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曾执导过《素媛》、《思悼》等商业名片的韩国导演李濬益,今年为我们带来了颇具古风写实质感的《兹山鱼谱》。该片不但在韩国国内的票房上打败了同期的好莱坞巨片《哥斯拉大战金刚》,更重要的是,它在口碑上成为2020年以来罕见的韩影佳作。

票房和口碑双丰收,对于《兹山鱼谱》这样一部黑白色调的历史影片来说,显得不可思议。更让人咋舌的是,尽管它讲述的是韩国十九世纪初的历史,却并未如《鸣梁海战》那般聚焦于宏大的战争场面,《兹山鱼谱》将镜头侧过,探照了一段并不为人所熟知的文人絮语——丁若铨的流放生涯。

一个热忱于西洋学问和天主教的文人官员,由于朝野上下的党同伐异,被流放到荒僻小岛“黑山”,从此再未回归到朝廷中枢。丁若铨的这一遭遇,对于熟悉中国古代史的影迷来说毫不陌生。

明代著名大思想家李贽便在提出一系列“异端邪说”后被诬下狱,最终自刎而死。但好在丁若铨于荒蛮的黑山中找到了下半生的意义——撰写一部有关海洋生物的科学书籍,辅佐其完成这一鸿篇巨制的则是黑山上的一位渔民昌大。

昌大和岛上大多数的下等“贱民”不同,他是贵族阶层的庶出子弟,在根性上有着摆脱贫贱身份的志向。然而在被其父从小抛弃后,昌大只能在岛上打渔为生,试图靠背诵《大学》等四书典籍等待出头时机。

昌大对于知识的执拗渴求并无法为其带来机遇,相反,他对于鱼类及海洋知识的驳杂洞见,令他为丁若铨所看重。于是,一场看似用“鱼类知识”换取“儒学经典”的交易,在落魄学者丁若铨和贫贱渔民昌大之间展开,跨度更是长达十数载。

表面来看,《兹山鱼谱》讲述了一对师徒的跌宕命运,实际上却借二人之遭际,折射了韩国现代民主化之筚路蓝缕。丁若铨为什么选择西学,和弟弟丁若镛这位大贤观点南辕北辙?根源在于他对朱学禁锢下的国家统治充满失望,而这一失望尤其体现在昌大考中进士后的从仕之路中。官员们只知贪墨玩乐,衙隶们只顾横征暴敛,所谓的朱学治国,只不过是国家上层意志和士子们的一场权力交换,利益口令而已。

这种对于政治管理层的不信任感,乃是韩国电影自新世纪以来从未缺席的批判内核。但是李濬益却在《兹山鱼谱》中表现的别开生面,用出色的黑白影像将观众带入到另一重审美境界:我们不再目睹着现代韩国官僚机构的腐朽沉疴,而是进入到“中世纪”末期的韩国渔岛。

那里有身着白色士服、头戴高耸纱帽的文人,也有举止粗陋,但心地善良的朴实渔民。两者在水光接天、万顷茫然的海陆之间,为生命和理想,为个人与国家来回奔波。这种弥漫着东方儒家气息的悲怆感,我们几乎不曾在国内电影中见过,却在这样一部“借古代之酒杯,浇当下之块垒”的韩国电影中觅得,让人不禁唏嘘叹惋。

2022-10-31 阅读 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