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心情都很沉重,现在不想说太多。”昨日,15部金庸武侠小说独家漫画及漫画衍生品改编权方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缅怀的方式就是不谈与金庸武侠小说IP价值相关的话题,同时,已上线的金庸漫画专区也没有进行商业宣传。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金庸先生去世后,与金庸武侠小说相关的IP价值商业运作方,几乎都是深沉缅怀,没有借机进行推广与宣传。
这是他们对一位大师的尊崇与敬畏。
金庸谜的缅怀方式大不相同。在金庸吧,50多万金庸迷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哀悼,有的画金庸漫画和作品插画表达哀思,有的写诗词悼念,有的下单购买金庸全套小说,也有的准备收藏金庸经典武侠剧。
金庸品牌产业化
金庸小说IP价值的开发与运用情况如何?
“实际上,金庸先生工作室对于其小说衍生品的开发是很谨慎的,我们也是经过很充分的准备才开始联系金庸先生工作室谈漫画改编权的。”上述改编权方透露。
关于金庸品牌产业化的想法,金庸曾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已表示,与“金庸”有关的企业运作,他都是被动的,但是别人喜欢用“金庸”的名字搞商业,或者开发产业,他不反对。拍电影电视、改编京剧、拍动画片、做电脑游戏、翻译成外文、把人物画成卡通放进移动电话、设立金庸游乐场等等,都是经营者向其提议要求商标授权的,金庸不参与经营。
“这些对我没有任何损害,你请求我授权给你使用,那我们就来谈好合同。像今天晚上,请我吃饭的老板想出品一种金庸酒,问我可不可以,我也同意了,但是你必须把酒让我看看好不好,我请专家鉴定,好就合作,如果不好,那就对不起了。如果品牌好,酒好,那我们再谈合作的事情。”金庸先生曾表示。
于是,一个“好”字就成为诸多改编权方要仔细琢磨的事。
谈及拿下漫画独家改编权,改编权方表示并没有太多神秘,“核心就是你的诚意,你对武侠动漫人物的理解,你的武侠漫画能够得到金庸先生的认可。”
毕竟,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生代受众对于文字读物的需求日趋下降,金庸武侠文化精神要在新时代里有更好的传播,漫画是最好的内容形式。
在与金庸工作室沟通前期,改编权方邀请国内外的顶尖漫画人才,踏实打造好金庸武侠漫画IP。比如先后与国内一流的漫画作者张晶做过多次交流,此后创作的一些武侠漫画人物也让金庸先生爱不释手。
核心就是漫画人物的表情、神态都透露着本身的灵魂,比如张晶笔下的康熙就透露着一种阴沉的强势。
关于金庸武侠漫画IP的打造工作,改编方秉承了“不改变原作世界观”和“不改变侠义文化精神”的两个基本前提,由国内顶级漫画作者和日本动漫界大神天野喜孝协同进行。
版权环境需改善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希望能够让版权保护的环境能有所变化。”上述改编权方认为。
众所周知,好莱坞的电影工业就是版权产业,以迪士尼的“米老鼠”为例,就有米老鼠原创形象的版权、米老鼠演绎作品(包括漫画、音乐剧等)的版权、米老鼠的商标等各种形式,有效的米老鼠商标有约1700个。这些不同形式的知识产权,有效期长短不一、保护范围和方式也不尽相同,合作方必须支付相应的知识产权费用。
但单就金庸小说的影视改编权,问题就不少。
金庸武侠小说是华人世界的文学瑰宝,其世界观饱满,故事线深长,其中“从无到有”的角色成长过程更是符合多数人群的价值取向。
这也是金庸小说多次翻拍成影视剧的重要原因。
但这些改编的影视剧版权中,有按照市场价销售的,也有象征性给了点版权费,但金庸先生曾表示,对改编影视剧绝大多数是不满意的,“我的小说并不很好,打个七十分吧,但是经过电影、电视编导先生们的改动以后,多数只能打三四十分,他们删减我的小说可以,但是不要自作聪明,增加一些故事情节进去,结果不和谐,露马脚,‘献丑’。”
于是,在2005年前后,国内还曾召开金庸小说影视作品版权保护的研讨会,但限于当时版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不完善,研讨会上的许多想法仅仅停留在书面上,比如,金庸小说版权的多次销售,使得金庸小说衍生产品质量层次不齐。有的甚至被分销给几家,为此引发的官司不少。
上述改编方则先与一些平台合作,试图把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做一个系统性的知识产权保护。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很多东西都具有知识产权,比如人名、地名、事件等等,要全部保护起来任重而道远,需要时间。相信,随着国内版权环境的改变,一切都会改变,这也是对金庸先生最好的缅怀。”改编权方认为。
责编:李刚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