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据不完全统计,本届上海车展有近200款新车亮相,其中包括一汽-大众ID.7 VIZZION和上汽大众ID.NEXT,如果无意外,这两款车型将互为姊妹车,不过截至目前,由于上汽大众仅发布了ID.NEXT概念车,最终量产后是否会与一汽-大众ID.7 VIZZION形成姊妹车需等待官方披露更多信息才能确定。

一汽-大众ID.7 VIZZION

一汽-大众ID.7 VIZZION是大众汽车旗下第6款纯电全球车型,被视为是帕萨特的继任者。新车基于MEB纯电平台打造,定位纯电中型轿车,国内版车型将由一汽-大众佛山MEB工厂生产,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上市,上市后与比亚迪海豹、特斯拉Model 3和小鹏P7i等热门车型竞争。

外观方面,区别于大众ID家族现有车型风格,新车采用简约风格,前脸使用封闭式进气格栅设计,并使用贯穿式LED光带连接两侧大灯,中间是品牌可发光LOGO车标。新车下包围采用梯形格栅设计,两侧是小巧的进气口,整体视觉效果更简约和运动。

车身侧面,新车线条流畅,车顶采用黑色颜色溜背式造型,并对细节处融入银色饰条装饰,使得车辆视觉效果更动感。门把手为时下流行的隐藏式设计,车轮毂造型也十分干练,提供20英寸轮辋,另外新车还对后视镜壳、侧裙等进行黑化处理。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956/1862/1537mm,轴距为2965mm,定位中型电动轿车。车尾部分,新车造型方方正正,尾部配备贯穿式LED尾灯组设计并进行熏黑处理,中间镶嵌了品牌LOGO辨识,底部下包围同样以简约为主,黑色包围上方带有贯穿式的红色灯带,令车尾极具层次感。新车尾部带有“一汽-大众”及“ID.7 VIZZION”字样标识。

内饰部分,新车也是主打简洁风格,车内配备15英寸悬浮式中控屏和三辐式方向盘,搭载ID. OS 2.0全新车机系统及Travel Assist 3.0驾驶辅助系统等配置,与此同时,车内还简化了大量的物理按键,使新车视觉效果更简洁明快。

动力方面,此前申报信息显示,新车将提供单电机后驱和双电机四驱车型两种选择,本次申报信息显示的是单电机后驱版本,搭载最大功率150千瓦的电机,最大续航里程超700km,预计未来新车还将推出双电机四驱版车型。

上汽大众ID.NEXT

上汽大众于车展前夕的大众ID.之夜上正式对外公布ID.NEXT概念车,从新车概念图来看,新车外观设计与一汽-大众ID.7 VIZZION相近,同样以简洁为主,预计量产后或与一汽-大众ID.7 VIZZION互为姊妹车型。

目前新车外观覆盖着厚重的伪装材料,不过依然可以看出新车前脸采用封闭式进气格栅设计,并用贯穿式灯带连接两侧大灯,不过大灯样式及前包围造型与一汽-大众ID.7 VIZZION有所区别,新车前包围处采用类似三段式设计,梯形通风口两侧集成三角形导流槽,视觉感受更加凶狠运动。

车身侧面,新车概念车同样采用溜背式造型设计,车顶为黑色装饰,轮辋尺寸比较大,时尚感较强。车尾部分,新车同样采用与一汽-大众ID.7 VIZZION类似的设计格调,尾灯为贯穿式设计,LOGO同样可以点亮。

截至目前,关于新车的消息还十分有限,《汽车行业关注》将持续关注,至于新车未来量产是否会与一汽-大众ID.7 VIZZION成为姊妹车型,有待更多消息验证。

官方显示,目前上汽大众在售的纯电车型包括ID.4X、ID.6X和ID.3三款车型,而一汽-大众在售纯电车型包括ID.4CROZZ、ID.6CROZZ两款车型,两款车型分别与ID.4X、ID.6X互为姊妹车型。数据显示,2022年ID.4 X销量为35201辆;ID.4 CROZZ为46261辆;ID.6 CROZZ为25968辆;ID.6 X为11396辆;而上汽大众的独有车型ID.3月销基本维持在2000辆左右。

从大众汽车细分品牌销量分析,新车交强险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全年销量累计为524.9万辆,在狭义乘用车市场渗透率为25.5%,其中上汽大众新能源车全年累计销量为8.87万辆;一汽大众为8.47万辆,两者销量相差无几,但与比亚迪、特斯拉等新能源头部车企相比差距甚远。作为对比,比亚迪为158.32万辆,特斯拉为44.17万辆。

前两日官方已确定将投资约10亿欧元在中国建立新公司,聚焦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研发、创新与采购中心,新公司将落户合肥,项目名称为“100%TechCo”,未来将涵盖整车开发、零部件开发及采购职能,预计该公司将在2024年年初投入运营,届时大众汽车产品开发周期也将逐步缩短约30%。

在本次发布会上,大众汽车还亮相了大众ID.5 GTX和ID.BUZZ两款车型,按照规划,在2030年前,大众汽车将推出25款电动车型,其中ID.7车型将是大众汽车2026年前在全球计划推出的十款电动车之一。

声明: 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