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等9家中国公司被列入美方“黑名单” 正常经贸和投资合作遭霸权凌驾
“拉黑”中国企业终将损害谁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韩亚栋 薛鹏
美国当地时间1月14日,美国国防部将9家中国企业列入所谓“与中国军方相关”的黑名单中,其中包括手机制造商小米及飞机制造商中国商飞。同一天,美国商务部以涉嫌危害“国家安全”为由,将中海油列入“实体清单”,将北京天骄列入“军事最终用户”清单。
“拉黑”将对中国企业产生什么影响?美国滥用国家力量无端打压中国企业主要手段有哪些?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
美方“拉黑”行为对小米等中国企业直接影响有限
目前,小米公司在香港上市,在被美国列入所谓“涉军黑名单”后,其1月15日股价开盘暴跌超11%,市值蒸发了800亿港元,缩水至7400亿港元左右。
1月15日午间休盘后,小米在港股发布公告称,该公司“一直坚持合法合规经营,并遵守经营地的相关法律法规,其服务和产品皆用于民用或商用”。小米表示,公司正在审视该事件的潜在后果,以便全面理解其影响,将会适时发布进一步公告。
“小米被列入所谓‘涉军黑名单’,与华为被列入美国商务部的‘实体清单’不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峥介绍,“实体清单”是以“与中国政府有直接联系”为由,禁止美企与名单上的中企合作,相关公司从美国供应商那里接收货品时,必须从美国商务部申请许可证。而根据特朗普政府最新修改的行政令,被列为“中国军方拥有或控制”的企业,美国投资者将被要求剥离这些企业的证券。
“‘拉黑’小米主要是阻碍美国投资者投资小米,并不影响美国公司向小米出售设备和材料,因此不会影响小米的供应链。”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沈逸分析,阻碍投资可能导致小米损失一定流动资金,但对其直接影响有限。
与小米一同被列入所谓“涉军黑名单”的中微公司回应称:“上述情况对本公司生产经营没有实质影响,本公司目前进出口业务情况一切正常。”
1月15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答记者问时表示,特朗普政府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国家力量,一再无端打压中国企业,中方对此坚决反对。美方有关行径逆历史潮流而动,违背其一贯标榜的市场竞争原则和国际经贸规则,干扰中美之间正常经贸和投资合作,打击外国企业在美投资的信心,也终将损害美国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这是美国一些人损人不利己的又一例证。
同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其官网发表谈话指出:“小米、商飞等中国知名企业,从事家用电子和电器、民用飞机相关业务。美方指称上述企业支持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对其实施限制措施,没有任何规则基础,没有任何程序公正,违背市场经济基本规则,扰乱国际金融市场秩序”。
此前在1月10日,纽约证券交易所摘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香港)公司三家中国电信企业。赵立坚在公开回应时表示,美方打压行为对中国相关公司的直接影响相当有限,最终损害的将是美国国家利益和形象,以及美国资本市场的全球地位。
六类手段无理打压中国企业,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凌主义本质显露无遗
近年来,美国对中国企业不断施加制裁,通过各种手段限制中国企业发展。
2020年4月,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发布的报告《中美竞争中的新武器库——胁迫性经济措施》透露,美国近年来所采用的强制性经济措施包括六类:关税、出口管制、对中国的投资限制、金融制裁、限制与中国相关产品的进口、执法工具。
“这套措施可用于一系列广泛的美国政策目标,包括经济目标、外交政策目标以及维护美国的技术优势。”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孔元介绍,关税方面,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开始对大约三分之二从中国进口的美国商品征收新关税,平均关税率从3.1%上升到约21%;出口管制方面,因担心中国正从美国公司获得技术,通过了《出口管制改革法案》,并大幅扩大商务部实体清单使用范围;金融制裁方面,2017至2019年对至少118名在华个人和公司实施制裁;限制与中国相关产品的进口方面,过去两年,美国严格限制在电信网络中使用华为和中兴生产的设备;执法工具方面,美国开始越来越多地部署执法工具,重点关注中国违反美国法律的行为。
李峥认为,将中国企业列入美国商务部产业安全局“实体清单”及国防部所谓“与中国军方相关”黑名单,是美国使用频繁的两种打压制裁手段。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14日,仅被美国商务部产业安全局列入“实体清单”的中国大陆实体就有381个。而所谓“与中国军方相关”黑名单,在此前21年从未使用过,2020年却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海康威视等多家中国企业列入其中进行打压。
李峥对近年来美国当局打压制裁的中国企业进行了梳理:“大致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具有相当战略价值的企业,比如华为,在很多情况下他们甚至愿意牺牲一部分经济利益来实施打压;第二类是以抖音为代表对美国相关企业冲击比较大的;第三类是美国认为与中国军方、中国国有经济有密切关系的。”
由于对中国企业的打压是基于特定的政治和战略目标,因而“国家安全”就成了屡试不爽的理由,美国商务部、财政部、国防部等部门通力配合,滥用国家安全名义,行无理打压之实。“往往不是有什么法律法规,根据这些法律法规来进行制裁和打压,而是为了实现打压的目的,对法规进行主观的适用和解释。”沈逸说。
“对美国来说,‘国家安全’是个百宝箱,什么都能往里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庆四直言,中国企业基本不能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制裁和打压这些企业毫无公平可言,究其根本,就是在大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凌主义之道,以维护其利益。
美国竭力打压中国企业,并不能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行稳致远的基本面
“中美经贸摩擦、美国竭力对中国高科技企业进行打压,经济、高科技、教育领域等的脱钩,试图显著削弱中国在技术进步方面的‘后发优势’,并努力将中美技术差距锁定,这些手段并不能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行稳致远的基本面。”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张晓涛说,即使叠加新冠疫情影响,中国经济仍表现出强大韧性和综合竞争力,2020年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外贸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过去一年,中国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谈判,加快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积极探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可行性,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并进一步与欧盟开展自贸协定磋商。
“构建新发展格局,国内国际双循环空间很大。比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数仍处于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阶段,亟须借助国际社会资本与技术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同时兼具廉价而又丰富的劳动力与巨大的市场容量,可以利用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其实现工业化的跳板,实现与中国产能合作的互利共赢。”张晓涛说。
杭州市律协互联网信息专业委员会委员魏宏岩注意到,特朗普虽未连任成功,但其任内通过的《外国企业问责法案》《外国投资风险评估现代化法案2018》等法律和众多行政命令中针对中国的歧视性规定,是中国公司在美国投资或筹集资金时设置的障碍。
“在这些法律或行政命令仍然有效或未被推翻的情况下,中资企业赴美投资或筹资前必须做好法律适用功课,全面合规评估各种因素,制定预案,防范法律风险和政治风险。”魏宏岩说。
张晓涛注意到,二战后日本产业遭受美国一连串“冲击”却不断成长,这些冲击包括停止美元与黄金兑换的“尼克松冲击”“日美贸易摩擦”“日元升值”等等,每一次冲击都致使日本产业采取行之有效的调整策略,进而提升了产业竞争力、强化了国家竞争优势。“借鉴国际经验,以警戒与审慎态度应对外部压力,每一次冲击反而成为创新的有力诱因。”
业界人士提醒,尽管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但还是应当对全球化和多边主义保持足够信心。
“15世纪地理大发现以来,经济全球化从最初的涓涓细流不断汇聚成席卷全球的滚滚浪潮,是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演进的必然结果,其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说:“像堂吉诃德一样挥舞长矛反抗,这是违反历史规律的,注定不可能取得成功。”
“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对于世界经济复苏极为重要。对中国而言,签署
RCEP就是向全球宣告对外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对外开放的步伐将越来越快。特别是,RCEP充分考虑了不同发展阶段经济体的特殊情况,更具包容性和互惠性,这将为多边自贸机制的构建提供经验,加速其他多双边自贸协定的达成,为维护多边主义和全球化做出榜样。”张晓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