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全市上下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GDP运行稳中有进、提速增效,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宁德市生产总值2534.51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9.20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1424.41亿元,增长16.6%;第三产业增加值870.90亿元,增长5.0%。

一、从经济走势看,我市GDP运行呈现“V型”回升

经济增速持续领跑。 从总体上看,我市经济发展趋势与全国、全省相同,呈“V型”回升。前三季度,福建省生产总值增长5.2%,增幅进入全国第2位,位次比上半年前移4位。而我市生产总值增长10.9%,增幅已连续六个季度居全省第一,且领先优势明显,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提高0.8和1.3个百分点,比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高7.9和5.7个百分点。

县域经济整体提速。 蕉城、屏南、霞浦、周宁等4个县(区)GDP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蕉城、屏南领跑全市,分别实现生产总值898.52亿元和95.31亿元,均增长16.8%,增幅高于全市5.9个百分点。霞浦、周宁、古田增速提升明显,GDP分别增长13.9%、11.0%和6.9%,分别比上半年提高3.2、2.9和2.7个百分点。此外,福鼎、福安、柘荣、寿宁经济平稳运行,分别增长8.7%、5.2%、4.8%和4.6%。

二、从三次产业看,农业生产增势良好,工业支撑有力,服务业加速恢复

农业生产增势良好。 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44.57亿元,增长5.2%,增幅居全省首位。从产值看,农业产值140.26亿元,增长4.7%;林业产值18.26亿元,增长3.3%:牧业产值28.05亿元,增长15.8%;渔业产值237.15亿元,增长4.3%;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0.25亿元,增长6.3%。特色农产品产量稳步增加,茶叶产量9.84万吨,增长7.2%;水产品产量82.38万吨,增长4.3%;食用菌产量123.88万吨,增长6.0%。

工业支撑作用明显。 全市工业增加值1261.01亿元,增长19.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78.1%,拉动GDP增长8.5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速“双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0%,较上半年加快1.5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提升,快于全省平均增速19.7个百分点,继续居全省首位。四大主导产业支撑有力,增加值合计增长33.9%,较上半年加快2.1个百分点。其中,锂电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1%,宁德时代产值首超千亿。

服务业加速恢复。 全市服务业增加值870.90亿元,增长5.0%,增幅比上半年提高2.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增幅首次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金融业、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贡献显著。全市金融业增加值167.27亿元,增长16.9%,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3.1%;9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5.0%和25.6%。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35.47亿元,增长12.5%,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7.4%;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不断提升,前三季度增长70.2%。消费市场企暖回升,批零住餐业均实现恢复增长。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48.73亿元,增长3.4%,增幅比上半年提高4.3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1.78亿元,增长0.9%,增幅比上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三、从发展协调性看,经济增长质量稳步提升

协调性指标同步增长。 全市工业用电量158.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2%,增幅高于全省15.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全市企业增值税开票金额7667.48亿元,增长41.0%;其中工业增值税开票金额增幅高达66.8%。全市公路、水路运输总周转量增分别增长5.9%和15.5%,增幅均居全省各设区市第二位。

新动能拉动有力。 高技术产业创新引领。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6%,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贡献率达84.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1.7%,同比提高5.0个百分点。新业态增势较好。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20.58亿元,增长38.8%,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37.2个百分点,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6.1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53.55亿元,增长108.5%。

民生获得感稳步提高。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31元,增长6.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79元,增长5.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11元,增长8.1%;城乡收入增幅分别比上半年提高0.8和1.2个百分点。

四、从存在问题看,全年增长压力增大,第四季度仍要加力前行

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 从宏观层面看,国际环境仍然复杂严峻。我国经济虽然克服多重超预期冲击的不利影响,增速恢复回稳,但基础仍不牢固。10月12日IMF预计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3.2%。同时,国内疫情散发多发,如本轮福州疫情,将对我省经济运行产生影响。

工业持续高速增长压力大。 受原材料上涨、市场需求减弱、对外订单减少等因素影响,且随着工业基数放大效应,工业持续高速增长压力犹存。从行业看,钢铁行业面临新一轮下行周期,国际铜价持续下跌,全市铜材料增加值降幅持续扩大,电机电器、合成革制造、生物医药等传统产业增加值呈现负增长。

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持续低迷。 全市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额下降5.7%,已连续5个月呈负增长,也是全省唯一负增长的设区市;总量仅占全省的3.8%,为各设区市最低。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80.14亿元,下降17.7%,降幅比上半年扩大4.0个百分点;其中实际到位资金245.27亿元,下降12.1%,降幅比上半年扩大18.3个百分点。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50.4万平方米,下降47.3%,今年以来均为负增长,且降幅仍在扩大。

下阶段,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坚持问题导向,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攻难题、补短板,促进全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