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新华网“向阳红09”船9月9日电(记者 余晓洁)9日下午,随着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被顺利回收至母船甲板,“蛟龙”号2013年试验性应用航次科考任务圆满完成。当晚,“蛟龙”母船“向阳红09”也调整航向,踏上回国归途。

“向阳红09”船长陈存本告诉记者,现在母船距离长江口2184海里,按12.4节的航速计算,需要航行7天。目前,有一个热带风暴在正北方向生成,可能转化为台风,为规避风暴,船已调整航向。

在归航前,“蛟龙”号9日还在西北太平洋采杞海山进行下潜作业,取得近底水样、富钴结壳以及藤壶等科研样品。

“这是‘蛟龙’号首次取到藤壶样品。藤壶通常固着在海绵茎上或岩石上,”本航段首席科学家王春生说。本次下潜发现采杞海山2100米以浅海绵种类多,丰度高。主驾驶唐嘉陵介绍说,当天潜水器状态良好,零故障下潜零故障返回。最大下潜深度2418米,水平航行近3公里。

现场总指挥刘峰说,“蛟龙”号通过三个航段总共21次下潜,圆满完成了在中国南海、东北太平洋中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和西北太平洋中国富钴结壳勘探区的科学考察。

他说:“三个多月以来,‘蛟龙’在不同海区、不同地形、不同深度进行近底航行、拍摄高清影像、取样、勘查海底资源环境,并作对比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他还以刚刚完成的第三航段任务为例说,一个很重要的发现是,海底巨型底栖生物种类比料想的多,而且分布广泛。这说明,未来在这些海区的矿产开采不会对它们产生毁灭性影响。

中国“蛟龙”2012年夏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7062米的最大下潜深度,2013年开始从冲击深度的海试转入试验性应用航次。

刘峰说:“在本航次中,潜水器的性能状态得到了全面检验。尤其是,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这支年轻的队伍逐渐成长起来,专业化水平日益提高,为日后承接‘蛟龙’号业务化运行奠定了人才基础。”

他同时强调,中国的深潜事业坚持开放原则,欢迎国际合作,“蛟龙”号的相关科考成果可以与国际社会共享。

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等也第一时间通过视频连线向全体科考队员表示慰问,对这一航次取得的成果给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