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与古筝的初遇吗?
光华流转,时光重叠,弹指间,岁月换了红颜。风轻花落,时光踏下轻盈的足迹,卷起昔日的美丽,悠然而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与古筝更是一场美丽的际遇。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周菁菁同学,也是2021“华夏杯”国际古筝大赛全球选拔赛的优秀选手之一,凭借着一曲《秦土情》拿下选拔赛金奖,下面她将给我们分享关于她的“筝人筝事”以及习琴心得,一起来看!
选 手 风 采
Contestant Show off
“被蒙”入门
五岁那年,爸妈带我去一友人家做客,第一次见古筝,第一次听到小姐姐弹奏美妙琴声,欢喜不已。
爸妈之后更是经常给我讲:古筝列民乐器之首,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琴棋书画人生云云,小小年纪哪经得起这般“忽悠”,吵着要妈妈买琴。
老妈欲擒故纵,几番推辞,更令我神往,在答应以后一定好好学,并签订书面 “君子协定”后,2005年得到了心仪的第一架古筝,从此“被蒙”入门。
△幼年时练琴
十六载勤学苦练
初学自然欢喜,每周上一节课,每天练习回课。一两年下来心渐渐厌倦,总觉得占用了我玩的时间,学琴也没有当初看到的那么快乐有趣,练习基本功更是乏味枯燥。
我几欲放弃,可老妈拿出“君子协定”,我只得苦水肚里咽,含泪继续练。老妈也鼓励我,说是这是关口,过了就上了层台阶。
还别说,坚持几月后,忽来灵感,手下生风,第一次感觉到行云流水般的畅快。
不知不觉,坚持练琴,至今已是十六载。现在想想,颇为感谢当年督促我练琴的父母老师,也谢谢那个咬牙坚持的自己,才能用音乐来熏陶自己,娱乐自己。
△艺考校考前练习
多方参访名师
古筝流派众多,名师辈出。为掌握琴之精髓,除收集各名家大师的视频音像观摩学习外,有幸得到多位古筝艺术家的指导。
在高中阶段,师从青年古筝艺术家赵纯老师,赵老师在学琴道路上给予我很多帮助,快速指序部分一直是我的不足之处,赵纯老师针对性的指出手腕的角度以及手臂的带动都是影响速度的关键,勤学苦练使得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校期间认真对待每一次期中期末考试,我认为舞台实践是战胜恐惧、挑战自我、检验成果的最佳方法。
艺考时有幸得到古筝教育家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副会长阎爱华教授指点,对于乐曲的气息和情感进行了点拨,使得整体的音乐性得到了提高。
“演奏时人的呼吸与乐曲要相适应,全身心的投入才能更完美的演绎。”
△阎爱华教授指点
如愿入艺术殿堂
2019年,我如愿考取南京艺术学院,跟随音乐学院副教授,江苏省古筝学会理事魏圩老师继续学琴。南艺的校训是:“闳约深美,不惜变动”。这深深的影响着我,我觉得古筝方面的学习也是一样,不但要勤学苦练磨练琴艺,还要不断的汲取知识,丰富内涵。
因为完美的演奏,不仅仅需要精湛的技术,从理性的层面分析演奏的技巧要点,还应该从感性的层面去感悟和理解乐曲,人琴合一,寄情于琴,这些都需要丰富的阅历和人生感悟,所以我们应该深入研究技法,广博涉猎知识,培养艺术感觉,熏陶艺术心性。
在校期间观摩多次筝乐团演奏的新曲,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在发展和弘扬方面也应该学习“不惜变动”的精神,敢于突破敢于创新,这是古筝创作的进步也是文化的进步。
还有袁莎老师演奏的《钗头凤》,我每次欣赏都几欲落泪,袁莎老师的演绎,不仅是技法的娴熟高超,也不仅是演奏情感饱满投入,更是因为这首曲子将古筝、钢琴、诗词相结合,这是中西的交融,是古今的碰撞,这种种才能让它如此动人心弦,诉尽衷肠。
△参加比赛和古筝演奏家高阳老师合影
华夏杯小荷初露
能在华夏杯这场盛大的国际赛事中和各位强劲的选手们切磋较量真的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这不仅仅是对舞台经验的积累,也是一次学习提升自己的机会,一场国风筝乐艺术盛宴。
通过比赛,我们积累了信心,尽管努力吧,所有的付出都会获得回报。比赛过程中要尽量沉浸于乐曲的情感中,不要瞻前顾后,左思右想,心乱了,乐器就会出错,宁神静气,用心演绎乐曲所思所想,自然会获得成功。
△录制华夏杯参赛视频
2021“华夏杯”国际古筝比赛全球选拔赛 金奖
敦煌•五洲琴韵第七届国际古筝比赛江苏赛区 专业组银奖
敦煌•五洲琴韵第七届国际古筝比赛网络最受欢迎选手
第六名 第二届“泓音杯”古筝比赛 青年组第三名
第四届雅韵杯全国少儿古筝大赛 少年组 银奖
“知足且坚定,温柔且上进。”
无论生活还是学业,只要满怀希望就会所向披靡。学习音乐的人,会有低沉的时候,但从来不会后悔自己学音乐这件事,因为他们深知,有音乐相伴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十分感谢菁菁能够欣然地接受本次分享的邀请,愿她能在古筝的道路上学有
所成,在更大的舞台上释放自己的光芒!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