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光武帝刘秀,不得不提及他帐下二十八名有功的将领。
这二十八将为刘秀立过汗马功劳,正是有了他们刘秀才能建立“东汉”王朝。在这二十八将中,排名第一的当属邓禹。
邓禹是新野人,年轻时结识刘秀,两人关系甚好。更始元年,刘秀前往河北考察,邓禹随行。途中,刘秀询问邓禹如何在乱世中自处?邓禹回答:“招揽有志之士,安抚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之后,刘秀决心效仿高祖,将邓禹当作自己的“萧何”。后来,邓禹帮助刘秀平定河北,进取关中。在刘秀登上大位后,没有忘记邓禹的贡献,封他做大司徒。
那么,邓禹为什么能排在云台二十八将的第一位呢?
这其中,有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刘秀对邓禹十分赏识。
刘秀在河北创业之时,邓禹是他亲密无间的部下,很多决策都是同邓禹商量后定下来的。而且,邓禹还时常鼓励刘秀,让他起兵恢复刘姓王朝。有一次,刘秀看到自己的地盘很小,于是,拿着地图对邓禹说:“天下郡县这么多,而我只得到了其中的一个,怎么能不担心天下未定呢?”邓禹立即回应他:“海内淆乱,人思明君,犹赤子之慕慈母,古之兴者在德,厚薄不以大小。”
可以说,正是邓禹的鼓舞,刘秀才有机会夺取天下。
第二,刘秀依靠邓禹的号召力建立起了第一支嫡系部队。
刘秀在河北起兵时,行军并不顺利,一度被王郎打得丢盔弃甲。之后,他来到信都落脚,继续招募勇士。有两个地方政权公开表示支持刘秀,这两个地方是渔阳和上谷。在这种情况下,刘秀拥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并招募了大量将领。云台二十八将中很多将领,都是在这个时候投靠刘秀的。
刘秀虽然有了自己的根据地,但却没有嫡系部队。因为,这些愿意追随他的将领都有自己的嫡系部队和地盘,如果刘秀没有自己的部队,那么,他则很容易被架空。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刘秀找来邓禹,让他出面招募一支部队,成为自己专属的部下。所以,邓禹可以算是刘秀军第一军的军长。
第三,邓禹因为做了刘庄的老师,顺利排到二十八将之首。
刘庄是刘秀的儿子,云台二十八将其实是刘庄提出来的。刘庄当上皇帝后,跟随刘秀的二十八位将领已经所剩无几。因此,刘庄想表彰将士们的功劳,便在公开场合提到了这二十八名将领。当时,邓禹尚在,他官居大司徒,还担任过刘庄的老师,自然被刘庄排到了二十八将的第一位。
第四,邓禹的高尚品德让他享受美誉。
东汉建立后,很多功臣开始居功自傲、自视甚高,他们放纵自己,甚至,走到了犯罪的边缘。当时,还爆发了轰动一时的“度田事件”,这个事情让统治者很是头疼,毕竟,事件涉及到很多功臣,刘秀一时不知该如何处置他们为好。最后,罪魁祸首刘隆被抓,此事匆匆了结。
反观邓禹,他就安分多了。他是读书人,懂得远离名利的道理。建国后,他看淡了名利,以平常心对待身边的朋友,并侍奉好自己的父母,也因此,他能够远离是非,成为人人尊敬的功臣。因为,邓禹知道,名利必然伴随着祸事,他将自己的处世之道教给了自己的儿子们,让他们远离官场,远离名利。
而且,邓禹还要求儿子们每人掌握一项能够安身立命的手艺,安然度过此生。最终,在他的教导下,他的后人都非常有教养,即使受到朝廷的赏赐,也会将赏赐用来救济他人,不会占为己有。因此,他的后人都名满天下。此外,邓禹曾经说过:“吾将百万之众,未尝妄杀一人,其后世必有兴者。”
他能够率百万之众而不滥杀无辜,其难度可想而知。
虽然,光武帝刘秀的文治武功可能没有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那么高,但是,在礼贤下士方面肯定超过他们。
云台二十八将,除了岑彭、刘植不幸早亡外,其余的都能够得到善终,没有出现韩信、萧何那种的情况。此外,邓禹身为云台二十八将之首,他的功绩主要在于大政方针,以及人才方面对刘秀的帮助,比如:东汉开国二十八将中,几乎有一半都是邓禹推荐的,活脱脱一个刘秀的组织部长,其表现更像萧何张良,当然,也有点像明初的李善长。所以,这些将士可算是遇到了明主。
永平元年,邓禹病死,时年57岁。邓禹虽死,但邓家却更加辉煌,成为了东汉最显赫的家族,“邓氏中兴后累世宠贵,凡侯29人,公2人,大将军以下13人,中二千担14人,列校22人,州牧郡守48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
永平三年,刘庄在南宫云台阁画了二十八将的画像,始称“云台二十八将”。这些将领将永远留在东汉人民的记忆中,相信这部分记忆会一直延续下去,不会被轻易遗忘。
参考资料:
【《后汉书·光武帝纪》、《后汉书·邓禹传》、《古今胜氏书辩证》】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