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招式之“野马分鬃”
传承原汁原味古架太极;发扬健脑健身哲拳文化。
过去古人的拳式名称,取其形,会其意的较多。野马分鬃的取名也是如此。
何谓野马分鬃?
按照拳论的介绍和解释:
其动作中,左右手法就像在田野间的野马一样,马的鬃毛两边随着运动自然分开,其意舒展且同时进身前行...
野马可以分鬃,是因其在自然界中自由生长,并没有人为修剪鬃毛,所以野马在运动状态下,奔驰野马的鬃毛可以左右分披,飘逸顺遂。
大概可以想见我们的太极拳创始人正是看到马儿的这一自由的状态,而马鬃分向两侧的景象正好契合我们的动作特点,或是受此启发,象形取义吧。
野马分鬃不仅是太极拳的专有名称,也是武术运动中的拳掌类基础动作。
在陈氏的老架一路中,野马分鬃是接后招之后。
其技术要领为:左手在上方向左逆时针画弧,右手相应的从下往上顺手针画弧,注意掌心相对,身体顺势左转右转。最后身体还是朝向右侧,虚步,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身体下沉,重心移到左腿,右脚向右上步,落地后左脚蹬转,让右掌先向上斜穿后向外翻转,与此同时左手配合右手逆时针画弧,停于小腹前。此为右野马分鬃。
身体微后坐,右脚脚掌抬起向右摆,提左腿上步。然后与前步骤相似:蹬右脚,穿左掌,右掌停于小腹前。此为左野马分鬃。
以上介绍的是通式。但我们发现各家的动作又有不同。即便是同一家的动作要求,也会在不同时期进行调整和改变。
我们这一门儿也是如此,就一个野马分鬃的动作,两年间习练的动作已经改过两次了,每一次改变,侧重点都是不同的,因此,接受不断地变化,才是太极拳应有的特点。
但变化不是随意的变,要有依据。
就像我们左右手的自然交叉,倘若突然换过来,就会感到别扭...
野马分鬃虽然看似简单,但其要求锻炼的目的却不简单:
“两手握地转如飞,中间一线贯无倚。任他千军围无隙,左右连环破敌欺”
两手擦地而上,上下全体皆能顾住;中气上自百会穴,下贯长强穴,如一线穿成。两手如两个圆环,互相上下,更迭而舞,其刚莫折,其锐无比,其转无间,故能御敌...
所以,野马分鬃在技击中,可破对方左右直拳,如对方右掌(拳)向前攻我,我可闪开对方右掌(拳),右手顺对方的劲路绕弧沉肘走化,使对方落空,待对方抽身回劲时,右脚绕弧进步(也可进步套住对方左脚),右手挤按,使对方迭倒...
左手动作要求一样,只要相反进行即可。
野马分鬃的动作,贵在左右的运行不已,无一刻之停。进退不已如天之乾乾。分披前进又昼夜不迭。万物无不被其光华,又如迅雷烈风所向披靡...
野马分鬃是铺身前进脱身法。
上边顶精领住全身,下头两膝曲住裆精。要虚要圆。两手更迭至上皆是向外拨敌,但是又非仅仅是拨,而是带引带击...
因此,野马分鬃要求裆精越往下越好。
练功夫,练功夫,野马分鬃就是一个很吃功夫的招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