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来自网络。
作者:Ling,80 后,二宝妈,现居西欧。十五年来在欧美头部金融集团管理层摸爬滚打。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梦想帮助更多人加速成长。本文来自:玲说职场人生(ID:lingtalks)。
最近,“小镇做题家”这个词又在网络上火了,源头是《中国新闻周刊》,看火候地发了篇涉嫌嘲讽小镇做题家、并为明星考编说好话的文章。
我感觉到被冒犯了。
我和身边很多的朋友,都是小镇做题家。
没有什么家庭背景、每一步都要靠自己一步步走出来,这不仅仅局限在学校里,更在职场上。
从小到大除了应试教育之外,没受过什么像样的素质教育,从思维眼界、为人处世,到策略习惯,都落后于人。
归根结底,“小镇做题家”做的不是题,而是在试图打破一个又一个横亘在他们面前的阶层壁垒。如今,这种自我超越的本能和努力,尊重秩序和规则的群体,倒受到了某些(代表)特权群体的人包含优越感,高高在上的嘲讽。
我想和大家聊聊,在这个时代的努力,到底还有没有价值和意义?
1、life is not fair (生活并不公平)
学校从小就教我们下面这些,如:
“人人应该生而平等”
“认真努力就会有好结果”
“好好念书将来就会有好工作”
“当个好人就会有好报”
可是,有人生历练的人都知道:“这些陈述终究是一种期待,而非世界真正运作的面貌”。
在东京大学入学典礼上,日本著名的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发表了一场非常特别的演讲,在日本引发了很多讨论。她在演讲中对东京大学的新生们说:
“等待你们的,是一个不公平的社会,也是一个没有答案、满是问题的社会。”
现实社会的不公,我在很早的年龄就体会到了,我所在的高中很大一部分比例的同学是当地政府高官或垄断行业子弟,目睹过不少特殊待遇。
当我们以为高考看分数的时候,你发现周遭总有一些同学有别的渠道上大学。
有的通过各种大众并不了解的加分项目,录取学校级别上了个大台阶;
有的通过竞赛保送,而你所在的县城高中根本没有什么竞赛班;
有的通过自主招生,但各大高校的自主招生名额往往只分配给省里几所超级中学或者特别有背景的学生;
这些考大学的途径,对大多数小镇青年来说闻所未闻,你能做的,只是刷题,遵守我们认知范围内的规则,尽最大的努力用读书改变命运。
小镇做题家,五个字背后,是每一个勤勤恳恳努力向上的普通人。
我并不觉得努力的人要被冠上小镇做题家的名字,因为努力从来都不是可耻的,可耻的是那些以为自己身份高就去随便否定别人努力的人。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有句名言:
“当你想批评人时,记住,并不是世界上所有人都和你有一样的条件。”
我们每个人都有追求更富足,更有意义生活的意愿和权力,面对现实世界的不公,什么样的努力才有价值和意义呢?
▲ 来自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
2、自我超越
有人说:80% 的人都吃过家学浅薄的亏。
人生的关键时刻,家里家族里没有人指导指点,或者缺乏指导质量,然后等自己磕磕碰碰弄明白社会规则后,三五年已经过去了。这是小镇做题家的常态。
眼界和格局的提升,对人生质量有着重大影响。
如何提升自我?如何扩大自己的眼界和格局?是我们苦苦探寻的问题。
不得不承认,“小镇做题家”产生的失衡感,是大学前后的强烈对比造成的。此前,学习能力与学业成果有着正向而显著的关系,只要投身题海之中,往往能取得不俗的战绩。
可是大学之后,他们却感到越来越“失控”:有限的生活经历和视野让他们交际起来捉襟见肘,在大城市缺乏人脉资源又使他们的机遇受限,面对人生重大选择时无所适从……
他们面临着高校扩招与经济增速放缓的现实,学历不再具有确定的优势,大学毕业,就这样出发。更可怕的是,你回头看下自己的行囊,没有米就算了,居然也没有箭。
在古典教育中,教育的最重要功能是“认识自己”,但在现代社会,教育被赋予了“改变命运”的使命。
但无法提升认知就很难超越限制,改变命运。
本质上,中国的教育就是技能教育。发一张答题卡,谁填得好,谁就优秀。它是一种封闭条件下的技能组合。
而认知是什么呢?
认知是基于一个综合情况而作出的精准判断。把信息通过思维模式训练,从而产生判断。
认知就像一只画笔,你的认知水平越高,你在心灵里画出来的世界就越贴近客观规律,你的各种选择和行动就更能获得正向结果。
反之,你画出来的世界就越偏离客观规律,即使再努力,再拼命,行动的效果也不好。
既然认知如此重要,那么怎么样去提升呢?
这个时代,也给了年轻人一条公平竞争之路 — 即使你的阶层和起点不够好,只要你具有能在网络中识别高级心智的能力,这个世界的可能性依然为你敞开。
聪明地勤奋,合理地利用趋势,是这个时代科学地改变命运的技术。
▲ Photo by Aethrum on Unsplash
提升认知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
多接触社会,解决棘手问题
经常有人和年轻人说,要提升认知就要多看书,多去报课。我认识很多人,花了不少时间和金钱去学习,道理明白了一大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没有实践的认知,都是伪认知。
比如,有人听了个“第 x 性原理”、“临界知识”,连它的来龙去脉、内涵和外延都不清楚,就拿着个“标签”到处贴:这是第 x 性原理,这是临界知识。
请问,这些“认知”除了给你增加一些吸引眼球的谈资外,你将如何去用呢?
提升自我的学习周期是这样的:学习,思考,应用,复盘校正。这个周期越短,学习就越轻松,效果就越好。
重复那些根深蒂固的习惯,并不能使我们变得更好。越早参与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越能够积累宝贵的人生经验。就像我以前说过的,无法处理和现任老板的关系,到了一个新的公司,同样的问题迟早又会以另外一种形态出现。
越是缺乏应对能力的人,越是容易受挫逃避,越是缺少磨炼的机会,越是没有机会磨炼。最后能力越是不足,沦为了边缘人士。
没机会锤炼自己的信心,也没有勇气面对失败。除非改变思路,在实践中积累和成长。
关注自我需求,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我发现,大部分的人,包括许多奔 4 的同龄人,都不了解自己的真正需求。
瑟夫·坎贝尔有一句话:“中年危机好比是当你爬到梯子顶端,忽然发现梯子架在错误的墙上。”
我猜这梯子多半是别人放的。
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去超越别人而不是关注自己,就这样走到了现在。许多人习惯了不去谈论我们想要什么,因为我们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了。
开始倾听自己的声音,发掘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找到那个最强大的自我,战胜天性中的恐惧和懦弱。
▲ Photo by Colin Watts on Unsplash
训练你的开放性
第一,试着摆脱位置的限制,去接触一些平时不会做的事情。比如:如果你是跟事打交道的,不妨试着跟人接触一下;如果你是跟人打交道的,也不妨试着磨炼自己对产品的眼光和品味。
第二,如果你一直埋头于某个行业、某个位置,试着跳出来,从整个商业链条去思考,去寻找新的机会和切入点,从而提升你看待事物的视角。
第三,当你接收和关注到一个事物的某一面时,试一试去想象一下它的另一面。
第四,无论是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工作方式,职业生涯,还是资产配置,我都不推荐“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尽量去丰富自己的选择。
学一门技能,培养一门爱好,发展一项副业,广泛涉猎别的领域……如果有机会,不妨多试试别的可能性。
它们未必有用,未必能用,但一定能帮助我们增进对世界的理解。
由此,会更加清楚地知道,这个世界是怎么运转的,在你看不到的地方,还存在哪些其他的可能性。
3、见自己,见世界和见众生
电影《一代宗师》里,把高手之路分成了三个阶段:见自己、见世界和见众生。
第一个阶段是“见自己”:你得理解自己的优势和局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受不了什么,持续地走出舒适区,扩大自己的能力。
第二个阶段是“见世界”:带着这些对自己的理解上路,你会碰得头破血流,你开始理解时代的趋势、社会的规则,看到各种人生的可能。看到趋势、理解规律、升级心智、自我跃迁 — 不仅要有高手的认知,还要有成为高手的技术。
但高手之后还有第三阶段,就是“见众生”:高手当久了,胜胜负负,你终于理解,要把自己学到的、理解的、坚持的传播出去,帮助更多人,这样才能从高手变为一代宗师。
上野千鹤子也对东京大学的精英学子说:
“你们的努力,请不要只用在战胜他人和自己往上爬等方面。也不要因为自己优裕的环境和能力而蔑视没你们幸运的人。请把你的幸运和天赋用于帮助这些人。
另外,不要逞强,要勇于承认自己的弱小,大家彼此相互支撑地生存下去。”
是的,生活很不公平,因为付出总比收获的多,但生活又是公平的,因为不付出就绝不会有收获。
小镇做题家朋友们,你并不需要成为一个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但我祝愿你能活得舒展、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