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首发于 李光斗
最复杂的汉字,你认识几个?别说写,就是画都画不像

最复杂的汉字,你认识几个?别说写,就是画都画不像

文/李光斗


陕西美食在国内有着很高的地位,其中面食更是五花八门,而在众多陕西面食中“BiangBiang面”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它不仅味道极佳,名字更是非常吸引人的眼光。“BiangBiang面”中的“biang”字因为笔画多达57划,号称中国汉字中笔画最多也是最难写、难记的一个字。


“Biang”是一个臆造汉字,它完全是凭人的主观意想编造出来的,在传统字典中并没有收录,使用拼音输入法也没办法把它打出来,而且这个字几乎只用在陕西的biangbiang面中,在我们生活中的其他地方很难见到。


作为公认最难的一个字,它还有着一段传奇的来历,民间传说Biang字为古代一秀才所造。据说曾经有一位进京赶考的秀才,在路过咸阳的一家面馆时饿得饥肠辘辘,听见面馆里传出一阵阵的“Biang—Biang”声,并且不时飘出食物的香气,秀才便忍不住进去点了一碗面,吃完后才发现自己囊中羞涩,因为BiangBiang面从流传开来就只有名没有字,所以秀才便为店老板造出了一个“Biang”字来代替自己的饭钱,这才使得BiangBiang面之名广为流传。虽然这是民间传说不可全信,但是Biang字作为文化造字,在关中地区流传了上千年,蕴含着当地人深厚的文化内涵。


而与我国饮食文化相关的还有一个字也非常复杂,它号称舌尖上的汉字,从表面看上去完全是记录了古人烧火做饭的过程,这个字就是“爨”(cuàn),它的上部分就像是左右两只“手”把一口“锅”放在了“灶台”上,下面的两个“木”字表示柴薪,然后再点上“大火”,而且它原本的意思就是“生火做饭”。


爨这个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不常用,不过在书法界有一种字体叫做“爨体字”,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稀有字体,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隶书向楷书演变的过渡字体,而且目前在云南曲靖市留存的《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是现在仅存的爨体字碑刻和爨体字来源,爨体字也被许多书法大家奉为书体中的“国宝”。


不过“Biang”字和“爨”字还不是汉字中最复杂的,“Biang”字作为臆造汉字没有被收录在字典中,而看起来非常复杂的“爨”字也仅有30划。在《汉语大词典》《中华大字典》中收录的最复杂的汉字读作zhé,一共有64划,由4个繁体汉字“龍”组成,意为“唠唠叨叨,话多”。


像“zhé”这样单字重叠的汉字被称为叠字,由四个字组成就是四叠字,这样的四叠字在新华字典中共有38个,而且很多都采用了繁体字的写法,若是把它们拆开了看大家都认识,合起来却完全不像是一个汉字了。别说外国人看到这些字会傻眼,就是国人看到恐怕也会是一脸懵的状态。


看到这些复杂的叠字,立马就会让人想到朝日新闻中文网曾经发布的一条微博:“我们又双叒叕要换首相了。”之后“又双叒叕”(读音:yòu shuāng ruò zhuó )这四个字在网上瞬间爆红,因为把它拆开后有10个“又”字,能够充分说明日本换首相的频繁。而网友“这帖子要火炎焱燚了!”的评论更是一绝,真是不得不感叹我们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啊。此后“又双叒叕”就变成了一个网络词语,意思是强调之前经常出现的东西再次出现或经常发生的事情再次发生。

除了四叠字之外,还有许多像“叒”和“焱”一样的三叠字也非常的有趣。比如“猋”(读作biāo),表示狗奔跑的样子,是一个象形字。还有“麤”(读作cū),是“粗”的异体字,主要表示动粗的意思。而“羴”(读作shān)这个字与“膻”有同样的意思,就是羊肉的味道。想想也是,在三只羊中间可不是一股膻味么。除了三个动物叠在一起可以组成新的汉字之外,“金,木,水,火,土”这中国文化中的五行全都可以形成一个新的三叠字。


鑫(xīn)表示财富兴盛,“金”字本来就代指财富,三个“金”当然就是财富兴盛了,所以“鑫”被称为最富有的汉字。森(sēn)形容树木繁盛,一个“木”表示树木,三个“木”自然就是森林了,所以“森”被称为最环保的汉字。淼(miǎo)本意为水大的样子,表示水面辽阔,被称为最滋润的汉字。焱(yàn)则用来形容火花、火焰,但“焱”还不是最热的汉字,因为还有一个“燚”(yì)比“焱”更热。垚(yáo)古代同"尧",意为山高的样子。其核心是霄拔巍峨,直插云霄,常被用于人名字中。


叠字不仅少见,而且很难让人直接明白它们的含义,在日常交流中也几乎不会使用这些字。而有一些汉字虽然也不常见,但是在网络上却被网友频繁使用,最重要的是让人一看就能够明白它要表达的意思,用起来也非常的有趣。比如嘦(读jiào)和嫑(读biáo)这两个字表达的含义就是它们的“字面意思”,不但很好理解,而且读音就是它们上部和下部连起来读,非常容易就能够记住。


除了上述的两个字之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字被网友们挖掘了出来,比如槑(mei),是“梅”的古体字。因为这个字由两个“呆”字组成,所以在网上被用作形容人很傻很天真。还有巭,读作gū时,意为功夫,引申为役工,读pu时,意思是勉学。不过在《功夫熊猫》上映之后,巭的意思就成为了“有功夫的人”,而且与閄(huò)组合起来之后,“巭閄”就成为了“功夫门人”的意思。


现在许多有趣的汉字被广大网友从字典中发掘了出来,虽然在网上使用起来很多字都不再是它们原本的意思了,但是这些连中文系的大学生都未必认识的汉字现在已经成为了时尚的网络语言,而且随着这些字不断传播它们也被赋予的新的网络含义,这是信息化和娱乐化时代下,年轻人自我表达需求得到释放的一种表现。


除了这些陌生复杂的汉字让我们看得头昏脑胀,既读不通又写不来之外,很多笔画简单的汉字看上去也是奇奇怪怪的,如果不是被写在了字典上还以为它们都是一些乱码或者符号。


“巜”(读作kuài),这个字看起来与书名号的左半边“《”非常的相似。但其实它是一个汉字,与“浍”是一个意思,代指田间的小水沟。


“丶”(读作zhǔ),这个字则与笔画中的“点”非常相像,但是却完全不同。作为一个汉字,“丶”与“主”的意思一样,是“主”的异体字。而除了一个点的“主”之外,四个点的“灬”(读作huǒ)也是一个汉字,和火一样是燃烧的意思。


“丌”(读作qí),这个字与表示圆周率的“π长得很像”,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符号,但其实它是一个真正的汉字,是“其”的古体字。此外这个字和“突兀”的“兀”字也长得非常相似,容易让人认错。


“亖”(读作sì),一个横读作“一(yī)”,两个横读作“二(èr)”,三个横读作“三”(sān),所以四个横读作“四(sì)”,虽然看上去比较奇怪,把两个“二”上下叠在了一起,不过这个字确实和“四”是一样的意思。


“丅”(读作xià),这个字看上去很像英文字母T,与“下”字也只差一点,其实它就是“下”的古体字,读音和含义都是相同的。


“亍”(读作chù),“丁”字的上方多了一横,意思是小步慢走。不过 像“亍亍”这样把两个相同的字组合在一起看起来就像一张哭脸,可以当做颜文字使用。


“厶”(读作sī),也是一个汉字,是“私”的古体字,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跪着的人,用来形容一个人不择手段地为自己攫取利益。


还有“罒”(读作wǎng)这个字,看上去很像“皿”,又像是压扁的“四”,不过它们完全没有什么关系,反而是“网”字的古体字。


像这样简单的汉字还有很多,比如“丨”(读作gǔn),意思是上下贯通,非常形象;还有彡(读作shān),意思是用羽毛来装饰;还有“〇”(读作líng),意思与“零”相同,多用于表示年代和页码。这些汉字虽然简单,但是因为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用不到,所以让我们感到陌生。


汉字的历史悠久,其中蕴含的文化博大精深。作为表意兼表形的文字,汉字从被创造出来之后经历了6000多年的演变,从最早的刻符到甲骨文再到如今的简体字,都是在人们使用过程中逐步进行改善来适应当下的书写纪录需求。许多古老的字体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而且越古老的文字越难以辨认。比如陶文(如下图)看上去就像一堆乱码。



在殷商时期出现的甲骨文、西周时期的金文和秦朝的篆书都显得比较原始,一直到隶书、楷书和草书的出现,才让我们现代人看起来不再似是而非,而且之后逐渐发展的书法使得这些汉字写出来非常的令人赏心悦目。


汉字作为老祖宗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传承下来,而现在因为电脑手机的广泛使用,生活中提笔忘字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了。而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手写的汉字越来越少,我们应该把对于汉字的继承和发展也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大潮流中,使用互联网来保护我们的汉字文化,让汉字这种“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下去。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作者李光斗:中国品牌第一人、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著名品牌战略专家、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华盛智业李光斗品牌营销机构创始人。


发布于 2019-08-22 09:42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

    李光斗

    财经的娱乐解读,娱乐的财经观察,历史的财富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