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专家顾问:中央气象台高级工程师 黄威;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周天军

近期,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和韩国等亚洲多地出现持续强降水并引发大范围洪水以及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有研究表明,气候变化正在改变亚洲的季风格局和降水模式。现实中,变化及其影响已经到来,该如何应对?

亚洲多地出现不寻常的暴雨天气

7月18日,印度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泰姬陵的墙壁被上涨的河水拍打着,这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亚穆纳河的河水首次触及泰姬陵这座17世纪白色大理石建筑的外墙。上一次发生这种情况,还是在1978年。

7月18日,在印度阿格拉,降雨导致亚穆纳河水位上涨,泰姬陵旁的河岸被淹。新华社

亚穆纳河是恒河的重要支流。7月以来,受季风降雨影响,其水位持续上涨,淹没了德里部分地区。7月24日,亚穆纳河水位高达206.56 米,比205.33米的危险水位高出一米多。如果继续升至 206.7 米,那么亚穆纳河哈达尔洪泛区可能会被淹没。

虽然每年6—9月袭击印度的季风降雨会定期带来洪水,但今年创纪录的降雨量却给印度北部大片地区带来了不寻常的影响。印度阿萨姆邦因暴雨引发的洪水淹没了108个村庄,导致超过11.5万人流离失所。北阿坎德邦、喜马偕尔邦、哈里亚纳邦和旁遮普邦等也因山体滑坡和房屋倒塌遭受大规模破坏。

6月以来,巴基斯坦部分地区同样受季风影响遭遇强降雨袭击。降雨导致旁遮普的河流水位上涨,淹没了数百个村庄,至少1.5万人流离失所。进入7月,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及部分城市也出现暴雨天气,气象部门预测未来几天首都地区将有更多降雨,其所有相关部门都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我国中央气象台的监测数据显示,过去10天,印度北部和西部沿海、巴基斯坦北部等地累计降水量为100毫米—200毫米,印度西部沿海部分地区达300毫米—700毫米,局地日降水量超过历史7月极值。

在韩国,当地7月9日以来一直遭受暴雨侵袭。从7月中旬到25日,韩国中南部累计降水量为80毫米—200毫米,中部局地超过320毫米。这轮强降雨共导致韩国15个市道的111个市、郡、区上万人临时转移;持续暴雨还造成约两万多户家庭停电,多地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

极端暴雨背后的“推手”

在气候变暖加剧的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得更加频发,且强度增加。专家分析,7月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大陆高压打通,形成带状分布,强度偏强且位置偏北,有利于其南侧西北太平洋、南海及孟加拉湾等海域热带低值系统活动。

就印度和巴基斯坦而言,强降水主要影响系统是维持在孟加拉湾至印度半岛的季风低压系统,其持续时间长,造成上述地区出现暴雨。韩国暴雨主要是由于东北冷涡东移,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侧暖湿气流结合造成的。

7月初,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预测,厄尔尼诺事件在2023年下半年持续发展的可能性达到90%,且在冬季至少达到中等强度。当前,厄尔尼诺事件正在热带太平洋发展。这是否与亚洲近期多地暴雨天气有关呢?

整体来看,厄尔尼诺事件通常会造成南美洲南部、美国南部、非洲之角和中亚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增加;以及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南亚部分地区、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的降水量减少。在厄尔尼诺发展期,亚洲部分地区,比如印度和中国夏季降水会出现异常。虽然从长期历史变化记录的规律来看,厄尔尼诺在发展阶段经常会造成印度季风降水减少,但是2015/2016年超强厄尔尼诺期间,印度多地暴雨成灾,巴基斯坦也遭遇大规模暴雨侵袭,这表明每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均是独特的,对不同地区的影响依赖于多种因素,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其对亚洲地区的暴雨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观测记录还显示,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厄尔尼诺和印度季风的联系在减弱,而其中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因此,厄尔尼诺和印度季风的关系是复杂的。

亚洲降水型式改变之后

基于紧急灾害数据库(EM-DAT)的数据显示,亚洲洪水事件总数已经从1970—1980年的303起增加到2011—2020年的1541起。同期,干旱事件总数从85起增加到152起 。这些洪水和干旱灾害会危及人类生命,破坏房屋和公共基础设施,摧毁农作物,带来经济损失。

有研究表明,气候变化正在改变亚洲的季风格局和降水模式,包括雨量、降雨强度和降雨持续时间等。在亚洲地区,气温上升将增加雨季强降水,降水变得更为集中还会导致旱涝的急转,并延长干旱事件持续时间。

就我国而言,随着气候变暖, 我国淮河流域、长江和黄河上游降水可能增多,而西南地区的旱情可能会持续。气候模式模拟结果显示,从中长期来看,未来影响我国的东亚夏季风北界将向北扩展,黄河中下游、淮河流域、东北南部等地降水会明显增加,西北的新疆南部、三江源区降水也将增加,而南方则会频现旱情。这与近些年我国雨带明显偏北、北方多雨、黄河汛情加重、南方不时出现干旱的情况有相似之处,而上述观测到变化除了受到气候系统内部变率的影响之外,还与全球变暖背景下亚洲季风系统格局变化有关。

在更加猛烈频发的暴雨、洪水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面前,各国都面临巨大挑战,不久前在柏林召开的“地球系统虚拟引擎”(EVE)柏林峰会上,来自世界各国气象界和超级计算领域的顶尖学者齐聚一堂,呼吁全球科学界和超级计算机界携手合作,研发公里尺度的风暴解析的数值模式,结合AI等技术,精准预测未来极端降水和热浪等的变化,确保全球每一个地区的人们都能够及时获取精准的气候预测产品,有效应对极端气象事件的不利影响。总之,在降水型式发生变化的当下,需要不断提高暴雨洪水预报预警技术,完善暴雨洪水监测预报预警系统,提升预报预警的时效性和精准度;完善防洪工程措施体系,强化流域系统治理理念,构建流域水网工程体系,推进流域水土保持和上游防洪水库建设,在重点地区加固主堤,增强平原区排水渠系排水能力。

(作者:吴鹏 穆俊宇 责任编辑:张林)

主办:中国气象局办公室 承办: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 协办: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气象服务热线:400-6000-121 中国气象局总机:68406114 网站值班电话:010-68409797(8:00-17:00)

网站标识码bm54000001 京ICP备05004897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146号