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兰陵入阵曲慷慨激昂,唱出了“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惨烈,吟出了士兵对一代英勇将军的爱戴。穿过历史的尘埃,这首壮怀激烈的歌曲引无数壮志之人竞折腰。而它的主人却早已随着历史渐渐积淀,躲藏在深底。
初始兰陵,缘起为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在这个讲颜值的时代,古代的美男子也跟着一起火了一把。千年的中国历史,能成为四大美男之一,可以想象到是怎样的花容月貌,才得以如此的殊荣,想必即便是当今炙手可热的小鲜肉们也可望而不可即的。怀着好奇之心,遍寻兰陵往事,以觑故人之风采。
《北齐书》洋洋洒洒几百字唱尽对兰陵的赞美、遗憾和惋惜。貌柔心壮,音容兼美,这样的描写足以激起无尽的遐思。漫步图书馆,偶得田中芳树之《兰陵王》,翻之,略有感悟,记下所想,感念一代英才。
东汉末年,军阀纷争,兵戈四起,三国鼎立两晋统,未了南朝北朝乱。广漠疆土英豪立,高家北齐昙花现。煌煌廿六载,帝王更迭(不断),也获得了一个光荣的称号“最荒唐的王朝”。兰陵王作为文襄帝之子,众位北齐皇帝的侄子,遍观兰陵之一生,即可管中窥豹,撩清北齐混乱的朝政,荒唐的帝王。高欢机谋弄权,虽为帝王,更迭有如走马观灯一般,你方唱罢我登场,偶有励精图治之君,均躲不过野心家的黑手。“文襄六公子”小心谨慎如广宁王也好,军功显赫如兰陵王也好,庸庸碌碌如渔阳王也罢,都逃不过皇叔皇弟、家国命运的安排。君王在时,他们小心度日,几乎唯命是从,守卫疆土;君王不在时,沦为阶下囚犯、亡国之臣、流言蜚语一朝猜忌,身死留憾。
看到书的最后,一个个忠臣名将猜忌惨死,国土践踏,国势衰危,而君王依旧不思悔改,纵享淫乐,一杯毒酒名将亡,亲手将国家最后的防线破坏。安德神勇,续兄之遗愿,保家卫国,将钢刀差一点就插到了周国皇帝的胸膛。无奈一人之力何以抵抗宇文宪率领的钢铁之师,更有那稳定的朝廷支持。广宁、安德、渔阳跟着他们愚忠了一生的君王沦为俘虏。何曾想,广宁大概是兄弟之中最幸运的人,躲过叔父们的棍棒,躲过了周王室的猜忌,虽客死他乡,但重病而终,陵寝回乡,也算得上是寿终正寝。而安德、渔阳以自杀结束了短暂年轻的一生,与他们扶持的北齐王朝一起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作为一个日本人,田中芳树对中国历史的认识令我佩服,幅幅鲜活的画面激起了我心中对兰陵、对历史无限的怅惘。
北齐王朝是一个不值得他们兄弟辅佐的政权,叔叔们或早亡,或残暴,或荒淫,时时利用兰陵保家卫国抵抗外辱,却又时时提防他们兄弟手握兵权叛变自立。如履薄冰的朝堂上,他们是万人敬仰的皇家贵族,权臣能将;提心吊胆的家府中,危机四伏,不知何时索命的刘桃枝就会站在家门口。北齐皇帝们的宝座大都不是正统,文襄六公子本应是顺理成章的王位继承者,在强势的叔叔们面前,没有反抗,没有抱怨,正如兰陵所期,愿高家安宁。而各个帝王却把充满抱负、充满忠义之心的他们当成了眼中钉、肉中刺,一丝一点地铲除,只得六个兄弟相依为命。不过,不知为何,我又觉得对他们六个兄弟而言,又是幸运的,没有王权的降临,兄弟之间兄友弟恭,不会因为争权夺利而兵戎相见。他们的父辈因权成敌,兄终弟及的戏码一次又一次上演,手足之情幻化为刀枪血雨。
历史向来都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兰陵昔日所思所想岂是只言片语就可尽言。于今而看,他们的所做近乎蠢傻,他们为何不早早举戈而立,以兰陵的威望,安德的智勇,广宁的仁义,何愁拿不下整个北齐的江山。不过,也许这就是问题所在,就算是拿下了江山,未来江山的主人又会是谁,兰陵、安德、广宁,还是他们的大哥,还是正妻嫡子的河间?但昏君暴戾下的臣子自有多种的选择,他们却偏偏选择了一种最苦情的一条路。明知无用无奈,依旧前行。只因为是高姓族人?只因胸中忠义不可违?明君忠义,昏君谈何忠义?若安德称王之日早早到来几年,北齐的命运是否会随之改写?中国的历史会不会改写?只可惜历史是不允许倒淌的,孔孟儒家之道已深深根植入国人心中,难说我们现在一句用“反了他”来评判那时的历史不是因为多种思想文化汇集的产物。
红颜薄命,天妒英才,虽为旷世男二,受气一生,鸩送归程,天地何处可逍遥?上苍送给了兰陵连女子都会嫉妒的容颜,家庭送给了他无尽的荣华富贵,兄长挚友送给了他妙计英勇,杀敌立功,士兵百姓传送着他的功德,文人骚客感叹着他的传奇,而他,正如那天籁之音终弥散入空气,带着谜团困惑,带着传奇遗憾,离我们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