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2015 9 月,芜湖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以下简称 基地 )获批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基地规划建设芜湖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占地面积约 4 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 300 亿元,着力打造高新区北区和南区两大板块,组团式推进基地发展。基地现拥有规上工业企业 67 家,带动关联企业 100 余家,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2015 年以来,基地坚持龙头带动、项目支撑、创新驱动、外引内联、产用联动发展路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成为芜湖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的增长极。基地核心企业发展迅速。奇瑞新能源获得全国第四张、安徽省首张新能源汽车独立生产牌照,目前有 eQ eQ1 、艾瑞泽 5e 、瑞虎 3xe 四款车型在售,累计销量 66215 辆;奇瑞商用车优优 ev 、绿卡 ev K50ev K60ev 四款车型在售,累计销量 6756 辆;天弋锂电池、奇瑞安川电机、忠旺白车身、舟之航电池包等一批关键配套企业投产达效。通过分时租赁、以租代售、企业通勤等措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成效显著。截止目前,全市共推广各类新能源汽车 20576 辆,其中纯电动乘用车 13347 辆、混合动力乘用车 2560 辆、纯电动客车 101 辆、混合动力客车 502 辆、物流车 4066 辆。芜湖市被列入国家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芜湖新能源汽车产业被认定为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2018-2020 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新的发展黄金期,同时也是芜湖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集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全面提升基地发展质量,促进基地建设再上新台阶,进一步明确未来 3 年基地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任务,特制定本方案。

二、基地建设现状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017 年,基地实现产值 253.5 亿元,增长 19.8% ;税收 8.45 亿元,增长 40.6% ;固定资产投资 58.12 亿元,增长 12.2%

(二)基地企业发展情况

产业集聚规模显现。基 地拥有规上工业企业 67 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 40 家。 形成以奇瑞新能源、奇瑞商用车为代表的整车龙头企业,以天弋锂电池、舟之航电池包为代表的电池企业,以奇瑞安川电机、大洋电机为代表的电机和电控企业,以忠旺白车身、云一新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企业,以易开、金玺、开瑞、悦泉为代表的运营推广企业集群。

龙头企业发展迅猛。奇瑞新能源推出全国首款轻量化全铝车身新能源汽车“小蚂蚁 eQ1 ”,发布全球首款开放车型共享平台,新上市续航 400km 的艾瑞泽 5e 和续航 350km 的瑞虎 3xe 等多种车型。 2017 年,奇瑞新能源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 30953 辆,销售 32124 辆,同比增长 85.5% ,实现销售收入 25 亿元,同比增长 88% ,完成税收 7874 万元,同比增长 143% 。奇瑞商用车先后有 8 款车型登上工信部公告, 2017 年仅上市 3 个月的开瑞优优 EV ,即实现销量 6756 辆,位居国内细分行业第 5 名。

(三)创新能力提升情况

通过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产业研究院、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推进企业与院校设立协同创新平台、搭建产业共性技术平台等措施, 聚焦新一代新能源汽车共性技术研究院、新型锂离子电池研发创新中心、新一代汽车电子公共研发创新中心、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研发等市级创新中心建设, 逐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近年来,基地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 10 个、省级创新平台 33 个,授权发明专利 3105 件,申请发明专利 10221 件,省级以上知名品牌 20 个,驰名商标 3 个,著名商标 21 个,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 26 个。

1 :芜湖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省级以上创新研发平台

基地始终坚持龙头带动、外引内联,重点在产业链薄弱环节上下功夫,抓产业链招商,提升招商精准度,产业链逐步延展拉开,形成集聚效应。

产业链上游集聚了忠旺白车身、 明基材料、云一新材料、创科新材料、安达新能源等企业,产品包括轻量化车身、电池负极材料、电池隔膜等。

产业链中游集聚了奇瑞新能源、奇瑞商用车、宝骐汽车等整车企业;奇瑞安川电机、 杰诺瑞电器系统 、赛腾微电子等电机及驱动系统控制器制造企业;天弋锂电池、舟之航电池包、天鑫电池包、国氢能源氢燃料电池等动力电池、 BMS 研发生产企业。

产业链下游集聚了开瑞新能源、金玺实业、恒天易开、悦泉新能源等生产性服务企业,主要产品及服务包括充电桩生产、充电站建设运营、新能源汽车销售、整车租赁等。

(五)工作推进情况

强化工作协调调度。芜湖市成立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芜湖高新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为组长,区委副书记、副区长为副组长的基地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议,协调解决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

建立基地重大项目管理机制。建立基地项目管理系统,对纳入统一管理的项目优先安排供地、融资、发行债券、争取政策支持等;安排专人帮助企业办理核准备案、环评、能评、土地、规划等项目前期手续。重大项目实行月报送、季调度、年评估。

完善支撑体系建设。一是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邀请北京和君咨询公司修订芜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印发《芜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7—2020 )》。二是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先后出台《芜湖市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专项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和应用的政策规定》、《芜湖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2016-2020 年)》、《芜湖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担保基金管理办法》、《芜湖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政策规定》、《高新区(弋江区)人才引进扶持培育政策(试行)》等多项政策,分别从项目建设、技术研发、人才激励、应用推广等方面支持基地稳步发展。

落实保障机制。一是设立投资基金。总规模 11.3 亿元的安徽高新同华创业投资基金,累计投入新能源汽车产业 47458 万元,占全部投资 65.1% 。二是加大地方配套力度。自 2015 年起,市、区财政每年按不低于省切块资金 1:1:1 的比例安排专项扶持资金,集中支持产业链核心环节的重大项目建设、新产品研发、关键技术产业化、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广等。

(六)基地建设存在问题

尽管基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和推广应用方面取得明显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关键技术研发、成本控制、产品质量、 行业标准 、基础设施、商业模式、知识产权布局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解决。

人才储备不足。芜湖市属于长三角地区,面临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周边大城市对人才的虹吸效应。芜湖市虽然制定了多项计划,实现了一部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但在行业领先的关键性技术、突破性技术等方面缺少全球领先人才,生产制造环节缺少技术熟练、工匠精神突出的稳定技工队伍。

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研发投入跟不上市场需求,仅依靠应用带动研发,自身造血功能不强,核心技术和生产工艺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电池研发及管理技术、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等亟待突破。动力电池基础原材料、电机及电控系统用电力电子元器件依赖外地采购,采购成本居高。

整体规模不大。尽管芜湖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总体规模仍然较小。从 2017 年来看,奇瑞新能源整车销量排全国第 5 名,与第 1 名北汽新能源差距较大。

相关配套设施缺乏。截止 2017 年底, 安徽省各类充电桩达到 39212 个,其中公共充电桩 9906 个,推广各类新能源汽车 64555 辆,车桩比 1.6:1 ,位居全国第 6 位,距国家国家规划的 1:1 还有很大差距。

竞争对手强劲。国际跨国汽车集团一批成熟量产车型,如丰田 Prius 、日产 Leaf 、通用雪佛来 Volt ,正在全球推广,抢占市场;国内十大汽车集团纷纷布局,抢占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市场。

补贴标准退坡。新能源财政补贴政策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如车辆续航里程要求及相关技术参数要求,并且在 2019 -2020 年会持续退坡。据推测, 2019 年国补退坡幅度在 30% 以上,到 2021 年国家补贴会完全退出。

总体而言,芜湖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面临的机会大于风险,优势多于劣势。

三、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

随着传统汽车大规模应用,全球范围内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世界主要汽车工业发达国家达成普遍共识,大力推进汽车行业节能减排,通过制定国家能源战略、提高节能排放标准、实施重大研发工程、出台扶持政策等系列措施,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工业应对能源与环境危机的共同选择。

近年来,全球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新能源汽车销量都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2016 年,全球电动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销量增长到 77.4 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2017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均接近 80 万辆,分别达到 79.4 万辆和 77.7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53.8 %和 53.3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据整体汽车市场的 2.7 %。

2017 4 月,国家工信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印发《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在新能源重点领域将大力发展汽车先进技术,形成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和先进节能汽车梯次合理的产业格局以及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引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在新能源领域的阶段性目标是,到 2020 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达到 200 万辆,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50%

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三年的发展空间十分巨大。综合研判当前形势,我们从以下 5 个方面展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1 2018 年新能源汽车产销有望突破 100 万辆,新能源汽车产业初具规模,初步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近来年,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频出,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屡创新高,年度产销量目标不断被打破,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大势基本已经确立。

2 、纯电动战略初见成效,燃料电池、插电式、增程式有望获得更多支持。宁德时代和北汽新能源有望陆续登陆 A 股, 纯电动 扶优扶强 战略初见成效。行业龙头对接资本市场后,将预示着行业开始进入淘汰赛阶段,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更有利于优秀企业做大做强。作为纯电动技术补充方案的燃料电池、插电式混动和增程式等在某些应用领域的技术优势将得到更多的政策关注和支持。

3 、充电设施将在真实、准确的市场需求带动下进入高速增长期。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持续增长,充电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整体建设规模已经严重滞后。截至 2017 年底,我国各类充电桩达到 45 万个,车桩比约为 3.8 1 ,距国家规划的 1 1 还有很大差距,充电基础设施仍然是我们发展的短板。如果按照 2020 200 万辆的年产销量和 500 万辆的保有量来看,未来几年市场对充电设施的需求量在百万级水平。

4 、共享汽车前景看好,但经营风险和运营压力逐渐加大。作为一种提高车辆使用效率、增加个人出行便利性的新服务模式,未来前景长期看好。过去几年,以分时租赁为特征的共享汽车基本完成了一轮的调整和淘汰。随着运营规模的不断扩张和运营区域的扩大,共享汽车的经营难度和经营压力不断增加,倒逼运营企业苦练内功、创新模式、探索出路。

5 、新能源二手车流通、动力电池回收将成热点。从 2014 年开始新能源汽车批量进入市场,早期由于车辆技术不成熟、产品设计简陋、品质缺乏稳定,已经开始出现不能满足使用需求而闲置,动力电池也开始出现批量退役的情况,这些车辆和电池的处理及回收再利用工作将会成为产业链必不可少的一环。

未来,新一代信息网络、新材料等技术与汽车产业相互融合,驱动产业生态深刻变革,汽车产业生态和竞争格局面临重构。汽车产品加快向低碳、电动、智能化方向发展,汽车正从单纯的交通工具转变为大型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汽车生产由过去的大批量流水生产向充分互联协作的智能制造演进,个性化定制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智能交通、共享出行、个性化服务成为重要方向,这对芜湖新能源汽车产业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四、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全局,实现 能源战略转型 ,应对国家 新能源 汽车产业从 政策轨 市场轨 的转变,集中优势资源,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以纯电驱动为战略取向,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开发和产业化,鼓励发展燃料电池车。着力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壮大产业规模、改善发展环境和推动产品应用,努力形成以骨干企业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建成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均处于全国 第一方阵 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二)基本原则

坚持整车引领和加强配套相结合。发挥政策和技术双重驱动作用,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发挥对产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持续完善产业链条,实现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突破。

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扶持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需求对产业发展的拉动和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营造市场环境,促进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商业化推广,依靠市场需求拉动产业发展。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扶持政策体系,创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

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以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为产业发展重点,逐步推进和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全面发展。同时积极谋划发展燃料电池汽车等其他新能源汽车,抢抓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制高点。

坚持内部培育与外部引进相结合。坚持自主创新,把技术创新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和品牌。同时加强产业链薄弱环节招商引智,积极利用全球资源,深层次开展对外技术、产业、资本合作,探索合作新模式。

坚持产业发展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同步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工作,以应用推广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支撑应用推广,创新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及新兴业态。

(三) 发展路径

以龙头为抓手。打造以奇瑞新能源、奇瑞商用车为双龙头的发展格局。

以关键零部件为支撑。引入高比能量动力电池、电控系统、大功率电器等关键零部件企业。

以产业集群为方向。重点发展隔膜、轻量化及“六小电”部件企业。

以产业基金为助推。设立专项扶持基地企业的产业基金,助推产业发展。

以产业政策为导向。凸显政策洼地效应,强化项目建设。

以平台为突破。积极拓展研发创新平台、投融资平台、政府服务平台。

以推广应用为目标。明确推广领域,坚持协同推进,做好推广应用与产业培育相结合。

(四)发展目标

2020 年,基地力争实现产值 500 亿元、税收 20 亿元、三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15 亿元。其中: 2018 年实现产值 270 亿元、税收 10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35 亿元; 2019 年实现产值 390 亿元、税收 14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40 亿元; 2020 年实现产值 500 亿元、税收 20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40 亿元。

1 、产业发展目标

2020 年,新能源汽车年累计产销 25 万辆,动力电池年产能 100 亿安时,驱动电机年产能 20 万套。新能源汽车产业总销售收入 500 亿元以上。建成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动力电池与电池管理、电机驱动与电力电子、电子控制与智能技术、自动化、轻量化、智能化等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同步水平,整车生产规模居于国内前列;骨干企业和产品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龙头企业和产品具备国际影响力;产业链具备强大的内生动力,体制机制完善,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制造、技术服务等相关环节协调发展,呈现良好的产业生态。

2 、产业链培育目标

2020 年,新增 1-2 家大型新能源整车企业, 6-10 家大型关键零部件企业,其中产值超 200 亿元企业 1 家、超 100 亿元企业 1 家。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具备自主研发能力。产业链完善,涵盖整车、关键零部件、充电加气(氢)基础装备生产和第三方研发、租赁服务、充电服务等新兴业态。

3 :芜湖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龙头企业 2018-2020 规划目标

3 、创新及人才目标

2020 年,基本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和工作机制,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新增省级以上创新研发平台 10 个,骨干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超过 6% ,新增授权发明专利 500 件以上;引进领军人才及技术带头人 50 人以上,技术团队 10 个以上。

4 、技术提升目标

2020 年,动力电池模块比能量达到 300 瓦时 / 公斤以上,成本降至 1 / 瓦时以下,促进氢燃料电池产业化应用。

5 、新能源车示范推广目标

2020 年,新能源汽车在公共服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全市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达到 8 万辆以上。

6 、充电设施建设目标

2020 年,在全市累计建设充(换)电站 50 个以上,充电桩 8 万个以上,加氢站 5 座以上。建立覆盖全市、布局合理、设备先进的充电设施服务网络,满足新能源汽车运行需要。

五、发展重点

(一)整车制造

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的研发及产业化;鼓励发展特种用途电动汽车,研究探索燃料电池汽车。

依托奇瑞新能源,重点推进高续航里程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共性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加快 A0SUV SUV A 级车的上市进度,着力打造新能源整车龙头企业。

大力发展新能源专用车。支持奇瑞商用车扩大城市电动物流车市场占有率,加快 7 座纯电动商务车的研发进度。支持宝骐汽车与国内外知名车企的战略合作,加快推进新能源商用车发展,扩充新能源汽车产品类型,提高新能源专用车生产能力。

(二)关键零部件制造

培育与引进并举,突破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瓶颈,打造关键零部件领军企业。

依托天弋锂电池,发展高比能量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突出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的创新。大力发展锂离子电池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等关键材料。支持国氢能源研发高可靠性低成本燃料电池与车用储氢及制氢系统,探索多元化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

依托奇瑞安川电机,重点推进永磁电机及其控制器一体化的研发及产业化,大力发展大功率车用绝缘栅双极晶体管( IGBT )模块等。到 2020 年,电驱动系统功率密度达到 2.5 千瓦 / 公斤以上,成本降至 200 / 千瓦以下。

依托赛腾微电子,积极引进大功率器件项目,结合整车产品开发,重点发展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加快开发混合动力多能源管理系统,推进车载信息系统、车用传感器和执行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

依托舟之航电池包、天鑫电池包等,加大 BMS 定制化、热管理及 CFD 仿真分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积极探索电池包的轻量化设计方向,力争电池包比能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三)配套 产业

依托忠旺公司,进一步优化车身铝制轻量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加快忠旺精铝新材料产业园建设进度,促进铝制车身更快推广。

依托明基材料、云一新材料等,发展动力电池隔膜,鼓励企业发展湿法隔膜 + 涂覆强化技术,突破国际技术壁垒,实现高端隔膜市场自主化。

引进先进传动技术。重点推进电动汽车专用机电耦合装置、减速器、电驱动桥的产业化,加快开发能有效提升电机及传动系统效率的动力合成装置及控制系统。

依托博岳锂离子、安达新能源等,发展锂电池上游产业,重点推进以三元材料为主的电池正极研发。

依托纽威吉电空调、深圳威迈斯,发展新能源汽车电空调和 DC-DC 能源转换系统。重点推进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可用于能量回馈的电动助力制动系统的开发及产业化,加快发展车用电子仪表、车用传感器等关键产品及其基础元器件,不断向“六小电”拓展,进一步健全产业链条。

依托金玺实业、恒天易开,通过分时租赁、以租代售、企业通勤等措施,不断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支持芜湖企业走向全国,推广芜湖经验。

研发自动化、智能化技术与产品。重点推进电动汽车的自动化、智能化研发与产业化,加快发展基于物联网、车联网的运营监控平台建设。

推进智能交通建设。随着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规模的扩大,以新能源汽车为载体,适时推进全市智能交通建设,为构建智慧城市做好基础。

加强协同创新和生产配套。强化关键零部件企业与轨道交通、航运等行业的产业联动,积极探索电池、电机等产品在有线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光伏发电、通讯基站等领域的应用。

六、主要任务

从基础科学问题、系统集成技术、共性核心技术以及集成开发与示范四个方面,设定并攻关各专项中的重点任务。

(一)加快建立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体系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以重点项目、创新联盟、研发基地等为依托,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新能源汽车专家和学术带头人。依托与基地合作的清华、同济、北理工、西电等国内高校,开展人才柔性引进合作,提高产业研发水平。依托安徽工程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加强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电化学、新材料、车辆工程、汽车电子、机电一体化等相关学科建设,设置与发展新能源汽车配套的专业,培养研发与技术应用型人才。依托《芜湖市关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人才专项政策(试行)》,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高精尖人才、青年英才、产学研机构柔性引进人才等给予政策补贴。增强新能源汽车领域职业教育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积极引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科技领军人才和科研创新团队。鼓励企业选派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出国学习培训,参与国际科技合作。

着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核心技术。建立和优化新能源汽车整车开发流程,突破整车设计、动力总成、整车匹配等关键共性技术,推进新一代轻型纯电动汽车的研发及产业化,如奇瑞新能源开发的 S51EV500 S61EV600 “纯电动高性能长续航”车型、奇瑞商用车开发的优优 EV300 车型。国内首创全铝合金型材空间架构的轻量化汽车平台,由全铝向钢铝混合升级等。重点推进动力电池关键技术研发,突破安全性、一致性、能量密度、循环寿命、成本、关键材料及系统集成等技术瓶颈。根据燃料电池技术进展,适时适度开展制氢、储氢、加氢技术与装备的研发。鼓励开展驱动电机、电动空调、电动转向、电动制动等关键产品和机电耦合、能量回收、轻量化、自动化、智能化等关键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的研发。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基础和前沿技术领域开展合作研究,鼓励企业和研发机构开展全球研发服务外包。

实施标准与知识产权战略。针对芜湖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加快制定奇瑞小蚂蚁全铝骨架车身标准体系。在现有新能源汽车国家、行业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充电、电池组、新一代纯电动汽车底盘、可快换式电池包、能量消耗、污染物排放、电池包梯级利用和回收再利用等地方标准。依托高新区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专利体系,提升市场竞争力。依托设立在基地的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建立新能源汽车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

支持和鼓励较为成熟的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注重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衔接。鼓励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强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工作的统筹规划、系统设计,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专利体系,推进企业实施专利和品牌战略,提升市场竞争力。鼓励开展国际专利检索与分析,建立新能源汽车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

实施产业创新能力建设工程。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建设 3-5 家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推进建设国家级和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形成配置完整、功能齐全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体系。推进国家新能源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动力电池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新能源汽车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国家级检测试验平台或基地建设并支持其申报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支持基地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和开展联合研发活动,鼓励境外企业和机构在芜设立研发机构。

以奇瑞新能源牵头,与百度公司、 360 公司、立得空间建设智能驾驶技术研究院,布局前瞻技术。以奇瑞新能源、奇瑞商用车牵头,联合同济大学、明天氢能公司建设氢燃料电池研究院,重点研发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物流车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

(二) 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布局

打造双龙头发展格局。引进奇瑞商用车建设年产 10 万台新能源物流车生产基地,构成与奇瑞新能源年产 6 万台乘用车的双龙头发展格局。重点支持奇瑞新能源公司,推动电动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企业加强品牌建设,通过境外注册、境外收购等方式培育形成国际化品牌。到 2020 年,培育形成具有自主品牌、在国内居领先地位的 2-3 家整车生产企业, 3 家以上动力电池骨干企业以及若干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质等动力电池关键材料骨干企业, 1-2 家驱动电机骨干企业等。围绕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发展一批上下游配套生产企业。

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积极围绕整车生产项目发展上游关键零部件配套产业,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推进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和驱动电机产业快速发展。鼓励发展电动空调、电动转向、电动制动、智能充换电设备以及其他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结构件、元器件、材料等相关配套产业,形成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带。

加强产业开放与合作。鼓励新能源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来芜投资建厂。鼓励电动汽车企业开拓海外市场,落实国家支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相关优惠政策,促进电动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出口。促进行业合作与交流,鼓励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与整车制造企业组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同开展技术研发、联合申报国家和省专项项目。搭建产业和技术交流合作平台,推动芜湖市与世界新能源汽车企业、科研机构建立广泛深入的联系,吸引境内外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芜开展产业合作。

实施技术研发及成果产业化工程。围绕新能源汽车重点发展领域,实施芜湖市新能源汽车研发及产业化专项,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包括公交车、乘用车、特种车和垃圾清扫车在内的整车生产项目、核心零部件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高校及科研院所成果转化项目。

(三)建设支撑有力的配套服务体系

创新商业模式。推进融资租赁、车电分离、充换电服务等多种商业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探索形成具有商业可行性的电动汽车运营模式。支持建立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保险、租赁、物流、售后服务、二手车交易、动力电池梯级利用与回收再利用等配套服务体系。

完善金融支撑体系。优化市战新产业担保政策,鼓励市民强担保公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示范应用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提供信贷支持。支持电动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和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鼓励大型汽车企业成立汽车金融公司。积极争取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基金,定向扶持产业健康发展。芜湖市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项基金,支持基地企业发展。

实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根据《安徽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2017-2020 )》,编制芜湖市充电设施建设总体规划,将充电、充气设施建设纳入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和城乡建设相关行业规划。制定充电设施相关地方标准,支持各类企业投资建设充电、充气设施。强化规划要求,对新建公共停车场,按不少于规划停车位 20 %的比例配建充电桩;新建住宅小区停车位应全部预留充电桩建设安装条件,配建的充电桩原则上不少于规划停车位的 10%

发挥信息技术促进作用。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推进两化融合的重点领域,加快智能电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鼓励和引导互联网企业参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运营服务,不断深化现代信息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运营、管理、营销、服务等环节中的应用,提高新能源汽车和相关基础设施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完善产业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安徽省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联盟、芜湖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两大服务平台,团结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优质企事业单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现资源对接 ,彼此支撑,互利发展,从整体上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四)积极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

积极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以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为突破口,引导和带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推动企业扩大产业规模、提升技术水平和降低生产成本。更新或新增的公交车要采用新能源汽车,市政、邮政等行业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出租行业视条件逐步推广新能源汽车,鼓励市县、高铁站客运车辆应用新能源汽车。推动各级政府及公共机构逐年加大新能源汽车采购规模。其中,新增电动公交车比例不低于 80% ,巡游出租车 100% 使用新能源汽车,新增建设公共充电桩车比不低于 1:7

创新发展租赁业务。依托易开、金玺、开瑞和悦泉等代表企业,着力培育共享租赁等新兴业态,扶持 2 家布局全国的共享租赁解决方案供应商。推广分时租赁、定向租赁模式,解决消费者对于续航里程、充电问题的担忧。利用农村土地资源优势,建立灵活多变的村内及村间的汽车租赁服务业务,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营造良好应用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渠道,展示新能源汽车对节能减排的积极作用及其技术进步、产业发展、推广应用成果,增进社会各界认知程度,形成广大群众易于接受、乐于使用新能源汽车的良好氛围。

完善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新能源汽车新车型示范运行管理,整合资源,创建国家级新能源汽车质量检测中心和运行数据中心。强化企业质量主体意识,推动新能源汽车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鼓励整车企业建设在线监测和运营系统,确保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行。

(五)强力推进项目 建设

1 、整车项目

奇瑞新能源汽车项目。建成年产 6 万辆铝车身骨架纯电动乘用车项目;提升艾瑞泽 5e 、瑞虎 3Xe 产量,增加销量;加快新产品上市步伐。到 2020 年,实现产销 15 万台、产值 200 亿元的目标。

奇瑞商用车项目。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力争 2019 年建成投产。到 2020 年,实现 小蜜蜂 优优 等物流车及 K50 等乘用车产销 10 万台、产值 100 亿元的目标。

2 、关键零部件项目

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推进芜湖天弋锂电、舟之航电池包等企业在动力电池系统和电池材料等方面的研发生产项目,强化本地配套和产业联动,扩大生产规模,完善产业链条,支持动力电池企业与国际机构开展交流合作,提高市场竞争力。

电机及控制系统。支持奇瑞安川公司做强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整车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能量优化管理系统项目;对口引进有实力的电机及控制系统企业,扩大本地生产规模,壮大电机及控制系统板块。

3 、生产性服务项目

培育和强化技术研发服务。积极支持公共平台搭建,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研发服务机制。支持一批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建设项目,逐步实现向外辐射。

积极发展充电服务业。在推动建立立体化充电网络布局和服务体系基础上,大力推进固定场所充电、移动充电、无线充电等多种形式的充电服务项目建设。

创新发展租赁业务。支持开展新能源汽车租赁业务平台建设。探索新能源汽车车联网业务创新模式,推进租赁业务与现代信息平台融合项目。

1 、奇瑞商用车总部基地建设。

2 、具体研发项目: 氢燃料电池客车整车平台开发与测试。 车身及底盘轻量化技术在电动物流车上的产业化运用。 纯电动新一代物流车整车平台开发与测试。 其他车型研发。

对奇瑞新能源一期厂房进行改扩建,建设不依赖于补贴的低端电动整车生产线,续航里程和最高时速 100” (续航里程最高 100km ,速度最高 100km/ 小时),建成后形成年产 3 万台的能力。

建设年产钛合金双极板 50-70 万片及其相对应的燃料电池系统生产基地。拟用地 100 亩,厂房建筑面积 8 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有膜电极生产车间、钛合金双极板生产车间、钛合金燃料电池生产车间、调试车间、样机开发改制车间等。

拟购置安装流延挤出生产线 10 条。项目主要生产 ASA 单层膜、 ASA/PVC 复合膜等各种膜材料,膜厚度均匀、产出成品率高、废品率低、节约能耗,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材料中广泛应用。

开瑞新能源汽车依托奇瑞集团优势, 2018 年至 2020 年分三年投入开瑞品牌新能源运营类车辆达到 10000 台,其中 2018 年投入 2000 台,投资 1.2 亿元, 2019 年投入 3000 台,投资 1.8 亿元, 2020 年投入 5000 台,投资 3 亿元。

聚焦下一代整车轻量化技术、三电系统集成技术、智能网联虚拟试验及仿真技术、 IGBT 整车集成控制技术、安全监控平台 TSP 技术,通过上述五大共性技术有效融合,实现下一代新能源汽车技术质的飞跃,满足未来智能交通的整体解决方案的需要。

依托奇瑞汽车及其构建的汽车电子产业链,建设公共研发、公共测试、投融资 3 大平台,聚焦智能驾驶、智能网联、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电动化、通用汽车电子、智慧交通等 6 大领域,引入一大批国内外优秀的汽车电子人才团队,建立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孵化一批高科技公司。

打造拥有研发设计能力、测试验证能力、中试孵化能力和行业服务能力的先进电池协同创新平台,形成包括电池材料、单体电芯、电池模组等全产业链研发布局,推动先进电池技术应用升级,促进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储能系统建设。

围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控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质量与可靠性设计、分析、评价、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和信息化、高可靠长寿命健康管理,开展 三电 系统电磁兼容、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软件质量、信息安全、绿色环保等技术研发。

(一)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 芜湖高新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为组长,区委副书记、副区长为副组长的基地推进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设立产业发展、建设、招商、融资、科技五个办公室,由区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分别牵头负责。坚持每半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研究部署具体工作,解决基地建设中的问题。

加强行业指导。充分发挥芜湖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安徽省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联盟等行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产业交流与合作,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推进服务机制,形成优势互补、协调有序、合作共赢的产业发展格局。

强化任务落实。建立责任分工机制,强化任务分解和落实。 2019 年对本方案的实施情况开展中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一步细化下阶段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二)政策保障

完善扶持政策体系。全面落实《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和推广应用若干政策》(皖政〔 2017 110 号)、《支持 三重一创 建设若干政策》(皖政〔 2017 51 号)、《芜湖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政策规定》(芜政办〔 2017 24 号),以及芜湖市扶持产业发展“ 1+5+6 ”政策体系。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积极创造条件,通过银行授信、担保贷款、基金投入等方式,提高新能源汽车企业融资能力。对需要临时上道路行驶、用于科研试验、经特种设备管理部门指定的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新能源汽车样车,发放临时行驶车号牌。优先将新能源汽车项目纳入全市年度重点项目库,统筹安排新能源汽车产业用地,保障用地需求。

优化新能源汽车应用环境。开设新能源汽车办证“绿色通道”,优先办理新能源汽车的注册登记、年检等业务,免收车辆购置税。强化身份识别,发放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加大公共领域示范推广力度, 2019 年之前,对城市新增公交车、巡游出租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研究探索在城市公共停车场、市政道路停车场和部分繁华商业区划出一定比例或开设专用停车位,优先用于停放电动汽车。简化建设充电设施审批手续,个人在自用停车库、停车位,各居住小区、单位在既有停车位安装充电设施的,在安全专业施工的前提下,不需要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在建设社会公共停车场(楼)时,不需要为同步建设的充电桩群等充电设施单独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

(三)资金保障

充分发挥财政引导资金作用。设立芜湖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整车和关键零部件企业发展,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新兴业态。积极组织相关机构和企业申报国家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重大应用示范工程等项目,争取国家资金支持。

建立社会资本投资机制。建立以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为核心、商业银行融资为支撑的社会资本投资机制。争取与省国投公司联合参股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发挥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导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方向。鼓励商业银行融资社会资本,投资新能源汽车产业。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引导专业担保公司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提供担保,扩大担保资金总量;引导商业银行调整优化信贷结构,积极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扶持,鼓励政策性信贷资金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倾斜。

主办: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弋江区人民政府 承办:弋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芜湖市弋江区利民西路418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4820943
网站标识码:3402030001 皖公网安备 34020302000003号 皖ICP备07502839号 本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