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本报讯(记者黄蓉芳 实习生盘玮)从柯奈的“跨越式”到斯维尼的“剪式”和霍林的“滚式”,从伏洛佐夫的“俯卧式”,到如今流行的“背越式”,跳高的方式经历了5次技术性的革命。美国21岁的福斯贝里采用“背越式”过杆技术,以2.24米的成绩创造了新的奥运会纪录。第22届莫斯科奥运会上,联邦德国运动员韦希格又以背越式跳高技术一举征服2.36米的高度,从此背越式跳高逐渐占据跳高技术的统治地位。为什么背越式技术更适合发挥人的潜能呢?

据介绍,起跳瞬间人体重心高度主要取决于运动员的体型,因此跳高名将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身材高挑,下肢修长。起跳姿势和摆臂、摆腿动作也能提高身体重心的位置。而从跨越式到滚式、俯卧式的跳高技术演进中,人体由臀部过杆变为腹部过杆,重心越来越低,离杆越来越近,这就意味着更经济的利用已获得的腾空高度,能减少弹跳能量的浪费。

“可以说背越式跳高是‘从横杆下钻过去’的跳高”。赵致真解释道,“背越式的革命性意义在于运动员的身体形成了‘反弓’和‘背桥’,头、肩、背、腰、臀、腿部‘分期分批,化整为零’依次滑过横杆,完全不同于其他跳高形式中身体必须在瞬间‘一揽子’过杆。此时运动员身体一部分处在杆上,其他部分却可以垂在杆下,使总重心的位置移出体外并始终低于横杆。”

(责任编辑: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