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从来不乏有特色的将领,他们往往都有自己的绰号,比如“常胜将军”、“威武将军”、“飞将军”……可是有一位却被叫做“大树将军”。他就是东汉光武帝刘秀麾下、“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冯异。
原来,当年跟随刘秀的开国名将有二十八位,号称“云台二十八将”。征战间隙,诸将常常聚在一起聊天,话题无非是自述战功,胡吹乱侃。每当众将争功论能之时,冯异总是一个人默默地躲到大树下面。于是,士兵们便给他起了个“大树将军”的雅号。
慧眼识光武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今河南宝丰东)人,生年不详。史载他好读书,精通《左氏春秋》、《孙子兵法》。在“云台二十八将”中,冯异与刘秀是认识比较早的。
王莽新朝末期,群雄并起,天下大乱。反莽武装共同拥戴西汉皇族刘玄为帝,建元更始,是为汉更始帝。冯异此时正以郡掾的身份替王莽监管五县,与父城县的长官苗萌共守县城。
刘秀奉更始之命率兵攻打父城,遭到冯异与苗萌的顽强抵抗,只得退兵巾车。傍晚,刘秀的部下抓到一个微服探营的人,以为是奸细,正准备杀掉。刘秀听说后,亲自审问,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外出巡察属县的冯异。冯异一见刘秀,顿时被刘秀的气度与风采折服,表示自己的老母还在城中,如果被释放回城,愿将所监五城奉献以报义释之恩德。英雄之间惺惺相惜,刘秀也给予了冯异极大的信任,当即释放他回到父城。
冯异回去后,对苗萌说:“如今英雄壮士起兵的不少,但是多暴虐蛮横之徒,只有刘将军所到从不掳掠,秋毫无犯。我观其言语举止,绝非平常之人,我们可以投靠他建功立业。”
此后,刘秀率部回宛城复命,更始帝派其他将军来攻父城者前后有十余人,冯异都坚守不降。不久,刘秀率部经过父城,冯异打开城门迎接刘秀,敬献牛酒。刘秀非常高兴,当即任命冯异为主簿,苗萌为从事。从此,冯异成为刘秀的重要谋士和得力战将。
在汉更始帝麾下众将中,当时的刘秀并不特别突出,但冯异一见刘秀,便认定刘秀“非庸人也,可以归身”,目光独具,看人极准。
处变有谋略
冯异是刘秀的第一任主簿,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可不要小瞧这个主簿职位,它可是与领导接触最密切的官职。刘秀让冯异当主簿,除了冯异自身的才能外,还体现了刘秀对冯异的信赖,早早地就把他划入了心腹的范围之内。
俗话说“每逢大事有静气”,在刘秀诸将中,冯异总是能够保持头脑的冷静,深得刘秀赏识。而冯异也不负刘秀厚望,在刘秀创业过程中,最重要的三步棋全都是在冯异的帮助下完成的。
第一步,韬光养晦。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六月,刘秀的哥哥被更始帝杀死。在一人有罪全家株连的古代,刘秀被更始帝疑忌自在情理之中。刘秀深知处境险恶,只能暗忍悲痛,强作欢颜。当时刘秀的部将朱佑、臧宫等都要杀更始帝。只有冯异单独前去安慰刘秀,说:“今更始诸将纵横暴虐,所至掳掠,百姓失望,无所依戴。今公专命方面,施行恩德。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易为充饱。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后汉书·冯异列传》)。这一席话,不仅指出了刘秀得以自保的正确道路,而且最终使刘秀自立门户、建立帝业,犹如韩信之汉中对、诸葛亮之隆中对,作用甚伟。
第二步,巡行河北。更始帝几次想派刘秀巡行河北,大臣们都不同意。当时曹竟为左丞相,他的儿子曹诩任尚书,父子贵幸,当朝用事。冯异劝刘秀跟他们深交结纳。由于曹氏父子力劝,更始帝命刘秀持节渡河,镇抚河北诸郡。刘秀一到河北,便派冯异和铫期抚循属县。冯异等所到之处,平释囚徒,抚恤鳏寡,还逐一了解河北的地方官员,暗中考察他们是不是愿意归附,然后把名单上报给刘秀。河北诸郡最终成了刘秀的根据地。
第三步,黄袍加身。公元25年,刘秀手里的地盘已经有很多,将领们纷纷劝他速登帝位。刘秀心中没底,便对冯异说:“昨夜,我梦见我乘赤龙上天,醒来后,心中很害怕。”冯异一听,忙下席拜道:“这是天命感召,托梦于大王。大王感到害怕,是因为大王一贯慎重。”刘秀放了心,遂在 (今河北柏乡)即位,改元建武。
患难见真情
有趣的是,作为一员大智大勇、战功赫赫的名将,冯异最为后人称道的却是两顿饭和两个成语。
刘秀初到河北之时,河北几乎已落入他人之手。刘秀北上,即遭到通缉,一路奔波,饥寒交迫。某日,他们来到河北饶阳芜蒌亭时,天气寒冷,北风凛冽。冯异到附近的村子里要饭,给刘秀弄来了一碗豆粥。刘秀一口气喝下,顿觉甘美无比。第二天,刘秀还在回味那碗豆粥。
当走到滹沱河边时,忽遇大风暴雨,幸好河边有几间屋子,一行人便进去避雨。屋中有炉灶,冯异便抱来柴薪,邓禹生好炉子,让刘秀对着炉火烘干被淋湿的衣服。不一会儿,冯异从房子里找到了一点麦子和菟肩(一种蔬菜),给刘秀做了一碗菟肩麦饭。对于这一段君臣的患难经历,刘秀一直念念不忘。登基之后,刘秀还专门给冯异写信说:“我时时记着当年将军在芜萎亭端给我的豆粥,在滹沱河递给我的麦饭。这些深情厚意,我至今还未报答呢!”
从此,冯异和刘秀成为患难之交。此后,刘秀还专门为冯异创造了两个成语,更见证了两人不一般的交情。
建武三年,冯异与赤眉军对峙于华阴,赤眉佯败,在回奚重挫冯军。冯异败回营寨后,重召散兵,派人混入赤眉,然后内外夹攻,在崤底的黾池大破赤眉。事后,光武帝刘秀下诏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奚,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之后,冯异又率部打败延岑等军阀势力,占领关中地区。冯异在关中三年,威望日著,于是便有人上书刘秀,说冯异在关中权势过重,号称“咸阳王”,将不利于汉室。刘秀特意派人将奏疏送给冯异看,还下诏安慰冯异说:“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建武六年(公元30年)正月,冯异入京朝见刘秀。刘秀数次宴请冯异,并指着他向满朝公卿大臣说:“这便是我起兵时的主簿,曾为我在创业的道路上劈开丛生的荆棘,扫除重重障碍,又为我平定了关中之地!”——这就是成语“披荆斩棘”的由来。
建武十年(公元34年)夏,冯异病逝在军营中,谥节侯。
冯异治军严明,谋定后动,赏罚有度,政治眼光与战略战术均高出“云台二十八将”中的其他将领一筹。同时他为人谦逊,从不居功自傲。军中很多下级军官都愿意去“大树将军”手下效劳。冯异英年早逝,使刘秀失去了一位独当一面、智勇双全的大将,令人惋惜。五百年后,著名文学家庾信还叹息道:“将军一去,大树飘零。”
作为开国名将,冯异无疑也是幸运的。他与刘秀一个“不忘巾车之恩”,一个“不忘河北之难”,谱写出一段君臣遇合的佳话。
中国历史上从来不乏有特色的将领,他们往往都有自己的绰号,比如“常胜将军”、“威武将军”、“飞将军”……可是有一位却被叫做“大树将军”。他就是东汉光武帝刘秀麾下、“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冯异。
原来,当年跟随刘秀的开国名将有二十八位,号称“云台二十八将”。征战间隙,诸将常常聚在一起聊天,话题无非是自述战功,胡吹乱侃。每当众将争功论能之时,冯异总是一个人默默地躲到大树下面。于是,士兵们便给他起了个“大树将军”的雅号。
慧眼识光武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今河南宝丰东)人,生年不详。史载他好读书,精通《左氏春秋》、《孙子兵法》。在“云台二十八将”中,冯异与刘秀是认识比较早的。
王莽新朝末期,群雄并起,天下大乱。反莽武装共同拥戴西汉皇族刘玄为帝,建元更始,是为汉更始帝。冯异此时正以郡掾的身份替王莽监管五县,与父城县的长官苗萌共守县城。
刘秀奉更始之命率兵攻打父城,遭到冯异与苗萌的顽强抵抗,只得退兵巾车。傍晚,刘秀的部下抓到一个微服探营的人,以为是奸细,正准备杀掉。刘秀听说后,亲自审问,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外出巡察属县的冯异。冯异一见刘秀,顿时被刘秀的气度与风采折服,表示自己的老母还在城中,如果被释放回城,愿将所监五城奉献以报义释之恩德。英雄之间惺惺相惜,刘秀也给予了冯异极大的信任,当即释放他回到父城。
冯异回去后,对苗萌说:“如今英雄壮士起兵的不少,但是多暴虐蛮横之徒,只有刘将军所到从不掳掠,秋毫无犯。我观其言语举止,绝非平常之人,我们可以投靠他建功立业。”
此后,刘秀率部回宛城复命,更始帝派其他将军来攻父城者前后有十余人,冯异都坚守不降。不久,刘秀率部经过父城,冯异打开城门迎接刘秀,敬献牛酒。刘秀非常高兴,当即任命冯异为主簿,苗萌为从事。从此,冯异成为刘秀的重要谋士和得力战将。
在汉更始帝麾下众将中,当时的刘秀并不特别突出,但冯异一见刘秀,便认定刘秀“非庸人也,可以归身”,目光独具,看人极准。
处变有谋略
冯异是刘秀的第一任主簿,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可不要小瞧这个主簿职位,它可是与领导接触最密切的官职。刘秀让冯异当主簿,除了冯异自身的才能外,还体现了刘秀对冯异的信赖,早早地就把他划入了心腹的范围之内。
俗话说“每逢大事有静气”,在刘秀诸将中,冯异总是能够保持头脑的冷静,深得刘秀赏识。而冯异也不负刘秀厚望,在刘秀创业过程中,最重要的三步棋全都是在冯异的帮助下完成的。
第一步,韬光养晦。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六月,刘秀的哥哥被更始帝杀死。在一人有罪全家株连的古代,刘秀被更始帝疑忌自在情理之中。刘秀深知处境险恶,只能暗忍悲痛,强作欢颜。当时刘秀的部将朱佑、臧宫等都要杀更始帝。只有冯异单独前去安慰刘秀,说:“今更始诸将纵横暴虐,所至掳掠,百姓失望,无所依戴。今公专命方面,施行恩德。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易为充饱。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后汉书·冯异列传》)。这一席话,不仅指出了刘秀得以自保的正确道路,而且最终使刘秀自立门户、建立帝业,犹如韩信之汉中对、诸葛亮之隆中对,作用甚伟。
第二步,巡行河北。更始帝几次想派刘秀巡行河北,大臣们都不同意。当时曹竟为左丞相,他的儿子曹诩任尚书,父子贵幸,当朝用事。冯异劝刘秀跟他们深交结纳。由于曹氏父子力劝,更始帝命刘秀持节渡河,镇抚河北诸郡。刘秀一到河北,便派冯异和铫期抚循属县。冯异等所到之处,平释囚徒,抚恤鳏寡,还逐一了解河北的地方官员,暗中考察他们是不是愿意归附,然后把名单上报给刘秀。河北诸郡最终成了刘秀的根据地。
第三步,黄袍加身。公元25年,刘秀手里的地盘已经有很多,将领们纷纷劝他速登帝位。刘秀心中没底,便对冯异说:“昨夜,我梦见我乘赤龙上天,醒来后,心中很害怕。”冯异一听,忙下席拜道:“这是天命感召,托梦于大王。大王感到害怕,是因为大王一贯慎重。”刘秀放了心,遂在 (今河北柏乡)即位,改元建武。
患难见真情
有趣的是,作为一员大智大勇、战功赫赫的名将,冯异最为后人称道的却是两顿饭和两个成语。
刘秀初到河北之时,河北几乎已落入他人之手。刘秀北上,即遭到通缉,一路奔波,饥寒交迫。某日,他们来到河北饶阳芜蒌亭时,天气寒冷,北风凛冽。冯异到附近的村子里要饭,给刘秀弄来了一碗豆粥。刘秀一口气喝下,顿觉甘美无比。第二天,刘秀还在回味那碗豆粥。
当走到滹沱河边时,忽遇大风暴雨,幸好河边有几间屋子,一行人便进去避雨。屋中有炉灶,冯异便抱来柴薪,邓禹生好炉子,让刘秀对着炉火烘干被淋湿的衣服。不一会儿,冯异从房子里找到了一点麦子和菟肩(一种蔬菜),给刘秀做了一碗菟肩麦饭。对于这一段君臣的患难经历,刘秀一直念念不忘。登基之后,刘秀还专门给冯异写信说:“我时时记着当年将军在芜萎亭端给我的豆粥,在滹沱河递给我的麦饭。这些深情厚意,我至今还未报答呢!”
从此,冯异和刘秀成为患难之交。此后,刘秀还专门为冯异创造了两个成语,更见证了两人不一般的交情。
建武三年,冯异与赤眉军对峙于华阴,赤眉佯败,在回奚重挫冯军。冯异败回营寨后,重召散兵,派人混入赤眉,然后内外夹攻,在崤底的黾池大破赤眉。事后,光武帝刘秀下诏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奚,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之后,冯异又率部打败延岑等军阀势力,占领关中地区。冯异在关中三年,威望日著,于是便有人上书刘秀,说冯异在关中权势过重,号称“咸阳王”,将不利于汉室。刘秀特意派人将奏疏送给冯异看,还下诏安慰冯异说:“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建武六年(公元30年)正月,冯异入京朝见刘秀。刘秀数次宴请冯异,并指着他向满朝公卿大臣说:“这便是我起兵时的主簿,曾为我在创业的道路上劈开丛生的荆棘,扫除重重障碍,又为我平定了关中之地!”——这就是成语“披荆斩棘”的由来。
建武十年(公元34年)夏,冯异病逝在军营中,谥节侯。
冯异治军严明,谋定后动,赏罚有度,政治眼光与战略战术均高出“云台二十八将”中的其他将领一筹。同时他为人谦逊,从不居功自傲。军中很多下级军官都愿意去“大树将军”手下效劳。冯异英年早逝,使刘秀失去了一位独当一面、智勇双全的大将,令人惋惜。五百年后,著名文学家庾信还叹息道:“将军一去,大树飘零。”
作为开国名将,冯异无疑也是幸运的。他与刘秀一个“不忘巾车之恩”,一个“不忘河北之难”,谱写出一段君臣遇合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