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福音战士》:寻找自我
每当一个从未看过《新世纪福音战士》(以下简称EVA)的人问我,EVA究竟是什么?我总不知如何回答:是巨型人形机器人大战外星怪兽?拟或是一次对于犹太圣经的现代解读?还是一部面向日本社会关于逃避主义的警世寓言?这些回答都没有错。但对我而言,这部动漫是一次对于人类“自我”的探讨。这篇对于EVA的过度解读将分为两部分,我将在第一部分中讨论EVA两种背道而驰的哲学,在主角真嗣寻找自我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而即将推出的第二部分,是一次对于真嗣如何在绝境中构建自我的深度审视。但是为了照顾一下没有看过动漫的读者,我们先来回顾一下EVA传奇的创作背景 (看过EVA的可直接跳到 “刺猬困境” 一节) 。
声明:本文仅涉及对于《新世纪福音战士》TV版剧情及人物的解读,和新剧场版没关系。TV版以及旧剧场版剧透警告
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是一个人心惶惶的地方。在经济危机、“宫崎勤”虐杀女童惨案、阪神大地震以及东京沙林毒气攻击一系列事件打击下,御宅族群体在被主流社会打压孤立的同时,日本动漫行业也跌入了谷底。行业的不景气导致大量的人才流失以及作品低龄化趋势,动漫产业进入了“黑暗”年代。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EVA于1995年诞生了。
EVA表面上并无特别之处,是一部讲述三位少男少女驾驶巨型机器人EVA迎击外星入侵者“使徒”的“热血”动漫。然而动漫在后半部分风格急转直下,首先导演在动画领域前无古人地加入了意识流表现手法,同时充满哲学思辨的深邃主题开始浮出水面,再加上由于人物塑造渐渐丰满使观众对角色感同身受,产生极大情感共鸣。就这样,EVA迅速风靡全国,在整个日本社会引发了极大反响,搅动了动漫行业的一潭死水。从某种意义上说,EVA是动漫历史的一个拐点。其不仅终结了90年代日本社会对于动画媒介的负面印象,还一手引领整个行业开创了第三次动画革命风潮。
刺猬困境
EVA是一部孤独的动漫。空旷的原野、不知疲倦的蝉鸣,以及那打不通的电话,都暗示着剧中人与人之间的隔绝。这种孤独的源头,可以用哲学家叔本华比喻人类关系的寓言故事——“刺猬困境”解释:天气寒冷时刺猬想靠近彼此寻求温暖。然而由于浑身长满尖刺,当两只刺猬互相靠近对方时又不可避免地被对方所伤,因此最后只能与同类保持一段不远不近的距离。和刺猬一样,人类虽渴望亲密关系,却往往在社交中被对方所伤。这种对于伤害的惧怕最终导致了人际关系的疏远和孤独。
在EVA中,人与人之间的这层隔阂通过一种叫做“AT力场”的虚构力场表现。AT力场又称“心之壁”,按剧中人物熏的话说是“将自身与自我和客观世界分割开的一堵墙”,是人类惧怕心灵受到伤害而形成的一种保护机制。但就如害怕受伤,和同伴保持距离的刺猬一样,心之壁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导致了人类之间的疏离。由于再也无法向他人完全敞开心扉互相取暖,个体之间也永远无法做到完全理解对方。谎言、猜忌、孤独以及痛苦因此成为人类这个物种如影随形的一部分。
剧中两位EVA驾驶员真嗣和明日香都是刺猬困境的受害者。从小就失去母亲并被父亲抛弃的真嗣渴望来自他人的爱。与此同时,真嗣也在有意地拉远着自己与外界的距离。每当心中烦乱,他都会戴上自己的随身听,反反复复地循环同一盘磁带,把自己封闭在内心世界中的真嗣切断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就算面对和他亲近的人,真嗣也从不主动敞开心扉。无论是自己的爱慕对象明日香,还是人生中唯一的好基友熏,他永远指望着别人主动接近自己。
童年时目睹母亲上吊自杀的明日香和真嗣一样缺乏爱,同样被孤独所困扰。然而与真嗣的被动内向不同,明日香选择主动封闭自己的内心。外表自信独立的她认为,只要不依赖任何人,将他人从内心世界中赶出去,就能永远不被刺猬的尖刺所伤。然而在22集被使徒精神污染的过程中,明日香认清了自己独立而自负的外表下自卑、孤独、渴望他人的本质,并意识到包括她在内的所有人都多多少少需要依靠同类才能活下去。被使徒免费心理咨询后的明日香自此陷入抑郁。
真嗣和明日香仅仅是EVA众多人物的一个缩影。没有人能够逃脱刺猬困境引发的痛苦和孤独。而正是在这种绝望的气氛之中,“人类补完计划”诞生了。计划的实施是剧中神秘跨国组织SEELE的终极目标。SEELE相信人类苦难的源头来自于个体的独立性,只要人与人之间仍存在着界限和隔阂,就注定因为无法完全理解他人而产生的问题永远受苦。但“人类补完计划”可以让所有人摆脱肉体与精神的束缚合为一体,失去了心之壁的人类将不存在隔阂与误解。在人类个体概念消失的同时,刺猬困境所导致的痛苦也将不复存在,每个人都得以在LCL之海中完成心灵的相互补充。
乍一看,迎接补完后的人类是一个完美的乌托邦世界。毫无疑问,这也是真嗣一直以来渴望的生活。然而“人类补完计划”最大的问题在于,溶于LCL之海的人类虽然可以相互补完,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临失去自我的下场。这里所说的自我既是字面意思的肉体,也是社会心理学层面上的自我意识。理解这句话需要引入一个新概念——镜中自我理论。
镜中自我
源自社会学以及社会心理学中的符号互动论,“镜中自我”是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Charles-Horton Cooley)在1902年提出的研究人类自我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论。库利认为,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对于自我身份的构建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和他人的社交与互动。生活中的每个人对于我们而言都是一面镜子,我们会捕捉并分析他人是怎样看自己的,并根据这面“镜子”认识自己。也就是说,自我认知源自人们所相信的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身边亲近的人便是反射出我们形象的“镜子”。反而言之,没有他人,人们就无法构建自我形象。
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我们,很难想象出一个没有其他人类的世界。幸运的是,在《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野兽》一集中,真嗣有幸经历了这一体验。在“人类补完计划”进行过程中,失去了心之壁的真嗣首次得以与身边的每个灵魂进行毫无隔阂的交流。有趣的是,漂浮在无限虚无中的他,发现自己正在渐渐消失。此处“消失”一词所指非常模糊。但考虑到真嗣的肉体已经溶解在LCL之海中,我们由此判断他正在失去的是精神层面的自我意识。
“人类补完计划”虽然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人际关系所导致的痛苦,但补完成功的同时心之壁也将不复存在,人类再也无法将自己独特的个体区别于他人,世界上也将不再有“他人”能够充当真嗣认识自我的镜子。没了来自外界对于自身的评价与判断,真嗣自然而然失去了建立“自我”概念的能力。就像补完过程中明日香所说:“看到自己与别人之间的障壁才能想象出自己的形态”,当人无法通过审视他人来确定自己的样子时,我们也就无法形成作为人类最为重要的个体独立性。失去了把他人区别于自己的能力,人类将无法产生自我意识,构建自我认知。
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对于“自我”的概念,SEELE有以下看法: “智慧的传递使人类和其他生物隔绝,也和同类产生了距离和矛盾。没有智慧的人类,不会因为一丝不挂而感到羞愧,这是自然的力量所赐予人类最美好的容器”。 这段话描述的是圣经旧约中人类获得智慧的过程。亚当夏娃在被上帝创造时并不具有智慧。在偷食禁果之前人类仅仅是上帝的玩偶,没有“自我”概念的亚当夏娃对于上帝的指令可谓言听计从,不会做任何出格的事情。然而在智慧果的诱惑下,人类首次违背上帝的指令,选择吃掉禁果。这象征着人类第一次与上帝意志的分道扬镳并成为拥有自我意志与自主选择能力的个体。
更有意思的是,在获得智慧后,亚当夏娃意识到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自己赤身裸体的事实,并急忙用树叶遮盖自己的身体。偷吃果实之前的亚当夏娃就像刚出生的婴儿,意识不到自我存在的他们当然不会因为裸体而感到羞愧,只有当获得智慧(成长到一定年龄后)才会自己穿上衣服。由此可见,智慧与自我的概念从人类诞生起便密不可分,甚至是可以画上约等于号的。人类在获得智慧的同时也经历了个体独立意识的初次觉醒。反之,个体独立意识的泯灭也象征着人类智慧的终结。
同理,在EVA中,拥有智慧果实的人类之母莉莉丝因无法维持自身形态而分裂为一个个最终成为人类的个体。因此,人类虽然得到了智慧与自我意识(个体独立性),与此同时也不得不承受心之壁所带来的个体之间的隔阂。就像圣经中因偷食智慧果而受到惩罚被赶出伊甸园的人类一样,在EVA中心之壁正是人类智慧与自我意识的代价。
真嗣虽然饱受他人的伤害,急切想从抑郁中得到解脱,但他在补完过程中认识到了“自我”这个概念对于自己心灵以及人类物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他意识到人类补完计划中大家都溶解于LCL之海中的场景虽然看似美好,但正是心之壁所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的必然隔阂造就了我们。无论是自我意识、自由意志、孤独还是痛苦,人类的个体独立性既是来自上天的馈赠,也是我们必须要背负到世界尽头的诅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