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第一组同学在回顾完整个叫魂事件的背景及过程后,认为除了 “叫魂文化”自古以来的深入民心与乾隆时期经济发展失衡加速了谣言的传播,同时皇帝采取全国清剿的措施对谣言的传播也起到负面激励效应。清政府是满人统治的,少数民族统治着人口庞大的汉族,危机感相对较强。而妖术自古就被谋反者所利用,如秦二世时期的陈胜吴广起义,就将写有“陈胜王”的字条塞入鱼肚而得到民众的支持。而乾隆皇帝就误把这起“叫魂”当作谋反的前兆,于是下令全国清剿。清剿运动则赋予流传于民间的谣言政治意义,激励了谣言的传播。 最后,第一小组同学带大家来了一次大胆穿越,时间:乾隆时期 1768 年;角色:乾隆皇帝,可问题来了,穿越后的我们,会怎样应对叫魂危机呢? “这不就是谣言嘛,公开公开就好啦”,小编心里嘀咕着, DuangDuangDuang ,张老师醍醐灌顶的点评来了。 点评: 张老师认为我们站在当代的角度来想,觉得叫魂事件是谣言理所当然,但若放在几百年前,人们不会认为它是谣言,这也引出了 “历史与事实”很有意思的话题,传统意义上,历史是将以前的事实发展挖掘出来,可挖掘事实的真相很难,故历史学家转换视角,不再追寻历史的事实的真相是什么,而是通过探寻历史人物眼中的事实去认识事实。孔飞力老先生将事实跳过去,站在当代的角度通过了解乾隆眼中的事实去认识叫魂事件,去回答中国现代性问题。 并认为研究历史是对当代社会的有意义的回答,历史研究的是如何叙述历史。 1768 叫魂危机引起的全国性恐慌与当代传销反日游行等群体性失控事件的关联其实就是一种循环, 1768 就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密码,历史一直在循环。 孟宇同学紧密结合《叫魂》书本内容,简析叫魂案中政府如何对待 “离经叛道者”;专制权力如何凌驾法律之上以及官僚机制如何试图通过操纵通讯体系来控制最高统治者,并融入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杨萌同学从 “谁在恐慌”“不正经的史学家”“为何恐慌发生在平和地区”“为何如今仍然频频出现谣言操纵”四个方面展开自己的见解,多维度对《叫魂》进行解读,如果按照杨萌同学的说法,孔飞力老先生不仅仅从历史一个角度去看待历史事实,而是多角度去描述活生生的现实,被她调皮地称为“不正经的史学家”,那么这次多维度的解读让我们看到的也是一个“不正经”的杨萌同学啦。 夏薇这次一改以往风格,一开场就打苦情牌,一个 “小夏悲惨人生”的情景设置让大家体会到叫魂危机中无辜的游方僧道、乞丐、工匠被愤怒的人们暴力对待以至冤死的困境,小夏的悲惨让我们气愤,为什么淳朴的乡民会对手无寸铁的无辜者发动暴力?为什么那些最广大而又最普通的群体群氓”性的、“浪潮性”的公共现象表达了自己想法,其一,联系《乡土中国》,夏薇认为与人情社会中对陌生人的天然敌视和排斥有关,所以叫魂案中四处漂泊的流浪者(不管是僧道还是平民)由于在社区内缺乏联系纽带便很自然地成为可疑分子;其二,与儒教背景下人们对“礼制受到破坏”的恐慌让让他们对于来历不明的、晦气的僧道和出现在婚礼与丧礼上的乞丐也常成为宣泄众怒的对象;其三,人们对日常生活习惯与习俗中超现实元素的“反向作用”的担忧,当原来依靠特殊能力给大家的生活带来益处的人(如影响风水的工匠,如负责驱鬼辟邪的正式僧道)在一个特殊时间点(叫魂危机爆发时)出现在人们面前,人们会自然地产生怀疑和忧惧。 点评: 张老师结合中国当代社会的带有恐慌性质的群体性事件的简要分析,建议大家培养结构化的思考性方式,如《叫魂》形无结构而内有结构,看一本书应将构成结构的元素串联起来,再将其中结构抽出来,使其简单化,读出思维方式。 接下来李老师也提出了思考问题的态度应大胆设想,小心求证,不疑之处有疑,有疑之处不疑。 关于谣言及其传播机制中,瑶爷认为谣言不是止于智者,而是止于公开。并对此与大家进行了讨论,张老师仔细地为大家梳理谣言产生的原因如信息不对等,流通性差等,并认为不同类型的谣言,止于多种不同的因素,或止于法律,或止于公众的判断,或止于权威引导,或止于另一个更大的谎言;周老师也为大家解释 “谣言止于公开”的背后涵义——源于多元的环境,任何社会在任何时期都会存在社会结构性压力,便会产生谣言。《叫魂》中孔飞力老先生从底层老百姓到上层官僚,将他们的心术都巧妙地写出来,切入点小而丰富,从小人物,小事件展开,像电视剧一样不断变化镜头更宏观地展示中国政治经济面貌,从迷信到谣言到官僚叙述,无不充满中国社会本有的土色土香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