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僧出生时间和取经时间都是贞观十三年,是BUG吗?

关注者
17
被浏览
27,905

8 个回答

原著中关于唐僧出生的故事并非西游记原文,是后来有人加上的。不算西游记bug。

大家可以直接看人文版西游记正文前的《关于本书的整理情况》。里面对这个附录故事做了详细解释。在最早的世德堂本中没有唐僧身世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西游证道书》中。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故事是根据“书业公记”本补出来的,为了全书的完整性,弥补情节上的不照应之处,将它以附录的形式收录在第八回之后。

在《西游证道书》之前,唐僧身世故事在自朱鼎臣的《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和杨景贤的《元杂剧西游记》中都有。(公众号内回复“版本”,有这两本书的电子版。喜欢可自己阅读)

《元杂剧》中删掉了陈光蕊母亲的戏份,内容以唱词形式写出。增加了殷小姐血书内容。殷氏血书。

此子之父,乃海州弘农人也,姓陈名萼,字光蕊。官拜洪州知府。携家之任,买舟得江上刘洪者,将夫推堕水中,冒名作洪州知府。有夫遗腹之子,就任所生。得满月,贼人逼迫,投之于江。金钗二股,血书一封。仁者怜而救之。此子贞观三年十月十五日子时建生。别无名字,唤作江流。

由殷小姐亲自起的“江流”名字,且收养唐僧的是丹霞禅师。

《唐三藏西游释厄传》是百回本西游记的删减版,唐僧身世故事也是问题很多。

第一,在《释厄传》中殷小姐生下唐僧后并没放到河中,而是由南极星君带走,送到了金山寺,由法明收养。法明为他取乳名江流,后剃度修行取法名“三藏”。唐僧乳名“江流”,就是因为他是从江上漂流而来才取的。三藏这个法名更是李世民赐给他的,并非法明起的。

第二,在《释厄传》也增加了殷小姐写给唐僧书信的内容,但这个内容就为题比较多

温娇写刺血书,付与法明养我儿。父中状元陈光蕊,丞相殷开是外公。升父江州为州主,与母登途赴任居。婆婆张氏身沾病,万花店内寄婆身。双双行至渡江口,稍水刘洪接夫神。夫妇登船平稳过,谁知立起不良心。撑至孤村没烟处,将父谋杀迫娘身。身怀遗腹难从允,强从刘贼为夫仇。幸产我儿贼远出,孤托金山是法明。长大教他来寻母,血书为证莫埋沉。

南极星君带走唐僧时并没说要把他送给谁抚养。温娇不可能知道法明并写于血书中。

这两个版本的故事的大体框架是相同的,不同处应该是在传播过程中不断整理改进所致。

以前我也分析过唐僧身世的故事可能出自元曲剧本,但是没有给出具体根据。这段时间 我看了《陈光蕊江流和尚》一文,将所有疑惑解开了。(公众号内回复“版本”,有这本书的电子版。喜欢可自己阅读)

《陈光蕊江流和尚》是由徐渭收录于《南词叙录》,但其中有大量缺失,留下的内容也晦涩难懂。《南词叙录》成书于1559年。徐渭只是将这个故事收录在内,并非故事的作者。可见在这之前,唐僧出身的故事是以单独故事在民间以各种形式流传。

在《江流和尚》概述里面也说收养唐僧的是丹霞禅师。但是在原文中却有一句“那时若没龙神救,怎能够有今日?若还不遇迁安的,也葬在鱼腹内。”这一句是陈光蕊复活后唱的,前面一句说的是自己,后面一句说的应该是唐僧。从这点来看,这个版本故事里面收养唐僧的应该是迁安和尚。

在百回本《西游记》第十一回的诗句中也写到“海岛金山有大缘,迁安和尚将他养。”因此我断定,西游记作者应该就是以《陈光蕊江流和尚》这版本的故事为背景写的唐僧。

还是回到我以前的观点上。唐僧身世故事应该在明朝流传度非常广,在广泛流传过程中产生了多个版本,而这些版本都是以单独故事存在的。百回本作者只是参考了《江流和尚》这版故事中的唐僧身世。以唐僧身世故事的流传度,作者无需将这个故事整理到百回本内。

随着朝代更替,唐僧身世故事流传度也没有以前广了,清朝人才将别的版本故事放在了百回本中以补充不足。所以才出现了这一回中的各种问题,如出生和取经都是贞观十三年。

另一个问题是唐僧出生的时间问题。很多人根据附录故事中陈光蕊和殷小姐结婚不久就生了唐僧,推断在两人成婚之前殷小姐已有身孕。这里我只能说是故事本身的删减问题。在杨景贤版和《陈光蕊江流和尚》中都明确说了,两人成婚殷小姐怀孕八个月后陈光蕊才被封官,带着八个月身孕的殷小姐上任。这才导致殷小姐跟刘洪后不久生了唐僧。所以,唐僧的父亲就是陈光蕊,并不是大家意淫的刘洪。

基于这个附录故事的分析,无论有多少不合理处,无论得出什么结果,都和西游记本身没联系。附录只是补充说明,避免后人看不懂。


喜欢西游记可以关注公众号:空心树解读西游记





​《西游记》不是一部完美的小说,至少在行文上总有逻辑漏洞。比如“贞观十三年”是唐僧取经出发时间,还是唐僧出生那年,就让人哭笑不得。


全书提到“贞观十三年”有三个回目。


《西游记》里比较具体介绍唐僧身世的是《附录 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这篇一开篇就说“话表陕西大国长安城,乃历代帝王建都之地。自周、秦、汉以来,三州花似锦,八水绕城流,真个是名胜之邦。彼时是大唐太宗皇帝登基,改元贞观,已登极十三年,岁在己巳,天下太平,八方进贡,四海称臣。”然后引出唐太宗要“招取贤士”,榜文传到海州,有一个叫“陈光蕊”的也就是后来唐僧的生父想去应试。没想到,从海州到长安应试的陈光蕊,一考就中,成了当年的状元,也就是贞观十三年的状元。后来的事情,大家都比较熟悉了,他娶了丞相殷开山的女儿殷温娇,然后在路途上被水贼刘洪杀死。后来殷温娇生下唐僧,并无奈抛弃唐僧,使之成了江流儿,直到18年后,才母子相见。由《附录 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这回我们可以知道两个时间点,那就是唐僧之父陈光蕊考中状元是贞观十三年,而唐僧见到母亲殷温娇乃是十八年之后,如果唐王仍是李世民且年号没换的话,这年是贞观三十一年。


《第九回 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则为我们展现了又一个时间点,这回一开始也提到了贞观十三年,说“今却是大唐太宗文皇帝登基,改元龙集贞观。此时已登极十三年,岁在己巳。”然后渔翁张稍和樵夫李定引出泾河龙王,泾河龙王引出唐太宗地府还魂,地府还魂引出水陆法会。第十回、第十一回与第九回十分连贯,应该都是发生在贞观十三年的事情。


而具体写到水陆法会、观音砸场的则要到《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象化金蝉》。这第十二回终于出现了比较具体的时间,原文是这样写的:“贞观十三年,岁次己巳,九月甲戌,初三日,癸卯良辰。陈玄奘大阐法师,聚集一千二百名高僧,都在长安城化生寺开演诸品妙经。”注意没?这个水路法会的时间竟然也是贞观十三年!主持者竟然是唐僧本人。这与第九、十、十一回不矛盾,但与专门讲述唐僧身世的《附录》大相径庭!


《附录》说唐僧之父陈光蕊乃是贞观十三年中的状元,中状元的时候唐僧还没有出生,因为陈光蕊还没有结婚。而第十二回水路法会,唐僧却做了主持。两个说法究竟哪个对?


我们再看看观音到达长安时是哪年?《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是如来策划取经事件的重要回目,是否提到了时间点呢?很遗憾,通篇我们找不到如来策划、观音执行的年份。如来策划,原文是这样写的“佛祖居于灵山大雷音宝刹之间。一日,唤聚诸佛、阿罗、揭谛、菩萨、金刚、比丘僧、尼等众曰”,这一天,如来举办了盂兰盆会,并公布了取经事件的策划案。但这一天究竟是哪年哪天?如来也语焉不详,因为他亲口说“我处不知年月,料凡间有半千年矣”。那菩萨到达大唐长安城有时间么?也没有,原著说“他与木叉离了此处,一直东来,不一日就到了长安大唐国。敛雾收云,师徒们变作两个疥癞游僧,入长安城里,早不觉天晚。”也没有说是哪年哪日。


综上可见,第八回没有说到观音哪年哪日到达长安;第九、十、十一、十二回说唐僧主持水陆法会是在贞观十三年,《附录》一回说贞观十三年是唐僧之父陈光蕊中状元那年,唐僧长成重新见到母亲乃十八年之后。这“贞观十三年”就有了三个说法,究竟怎么解释呢?


我认为只能从《西游记》版本学的角度来解释了,《附录》应是后插入到正文的篇目,正文的第九、十、十一、十二回都说唐僧为唐太宗主持水陆法会是在贞观十三年,应该是不差的,而第八回虽然没有说观音到达长安的时间,但如果跳过《附录》,直接跳到第九回,故事情节也是连贯的,所以观音到达长安、来到水陆法会并鼓动唐太宗策划取经活动也大体在贞观十三年。至于《附录》所说的陈光蕊中状元在贞观十三年,权且可以看做是小说中的小说,要不怎么叫《附录》呢?所以对于《附录》这回,会心一笑即可,不必太较真。



公号:82年的凤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