我苦思冥想了几天,终于从刘禹锡的《陋室铭》中得到灵感,借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句式,将对联改为‘人不在高,有权则灵;店虽不大,惟我独尊’,横批‘王伦遗风’。”
漫画之余,方成间或创作杂文、相声、喜剧、诗词,这些语言表现形式都被他赋予了幽默的内涵。不仅如此,方成还把这种语言的技巧应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一次方成到山西杏花村酒厂采风,厂长握手时说了句久闻大名,方成当即回道“大闻久名”。这些生活中随机应变的语言、突发奇想的念头,常常成为他漫画的原型。“电视剧刚火起来的时候,我画了一幅漫画,画面上有一张床、两个枕头,一个人伏在那里创作剧本。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画床,我回答说,现在这些电视剧,有床戏才行啊!”
“好久没画画了。现在越来越喜欢写文章了。”研究幽默理论几十年,方成把自己的幽默心得付诸文字,写作为他提供了另外一个心灵的出口。多年下来,方成已是著述颇丰,出版有《幽默·讽刺·漫画》、《滑稽与幽默》、《笑的艺术》、《报刊漫画》等多部著作。
近日,为了给自己最珍爱的漫画作品找个“好婆家”,方成将《武大郎开店》、《老战友》、《老把式》、《钟馗》、《神仙也有残缺》、《不要叫我老爷》、《武松过岗》等159件代表性漫画作品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仪式结束,方成长舒一口气:“以前总是担心这些画以后会遗失,这次我可放心了,它们在这里绝对丢不了。”
辣手作画,豁达为人,虽然已是耄耋之年,方老依然目光如炬,精神矍铄,与记者握手时坚定而有力,那种精气神让许多年轻人都汗颜。“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方老笑眯眯地透露长寿的不二法门,“多找乐儿,常开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