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一群中老年人奉劝他们的下一代不要太保守,这大概是2020年中文互联网上最大的奇观。

前几天,上海漫展现场一段“不雅视频”在微博热搜榜上居高不下。视频中一位身穿JK制服的女生穿着超短裙、趴在软垫上摆出各种姿势,旁边一群“摄影师”围着她“咔咔”狂拍,其中还有从她裙底“取景”之人。

画面外一个“义愤填膺”的女生站出来,怒斥这个女生抹黑JK圈,大呼保安在哪里。

视频发到网上,跟风辱骂随之而来,“公共场所撅着屁股恶心”“穿着安全裤就是骚货”……网友们不去指责那几个偷拍女生裙底的“摄影师”,反而揪着这位受害者大骂,认为她在姿势上取悦男性,不知廉耻。

周玄毅的“合作共赢”思维图全面揭示了某些网友的思想。

这段时间被“荡妇羞辱”的不止这位漫展上的女生。前段时间,网红林小宅因为“无缝衔接恋情”,也惨遭网友“荡妇羞辱”。

事情的经过,就是林小宅刚和相守7年的前男友“肚子”分手,不久之后就被爆出和新男友的“大尺度接吻照”。大家纷纷为前男友鸣不平,直呼林小宅为渣女,辜负了前男友为她付出的7年时光。

照片中林小宅的穿着和姿势也遭到网友讨伐,“明明走着美少女人设,却被曝出如此不雅的照片”,而网友口中的“大尺度不雅照片”,不过也只是一张露脐装而已。

林小宅和前男友“肚子”。

当下互联网上随处可见的“道德警察”,不遗余力地给人上女德课,这似乎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上网之前必须接受的隐性规则和必须进行的心理建设。

博主@管鑫Sam如此形容这一古怪现象和其中保守的年轻人:“数码牌坊,赛博猪笼,电子裹脚布。”

数码牌坊无处不在

现在的年轻人比以前更保守了吗?从性别观念角度来看,确实如此。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的许琪曾做过一个有关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分析,她以“男主外,女主内”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这两个指标为例,研究了2000年到2010年这10年间中国人性别观念的变化。结果发现,年轻人的性别观念呈现出向传统快速回归的趋势。

在网上,年轻人保守迂腐的爱情观不仅用于律己,更成为捆绑他人的道德准绳。

在某音的评论区,人们不再歌颂梁祝之间冲破阶级、勇于追求自我的真爱,反而认为“放到现代社会,大多数家庭的女孩都会毫不犹豫选择马文才”,因为“马文才有钱有势,最重要他爱我”。

你看得上马文才,他不一定看得上你。

面对《红楼梦》中“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悲凉结局,热心网友提出新的观点:“宝玉不明白,只有努力仕途经济,他才真正有能力保护这些女孩子。”

这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观念根植在很多人心中,在他们的封建伦理道德观下,贾宝玉的清高和反叛没有丝毫意义,所有女人也可以成为男性用地位财富换取的物品。

本应自由开放的网络文学,也堕落成清朝妇女的裹脚布。

男女主角检验爱情忠贞程度的标准是双方是不是“双处双洁”(双方都是初恋;都是处男/处女);而判断男女主婚后亲密程度的指标,是女主给男主生了几个孩子。只有那些一胎生七八个的,才能算是最强女频文。

迷惑网文。

年轻人的观念为何越来越退化保守?

据中国网信办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群体中,学生数量最多,且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群体共占63.3%。

正如自媒体博主@汪花生同学所说:“中学生是互联网的大股东,中文社交网络的主流心智是中学生式的。”

其他学历、职业属性的网民,也只能被困在这种较低层次的交流环境之中,无法形成真正有效的公共讨论。

与此同时,文艺作品带给年轻人的帮助也十分有限。互联网上充斥着及时反馈的商品,大家都可以挑选符合自己意志的文化产品进行消费,不断巩固自己原有的世界观。那些与自己价值观不相符的文艺作品,根本没有机会得到展示。

于是,《泰坦尼克号》中的杰克成了撬别人墙脚的第三者,祝英台则是个不守妇道的绿茶婊,包法利夫人成为爱慕虚荣、自作自受的荡妇,贾宝玉更是不知好歹、导致家破人亡的逆子。

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大行其道,与社会文化紧紧缠绕的“青年”概念消失了,剩下的,只有由于人口不断更迭而产生的“年轻人”。

如果《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发生在现代,女主就算幸存下来,也是要被浸猪笼的吧。

这届年轻人,

只信门当户对的爱情

青年消失了,根植于年轻人内心深处的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也随之消逝了。

近几年来,中国结婚率持续走低,2019年全国办理结婚登记数首次跌破一千万对。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走入婚姻,最近加码的“离婚冷静期”,更是让年轻人不敢走入婚姻。

除了婚姻,年轻人对于恋爱的态度也十分谨慎。2014年,百度发布了一份《90后洞察报告》,报告显示,近90%的年轻人在恋爱中其实很保守,他们愿意一生只谈一次恋爱,而超过75%的90后很明确地表示自己有“处男/处女”情结。

而据某婚恋网站发布的《2014-2015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相比起70后、80后,90后对于闪婚和婚前性行为的接受度反而更低。

婚姻对很多人来说只是避风港。/《三十而已》

现实生活中人们追求稳定的婚恋关系,影视剧里也只剩下门当户对、富人与富人之间的、结构高度稳定的爱情。

从前的影视剧中,灰姑娘嫁入豪门的故事随处可见。

《流星花园》里,道明寺让杉菜答应自己告白的方式,就是炫耀自己的财富,“只要你和我在一起,每天都有专车接送,我家的护卫随你用,我可以给你一张白金卡,不限额度随便刷,只要我高兴,我连巴黎铁塔都可以买给你。”

杉菜——21世纪初最霸气偶像剧女主。

到了《杉杉来了》,霸总张翰的示爱方式又更加接地气,“我要让所有人知道,这个鱼塘,被你承包了。”

以前觉得雷人的台词,现在却有人向往。/《杉杉来了》

可在如今的荧幕中,连接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大门被完全焊死了,扑面而来的都是强烈的中产凝视,目之所及都是富人的故事。

《亲爱的,热爱的》展现的是两个富二代之间的甜宠爱情;《欢乐颂》里来自各个阶层的女性角色,全都只能在自己所属阶层内,找到那个可以磨合的伴侣。

最近热播的《三十而已》,柜姐王漫妮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做了多金小开的小三,被正牌女友找上门来羞辱,评论里却一片叫好声,说她又当又立,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即便在虚拟的剧情里,穷人和富人的恋爱关系也要经过观众格外严格的审视。

王漫妮爱上上流社会的男人,最终迎来bad ending。/《三十而已》

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进入一段爱情,便在围观他人恋爱关系的过程中,寻找自己的存在感,并把自己对于两性关系的美好幻想加诸对方身上。

在年轻人幻想的恋情中,男女主都是衣食无忧、性格完美的,穷人突破阶层和富人的结合不仅不现实,也不被看好,只有封闭在特权阶级的爱情才能躲避各种不稳定因素的考验。

文化评论家戴锦华曾接受GQTalk的采访,说“商业性文化为现实问题提供白日梦式的抚慰,这是分内之事”,在《小时代》里,这种白日梦是那种“站在地面仰望社会顶层的穷人想象,然而如今到了《西虹市首富》,那种运镜的方式从金库大门的钱堆推向人物,暗示着这种白日梦的本质变化:从人看人变成钱看人”。

“以前网络小说中还会有百万富翁和街头妓女的爱情故事,而现在的故事一到结尾我们会发现穷孩子原来是个百万富翁的弃子。门当户对的相互加盟成为越来越普遍的新的happy ending。这样的文化让我非常不悦,它甚至不再是一个有力度的白日梦,而是涉及垄断或者财富的暴力。 在以前的想象当中,我们可能还能够用人格的力量,用才能,用尊严去对抗,而在今天的这种通俗写作当中,就变成了我告诉你其实我有钱,以这个方式来对抗财富的倾轧、挤压,来维系自己的尊严。那么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我没钱呢?”戴锦华说。

台词塑料感十足,却很真实。/《小时代》

用狭隘保守换取破碎爱情

面对愈加疏离的人际关系、逐渐旺盛的消费文化、越来越严重的职场竞争,年轻人对于婚恋和生活的稳定性需求越来越大。

但这是一个恋爱越来越难的时代,格子间办公室消磨着每个社畜的时间和精力,社交软件将人和人的关系全都退化成点赞之交,恋爱风险也随之升高。

年轻人不懂得如何谈恋爱了,或者说,一段稳定的婚恋关系,对于年轻人来说更难了。

项飙在《十三邀》中谈及现代人构建婚恋关系的变化,提出了一个概念:“附近的消失”。他认为现在的国人对周边世界没有一种沉浸进去、形成一个叙述的愿望或能力。

70后那一代人,年轻的时候即便在公交车上也能展开恋爱,“现在的年轻人反而丧失了这种自信心,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家庭关系、大数据速配等方式交朋友找对象,‘门当户对’被重新看中,相亲网站也应运而生。”

现在很多年轻人并不排斥相亲。/《十三邀》

浪漫的爱情被当成奢侈品,束之高阁;婚姻也化为茶米油盐,力求稳定。

在阶层越来越固化、“慕强”心理越来越兴盛的社会里,年轻人愿意用一种保守狭隘的方式来保护这种稳定性。比起他们的前辈,他们更像是一个实用的现实主义者。

究其原因,年轻人这一种不得已又毫无自觉的保守,只为创造一个性别角色压力更小的社会,但与此同时,他们对于个体道德观的讨伐,却又不断压缩着所在群体的生存空间。

回到前文那些个体被讨伐的案例,当安全裤成为判断女生纯洁程度的标尺,当女生谈新恋情被人强行立下“贞洁牌坊”,当马文才成为新时代的少女偶像……那么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年轻人将自己手中的权利再次拱手让给前辈人。

本文来源:新周刊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